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風俗》是2016年遠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蒙古風俗
- 作者:郭雨橋
- 出版社:遠方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1月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55505204
《蒙古風俗》是2016年遠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祭敖包是蒙古族最為隆重熱烈而又普遍的祭祀活動,常在水草豐茂、牛羊肥壯、氣候宜人的夏季進行。祭祀的時候,敖包上要插樹枝,樹枝上掛五顏六色的布條或寫有經文的“天馬圖”,祭祀的形式一般有血祭、酒祭、火祭、玉祭四種。牧民民眾圍跪三邊,而向活佛。當活佛發出祭祀開始的經令時,法號奏出深沉粗獷的音樂,眾...
敬鼻煙壺是蒙古族牧民的一種日常見面禮。鼻煙壺用玉石、象牙、水晶、瑪瑙、翡翠、琥珀和陶瓷等製成。晚輩同長輩相見時,晚輩曲身鞠躬,雙手捧著鼻煙壺,敬獻長輩,長輩用左手接受,聞後歸還。同輩相見時用右手相互交換鼻煙壺,雙方聞後歸還。 火禮儀 播報 編輯 禁忌禮節火忌,蒙古族崇拜火,認為火神或灶神是驅妖辟邪的...
飲食風俗 烏查之宴 "烏查之宴"的禮節很隆重。首先諸位客人,按鄂爾多斯蒙古族的禮俗,從貴賓、長輩開始依次入席。這時,主人用四方形木製大盤端來一隻煮熟的全羊,擺放在眾客當中的紅漆方桌上面。全羊四條腿盤著,臥在木頭盤子裡,其頭放在肉上朝著客人。此後,主人舉起銀碗,向各位客人敬獻潔白的鮮奶,表示以草原上...
1.騎馬、坐車到牧民家作客,到接近蒙古包時,就要輕騎慢行以免驚動畜群。2.進入蒙古包時,由長輩先入包,並且坐在正中位置;晚輩不得先入包,並且不能坐於正中位置。3.進蒙古包時,馬鞭和馬棒要放到門外。入包坐在右邊。出包後,不要立即上車、上馬,要走一段路。4.家裡有病人,便在包門左側系一條繩子,...
(6)忌蹬門檻:到牧民家做客,出入蒙古包時,忌蹬踩門檻。農區、半農半牧區的蒙古族也有與此類似的禁忌。古代,如有人誤踏蒙古大汗宮帳的門檻,無論是誰,必被立即處死。此禁忌風俗沿襲至今。(7)忌摸頭:蒙古族忌諱生人用手摸小孩的頭部,認為生人手不潔,摸了孩子頭部,會有害於孩子的健康發育。(8)忌打狗...
蒙古族婚禮(蒙古族婚俗),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蒙古族婚俗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以特殊的形式表現出蒙古人粗獷、豪爽、勇敢、智慧、勤勞、善良的民族性格。蒙古族分布地域廣闊,因居處地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婚禮儀式。傳統婚禮在蒙古包內進行,在婚禮中,民族傳統服飾可以...
蒙古族的祭祀活動帶有北方民族的特點,對大自然的崇拜,滲透著濃厚的宗教色彩。祭敖包:這是信奉喇嘛教的蒙古族會祭禮風俗,最為隆重,在民間也最被重視。節日活動 敖包,蒙古語音譯,意思為堆子。也叫做"鄂博"、"腦包"、"封堆"。這是一種祭祀的場所,開始於清代。蒙古族地區的敖包,多以石塊或者砂土堆積而成,...
蒙古忌諱,就是蒙古人在生活中的忌諱,有些特別忌諱,就令行禁止。如在氈門、頂氈、灶火、墜繩等方面都有忌諱。氈門和頂氈 進蒙古包不能踩門檻,不能在門檻垂腿而坐,不能擋在門上,這是蒙古包的三忌,這種風俗自古就有。進別人家的時候,首先要撩氈門,跨過門檻進去。因為門檻是戶家的象徵。踩了可汗的...
蒙古民族有尊重老人的習俗。其諺語說:"尊敬德高的人、敬愛年老的人。""老人的經驗教育人,太陽的光輝溫暖人"。蒙古民族的祝壽禮和過該年都是在年紀大時才舉行。一般在六十、七十、八十、九十時才祝壽。過本命年的十三、二十五、三十七、四十九也不那么熱鬧,過該年的一般不祝壽。簡介 祝壽和過該年的日期一般在...
蒙古族婚禮祝詞貫穿於婚禮儀式的各個環節,並起著引導、推動婚禮向前發展的作用。婚禮祝頌人既要通曉民族歷史和風俗習慣,在婚宴上能滾瓜爛熟地背誦成套傳統的祝詞,又要能觸景生情,即興成章,以他的睿智和機敏博得大家的喝彩。據說在草原牧區,能演唱百首民歌的歌手不乏其人,但找一個深孚眾望的祝頌人卻相對較...
《蒙古風俗》是2016年遠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內容簡介 由郭雨橋編著的這本《蒙古風俗》分上下兩冊,全面系統地展示了蒙古族的生活習俗,具體包括族源歷史、人生禮儀、信仰節日、衣食住行、畜牧狩獵等風俗習慣。本書內容豐富,可讀性、知識性、文化性都很強,適合廣大普通讀者,尤其是熱愛蒙古文化的讀者閱讀。圖書...
蒙古族娶親是蒙古族的婚俗之一,一般是在結婚喜日的前一天。蒙古族娶親,新郎在歡樂的氣氛中,穿上艷麗的蒙古長袍,腰扎彩帶,頭戴圓頂紅纓帽,腳蹬高筒皮靴,佩帶弓箭。節日習俗 伴郎、祝頌人,也穿上節日盛裝。一同騎上馬,攜帶彩車和禮品,前往女家娶親。娶親者至女家,先繞蒙古包一周,並向女家敬獻"碰門...
“那達慕”是蒙古語,亦稱“那雅爾(Nair)”,“那達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的“那達慕”大會,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蒙語的意思是...
蒙古族有搶婚和聘婚兩種婚姻制度。搶婚是奴隸社會的一種婚姻形式。公元13世紀以前,蒙古族社會多半為搶收婚制。公元13世紀以後,蒙古族進入封建社會,即普遍實行聘婚制。求親,是青年男女在定親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親,如果女方家同意,就可以定親。蒙古族有搶婚和聘婚兩種婚姻制度。搶婚是奴隸社會的一種婚姻形式。...
蒙古族婚禮(阿日奔蘇木婚禮),內蒙古自治區阿魯科爾沁旗蒙古族傳統婚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阿日奔蘇木婚禮是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蒙古族遊牧生活中的一種古老的婚禮儀式,以兩位青年男女的婚禮流程為故事主線,營造出一個結構完整的戲劇化場景。2008年5月20日,蒙古族婚禮(阿日奔蘇木婚禮)經國務院...
蒙古成丁禮 蒙古成丁禮,舊時蒙古男子成年舉行的一種儀式。歷史評價 古代蒙古族至13歲即為成年,後來以15歲為成年。在清代,男子年及15歲舉行成丁禮,以5尺木桿量其身高,表示已經成年,父母為其戴帽,祝其高升。從此,可以結婚,充當旗差。這種風俗,主要流行於土默特等地,一直延續至國民時期。
外地遊人置身於布里亞特蒙古人中間,無不對其服飾的藝術性和高超、精湛的剪裁、縫製技術發出由衷的讚嘆。布里亞特蒙古人信奉喇嘛教,錫尼河廟是他們的宗教活動場所。布里亞特蒙古人的婚禮仍保留著北方遊牧民族古老的傳統風俗。婚禮大致分為訂親、送親和結親三個步驟。訂親由男方的使者牽線搭橋。訂親儀式上,女方家長常以假意...
蒙古族婚禮習俗是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娶親一般是在結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歡樂的氣氛中,穿上艷麗的蒙古長袍,腰扎彩帶,頭戴圓頂紅纓帽,腳蹬高筒皮靴,佩帶弓箭。伴郎、祝頌人,也穿上節日盛裝。一同騎上馬,攜帶彩車和禮品,前往女家娶親。娶親者至女家,先繞蒙古包一周,並向女家敬獻一隻“碰門羊”和其他...
火日,亦稱拜火節。它主要來自古代蒙古族對火的崇拜。 祭火儀式是在農曆12月23日晚間舉行。有可能受了漢族 臘月23祭灶的影響。但祭火的習俗卻是蒙古族自古就有的,這 是農曆年的前奏。祭火開始前,全家人都到庭院中(也有的在火 塘前、灶前),主祭人(家庭的長者)先要擺上祭品焚香。然後取一 捆柴草點著...
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傳統習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祭敖包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現形式之一。錫林郭勒盟是祭敖包歷史遺存保存較為完整的地區。 蒙古族崇尚的“敖包”,也叫“腦包”“鄂博”,意為“堆子”,以石塊堆積而成,一般都建在山頂或丘陵之上,形狀多為圓錐形,高低不等。2006年5月20日,由內蒙古...
馬奶節是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以喝馬奶酒為主。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和鄂爾多斯的部分牧區。通常在農曆八月下旬舉行,日期不固定,為期一天。為歡慶豐收,彼此祝福,除準備足夠的馬奶酒外,還以“手扒肉”款待賓客,並舉行賽馬活動、請民間歌手演唱祝詞、向老懞醫獻禮等。據傳,那達慕盛會即源於此。簡介 蒙古民族牧...
白節又稱“白月”、查乾薩日(西里爾蒙文:Цагаан сар),是蒙古族的“春節”。白節是蒙古族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年節,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古代蒙古人把農曆春節叫希恩吉爾,即新年。自古以來,蒙古族以白色為純潔、吉祥之色,他們最崇尚的是白色,故稱...
鄂爾多斯婚禮音樂雖有鮮明的地方性特色,但其演唱習俗,儀式功能和文化意義與其它蒙古地區的婚禮音樂之間卻有共性。它的共性特徵從另一側面反映了婚禮音樂的傳承性、變異性。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鄂爾多斯婚禮凝聚了蒙古民族禮儀風俗的精華,成為當代保留最完整、內容最豐富的一部蒙古民族風情畫卷。鄂爾多斯婚禮集鄂爾多斯蒙古族...
由於蒙古族牧民各地區的風俗習慣不同,祭敖包的形式各異,一般都是在農曆五月下旬六月上旬,有的地方在七、八月份。此時正值水草豐美、牛羊肥壯的季節。有的一個旗、一個蘇木獨祭,也有幾個蘇木、幾個旗聯合祭祀的。祭祀時,非常隆重、熱烈,幾十里、上百里遠的牧民們都要坐著勒勒車,騎馬或乘汽車、拖拉機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