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地形地貌,水文,自然資源,礦藏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社會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基礎設施,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名優特產,風景名勝,著名人物,獲得榮譽,
建制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荔波於為象郡毋斂縣地。
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置
婆覽縣(治後水婆,即今三都恆豐,原屬荔波);唐玄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至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改置勞州和莪州(勞州即今
撈村鄉,莪州在縣城附近);
元世祖至元元年(公元1265年),荔波為蒙、皮、雷三土司領地割據。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統一蒙、皮、雷三土司領地,荔波併入廣西
思恩縣;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置荔波縣,屬廣西慶遠府;孝宗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撤荔波縣,置
方村、蒙村、 窘來村三巡檢司,易十六埲為十六里,改屬廣西河
池州;
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荔波改司設縣,仍屬河池州;神宗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縣治設在喇軫村(今時來舊縣),改屬貴州
都勻司;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重定荔波、南丹地界,立石碑定縣界。
清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荔波縣屬貴州;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縣治里襖村(今
方村鄉)改屬廣西
慶遠府;
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荔波縣改屬貴州都勻府;
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縣治遷蒙石里全亨村(今縣城),並設荔波營,
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置游擊署、守備署、千總署。
民國時期,荔波縣
直隸貴州省長公署,先後屬貴州第十一、第八和第十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均駐獨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2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荔波。1950年2月4日成立荔波縣人民政府。1949年12月至1951年屬獨山地區專員公署。1952年以後,屬
都勻地區專員公署。1956年8月,
都勻地區專員公署改建為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仍轄荔波縣。1959年3月,荔波合併到
獨山縣。1961年6月16日,恢復荔波縣建制,隸屬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行政區劃
2013年1月10日,撤銷荔波縣駕歐鄉,設立
小七孔鎮。同年,撤銷玉屏鎮,設立
玉屏街道;撤銷播堯鄉,設立播堯鎮。
玉屏街道:轄原玉屏街道、水利水族鄉和水堯水族鄉,街道辦事處駐城西社區;
茂蘭鎮:轄原茂蘭鎮、立化鎮、瑤麓瑤族鄉,鎮人民政府駐堯朝村;
小七孔鎮:轄原小七孔鎮、播堯鎮,鎮人民政府駐和平村;
瑤山瑤族鄉:轄原瑤山瑤族鄉、撈村鄉,鄉人民政府駐拉片村;
黎明關水族鄉:轄原永康水族鄉、洞塘鄉、翁昂鄉,鄉人民政府駐拉內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荔波縣,地處黔南邊陲,位於東經107°37′至108°18′,北緯25°7′至25°9′之間。東北與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從江縣、榕江縣接壤,東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環江縣、南丹縣毗鄰。西與
獨山縣相連,北與三都水族自治縣交界。面積2431.8平方千米。
氣候
荔波縣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溫分布的總趨勢是
南高北低。地勢每升高100米,氣溫大致下降0.55℃;河谷地帶比同高度的山地,東西向槽谷比南北向槽谷,南坡比北坡,封閉型谷盆地比同高坡地氣溫高。全縣年平均氣溫18.3℃。全縣常年最熱月為7月,最冷月為1月。7月平均氣溫為27.0℃以下,極端最高氣溫不超過40.0℃;1月平均氣溫各地均在5.5℃以上,極端最低氣溫在-10.0℃以上。
荔波縣內霜期少,無霜期在270天以上。平均初霜日期和平均終霜期分別在12月中旬及2月上旬。縣境內冬季降雪較少,且多為冰粒,其次為雪花,平均每年降雪日數在一個月左右。冰雹在荔波也較少出現,一般一年1-2次,大部分出現在3-5月,且都為小冰雹,降雹的時間短,範圍也不大。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各月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占全年總雨量的50%左右;冬季(12-2月)僅占全年總雨量的5%左右;秋季(9-11月)占15%左右;春季(3-5月)海洋季風逐漸增強,降水占全年雨量的30%左右,但3月份降水量只有50毫米左右,4月份增至100毫米以上。常年於4月下旬進入雨季,4-10月份水量占全年總降水量的81%。10月份以後,海洋季風減弱,逐漸為南下的大陸季風取代,降水量顯著減少。
地形地貌
荔波地處貴州廣西兩省區的交界處,地形聚集了貴州高原和廣西丘陵的綜合優勢,既有高山,也有丘陵,屬於喀斯特地形地貌。
水文
荔波境內河流均屬
龍江水系歸珠江流域。全縣較大的河流水系有:打狗河水系(包括樟江幹流和方村河支流)、
三岔河水系和甲料河水系。全縣集雨面積大於20平方千米,或河道長於10千米的河流共30條。縣內河道總長1048千米,其中各河流主河道長483.95千米,河道密度0.47千米/平方千米。全縣總面積中屬上述三條水系的縣內流域面積為2375.1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
荔波縣境內主要礦產有:煤炭、鐵、鉛鋅、碳酸鈣、方解石、石灰石、白雲岩等,分46個礦點。其中以煤炭分布最廣,儲量最多。另外還有
冰洲石、矽、銅、水晶以及貴重金屬異常反映現象。
1、煤炭,包括煙煤和無煙煤兩種。縣境內大部分地區都有煤系地層和煤層分布。
2、鐵礦,主要有赤鐵礦、菱鐵礦和褐鐵礦。前兩者為沉積型,後者為風化淋濾表生礦產。
赤鐵礦,貯存於下石炭統祥擺組和下二疊梁山組。有水條、拉槽、水利、水慶4個礦點,屬高矽、高鋁、貧鐵礦石,尚難利用。
菱鐵礦,礦體貯存於下石炭統擺佐級炭岩中。含鐵45-60%,為高品位礦石,估算儲量278萬噸。
褐鐵礦,分赤鐵礦風化的褐鐵礦、煤系中黃鐵礦氧化的褐鐵礦和鉛鋅金屬氧化的鐵帽型褐鐵礦,縣境內多有分布。儲量8394.52萬噸(未審批)。
3、鉛鋅礦, 縣境東北部為廣西
白城鉛鋅含礦帶延伸部。
4、矽石礦,
翁昂矽石礦,產於下石炭統馬坪組、中石炭統黃龍組和上二疊統
茅口組灰岩,質量上乘,資源豐富,除作水泥石灰石外,尚有電石和制鹼灰岩。
5、白雲岩, 產於中石炭統黃龍組,經地質部門調查,礦床特點質優、量大,未開發,礦石品質高鎂低矽磷,少鉀鈉,很具開採前景。
6、方解石, 尚未開發。
7、縣境內陶土有一定開採價值。
水資源
荔波河流落差大,水能理論蘊藏量34.9萬千瓦,可開發量24.43萬千瓦,截止2010年已開發4670千瓦,占可開發量1.34%。
生物資源
荔波常用的材林樹種有42科126種。其中經濟林樹種有11科17種;灌木林樹種13科23種;竹類1科14種;水果樹種有5科114種;另外引進樹種8科11種。
灌木樹種有:馬桑;溪畔
杜鵑;羊蹄甲、雲實、黃檀;毛葉榕;救軍糧、薅秧泡、金櫻子、刺梨;三葉五加、五葉五加;大葉黃楊、細葉黃楊;臭牡丹;六月雪;黑野花椒;
白櫟;百合花。
竹類有:泡竹、
白竹、苦竹、南竹、吊絲竹、金竹、大節竹、簡竹、四方竹、紫竹、實心竹、射文竹。水果樹種有:桃、李、梨、杏、枇杷、花紅、酸梅、黃果、桔子、柚子;楊梅、石榴;楊梅豆;獼猴桃。引進樹種有:銀華、大葉桉、細葉桉、檸檬桉、喜樹、柳杉、
相思樹、北京楊、油橄欖、
葡萄桐。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荔波縣人口18萬人,非農業人口1.36萬人。
民族
2016年,荔波縣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2.7%,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有
布依族、
水族、瑤族、苗族等。布依族是縣第一大民族,占全縣總人口的65% 。
經濟
綜述
2015年,荔波縣生產總值達45.3億元,是2010年的2.56倍;其中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完成8.76億元、12.92億元、23.62億元,比2014年增長6.7%、12.6%、15.5%;財政總收入完成5.55億元,比2014年增長6.01%,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1億元,比2014年增長14.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8億元,比2014年增長11.6%;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53.26億元、35.99億元,比2014年增長23.41%、15.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13.01億元,是2010年的3.37倍;固定資產投資達68.37億元,是2010年的4.05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9.88億元,是2010年的2.07倍;財政總收入達5.55億元,是2010年的1.99倍;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達53.26億元、35.99億元,是2010年的2.77、3.91倍。
第一產業
2015年荔波縣創建省級高效農業示範園區3個,完成園區總產值27.81億元,有機、綠色和無公害農產品種植面積比重達25%,糧經作物種植面積比例由45︰55調整為32︰68,有序推進土地流轉17.7萬畝,新增經果林面積7.34萬畝,年均增長10.1%,規模養殖場達309個,新增龍頭企業22個、家庭農場63個、專業合作社162個,分別比2014年增長90%、126%、83.1%。
第二產業
2015年荔波縣煤炭產銷量累計完成269萬噸,完成全縣產業園區發展規劃編制,“一園兩區”基礎設施完成投資4.3億元,產業項目完成投資5.8億元,入駐園區企業15家,實現產值20.5億元。駕播、瑤慶、小七孔返鄉創業園等園區進駐企業15家,產值達11.1億元。全縣9家“六證”齊全煤礦完成產銷量37.56萬噸。扶持微型企業400戶,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分別達1242家、8393戶。規模企業達19家,規模工業增加值完成13.01億元,比2014年增長12.7%。
第三產業
2012年荔波縣全年共接待遊客79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5億元,同比2011年分別增長47.2%、218.4%,樟江景區門票收入5785萬元,比2011年淨增1372萬元,增長31.09%。專項扶貧資金到位4540萬元,信貸貼息扶貧資金3700萬元,減少貧困人口9857人。投資2150萬元完成23248戶廣播電視網路覆蓋工程。
2015年荔波縣旅遊接待人次從322.4萬人次增加到1000.23萬人次,年均增長25.4%,旅遊總收入從26.02億元增加到67.47億元,年均增長21%,樟江景區門票收入從4430萬元增加到1.13億元,年均增長20.6%。
交通
貴南高鐵貫穿全境,在朝陽鎮設荔波站
荔波地處黔桂交界處,西有獨山至荔波二級柏油路,至獨山接貴新高等級公路達貴陽,行程僅需4.5小時。東有荔波至環江縣德勝,達柳州的一級公路,行程約需6個小時。北有四級公路經
三都達凱里,里程205千米。南有荔波至
南丹達南寧公路,里程410千米。小七孔景區距貴州麻尾火車站35公里。西南航空公司支線
荔波機場建在縣城東,距縣城僅13千米。全縣公路通車裡程1001千米,其中2010年新建和改造48.1千米。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2年,荔波縣共有學校三所,荔波高級中學一期項目和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實驗樓建成投入使用。
醫療衛生
2015年,荔波縣新建(改造)10個鄉鎮衛生院、16個村級衛生室,5年來累計發放城鄉低保金1.84億元,惠及20.58萬人次;救災救濟款(物)3712.77萬元,惠及13.97萬人次;城鄉醫療救助金2793.87萬元,惠及20.9萬人次。全縣基本社會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11.17萬人、16.78萬人,基本社會保險參保覆蓋率達90.77%以上,新農合參合率達97.7%。城鎮新增就業8344人,有效轉移農村勞動力7.79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在3%以內。
基礎設施
2015年,荔波縣建成通村油(水泥)路265公里,94%的建制村通客運車輛。全縣減貧人口1.15萬人,14個貧困村出列。完成改圈8978個、改廁11404座。駕荔高速、小七孔大道、環景區公路、國道243朝陽至腳村坳、省道312石灰坳至甲良等公路建成通車。8個鄉鎮文化站及公共電子閱覽室、104個農家書屋、67個農民健身場所相繼完成。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設2520套、農村危房改造3118戶、小康房118戶,482套廉租房、3403套公租房、1686戶棚戶區及13007戶農村危房完成建設。甲良、茂蘭、佳榮3所鄉鎮敬老院建成並投入使用,天怡健康養老中心、播堯敬老院完成主體工程。6個小水電站、10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120處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全面完工,有效解決16.91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新建(改造)山塘水庫17座、攔河堰11座、渠道183.09公里,完成河道治理21.74公里。
歷史文化
民俗文化
吊腳樓,瑤族人居室的基本象徵,據說已有100餘年歷史,在菇類村懂蒙組全是這種樓房,100多年過去,懂蒙仍然保留了完整的吊腳樓建築。瑤族服飾,白褲瑤男女穿的衣服,都是白褲瑤婦女自己開荒種棉花,自紡、自織、自縫、自繪、自蠟染、自繡而成。用粘膏樹脂來畫衣裙,下裝則是絢麗多彩的百褶裙。男子的便裝衣服皆黑布平領,黑腰帶,褲子純白大褲襠。
名優特產
荔波風豬
採用四十至六十天的奶膘豬仔,刮毛去五臟後,加灑八角、茴香、花椒、草果、桂皮、山奈、生薑等佐料及精鹽醃製風乾而成,故名風豬。產品遠銷歐洲、印度、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水蕨菜
水蕨菜生於蔭涼潮濕的河谷里,荔波水蕨菜主產於王蒙、
朝陽、玉屏、撈村一帶。水蕨菜在沃土可長至一尺余長,但通常情形僅五寸左右。水蕨菜味甜、鮮嫩。普通蕨菜味苦,口感粗。且可食部分僅為蕨芽。但水蕨菜通株可食。
風景名勝
聯山灣
聯山灣位於貴州省荔波縣駕歐鄉,是布依族群居區,以小七孔景區和大七孔景區為依託,以鄉村田園風光和布依族農耕文化為特色。
梅原
世界自然遺產地貴州省荔波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自然生長著2萬多畝梅林。
著名人物
鄧恩銘(1901-1931),原名鄧恩明,字仲堯,貴州
荔波人,中共一大代表,山東中共黨組織的創始人。
楊家騮(1905-1937),字季良。貴州荔波
方村鄉交進村人,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少將。
獲得榮譽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19年5月18日,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