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之一。因1979年發現於安徽潛山市王河鎮薛家崗遺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大別山以東、巢湖以西的江淮之間,擴及鄂東和贛北部分地區。年代約在公元前3500一前2800年左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薛家崗文化
- 地點:安徽潛山市
- 發現始建:1979
- 年代:公元前3500一前2800年
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之一。因1979年發現於安徽潛山市王河鎮薛家崗遺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大別山以東、巢湖以西的江淮之間,擴及鄂東和贛北部分地區。年代約在公元前3500一前2800年左右。
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之一。因1979年發現於安徽潛山市王河鎮薛家崗遺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大別山以東、巢湖以西的江淮之間,擴及鄂東和贛北部分地區。年代約在公元前...
薛家崗遺址,面積6萬平方米,地處安徽省潛山縣王河鎮永崗村和利華村交界處。它是新石器時代遺留下的古文化遺址。現出土了大約3000件文物,主要是石器,陶瓷和玉器,並...
薛家崗遺址位於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王河鎮永崗村,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遺址年代為距今6000年至商代(公元前17世紀~前11世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崧澤文化,上承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長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階段。崧澤文化距今約6000-5300年,屬新石器時代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以首次在上海...
薛家崗文化陶器上的紋飾以編織紋為主。早期的少量的陶器上飾有斜籃紋等紋飾,這些有節奏的紋飾除能加固陶坯外,也起著美化的作用。·在晚期,陶器上的紋飾增多,飾...
分布在安徽省巢湖一帶的薛家崗文化,約距今6000—5000年左右。薛家崗文化的玉石器的裝飾紋樣很有特色。 一類為鏤雕成對稱花紋的玉佩飾,一般長為5—5.5厘米。佩飾...
新石器時代晚期長江下游地區的薛家崗文化,是20世紀80年代初發現並定名的一支地方文化。多孔石刀為該文化最典型的石質切割工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發展出來的文化,是非常豐富且具多樣融合性的,受共產主義和其他國家影響,亦包括傳統中國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成立至今,在文化上的演進主要...
薛家崗文化陶塑人面 1981~1982年出土於安徽望 江汪洋廟遺址上文化層(第二層),屬薛家崗文化後期 遺物;在高13.4厘米,直徑6.5厘米的夾砂紅陶圓柱體上 端,捏塑...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就文化的載體文字而言,漢字的誕生時間尚難以考證,相傳伏羲作八卦,倉頡造字。19世紀末發現了三千多年前的漢字——甲骨文,近些年又有更早期文字...
長江中、下游新石器文化,源於時期時代,有著悠久的歷史。...... 新石器時代遺層明顯區別於周圍地區考古學文化特徵,具有獨立的自身發展序列,被考古界命名為“薛家崗...
本書是長江文化研究文庫中的一本,作者是著名考古學家和玉器研究專家。在翔實的田野考古出土資料的基礎上,作者概述了從新石器時代中期到明清長江流域玉器發展歷程。...
“泰安島”附近的北辛文化發展成了大汶口文化以及後來覆蓋面最廣的龍山文化,原來的海水覆蓋區出現了石家河文化、薛家崗文化、湯家崗文化、良渚文化、造律台文化、後...
薛家崗文化 玉兩節琮 據載,玉琮為“外方、內圓、牙外”形。古代通常認為天圓地方,琮是仿地而作的祭地禮器,但考古界對早起玉琮的演變與用途,均有不同看法。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