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集佛教所有的經律論三藏,以及歷代後賢的著作,聚集在一處,好像佛經的庫藏一樣,所以叫做“藏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藏經
- 外文名:zangjing
蒐集佛教所有的經律論三藏,以及歷代後賢的著作,聚集在一處,好像佛經的庫藏一樣,所以叫做“藏經”。
蒐集佛教所有的經律論三藏,以及歷代後賢的著作,聚集在一處,好像佛經的庫藏一樣,所以叫做“藏經”。...
藏經樓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鐘山風景名勝區內,在中山陵與靈谷寺之間的茫茫林海中,現為孫中山紀念館,是孫中山奉安中山陵後修建的紀念性建築物,專為收藏孫中山...
藏經閣,(cáng Jīng Gé)又稱法堂,是寺院講經說法藏經的場所。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敕修少林寺時,原藏經閣藏經移貯法堂,故法堂又稱“藏經閣”。原建築毀...
《大藏經》為佛教經典的總集,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有多個版本,比如乾隆藏、嘉興藏等。現存的大藏經,按文字的不同可分為漢文、藏文、巴利語三大體系。另有...
《龍藏經》就是把一切佛教經典匯集儲存在一起的意思。《龍藏經》是中國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佛學大百科全書。它是清代唯一也是中國最後一次官刻漢文大藏經。因奉雍正皇帝...
1900年5月26日,中國甘肅敦煌莫高窟藏經洞被發現。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圓籙在清理積沙時,無意中發現了藏經洞,並挖出了公元四至十一世紀的佛教經卷、社會文書、刺繡...
南京藏經樓編輯 鎖定 位於中山陵與靈谷寺之間的茫茫林海中,又名孫中山紀念館。是中國佛教協會於1934年11月發起募建的,次年10月竣工。...
卍正藏經全稱《大日本校訂訓點大藏經》。又稱《大日本校訂藏經》、《日本藏經書院大藏經》、《卍(萬)大藏經》。系日本京都藏經書院於宗三十五年至三十八年間(...
說他是沿著唐玄奘西天取經的路來的,這一招很靈,是宗教信仰把他們的思想溝通了,所不同的是,王道士是一個真誠的信奉者,而斯坦因顯然只是為了達到騙取藏經的目的...
《大菩薩藏經》講述四無量、六度、四攝等等大乘教義,該經譯出之後,菩提流志又將本經編入《大寶積經》,稱為“菩薩藏會”。據《開元釋教錄》記載,太宗貞觀十九...
《中藏經》又名《華氏中藏經》,舊署華佗所作,具體成書年代不詳。...... 《中藏經》又名《華氏中藏經》,舊署華佗所作,具體成書年代不詳。中文名 中藏經 外文...
藏經殿編輯 鎖定 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衡山的祥光峰下,原名“小般若禪林”,始建於南朝陳光大二年(五六八年),為南嶽開山祖師慧思和尚創建。...
總長857.7厘米高27.8厘米,共由15張經紙粘接而成。 宋代《金粟山大藏阿毗達摩法蘊足論卷第一卷》 每紙長60厘米,幅幅紙心鈐蓋:“金粟山藏經紙”小紅文...
藏經館社區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北新橋街道西北角,占地面積約0.14平方公里,由三條胡同,一條巷組成,是典型的內城老舊平房區。...
巴利文大藏經(Pāli Canon),又作巴利三藏、南傳大藏經,指錫蘭上座部所傳之佛教大藏經,用巴利文寫成[1],為早期佛教經典的結集[2]。 其經藏部份,相當於漢傳...
海印寺內保藏著八萬大藏經(國寶第32號)和藏經板殿(國寶第52號)等15處珍貴文物及200多件“私寶”等眾多的文化遺產和古蹟,1995年12月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伏壁藏經是中國古代簡牘發現的成就之一。之後還有汲冢遺書、孔壁中經等。詞條標籤: 文化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3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
《宋磧砂延聖寺刻本藏經》常簡稱為《磧砂藏》,是一部聞名中外的佛教諸藏彙編,因開雕於平江府(今蘇州)磧砂延聖寺而命名。初刻於南宋理宗紹定二年(公元1229年)...
寺特有的幽靜地理環境,奇特迷人的秀麗風光,蘊涵著濃郁的佛教文化特色,是藏經納寶之地、祈福迎祥之所云居。 [4] 佛祖舍利雲居寺不僅藏有佛教三絕與千年古塔,而且...
掃地僧;是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倏然而出,倏然又隱的神秘人物,,是一位呆在少林寺負責打掃藏經閣的僧人,具有大智慧。見證了少林派發生的事跡,僅在小說第四十...
據《道藏尊經歷代綱目》所云:“唐尹文操《玉緯經目》藏經七千三百卷”。尹文操是唐高宗時人,說明唐初就已開始編撰《道藏》。唐玄宗時曾編撰了兩部《道藏》...
30卷。隋代在曇無讖譯30卷本的基礎上,增加了那連提耶舍等編譯的《大乘大方等日藏經》、《大方等大集月藏經》、《大乘大集須彌藏經 大方等大集經 》,東漢...
同年五月創譯《大菩薩藏經》20卷,九月完成。 貞觀二十年正月,玄奘譯出無著《顯揚聖教論》20卷;並口述由辯機筆受完成《大唐西域記》。同年尚譯出《解深密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