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學堂村,四川省達州市萬源市鷹背鎮下轄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蒙學堂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四川省達州市萬源市鷹背鎮
蒙學堂村,四川省達州市萬源市鷹背鎮下轄村。
蒙學堂村,四川省達州市萬源市鷹背鎮下轄村。建制沿革2021年8月18日,被四川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為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1...
欽定蒙學堂章程,《欽定學堂章程》的一部分。含全學綱領、功課教法、各種規則、堂舍規模 4 章,共 40 節。蒙學堂以“培養兒童使有淺近之知識,並調護其身體” 為宗旨。城內坊廂鄉鎮村集均應設立。分公立與自立兩種。各省府廳州縣的原有義塾改為公立蒙學堂;家塾及塾師館改為自立蒙學堂。修業年限 4 年。招...
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楊氏始祖楊乾自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至此地,於大聖寺前偏西建村,村名上莊。1918年,為防土匪,重修村圍牆,加高加固,增設炮台門樓。由楊增珊等組織集資施工,在保衛本村及鄰村民眾安全方面起了重大作用。是年,在大聖寺建立初級國小,稱洋學堂。學總楊增珊、楊錫爵,學生來自周圍18個...
據鄭氏家譜史料記載,該村鄭氏人士最早為官始自唐朝,最後年代為清朝,官位最高為鄭珏。鄭珏是南宋時期輔佐宋高宗的朝廷重臣,其為維護鞏固宋高宗帝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有著濃墨的一筆。相傳“龍池養蒙書院”是古代龍池人讀書的學堂。鄭氏傳世家譜內還有“親筆詔書,忠穆後裔,官林世家”字跡...
恩村座西北面向東南,一條主街道恩村直街,隨地形蜿蜒貫穿,穿過樓圖南門和拱北里兩座門樓扼守南北。路北為恩村核心區“沖入(里)”,與直街平行為兩條次街,縱向,為四條主巷,又稱“恩村地脈”。沖入(里)中部有蒙氏家廟,前部為蒙氏宗祠(世科祠)及祠前廣場、風水塘等。隔風水塘為百學堂(書齋、...
截至2020年6月,鷹背鎮下轄1個社區:興隆社區;4個行政村:鷹背村、新恩嶺村、蒙學堂村、大埡口村,鎮人民政府駐鷹背街157號。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鷹背鎮地處萬源市境西南部,東接廟埡鄉、宣漢縣紅峰鄉,西連巴中市平昌縣望京鄉,北與平昌縣民主鄉接壤,南與宣漢縣風鳴鄉、巴中市平昌縣馬鞍鄉毗鄰,行政區域...
解放後,北馬村經濟發展極為迅速。村內曾一度出現鞭炮廠、草帽廠、鑄造廠、化工廠、食品廠等村辦企業。尤其是北馬鞭炮廠的產品曾在晉東南地區享譽一時。4人文歷史 北馬古村人傑地靈,人才輩出。可考證,宣統2年(1910年)2月,北馬辦起了國小,開始叫蒙學堂,後改為國民國小,為陵川縣第一所小校。全村已有...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善余義塾在中虹橋北老三官堂內創立,後改稱虹口蒙學堂。20世紀20~40年代,一批中國小校相繼創建,東熙華德路上曾有雷士德工學院(抗日戰爭勝利後為吳淞商船專科學校),還有一些俄國人和猶太人學校。2002年地境內有5所中學、6所國小、4所幼稚園。光緒二十九年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啟用的上海...
”劉紹寬先生還將日本考察的成果運用於溫州的教育發展上,“其考察所得者,遍語其鄉人,不數月而江南一鄉,蒙學堂創成十有四區,平邑學務,將從此大興。”據光緒三十二年(1906)統計,在劉紹寬先生帶領下,家鄉平陽辦起了普通學堂43所,為溫屬各縣最多,學生數2032人,為溫屬各縣之首,在全省排第二。1905年和...
雖然他也曾在福州創辦“蒙學堂”,做過其他活動,但是,他的一生主要是在北京、上海等地從事新聞工作,也算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報刊的一個代表人物。查閱中國報刊史料,我們就會發現在辛亥革命以前,具有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革命思想的報刊,曾經一度風起雲湧。其中有一個《中國白話報》,創刊於清代光緒二十九年,癸卯...
民國時期林白水創辦蒙學堂也設在坊內,民國海軍將領陳季良也居於此。近代福州富商尤恆盛,在坊內占有大量房產,故有“尤半街”之說。坊東口北牆上,鑲嵌一方清光緒七年(1881年)文儒坊公約碑,是福州古坊巷僅存的公約碑。因歷代文儒輩出而得名。宋祭酒鄭穆、明代抗倭名將張經、清代台灣總兵甘國寶、清代“世進士...
該義塾在清廷詔令“停科舉,興學堂”之後曾改稱武訓蒙學堂、武訓初級國小堂。民國時期曾改稱私立武訓國小。1945年臨清解放,改為公辦武訓國小。1951年因武訓遭批判,校名中的“武訓”二字被強行裁沒,改稱臨清鎮第一國小。該義塾校址雖曾遷移而後復始,規模卻不斷擴大,至1945年,其規模已達到14個教學班,...
創建了上海第一所由中國人創辦的進行正規現代教育的學堂——“澄衷蒙學堂”,它就是“澄衷中學”的前身。一百多年來,這所學校為中國培養了4萬多學生,其中不少是著名的學者、科學家和事業家, 比如胡適、倪征燠、竺可楨、樂嘉陵和李達三等。此外早在1871年,他出資3萬兩銀子在老家莊市創辦了葉氏義莊,幫助窮苦...
浙江第一所男子洋學堂——寧波崇信義塾(1845)引寧波近代教育之先河——辨志書院(1879)浙江最早的官辦新式學堂——儲才學堂(1897)寧波人創辦上海市第一所班級授課制學校——澄衷蒙學堂(1900)浙江省第一所墮民學校——育德農工學堂(1904)浙江省第一所官辦師範學校——寧波府師範學堂(1905)中國首批法政學堂...
大足縣雍溪國小位於大足的東大門,它的前身是1922年設立的蒙學堂,定名為“大足縣雍溪國小”,曾是雍溪的最高學府,從辛亥革命到現在,一批批有志青年,從這所學校走出,為報效祖國而大展宏圖,成為國家的棟樑。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老一輩革命家韓念龍、趙慶提、張鳴華等就曾在這裡學習並從事革命活動,在中國...
1900底,實業家葉澄衷在滬上捐資興建的澄衷蒙學堂(今上海市澄衷高級中學前身)即將竣工,常州人趙鳳昌受校董樊時勛之託,推薦同鄉好友劉樹屏任總理(校長)。1901年正月,熱衷教育的劉樹屏欣然就任。然而,新式學堂之設,此前朝堂未下詔令明示,尚無先例可循。他面前一張白紙,亟待他畫出新教育的藍圖。這需要勇氣,...
黃展雲(1876-1938年),字魯貽,號大梓,福建永福(今永泰)人。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黃展雲與黃翼雲、林白水、鄭權等人在福州南后街文儒坊盧家祠創辦福州蒙學堂,邀請進步人土來校演講,向學生傳播先進思想,引導學生崇文尚武,激發民族意識。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全國掀起拒俄運動,黃展雲聯絡同志,成立...
作為讀書節的一項全新品牌活動,現場進行了“王應麟蒙學堂”授牌。“王應麟蒙學堂”將於今天開班,首期課程以傳統蒙學經典《三字經》為主講內容,共設10節課。本屆讀書節系列活動持續到7月,分“閱”讀、“悅”讀、“躍”讀等三大板塊。“閱”讀板塊,推出了“春芽計畫”、“網約書”平台建設及物流送書到戶服務...
何不將此款,移做鄉中蒙學堂。”(《泉俗激剌篇·盂蘭盆》)由於此習由來已久,根深蒂固,加上巫婆、神漢推波助瀾,普渡之風愈演愈烈,百姓不勝負擔,有為此借高利貸者,賣兒鬻女者,民眾對此深惡痛絕,但因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又不得不屈服於傳統習慣的巨大壓力。福州地區也有普渡活動。俗傳兩個僧人向民間...
澄衷蒙學堂(1899年創建,今為澄衷中學及唐山路第一國小)郁光國小(廣東旅滬基督教會創辦於1916年,今為四川北路第一國小)東吳大學法學院(1915年創辦,今為大華會計師事務所)文治大學(1924年遷來,今為紅旗國小)上海市實驗戲劇學校(1945年創辦,今為實驗中學)中華藝術大學(1924年創辦,今為民居)粵東中學...
光緒三十年(1904年)改為蒙學堂。民國元年(1912年)改制為初等國小,學制4年,校址在雙路鋪大成殿(今雙路鎮鎮政府駐地)。次年,改稱國民國小,學制3年。民國二十五年冠以地名,稱雙路國民國小。兩年後,學校遷川主廟(今雙路初級中學所在地)。民國二十八年增設高小班,實行“四.二”分段學制,改稱雙路完全...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五月,又命入京覲見的湖廣總督張之洞管學,會同張百熙、榮慶重新厘定學堂章程。先前,在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七月,張百熙曾奏所擬各級學堂章程,包括《京師大學堂章程》《考選入學章程》《高等學堂、中學堂、國小堂章程》和《蒙學堂章程》,共六件,即所謂《欽定京師大學堂章程》,又稱“...
顧村鄉境國小,可查證沿續的,最早始於清末(1911年以前),是由胡莊李氏兼併私塾,在宗祠內創辦的胡莊蒙學堂。顧村顧氏和譚楊朱氏,均有私塾。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之後,興辦“文明學堂”。顧村顧珍彝創辦學校。初名為顧村農事國小。當時聘請嘉定縣南翔西邨橋宅胡郁卿為教員。在顧村中街王義昌布莊的客堂里設立單...
此外,還有國人開辦的醫科大學、工業大學、鐵路學堂、師範大學、美術專科、體育專科以及法學院、商學院、醫學院、文學院、神學院等院校。至民國26年,境內先後出現大專院校共40多所。葉澄衷於光緒二十五年捐資創辦澄衷蒙學堂,是境內國人最早開辦的新式學堂。外國教會辦的聖芳濟學院(今北虹中學)、晏摩氏女校(今北郊中學)...
堰橋初級中學,成立於1902年10月12日,位於江蘇省無錫市。學校占地面積3.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6萬平方米。學校簡介 無錫市堰橋初級中學,雄踞惠山區政府所在地、西膠山北山山麓,始於1902年堰橋村前鄉賢胡雨人、胡壹修兄弟創建的“胡氏公立蒙學堂”。百年滄桑,春華秋實。2014年8月,為順應時代新發展及教育新需求...
廖氏熱心僑教,關懷桑梓。在新加坡,他參與創辦端蒙學堂,連任副總理、名譽總理,多方籌措經費,使校務得到發展。在家鄉,參與籌款建造汕頭孔廟(附設時中學校)。潮安歷受地震、颶風災害,他被舉為新加坡潮安七都修堤局總理,帶頭捐款修堤、賑災。民國初年,還帶頭捐款支持共和政權。1931年3月,廖氏在新加坡病逝。新加坡...
【94】 輔之:衛公佐,字輔之,北宋藏書家。藏書甚富,邑中有人求書閱,面無難色。元祐年間(1086—1094年)時邑中未設學堂,與弟公亮、公望行義相助,獻地捐資,興建華亭縣學。【95】 柳生:松江創辦最早的私立學堂為中西學堂、城中蒙學堂。中西學堂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由王柳生創辦,校址在秀野橋...
夏布金利的魏家窩堡成立時10幾戶人家,100來人,兩趟半街,6眼土井。附近的其他村的共同行政村長由魏景芳擔任。這時村裡有了村公所,一個警長姓郝;魏家家裡有了學堂,老師叫孫大光;魏家家裡開始有包衣李明玉等,僱傭長工若干。這樣新興的地主階級就產生了。魏德貴的次子、五子和七子先後在科爾沁的魏家窩堡...
晚清舉人吳受福編輯的《小種字林柱銘偶存》“第宅”卷中,《嘉興縣學堂》栓銘標:“壬寅(1902)改書院為學堂。”同記楹聯《常豐蒙學堂》、《南堰蒙學堂》、《碧漪蒙學堂》、《女子師範學堂》。其中《常豐蒙學堂》為:“六藝萌芽學先計書,雙溪薈萃理悟淵源”。此聯言簡意賅,張揚東柵人傑地靈,也表明清光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