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邲

葛邲

葛邲(1131年—1196年),字楚輔。江陰青陽人。南宋大臣。

葛邲自小受家學薰陶,博學多聞,機敏幹練,年輕時以祖蔭授上元縣丞。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葛邲中進士,歷任國子博士、著作郎、正言,期間任諫官長達十餘年。後進一步得到孝宗的重用,累官刑部尚書。宋光宗受禪後,葛邲任參知政事。他勸光宗“正風俗,節財用,執中道,恤民力,選將帥,收人才,擇監司,明法令”。同年,拜知樞密院事。紹熙四年(1193年),升任右丞相。為相“守祖宗法度,進薦人物”。因直言進諫,為相不滿一年,便被罷為觀文殿大學士、知建康府。宋寧宗即位,葛邲歷判紹興府、福建道兼職,因病以太子少保致仕。累封衛國公。

慶元二年(1196年),葛邲病逝。追贈太子少師諡號“文定”。後加贈太師。又配享光宗廟庭。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有《文定集》、《詞業》,今已佚。

基本介紹

  • 本名:葛邲
  • 別稱:葛文定
  • 字號:字楚輔
  • 所處時代南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江陰青陽
  • 出生時間:1131年
  • 去世時間:1196年
  • 主要作品:《文定集》《詞業》
  • 主要成就:“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 官職右丞相太子少保
  • 爵位:衛國公
  • 追贈太子少師太師
  • 諡號:文定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個人作品,史料記載,

人物生平

葛邲生於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其祖上居於丹陽,後遷居吳興。他出身在一個“儒學名家”,從葛邲的高祖父葛密至葛邲,葛氏“五世登科第”;從祖父葛勝仲到葛邲,“三世掌詞命”。葛邲自小受家學薰陶,博學多聞,機敏幹練,大臣葉夢得陳與義一見到葛邲,就稱讚他是“國器治國的人才)”。
葛邲年輕時,憑藉祖父的恩蔭被授為建康府上元南京江寧)縣丞。適逢金軍南侵,上元縣處在金軍衝擊的要道,對於各種物資頻繁的調度,葛邲能做到“不擾(民)而辦”,建康留守張浚王綸都很器重他。
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葛邲高中進士,憑藉御史蕭之敏的舉薦,被授為國子博士。在一次論州官受納及鬻爵之弊的對策中,得孝宗獎諭:“看到你的奏疏,明白你的才能。”授他為著作郎兼權(暫時)直學士院
不久,葛邲又擔任掌管規諫的正言,開始了他長達十餘年的諫官生涯。他任諫官後,立即疏奏朝廷,認為治國應該以“畏天、愛民”為先。又陳述了各地徵收榷稅的沉重,大大增加了百姓的負擔,因而請求“茶鹽酒稅比原額已增至一倍者”,不再另加稅額,以寬緩民力。孝宗覽奏後,特召葛邲覲見,令他再次分條奏陳政事。葛邲分六條上奏,每條都切中當時的弊病。後來,他被任命為侍御史,又論述了救濟饑荒的三件事。累官至中書舍人
一次,發生了嚴重的旱災,孝宗下詔訪求自己早期施政的得與失。葛邲應詔上疏,大略是認為:“宰相虞允文南庫儲藏錢幣與物資的倉庫)的錢糧越來越多,戶部的積蓄越來越少,所以近年以來,常常有錢糧不足的憂慮。自從罷兵(指“隆興和議”簽訂後)以來,諸將都是通過賄賂朝廷才能夠升官,這種形勢下必然會導致他們通過剝削下級來償還賄賂出的錢財,朝廷應該更加精選將帥人才。”又轉任給事中。寵臣張說之子張嶷被任命為閣官,韋太后(顯仁皇后,宋高宗生母)侄女的丈夫裴良琮憑藉外戚關係在落職時被升授階官,葛邲對於這些事,全都繳奏不發。廣西商議更改鹽法,葛邲說:“鈔法行用時,漕臣曾經欺騙商人,沒收了他們的財貨。楮幣在兩廣地區發行,百姓一定會疑慮。朝廷必將為此事後悔。”升任刑部尚書
葛邲任東宮僚屬八年後,孝宗親書“安遇”兩字贈賜於他。並出《梅花詩》命葛邲奉和,對他極為寵愛、知遇。
淳熙十六年(1189年),孝宗禪位於太宗趙惇,即宋光宗。光宗即位後,作為東宮幕僚的葛邲升任參知政事,成為副相。他親自撰寫詔書,勸諫光宗效法孝宗,要端正風俗、節省開支、振奮士氣、實行中庸之道、體恤民力、選拔將帥、網羅人才、擇用監司、明確法令。光宗覽奏後“嘉納”。紹熙元年(1190年),葛邲被任命光祿大夫、知樞密院事。
紹熙四年(1193年)三月,葛邲升任右丞相。在相位上,葛邲一心遵守祖宗的法規、制度,推薦擢升人才,廣泛聽取公論,惟恐自己聽不到他們的意見。但當時朝局混亂,光宗病情時好時壞,兩宮(孝宗、光宗)關係破裂,諫官章穎連上十多道奏疏彈劾葛邲,都不報
紹熙五年(1194年)正月,為相未滿一年的葛邲被罷為觀文殿大學士、特進,以“大兼小”,出判建康府。改判隆興府,葛邲不願出仕,請求授予自己祠官,為醴泉觀使。
紹熙五年(1194年),宋寧宗即位,下詔訪求直言。葛邲上疏稱:“現在的事務沒有比修身齊家更為重要的,應該團結人心、確定方略。”旋即出判紹興府。在此期間,葛邲事事躬親,但凡政令施行、錢穀、刑獄之事,不論巨細必親自過問。有人認為大臣應該“均佚有體(閒散安逸而有體度)”,葛邲說:“崇尚大體卻忽略具體的事務,我是不做的。”他曾經說:“十二個時辰當中,不要自己騙自己。”而葛邲也確實以身作則,親身實踐了。後來朝廷又改授葛邲為保信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判福州,葛邲在行途中患病,寧宗加授他太子少保銜,允許他致仕。累授寧武軍節度使,封衛國公。
慶元二年(1196年),葛邲病逝,享年六十六歲。朝廷追贈他為太子少師諡號“文定”。後加贈太師
嘉定元年(1208年),葛邲得以配享光宗廟庭。
寶慶二年(1226年),宋理宗命繪葛邲像於昭勛崇德閣,是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人物評價

趙昚:觀所奏,知卿材。(宋史》引
趙惇:迪行忱恂,賦資溫粹。早遇光華之治,浸預秘謀。雅輸輔翼之勤,尤嘉舊德。逮徧更於二府,爰顯陟於中台。休休有容,本務彌縫,而藏用謙謙,自牧乃希。明哲以保身,雖疊聞議者之言,顧敢替相臣之禮。(宋宰輔編年錄》引
張釜:伏見故右丞相、贈太師葛邲,操履靜重,議論正平。淳厚之文,馳騁乎百代;淵源之學,根本乎六經。輔導初潛,蔚有成績,經綸大政,濟登丕平。雖居相位,歷時不長,而履正奉公之節,愛君憂國之誠,無逾於邲者。(宋會要輯稿》引
岳珂:以文籙傳家,以相業濟時。貂冠絳裳,予猶及見其丰儀。(葛文定關外帖贊
脫脫:葛邲在相位雖不久,而能守法度,進人才,其處己也,則以不欺為本。(《宋史》

個人作品

葛邲一生著作甚豐,《宋史》稱他有《文定集》200卷、《詞業》50卷,今已佚。岳珂有《葛文定關外帖贊》,故此可知葛邲有書法作品《關外帖》,今已不存。

史料記載

宋史·卷三百八十五·列傳第一百四十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