為貫徹落實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流通業現代化的意見》(蘇政發〔2011〕96號),進一步提速蘇州流通業現代化步伐,2012年3月13日,蘇州市人民政府以蘇府〔2012〕56號印發《蘇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流通業現代化的意見》。該《意見》分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工作重點、主要措施、機制保障5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流通業現代化的意見
- 發行時間:2012年
- 發行部門:蘇州市人民政府
蘇州市人民政府通知,加快推進流通業現代化的意見,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工作重點,主要措施,機制保障,
蘇州市人民政府通知
蘇州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加快推進流通業現代化的意見的通知
蘇府〔2012〕56號
各市、區人民政府,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區、太倉港口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各直屬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關於加快推進流通業現代化的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加快推進流通業現代化的意見
蘇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流通業現代化的意見
為貫徹落實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流通業現代化的意見》(蘇政發[2011]96號),進一步提速蘇州流通業現代化步伐,更好地發揮其在擴大消費、促進生產、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加快形成“大開放、大產業、大企業、大流通”的發展格局,特制定本意見: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信息化提升、資本化擴張、國際化拓展、低碳化轉型為路徑,全面推廣現代流通方式,不斷完善現代流通體系,加速提升流通業發展的質量、能級和品位,擴消費、促轉型、惠民生,努力把蘇州打造成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商貿中心城市為目標,為蘇州“三區三城”建設和創新型經濟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發展目標
(一)總體目標:到2015年,基本形成市場開放度與流通便利化程度高,資金流、商品流、信息流、技術流、人才流等要素流動順暢的運行機制;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並存,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相通,要素市場與消費品市場並舉的市場結構;空間布局合理、網路體系完善、業態結構最佳化、服務功能齊全、居民生活便利的“大開放、大產業、大企業、大流通”的發展格局和區域性購物天堂。
(二)具體目標。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7%以上,2015年突破5000億元。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達到2357億元,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達到426億元。
——90%以上大中型商貿企業建立自己的電子商務,培育蘇州市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10個、示範企業50個,國家級示範基地2個、示範企業5個。
——在電子商務服務及相關套用領域中,交易額超500億元的企業2家,超100億元3家,超10億元5家,超億元20家。
——創建市級商業街區50條,國家級商業街區12條;建成省級、國家級社區商業示範社區20個,市級社區商業示範社區100個。
——培育4家交易額超1000億元的專業市場,5個500億元市場。形成12個交易額超100億元的市場,110個年超億元的市場,年總成交金額突破10000億元。
——培育年銷售在100億元以上批零企業4家,50—100億元企業6家,30—50億元企業10家。
——培育連鎖門店超800家龍頭企業1家,超100家企業15家;連鎖經營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以上。
工作重點
(一)加快發展連鎖經營。大力推廣直營連鎖,規範發展特許加盟連鎖,不斷提高連鎖經營的組織化程度和經營管理水平。吸引大型流通企業總部或區域總部落戶我市,支持龍頭企業多途徑整合資源、低成本和跨區域擴張。完善城鄉連鎖服務體系,加快推進以社區為中心、具有多項服務功能的連鎖便利店建設。引導連鎖經營向多行業、多領域拓展,積極發展百貨、家居等日用消費品,以及生產資料、社區服務、家庭服務等服務消費的連鎖發展。連鎖經營等新型商貿業態在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中所占比重每年遞增1.5個百分點。
(二)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加快流通領域電子商務套用進程,鼓勵實體企業開闢網上商城,支持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建設,促進線上交易與線下交易融合互動、虛擬市場與實體市場協調發展。構建電子商務產業和創新集群,推動電子商務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套用模式創新。整合金融、交通、物流、教育、旅遊等服務業資源,積極打造和完善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體系,構築蘇州流通現代化的網上載體。實施電子商務示範工程,積極開展電子商務誠信經營建設,進一步最佳化電子商務發展環境。力爭電子商務交易額年均增長40%以上。
(三)加快發展物流配送。合理規劃和布局流通空間網路,進一步完善流通領域現代物流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和提升流通功能性網路,實現信息流、資金流、物資流的一體化運作。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支持大型連鎖企業發展統一配送,鼓勵中小企業發展共同配送,支持運輸企業參與國家和省甩掛運輸試點,建設提升一批功能齊備的商貿物流園區(中心)。打造城市數字物流,建設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推進智慧型化流通。實施流通品牌戰略,鼓勵流通品牌創新發展。重點發展城市公共配送和物流公路港,完善城市社會化配送網路。
(四)加快發展現代會展業。以市場化、效益化、專業化、國際化和產業化發展為根本,以市(縣)、區統籌、產業集聚、功能強化、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為主線,以良好的區位、交通和會展設施為依託,大力發展城市會展公共服務。進一步最佳化會展業發展軟硬環境,改善會展基礎設施,培養會展人才,壯大會展主體隊伍。進一步加強國內國際交流合作,調整會展結構,吸引會展資源,擴大會展業溢出效應,努力培育一批著名會展品牌和知名會展企業,將會展業發展成為推動城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增長的重要支撐。
(五)加快提升現代批發業。支持和促進批發市場提檔升級,培育一批交易主體組織化、交易方式現代化、交易商品標準化,集物資集散、信息發布、價格形成、制定標準及物流服務等綜合功能的中高級批發市場。鼓勵企業發展國內外知名品牌產品的國內總分銷、總代理,積極吸引大宗知名品牌產品國內外總分銷、總代理落戶蘇州。編制和完善市場景氣指數、價格指數和風險指數,形成市場產銷和商品流向的風向標。儘快形成輻射海內外的電子元器件、鋼鐵、化工、絲綢、婚紗、服裝、家具等七大專項商品交易平台。
(六)加快培育行業新亮點。結合城市改造和城市化進程,加快推進大型購物中心建設,加快培育與科技、文化、體育、旅遊等結合的特色商業街區,打造“一站式”的大型多功能消費新天地。對接新農村建設項目的不斷延伸,積極培育和發展具有蘇州特色的農(漁)家餐飲、生態餐飲等市場。大力開拓與流通相關的新型行業,擴大流通範圍,培育新的增長點。積極發展和規範舊貨業,大力培育舊電腦、舊通訊器材、舊家具、舊家用電器等二手貨市場,促進舊貨的回收利用。
(七)加快推動流通技術創新。加強現代流通理論、流通技術和管理模式的研究與運用,加快物聯網、無線射頻、條形碼、電子數據交換(EDI)、電子資金轉撥、電子商務(EC)等新技術套用,提高流通業整體信息化套用和發展水平。推廣套用以“進、銷、存”管理和銷售終端自動化為主要內容的MIS/POS系統,配置IC卡刷卡和充值終端以及“一卡通”系統,在大型商場、超市和連鎖店推廣電子訂貨系統(EOS)、客戶關係管理系統(CRM)和供應鏈管理系統(SCM)等技術,促進傳統交易、管理方式現代化,促進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形成和流轉。
(八)加快培育龍頭企業。培育一批以資本或商品為紐帶、主業突出、管理科學、輻射面廣、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集團,支持企業上市融資增強發展後勁。把商業品牌建設納入名牌帶動戰略,增強對知名流通企業、全國性和地方性商業老字號的“著名商標”和“馳名商標”的認定和保護工作。鼓勵流通企業創立和維護商標信譽,對新認定國家馳名商標(商號)、中國名牌的商貿流通企業,給予支持和獎勵。
(九)加快推進中小企業發展。鼓勵中小企業向“精、專、特、新”方向發展,形成與大企業、大集團分工協作、專業互補的關聯產業效應。支持小而優、小而強、有特色、有品牌的中小企業加快發展,建立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拓寬融資渠道,健全信用擔保體系,加大信貸支持,搭建服務平台,滿足中小企業發展需求。
主要措施
(一)促進流通資源最佳化配置,合理布局現代流通服務體系。完善商業網點規劃,聯手推進規劃實施。重點打造古城區、環金雞湖、獅山路三大市級商貿中心,以及吳中、相城兩大副中心,定期編制和發布流通發展指導目錄,引導和規範投資行為;抓住軌道商業機遇,發展站點商業。針對交通樞紐站點、商業中心站點、大型居民區站點、新城中心站點、重要旅遊區站點的需求和特點,最佳化布局,借位發展;加強招商引資服務,提升商貿發展水平。繼續引進一批國際、國內知名企業、知名品牌,吸引國際著名商家、品牌旗艦店進駐蘇州。
(二)提高功能促進城市消費,建設現代居民生活流通體系。發展精品百貨,滿足差異需求。推動傳統百貨提檔升級,匯集知名品牌、引領流行時尚、提供新型服務;加快發展社區商業,便民利民惠民。積極打造社區商業品牌,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網路,擴大社區商業示範社區建設;加快特色街區建設,提升城市視窗形象。重點打造提升旺山生態農莊、月亮灣等10條特色商業街;大力發展夜間經濟,豐富夜間消費市場。在3至5年內,逐步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夜間商業購物街區、餐飲服務街區、休閒娛樂街區等夜間經濟載體。
(三)改善環境提高農村消費,建設現代新型農村流通體系。以“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家電下鄉”為載體,加快農家店配送中心建設,完善快捷、便利的農村消費網路;推動“農超對接”、“農批對接”,建立高效暢通的農產品流通體系;鼓勵農業生產基地、專業合作社開展社區對接,有序設立周末直銷菜市場、早晚市等臨時攤點;支持產地預冷、預選分級、加工配送、冷藏冷凍、冷鏈運輸、包裝倉儲、檢驗檢測和電子結算等項目建設,提高增值服務和鮮活農產品流通效率。
(四)強化監測維護市場穩定,建立現代流通預警調控體系。建立健全準確靈敏的城鄉市場統計監測體系,加大對重要生活必需品、大宗商品以及敏感商品市場預測預警力度,穩定市場預期;完善職責明確、多方聯動、反應及時的市場調控預案體系,建立應急商品供應基地和投放網路體系;積極開展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和推廣工作,全面完成市實事工程項目建設,全力保障追溯體系正常高效運行;統籌好國內外兩個市場,完善內外聯動機制。
(五)擴大流通業對外開放力度,建設現代大流通市場新體系。學習引進國際先進經驗,把擴大對外開放與推進商貿流通現代化緊密結合,提高現代流通業發展水平;支持流通企業打破地域界限,建立區外、境外行銷網路,積極參與國內、國際競爭;擴大對外貿易關係,建立與國際市場接軌的貿易和物流網路體系;加快內外貿一體化進程,營造內外資商業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
(六)推動重點行業發展管理,建設現代特種商貿流通體系。加快新型租賃業發展,重點發展耐用生活品、大型設施設備等租賃服務;推動藥品物流配送和經營方式創新,形成一批區域性藥品流通連鎖集團;推進酒類商品流通方式創新,提高酒類流通組織化程度;培育和規範舊貨市場,規範舊貨交易行為;規範典當、拍賣、直銷、報廢汽車回收拆解、老舊汽車報廢更新等特種行業的發展,培育一批品牌企業;推進再製造基地建設,在機械製造、汽車零配件、裝備製造等領域培育一批再製造示範企業。
(七)推廣節能保持持續發展,建設現代綠色循環消費體系。引導企業進行節能、降耗、減污的技術改造,大力宣傳綠色流通理念;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加快建設完整先進的回收、運輸、處理、利用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加快形成以社區資源回收筒點和分揀中心為基礎、集散市場為核心、加工利用為目的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逐步將再生資源產業培植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興產業;支持社區跳蚤市場建設,鼓勵市民參與社區跳蚤市場交易。
(八)規範商業信用交易行為,建設現代流通誠信消費體系。積極探索建立行政管理與行業自律相統一的誠信消費資料庫平台,按照國家《商業企業信用自律等級行業分類標準》和《商業企業信用等級評價管理辦法》,開展信用等級評價工作,增強社會監督,強化誠信自律;積極推進商務綜合執法,強化監督管理,規範市場秩序;實施品牌戰略,鼓勵流通企業創立和維護商標信譽,培育商業品牌;重視和加強對知名流通企業和商業老字號的品牌、商標的認定和保護工作。
機制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將進一步加強對全市流通業發展中重大問題的研究決策。市商務局作為全市流通業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全市流通業的管理和指導,認真做好流通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加快流通領域制度建設,努力構建全市統一、開放的大市場、大流通格局。市各相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流通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形成發展合力。各級人民政府(管委會)要充分認識流通工作的重要性,真正把加快推進流通現代化擺在重要位置,定期研究重大問題,加強檢查指導,營造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環境,切實推動流通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加大扶持力度。對符合《蘇州市商貿業發展投資導向目錄》的企業和重點商貿項目,市區(七區)按照《蘇州市服務業引導資金管理辦法》和《關於促進商務轉型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給予資金扶持。整合市商務發展專項引導資金,對擴大消費、惠及民生、公共平台等項目予以支持,對新型業態、創新載體、服務發展等項目予以扶持,分別在服務業引導資金和商務發展資金中設立扶持專項,加大對電子商務、會展業發展的支持。各市應結合實際制定相應政策參照執行。
(三)培育商貿人才。重視和加強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一方面通過在校培養與在職培訓、基礎培訓與專業培訓、理論培訓與實踐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全面提高流通從業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專業素質;另一方面,支持流通企業引進各類專業技術人才、高級管理人才,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強與大專院校、行業協會合作建立多層次商貿人才培訓體系,分期分批對商貿重點企業負責人、特殊崗位進行培訓,造就一批具有現代經營管理知識、開拓創新、引領商貿經濟發展的優秀人才。
(四)推進協會建設。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政府職能轉變需要,有計畫、有步驟地引導組建流通行業的相關協會,指導和幫助各類協會建立專業分會,完善溝通政企、服務企業、行業自律等方面的功能,拓寬服務領域,提高行業協會的覆蓋面。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參與政策制訂、信息交流、商品促銷、資質認定、專業培訓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推動企業逐步實現市場觀念、運行機制和交易規則的規範化、一體化,儘早實現大市場、大流通、大商貿的發展格局。
(五)嚴格目標考核。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對重點工作和重點指標進行分解,納入政府目標考核。各市(縣)、區要制定相應的實施意見,逐級進行分解和落實。要加強對重點考核項目的有效監控,建立季度考評制度,及時掌握進展情況和遇到的問題,做好跟蹤和服務,增強政府對加快發展流通現代化的巨觀指導和推動力度,確保目標任務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