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由德國醫生寶隆1900年創建於上海,1955年隨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遷至武漢,現附屬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培乾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醫院現有病床1700張,設19個臨床科室,13個醫技科室和19個二級專科。醫院醫療技術力量雄厚,2200多名職工中,正高職稱111人,副高職稱219人,博士研究生導師104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89人,以中科院資深院士裘法祖教授為代表的一批專家、學者享譽海內外。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梨園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襄樊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荊州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其中內科心血管病、內科呼吸系病、外科學(普外)、婦產科學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器官移植研究所、呼吸內科實驗室是衛生部重點實驗室,康復醫學科被WHO指定為培訓和研究中心,同時,醫院還是亞洲國際急救中心成員單位。診療設備先進,擁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超導型磁共振裝置、X刀裝置、雙螺旋CT、16排螺旋CT、1250mAx光機等一大批現代化診療設備。診療環境優美,住院病房均裝備有中心吸引、中心供氧、中心呼叫、中央空調等系統,新門診大樓實行電子顯示屏、電子觸控螢幕、導醫服務員、導醫指示標誌等五種導診服務,頂層設直升機專用停機坪,空中急救病人可在3分鐘內從停機坪到達急診中心。 
醫療服務面向全國、輻射東南亞。年門診量達156萬人次以上,年住院量4.5萬人次,在搶救危重病人和診治疑難雜症方面成績卓著。近40年來,一直擔負著來漢中央領導、外國元首以及外賓、華僑的醫療保健任務,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國內外知名人士的高度讚揚。 
醫院承擔著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學系、兒科系、影像、康復、法醫等10多個專業的教學任務,接受美、德、法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進修生、實習生,並且接受WHO派遣的高級醫學人才的培訓。完成和正在進行中的科研課題451項。其中,國家"973"課題3項,"863"計畫6項,國家五年計畫攻關課題16項。已鑑定成果240項,其中,國際領先3項,國際先進59項,國內領先99項。獲各級科研成果獎356項次,其中國家級獎勵4項次,部、委級獎勵53項次,出版專著201部。一批久負盛名的專家、教授分別擔任中華醫學會、省、市醫學會的學術職務,使醫院在國際和國內享有很高的學術地位。在全國率先實行全成本核算 管理,醫院取得顯著效益,得到中央領導和衛生部的充分肯定,並在全國推廣。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醫院
附屬同濟醫院
醫院連續3次榮獲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稱號,先後被授予國家三級甲等醫院、全國百佳醫院、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並被中宣部、衛生部確定為全國十家文明服務示範醫院,2003年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溯源於1866年英國基督教倫敦會傳教士楊格非在漢口建立的“仁濟醫院”。1914年仁濟醫院門診量已達22600人次,住院病人864人次。1928年,英國基督教倫敦會與基督教循道會合作,仁濟醫院正式擴大發展為“漢口協和醫院”,紀立生為院長,醫院遷至漢口中山公園附近。至此武漢協和醫院步入穩步發展的新階段。在舊中國風雨飄搖的歲月中,協和醫院始終堅持自己的醫學信仰,積極支持中國人民的正義行動和革命鬥爭。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醫院
附屬協和醫院
到1949年,協和醫院占地71.8畝,擁有床位249張,固定資產476萬元,年門診量5萬人,以其在華中地區規模最大、設備最好、技術水平最高而聲名遠播 。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醫院
附屬協和醫院
解放後,協和醫院各項事業蓬勃發展。1954年協和醫院正式成為中南同濟醫學院的直屬教學醫院,2000年協和醫院又成為新組建的華中科技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古老名院處處散發出青春朝氣和勃勃生機,醫院被授予國家首批三級甲等醫院、全國百佳醫院,長期在中南地區綜合性大醫院中居於領先地位,以精湛的醫術享譽海內外。
實力超群的健康航母
醫院名流雲集、人才輩出,許多著名醫學專家,如著名皮膚病專家、國家一級教授於光元,著名心血管專家管漢屏等長期在這裡工作。許多老專家至今仍活躍在臨床、教學一線,將精湛醫術代代相傳。
醫院已發展成一艘實力超群的“醫學航母”:心血管內科、血液科、泌尿外科、麻醉科、普外科、心血管外科、影像醫學科、耳鼻咽喉科、骨科、手外科、眼科、消化內科、神經外科等已成為享譽國內外的著名學科品牌。目前亞洲緊急救援中心、湖北省急救中心均設在協和醫院。
醫院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多層螺旋CT、PET-CT、伽瑪刀、超導型磁共振、ECT、高壓氧艙、調強放療機等確保了醫院診療技術處於國內一流水平,部分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作為教學醫院,醫院被譽為優秀醫學人才的搖籃,培養了15000多名高級醫學人才。協和學子遍及世界各地,許多學子成長為著名醫學專家,有的還當選為兩院院士。
醫院視教學質量為生命,現已擁有耳鼻咽喉科學、內科學、外科學三個國家級精品課程,醫學影像學、婦產科學兩個省級精品課程。2001年至2005年共獲湖北省優秀教學成果獎7項,其中一等獎2項,省級優秀博士論文9篇。孔維佳教授、張永學教授、胡麗華教授分別擔任全國“八年制”、“七年制”、“五年制”統編教材《耳鼻咽喉科學》、《核醫學》、《臨床輸血檢驗》主編。
由醫院專家主編的《現代麻醉學》、《彩色都卜勒診斷學》等專著相繼獲得國家級圖書大獎。醫院主辦或主編的《中華超聲影像雜誌》、《亞洲核醫學雜誌》等10本學術期刊,有廣泛的影響。其中《臨床耳鼻咽喉科雜誌》榮獲國家期刊獎提名獎,是湖北省唯一獲獎的醫學期刊。
醫術創新的搖籃沃土
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作為華中地區最大的心臟病治療中心,取得了長足發展。國家級重點學科心血管內科在心血管病免疫學、分子心臟病學、心臟電生理學等方面居國內領先水平,廖玉華教授等的擴張型心肌病早期干預研究、難治性高血壓病的診斷治療在國內有廣泛的影響。心外科在孫宗全教授等帶領下,在複雜性先心病和嚴重風濕性心臟病外科治療、冠狀動脈搭橋術等方面居國內先進水平。
國家級重點學科普外科在王國斌王春友等教授的努力下,在重症胰腺炎外科治療、肝移植、複雜肝膽手術等方面都有較大進展,腹腔鏡下小兒巨結腸切除、肝門部膽管切除重建肝動脈等手術國內領先。開展的巨大肝腫瘤切除術、惡性胸腫瘤根治性切除、腸出血症、乳腺甲狀腺特色手術、聯體嬰兒分離手術、腸道腫瘤手術及腹腔鏡替代剖腹探查手術等新技術均取得了良好療效。
國家級重點學科血液病科白血病治療研究國內一流,在造血幹細胞移植、血栓與止血、血液免疫、白血病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宋善俊、鄒萍教授等成功開展了中南地區首例同種異體骨髓移植。研究所與中華骨髓庫、台灣慈濟骨髓捐贈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國家級重點學科泌尿外科肖傳國教授在世界上首創的“反射弧的基礎研究和多學科臨床套用研究”,引起國際泌尿外科學界的重視,對解決目前我國眾多脊髓損傷病人的大小便失控的問題有重大意義。在肖傳國、曾甫清教授帶領下開展的腎臟移植、膀胱癌根治、女性壓力性尿失禁微創等手術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國家級重點學科麻醉科是中南地區唯一的麻醉學新技術培訓中心,神經刺激儀引導下神經阻滯及分娩鎮痛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
國家級重點學科婦產科的宮頸癌、卵巢癌根治術、腔鏡手術、新式剖宮產以及醫學助孕技術國內一流。
耳鼻咽喉科的內窺鏡手術、鼾症綜合治療、喉顯微雷射手術成為新的優勢特色。孔維佳教授在神經耳科和鼻顱底外科領域建樹頗豐,在省內率先開展的多導人工耳蝸植入也已成為治療極重度耳聾的常規治療手段。在省內率先開展經鼻內窺鏡蝶竇進路垂體瘤切除術。
神經外科在國內第一個將所有顱內疾病均行顯微手術治療,在開展鞍區腫瘤顯微手術方面,如顱咽骨瘤、垂體腺瘤鞍結節腦膜瘤,始終走在國內前列。伽瑪刀手術總有效率達90%以上,贏得了世界伽瑪刀協會的高度好評。神經內科孫聖剛教授等開展的帕金森病研究已在全國處於一流水平。
幹細胞中心在中南地區首家獲得細胞治療準入,黃士昂教授等開展了國際先進的自體免疫細胞回輸療法治療腫瘤和病毒性疾病,成為清除殘留腫瘤細胞,防止腫瘤復發和轉移的新手段。
張永學教授主持的華中地區首家PET研究與套用中心擁有國際頂尖水平的PET-CT和回旋加速器,能提供病灶詳盡的功能與代謝等分子信息。
數字看協和
—— 主要醫療工作量穩居全國前列,實際開放病床2236張,2006年門診量181.6萬人次,年住院量5.5萬人次,手術量3.3萬台次。
—— 共設有42個專科,其中國家級重點學科7個,省級重點學科13個,7個研究所,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6個碩士點,5個博士後流動站
—— 擁有高級職稱醫務人員300多人。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81人;擔任國家級學會副主任委員以上的專家9人,擔任國家級學會常委、委員的專家38人。在職博士生導師89人,碩士生導師277人。
—— 積極改善醫療環境,亞洲規模最大的單體外科大樓投入使用,其硬體設施居於國內領先水平,總建築面積近80000平方米,擁有42個高規格淨化手術間。
—— 改革開放以來,38項成果達國際先進水平,266項達國內領先水平。有257項(次)獲得國家、部省級以上獎勵。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
—— 2006年,發表論文總數在全國醫院中排名第4位,SCI收錄論文排名全國醫院第9位。並有論文在世界權威雜誌《柳葉刀》等上發表。
—— 心外科年均術量超1500台,占全省綜合性醫院心外科手術量的一半以上。
—— 血液科已完成骨髓移植200多例,居中南地區之首,其中絕大部分為異基因骨髓移植
—— 2007年5月1日,共完成179台外科手術,創造了中南地區綜合性大醫院中單日外科手術量的最新紀錄。
科技強協和
1956年,著名胸心外科專家管漢屏教授主持開展了國內首例右半肝切除術
1957年,國際知名皮膚病專家於光元教授在國際上首次提出“日光性皮炎”的概念。他主持的核黃素缺乏病的皮膚組織病理研究居當時世界領先地位。
1975年,楊超前教授主持研製的7505(硝硫氰胺)口服治療血吸蟲病,為我國血吸蟲病的臨床治療做出了巨大貢獻。
心血管內科高浴毛煥元戴閨柱、廖玉華等教授在高血壓、心律失常、心衰、心肌病等領域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心外科葉世鐸藍鴻鈞等教授上世紀70年代研製的生物瓣膜當時居國內領先水平。孫宗全教授等近年來開展的心肺聯合移植,術後患者生存時間刷新了中國紀錄。
神經內科童萼塘教授等主持的《低血鉀軟病的研究》,為成功制服曾肆虐10餘省棉產區的低血鉀軟病作出了重大貢獻。1985年這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介入科馮敢生教授等在世界上首創雙介入療法治療肝門脈高壓,大幅度提高了治療效果。曹林生馮義柏、曾秋堂等教授在心臟介入治療尤其是主動脈夾層介入治療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耳鼻喉科魏能潤、黃選兆、汪吉寶教授等在耳科疾病治療方面獨具特色並取得顯著成績。孔維佳教授在國際上提出人工耳蝸術前聽神經-聽覺通路完整性綜合評估方案並套用於實踐,2002年在國內率先開展了雙耳(對側耳)人工耳蝸植入術。
骨科杜靖遠楊述華教授等在國內率先開展各類人工關節 置換手術並處於領先水平。
手外科率先在國內開展的斷指再植、斷肢再植、游離足趾移植再造手指等多種高難度的顯微外科手術。
1998年,王國斌、阮慶蘭盧曉明湯紹濤等教授在國內 率先開展小兒先天性腸道畸形腹腔鏡手術。普外科在肝臟、膽道、脾臟疾病、胃小腸疾病、結直腸疾病等的微創治療等均有重大突破。
超聲影像科王新房教授等的《三維超聲成像的方法學和臨床套用研究》2005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王新房教授等《雙氧水心臟聲學造影的研究》、《經食管超聲心動圖臨床套用研究》兩項成果在1985年、1998年分別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國家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泌尿外科肖傳國教授在世界上首創 “體外神經代替中樞神經截癱患者膀胱功能重建術”,
2001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套用該理論治療先天性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所致大小便失禁患兒獲得成功,該成果2003年和2005年兩次獲得國際神經泌尿外科最高獎 Lapides特等獎。
2005年,以小兒外科為主多學科合作,成功完成中國第7 例、湖北省首例連體兒分離手術,連體小姐妹至今健康生活。
愛心聚協和
140年的悠悠長河,協和人披荊斬棘,勇往直前,形成了光榮的醫學傳統,協和精神薪火相傳,成為協和人奉獻愛心的強大精神支撐!
2007年6月,協和醫院再次捧回“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獎牌。
在協和醫院兒科血液病房設有中國內地首家“愛心病房學校”,使得治療周期較長的白血病患兒能正常學習。這所特殊學校的40餘名老師是從一千餘名志願者中精選出來的,他們長年給患兒授課,使白血病患兒在充滿愛心的氛圍中成長。愛心學校成為協和人精誠仁愛的縮影。
“一切以病人為中心”在協和牢牢紮下了根,協和人把人文精神視為醫院文化的核心,以自己的博愛胸懷,使患者感受到的是濃濃的人文關懷。醫院把醫療行風建設作為一項行之有效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來抓。緊緊圍繞民眾“不放心、不方便、不滿意”的部位和問題不放手,紮實地開展自查;自覺接受患者和社會監督,實行“一次投訴待崗制”,對醫療服務中出現的違規違紀行為從嚴懲處。
作為湖北省“醫患溝通”試點醫院,協和醫院以醫療質量管理為重點,狠抓醫療內涵建設,大力降低藥品收入在整個醫院收入中的比重,鼓勵開展新技術新業務,靠技術創新贏得醫療市場。努力降低平均住院日,千方百計為患者節省費用。
2006年4月,協和醫院被評為武漢市“千名醫生下基層先進單位”,積極支援社區醫療是協和醫院熱忱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的重要行動。醫院每年舉辦的各類大型義診數十場。在抗洪救災、防治非典、抗擊禽流感等眾多大型突發事件中,協和醫生總是奮不顧身、衝鋒在前;醫院堅持每年為老少邊窮地區送醫送藥,無論在偏遠城鎮還是在貧瘠山區,都經常出現協和醫生的身影。
醫患和諧滿眼春,協和先後被授予“全國城市醫院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全國衛生系統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湖北省創建文明行業活動示範點”、“湖北省衛生系統示範單位”、“武漢市文明品牌醫院”。
藍圖繪協和
2004年,協和醫院正式啟動了“學科、人才、品牌、國際化”四大發展戰略,吹響了協和人向世界一流進軍的號角。
醫院對造血幹細胞移植、胰腺疾病診療、聽覺醫學、神經泌尿外科、移植醫學、微創醫學、心血管免疫、生物材料等重點項目分別制定了達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水平的目標。對微創醫學、幹細胞套用、基因組學、蛋白組學、移植醫學、組織工程、神經修復等21世紀的新興學科,醫院將全方位扶持。
作為全國優秀醫院院長的王國斌教授說:“對人才的重視與投入永遠沒有句號。” 在醫院的高效人才培養管理體系下,一大批中青年新秀脫穎而出。大批國際國內知名專家匯聚協和麾下,如著名血液病專家鄒萍教授、泌尿外科專家肖傳國教授,心血管病專家廖玉華教授、麻醉學專家姚尚龍教授、普外科專家王春友教授、胸外科專家王建軍教授、腫瘤放療專家伍鋼教授等等,使協和醫院的學科建設生機盎然。
醫院實施“國際化”戰略,通過廣泛的國際交流,全面引進先進的醫院管理手段,強化科研質量和學術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醫院已與德、美、英、日等國家的100多所醫療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或交流關係。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梨園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梨園醫院是一所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具有老年醫學特色的衛生部直管綜合醫院、國家三級甲等醫院,也是武漢市醫保定點醫院、生育保險定點醫院、洪山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和武漢地區高校定點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醫院
附屬梨園醫院
醫院始建於1979年,是湖北省委、省政府為解決副廳級以上老紅軍、老幹部、高級知識分子的醫療、住院、保健問題而專門籌資興建的一所醫院。1997年 5月,醫院成建制移交同濟醫科大學,作為第三所附屬醫院和第三臨床學院。1998年由國家教育部授予碩士教學點,並且開設全國首個老年醫學學科教學點。2000年5月,梨園醫院成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醫院。2004年2月18日,湖北省衛生廳將醫院同時命名為“湖北省老年病醫院”。
醫院地處東湖之濱,環境優美,風景秀麗。占地總面積約14.7公頃,院內綠化率達70%,常年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堪稱湖北省獨有的花園式醫院。醫院擁有病床500張,病房均設定為單人間、雙人間和三人間,全部配置多功能床,病房設有中心供氧和中央空調,配備了呼叫和對講系統,每間病房配有彩電、直撥電話和獨立衛生間,每個病區均設有近百平米的病員娛樂室,為病人創造了優良的治療康復環境。
醫院現有在職職工六百餘名,醫療技術隊伍生氣勃勃,實力雄厚。擁有正副高職專家教授百餘名,獲碩士學位37人,碩士導師24人;博士學位6人,博士後1人,博士導師5人。對老年心血管、高血壓、呼吸、消化和腦血管意外後遺症的治療康復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醫院同時聘請了協和、同濟醫院各科著名專家教授20餘名,常年坐專家門診、查房、手術和會診。
醫院學科齊全,門診部設有急診、內、外、婦、兒及皮膚、口腔、眼耳鼻喉、中醫、康復和精神心理等科室;住院部涵蓋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老年病科、神經內科等22個臨床醫技科室,4個教研室。醫療設備先進,擁有全身雙層螺旋CT機、多維成像的核磁共振儀、無創傷治療的腫瘤深部熱療機、奧林巴斯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電子內窺鏡全套、1250血管造影機、超聲骨密度分析儀血氣分析儀、電視遙控X光機、心臟監護儀、心臟彩超、全自控呼吸機、動態心電圖、肺功能、微量元素分析儀等200餘台(套件)高科技檢查和治療設備,為準確診斷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湖北省老年醫學研究所設在院內,其科研成果顯著。完成了50餘項科研課題研究,其中3項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開發了一個二類和兩個三類新藥,發明了兩項專利, “7805菸草添加劑”還獲得巴黎國際博覽會金獅獎。
醫院先後多次被衛生部、省市有關部門評為老年醫療保健先進單位、精神文明先進集體、全省醫療系統巾幗文明示範崗、青年文明號、省物價誠信單位和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襄樊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襄樊醫院(襄樊市中心醫院)是目前襄樊市規模最大、醫療設備最全、診療環境最優、技術水平最高、綜合實力最強的一家現代化大型綜合性醫院。是國家衛生部批准的湖北省首批“三級甲等醫院”、“愛嬰醫院”和“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網路醫院”,綜合實力名列湖北省醫療行業“十強”。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醫院
附屬襄樊醫院
醫院始建於1949年7月1日,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現有在崗職工1812人,衛生技術人員占全院職工總數的81.5%,醫院擁有一批優秀技術人才,其中具有高級技術職稱者249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正、副教授22名,其他院校兼職正、副教授86人,碩士生導師14人,碩士生219人,博士、博士後40人。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4人,享受省政府專項津貼專家2人,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享受市政府專項津貼專家5人。醫院現開放病床1640張,設43個病區,50多個專科,年門診量90多萬人次,年出院5萬多人次,病床使用率平均在120%以上,年手術1.1萬台次,固定資產6億元。
醫院擁有高檔磁共振、螺旋CT、全身CT、ECT、數字減影儀(DSA)、CR、直線加速器心臟彩超、腹部彩超、體外循環機、各種內腔鏡、高壓氧艙、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十萬元以上醫療設備300多台(套),價值2億多元。
隨著醫學科技的快速發展,醫院先後成功開展了以冠狀動脈搭橋術為代表的體外循環手術,同種異體腎移植、肝移植、玻璃體切除術、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和各種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療,神經內、外科的介入治療及顯微手術;普外科的腹腔鏡,胸外科的胸腔鏡,泌尿外科的腹腔鏡、輸尿管腎鏡、經皮腎鏡、前列腺電切鏡,骨科的關節鏡、椎間盤鏡,呼吸科的纖維支氣管鏡技術,血液透析、人工肝,幹細胞移植以及婦產科的腹腔鏡、宮腔鏡、陰道鏡等高新技術和微創手術迅猛發展,已達國內先進水平,在省內同級醫院中居領先地位。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心血管內科、婦產科、眼科、檢驗科、耳鼻咽喉科等12個專業以雄厚的實力成為省級重點專科,另有市級重點專科20個。
近5年來,醫院有47項科研成果通過評審,榮獲省、市科技進步獎,其中達國際先進水平4項,居國內領先水平34項,國內先進水平9項,每年在各類專業刊物上發表論文近400篇。醫院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附屬醫院,也是武漢大學醫學院等多所院校的教學醫院,每年接受進修、實習生500餘人。
醫院先後被湖北省委授予“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先進黨委”稱號,被省衛生廳評為“示範醫院”、“湖北省三級優秀醫院”;1998年以來連續兩次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連續三次被評為“省級最佳文明單位”,先後還榮獲“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先進集體”、“湖北省消費者滿意單位”、“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荊州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荊州醫院,始建於1950年3月,坐落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荊州古城鬧市中心,是江漢平原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醫院,湖北省首批三級甲等醫院、國際愛嬰醫院、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網路醫院,湖北省電視腹腔鏡技術培訓中心、荊州市醫療急救指揮中心也設立於此,是武漢大學湖北中醫學院臨床醫院,醫院於2004年7月29日成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醫院,近年來,先後被授予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省文明示範醫院、省級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醫院
附屬荊州醫院
醫院占地8萬餘平方米,開放病床1200張,年出院2.5萬人次,年門診50萬人次。在職職工1300人,擁有正、副高級職稱人員182名,博士、碩士生100餘名。
醫院學科設定齊全,技術力量雄厚,現有25個臨床科室,5個醫技科室和37個專業學組。有口腔科、血液內科、檢驗科、骨外科、泌尿外科等5個省級重點專科。以電視腹腔鏡為核心的腔鏡診療技術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急診急救、心胸外科、腫瘤診療等技術頗具特色。
醫院醫療設備先進,設施完善。擁有MRI、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螺旋CT機、CR、1250MAX光機、高頻乳腺X光機、CE Logiq7、頭顱測量及曲面斷層X光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維納斯雷射美容儀、PRK、高壓氧艙、電視腹腔鏡等100萬元以上大型設備20餘台件。病房採用了中心供氧、中心吸引、中央空調、呼叫和對講系統,醫院於1999年在全省率先實現了計算機網路化管理,建成了千兆光纖主幹、百兆到桌面的醫院信息化系統(HIS),LIS、RIS/PACS等系統正在籌建中。
醫院科研碩果纍纍。有100餘項科研成果,其中50餘項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每年開展新業務、新技術50餘項,近年出版35本專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