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桂湯(《萬病回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薑桂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萬病回春》卷五。具有溫中散寒,理氣化濕之功效。主治中寒濕阻氣滯,胃脘疼痛,嘔吐噦逆,脘腹脹滿,不思飲食,肢體倦怠,腸鳴泄瀉,舌苔白膩,脈沉緩。

基本介紹

  • 名稱:薑桂湯
  • 出處:《萬病回春》卷五
  • 組成:乾薑、良姜、官桂、藿香、蒼朮、厚朴、陳皮、甘草、木香、茴香、枳殼、砂仁、香附
  • 功用:溫中散寒,理氣化濕
  • 主治:中寒濕阻氣滯,胃脘疼痛,嘔吐噦逆,脘腹脹滿,不思飲食,肢體倦怠,腸鳴泄瀉,舌苔白膩,脈沉緩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加減化裁,附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乾薑、良姜、官桂各七分,藿香、蒼朮(米泔制)、厚朴(薑汁炒)、陳皮、甘草(炙)、木香、茴香(酒炒)、枳殼(麩炒)、砂仁、香附(炒)各等分。

用法用量

加生薑三片,水煎,磨木香服。

功用

溫中散寒,理氣化濕。

主治

中寒濕阻氣滯,胃脘疼痛,嘔吐噦逆,脘腹脹滿,不思飲食,肢體倦怠,腸鳴泄瀉,舌苔白膩,脈沉緩。

方義

本方主治證為陽虛中寒,脾胃失運,濕邪停滯,氣機不利者。治當溫里散寒,理氣暢中,化濕和胃。方中乾薑溫中回陽,散寒止痛;肉桂補火助陽,溫通止痛,共為君藥。高良姜溫中止痛;小茴香溫中暖下,行氣止痛;厚朴行氣化濕,消脹除滿;藿香化濕止嘔,均為臣藥。佐以蒼朮燥濕運脾;木香、香附行止痛;陳皮、枳殼理氣寬中,化濕和胃;生薑溫中和胃止嘔。炙甘草為使,益氣補中,調和諸藥。全方配伍,溫中理氣化濕之效良好,適用於中寒濕阻氣滯,而見胃脘疼痛,不思飲食,腹脹便稀,舌苔白膩;脈沉緩者。

加減化裁

痛甚,加乳香;手足厥冷,脈沉伏,加附子,去良姜。

附註

“老生薑汁三錢(沖)、肉桂二錢四分(去皮)、人參三錢、當歸二錢四分、南棗三枚。上水二鐘,煎八分,沖入薑汁,分蘭服,隨時服。”(《絳雪園古方選注》)。

附方

名稱:薑桂湯
組成:乾薑、肉桂、良姜各七分,枳殼(去瓤,麩炒)、陳皮、砂仁、厚朴(薑汁炒)、吳茱萸(炒)各一錢,香附一錢半,木香五分(另研入服),甘草二分
用法:加生薑一片,水煎服
主治:寒腹痛
出處:《萬病回春》卷五
名稱:薑桂湯
組成:乾薑、肉桂、良姜、枳殼、陳皮、砂仁、吳榮萸、厚朴、香附、木香、玄胡索、小茴香、甘草、乳香
用法:清水煎服
主治:寒腹痛
出處:《萬病回春》卷五
功用:溫中,健胃,消積
名稱:薑桂湯
組成:千姜、肉桂、高良姜各2g,枳殼(去瓤,麩炒)、陳皮、砂仁、厚朴(薑汁炒)、吳茱萸(炒)各3g,香附4.5g,木香1.5g(另研人服),甘草0.6g
用法:上銼一劑,加生薑1片,水煎服
主治:寒性腹痛;綿綿而痛,喜溫喜按,苔白脈沉遲者
出處:《萬病回春》
功用:溫中散寒,健脾和胃
名稱:薑桂湯
組成:乾薑、官桂、甘草、罌粟殼、黃柏各等分
主治:赤白痢,里急後重,小腹疼痛不可忍者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三
製法:上為粗散;每服十兩重,泉水煎,空心服

重要文獻摘要


《壽世保元》:“乾薑、肉桂、良姜各七分,枳殼去穰,麩炒,陳皮、砂仁、厚朴、薑汁炒,吳茱萸炒,各一錢,香附一錢五分,木香五分,甘草二分。上銼,生薑煎服。痛不止,加玄胡索、茴香、乳香。寒極,手足冷,加附子,去吳茱萸、良姜。泄瀉去枳殼。一論乍痛乍止,脈數者,火痛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