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鸕

藍鸕以各種魚類為食。主要通過潛水捕食。潛水一般不超過4m,但能在水下追捕魚類達40秒,捕到魚後上到水面吞食。有時亦長時間地站立在水邊岩石上或樹上靜靜地窺視,發現獵物後再潛入水中追捕。

棲息於河流、湖泊、池塘、水庫、河口及其沼澤地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藍鸕
  • :動物界
  • :鳥綱
  • 食性:以各種魚類為食
分布,價值,遷 徙,體 型,生活習性,繁殖,

分布

我國繁殖在長江以北,越冬在長江以南包括海南島和台灣。分布於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和北美。從北美東北海岸和格陵蘭島西部到冰島法羅群島、英倫三島、北歐,往東到薩哈林島、日本,往南到中歐、非洲、東歐、土耳其伊朗印度紐幾內亞澳大利亞紐西蘭。繁殖在北半球北部,越冬在繁殖地南部。

價值

肉可食,不過味道不佳,肉可入藥

遷 徙

多數為留鳥,特別是在南方繁殖的種群一般不遷徙;在黃河以北繁殖的種群,冬季一般都要遷到黃河或長江以南地區越冬。春季遷到北方繁殖地的時間一般在3月末4月初,4月16日我們曾在長白山得到成鳥;秋季一般於9月末10月初開始遷離北方繁殖地,往南方越冬地遷徙。遷徙時常集成小群,有時亦有多達近百隻的大群。

體 型

體重1990-22508,1340-2300g;體長770-870mm,716-836mm;嘴峰64-75mm,61-66mm;
翅318-375mm,337-342mm;尾185-220mm,160-182mm;跗蹠70-90mm,61-78mm。

生活習性

常成小群活動。善游泳和潛水,游泳時頸向上伸得很直、頭微向上傾斜,潛水時首先半躍出水面、再翻身潛入水下。飛行時頭頸向前伸直,腳伸向後,兩翅扇動緩慢,飛行較低,掠水面而過。休息時站在水邊岩石上或樹上,呈垂直坐立姿勢,並不時扇動兩翅。

繁殖

繁殖期4-6月。通常以對為單位成群在一起營巢,到達繁殖地時對已基本形成。營巢於湖邊、河岸或沼澤地中的樹上,有時一棵樹上有近10個巢,也有在湖邊或河邊岩石地上或湖心小島上營巢的。巢由枯枝和水草構成,亦喜歡利用舊巢,到達繁殖地後不久即開始修理舊巢和建築新巢。每窩產卵3-5枚,淡藍色或淡綠色,呈卵圓形、鈍卵圓形或尖卵圓形,大小為51-70mm×34-49mm,平均65mm×41mm,重42-49g,平均46g。雌雄親鳥輪流孵卵,孵化期28-30天。雛鳥晚成性,剛孵出時全身赤裸無羽,大約在孵出2周左右,身上才被滿絨羽,同時飛羽和尾羽開始長出。雌雄親鳥共同育雛,雛鳥將嘴伸入親鳥咽部取食半消化的食物,經過親鳥約60天的餵養,幼鳥才能飛翔和離巢,3年左右性成熟。
藍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