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1982年
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77屆)畢業,獲學士學位,留校任教。
1983-1984年
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世界文學專業研究班畢業
1986年破格越級升任副教授。
1996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訪問教授;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亞洲與中東研究系短期訪問學人。
1999-2000年美國耶魯大學客座教授
任免信息
2016年6月15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中國民協第九屆副主席。
社會任職
中國神話學會會長、
中國文學人類學研究會會長、
青年學術委員會主任、
兼任《20世紀國外文藝學叢書》、《南方學術文叢》等多種叢書主編,
1999-2000美國耶魯大學客座教授;
2003年荷蘭皇家學院訪問教授。
兼任四川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博導,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研究員。
成就
葉舒憲在比較文學、
文學人類學研究等方面頗有成果,曾在《
中國比較文學》、《
文藝爭鳴》、《上海文論》等刊物開闢個人專欄,在革新文學研究方法方面起到積極作用,所倡導的文學人類學研究已在國內形成聲勢可觀的新流派。已出版《
文學與人類學》、《中國神話哲學》等專著、譯著24部,在《
北京大學學報》《中國文化》《
哲學研究》《
文藝研究》等發表論文300餘篇。1997年首批獲國家級學科帶頭人“百、千、萬人才工程”資助;曾榮獲
霍英東青年教師研究獎、首屆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第2屆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創立了文學人類學研究會,並建立了文學人類學學科體系,著有《
文學人類學教程》。
獲獎
2001年獲英國學術院客座研究基金
1999年獲美國耶魯大學研究基金
1998年獲第2屆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1997年首批獲國家級學科帶頭人“百、千、萬人才工程”資助
1996年獲加拿大特別研究獎
1995年獲首屆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1993年獲“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稱號
1986-1998 獲省級、學會、校級和學術刊物研究獎共18次。
教學經歷
教授課程
主講過的講座
《文學人類學概說》《儒家神話新探》《荷馬史詩的文化記憶》《端午與神話歷史》《文化創意與文化尋根——文學人類學在中國》《文學人類學在中國》
授課學校
研究成果
曾在《
中國比較文學》、《
文藝爭鳴》、《上海文論》等刊物開闢個人專欄,在革新文學研究方法方面起到積極作用,所倡導的
文學人類學研究已在國內形成聲勢可觀的新流派(詳見
方克強《新時期文學人類學批評述評》,《上海文論》1992年1期)。90年代以來主持中國古典的現代闡釋學術工程,已出版七種約500萬字,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反響,被認為是中西學術結合的一種範例,建樹卓越,自成一體(詳見《關於跨文化闡釋--葉舒憲教授訪談錄》,《中國文化與世界》第三輯,1995;《中西會通的學術追求》,《新聞出版報》1995.11.6;《從神話原型理論到人類學
三重證據法--葉舒憲先生訪談錄》,《中文自學指導》(上海)1996年1期;《文匯讀書周報》1999年4月3日)。〈貫通中西的學術追求:記葉舒憲先生的比較文學研究〉,《
中國比較文學》2001年4期。海外反響見日本早稻田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三期,美國《華爾街時報》1991年元月10日,台灣《
中央日報》1992年1月6日等。
研究項目
1. 20世紀國外文藝學叢書主編,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3. 弗萊(N.FRYE)研究叢書編委,北京大學出版社。
5.新世紀全球文化格局與中國人文建設,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項目
6.中華文明探源的神話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項目
7.
中國神話歷史研究叢書,上海交通大學文學人類學研究中心啟動項目
8.201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時期比較神話學的反思與開拓研究
主要論著
(一)主要著作:
1.《神話-原型批評》(譯編),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第二版2010年
2.《
結構主義神話學》(譯編),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8年;第二版,2010年
4.《符號:語言與藝術》(合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台灣久大文化公司1990年
5.《神鬼世界與人類思維》(合著) 黃河文藝出版社1990年
7.《中國神話哲學》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1997年 ,第三版,陝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8.《日本文學中的女性原型》(合著)
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二版,陝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
9.《<詩經>的文化闡釋》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4年,第二版,陝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10.《<老子>的文化解讀》(合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4年
11.《高唐神女與維納斯:中西文化中的愛與美主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第二版,陝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中國神秘數字》 日文譯本,鈴木博譯,青土社,東京,2000年
13. 《〈莊子〉的文化解析》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7年,第二版,陝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韓文譯本, 青林社,
漢城,2002年
14. 《文學人類學探索》,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
16.《兩種旅行的足跡》 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
19.《文學與治療》(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20.《
性別詩學》(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26.《LA PASSION》法文,巴黎,Desclee de Brouwer出版社,2003年
34.《中國神話學國際研討會文集》(主編),
大象出版社2008年
35.《
活著的女神》(主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二)主要論文:
1.《原始思維發生學研究導論》,《
哲學研究》1988.2.
2.《中國神話宇宙觀的原型模式》,《
民間文學論壇》1988.2.
3.《日出扶桑:中國上古英雄史詩發掘報告》,《
陝西師大學報》1988.1.
4.《雲雨原型在中西文學中的際遇》,《
中國比較文學》1992.1
5.《孝與鞋--中國文學中的俄狄浦斯主題》,《中國比較文學》1993.1.
6.《破譯與重構:原型批評的發展趨向》,《上海文論》1992.1.
7.《中國文學中的美人幻夢原型》,《
文藝爭鳴》1992.5.
8.《老子哲學的人類學解讀》,《陝西師大學報》1993.2.
9.《窮而後幻:<聊齋>神話解讀》,《
人文雜誌》1993.4.
10.《詩可以興--孔子詩學的人類學闡釋》,《中國文化》第八期,1993.
11.《詩言寺辨---中國閹割文化索源》,《
文藝研究》1994,2.
12.《國學方法論的現代變革》,《文史哲》1994,3.
13.《愛神的東方家園-- 兼論愛與死主題的神話發生》,《
東方叢刊》第9輯,1994.
14.《人類學"三重證據法" 與考據學的更新》,《書城雜誌》1994,1;
16.《西方文學人類學研究述評》,《
文藝研究》1995,3-4期連載.
17.《“孝”與中國文化的精神分析》,《文藝研究》1996,1.
18.《莊子與神話》,《中國神話與傳說研討會文集》,台北
漢學研究中心,1996.
19.《文化對話與文學人類學的可能性》《
北京大學學報》1996,3.
20.《後文學時代的文學研究展望》,《新東方》1995,2.
21.《風、雷、雨、露的隱喻通釋》,《新東方》1997.1.
22.《比較文學:從本土話語到世界話語》《
社會科學戰線》1997.1.
23.《歸根情結說》,《天崖》1997.1.
24.《文學人類學:文本與田野之間》,《
文藝研究》1997.1.
25.《生肖文化及其起源》,《尋根》1998.1.
26.《山海經與文化他者神話》,《
海南大學學報》1998.2.
27.《文化概念的破學科效應》,《中外文化與文論》1998.2.
28.《老子哲學與母神原型》,《
民間文學論壇》1997.1.3.
29.《中國上古地母神話發掘》,《民族藝術》1997.3.
30.《文學人類學的世紀性潮流》,《廣西民院學報》1998.4.
31.《神話與民間文學的理論建構》,《海南師院學報》1998.2.
32.《中國少數民族英雄史詩及其文化類型》,《
東方叢刊》1998.2.
33.《蘇美爾神話原型》,《民間文學論壇》1998.4.
34.《跨文化闡釋的有效性》,《文化與文本》,
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35.《斯芬克斯謎語解讀》,《中國雅俗文學》1999創刊號.
36.《<山海經>方位模式及得名由來》,《
中國文字學》1999.創刊號.
37.《大荒意象的文化分析》,《
北京大學學報》2000年4期.
38.《知識全球化時代的“古典文學”及其研究》,《
社會科學戰線》2001年5期.
39.《人類學與文學》,《文學評論》2002年4期.
40.《巫術思維與文學的復活:〈哈利波特〉現象的文化闡釋》,《
文藝研究》2002年3期
41.《20世紀西方思想的“東方轉向”問題》,《
文藝理論與批評》2003年2期
42.《文化尋根的學術意義與思想意義》,《文藝理論與批評》2003年6期
43.《人類學質疑發展觀》,《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
44.《中國神話學百年回眸》,韓國漢城 東亞神話學大會宣讀2004年5月,《學術交流》2005年1期
45.《孔子<論語>與口傳文化》,上海,首屆中國學論壇2004年8月,《
蘭州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46《從生態人類學看老莊的社會理想》,《
海南大學學報》1994年3期
47.《反現代性與藝術的復魅》,《
文藝研究》2005年3期
48.《新啟蒙:文化尋根與20世紀思想轉向》,《
天津社會科學》2005年4期
49.《非物質經濟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間文化論壇》,2005年5期
50.《人類學想像與新神話主義》,《文學理論前沿》第2輯北京大學出版社05年
51.《誰破譯了達文西密碼?》,《讀書》2005年<, /SPAN>1期
52.《符號經濟時代的文學增值術》,《
江西社會科學》2005年12期
53.《豬龍與熊龍》,《文藝研究》2006年4期
54.《第四重證據:比較圖像學的視覺說服力》,《文學評論》2006年5期
55.《“學而時習之”新釋》,《
文藝爭鳴》2006年2期
57.《<春秋>與中國想像》,《博覽群書》2007年8期
58.《大禹熊旗解謎》,《
民族藝術》2008年第1期
59.《文學中的災難與救世》,《
文化學刊》2008年7月第四期
60.《二里頭銅牌飾與夏代神話研究》,《民族藝術》2008年4期
61.《文學治療的民族志》,《
百色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
62.《本土文化自覺與“文學”、“文學史”觀反思——西方知識範式對中國本土的創新與誤導》,《文學評論》2008年第6期
63.《新原道:從考古新材料看道教思想的神話起源》,《諸子學刊》創刊號,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64.《鯀禹啟化熊神話通釋——四重證據的立體釋古方法》,台灣“興大中文學報第二十三期增刊”《文學與神話特刊》,台中,2008年11月。
65.《中國的神話歷史》,《百色學院學報》2009年1期。
66.《神聖言說:從漢語文學發生看神話歷史》,《百色學院學報》2009年3期
67.《中華文明探源的神話學視角》,《
江西社會科學》2009年6期
68.《中華文明探源的人類學視角》,《
文藝研究》2009年7期
69.《玄鳥神話的圖像學探源》,《
民族藝術》2009年第3期
70.《迎接神話學的範式變革》,《民族藝術》2009年第3期
71.《玉的敘事與夏代神話歷史》,《
中國社會科學報》創刊號,2009年7月1日
72.《中國文化的構成與少數民族文學》,《
民族文學研究》2009年2期
73.《紅山文化“勾雲形玉器”應改稱“鴞形玉牌”說——玄鳥原型的圖像學探源續篇》,《
民族藝術》2009年第4期
74.《國學考據學的證據法研究及其展望》,《
證據科學》2009年第4期
75.《色與美:<金瓶梅>性主題的復調變奏》,《
原學》1995年第三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