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刺史部

荊州刺史部

荊州刺史部,是漢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全國除中央之外的地域分為13個州刺史部。漢代州域範圍大致是今日的河南省西南部,湖北省、湖南省大部及貴州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邊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荊州刺史部
歷史沿革,西漢,東漢,三國,西晉,南北朝,行政區劃,西漢,東漢,三國,西晉,北魏,東魏,西魏,北周,隋朝,

歷史沿革

西漢

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全國除中央之外的地域分為13個州刺史部,其中荊州的轄域相當廣,大體來說以北為現今河南省南陽市一帶往南延伸至兩湖(湖北、湖南)全境內。但是此時的州刺史部只是監察區,無治所,非真正意義上的行政區。

東漢

漢靈帝中平五年(188年)後,州成為正式的一級行政區域,依據後漢書記載,荊州轄有南陽(河南西南)、南郡(湖北西部)、江夏郡(湖北東部)、長沙郡(湖南東北)、桂陽郡(湖南東南)、武陵郡(湖南西北)、零陵郡(湖南西南)七郡。州治所一直到東漢漢獻帝時劉表領荊州牧以前都在漢壽縣(武陵郡轄,今常德市漢壽縣),後因荊南地區黃巾賊餘孽尚未退去才將治所移到當時已經相當繁榮的南郡襄陽城(今湖北襄陽市)。
208年赤壁之戰後,原先短暫領有荊州的曹操只保住了荊州北部南陽郡、江夏郡與南郡的一部分,而中南部被孫劉聯軍占據。曹操之後從南郡、南陽郡中分出襄陽郡南鄉郡,荊州成為三分割據的局面:南郡、零陵、武陵歸劉備,江夏、桂陽、長沙歸孫權,南陽、襄陽、南鄉歸曹操。一般認為這階段三家各占三郡的局面是“荊襄九郡”一詞的來源。
219年,荊州牧劉備的守將關羽被東吳、曹魏聯軍擊敗,在隨後的夷陵之戰中劉備又敗於孫權勢力後,蜀漢再無力奪回原有荊州轄權,荊州成為由曹魏與孫吳兩家分領的局面。

三國

曹魏荊州,治所在南陽郡新野,下轄南陽郡、江夏郡(長江以北)、襄陽郡、南鄉郡、新城郡上庸郡魏興郡等共七郡。孫吳荊州,治所在南郡的江陵,下轄南郡、江夏郡(長江以南)、長沙郡、湘東郡、桂陽郡、臨賀郡、零陵郡、衡陽郡、武陵郡、建平郡宜都郡等共十一郡。

西晉

荊州治所在襄陽,下轄23個郡國。

南北朝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於穰縣(今河南鄧州市)置荊州,轄8郡。後來州的數量增多,地域縮小,劉宋設有荊州,治所在襄陽(今湖北襄陽),蕭齊改治所為南郡,另設雍州,治所在襄陽寧蠻府(湖北襄陽)。而北魏設荊州和東荊州,治所分別在山北(河南魯山)和比陽樂陵鎮(河南泌陽)。

行政區劃

西漢

南陽郡】治宛縣(今河南南陽)
下轄:宛縣,西鄂,博望,雉縣魯陽犨縣葉縣,堵陽,舞陰,比陽,平氏,復陽,隋縣,章陵,襄鄉,蔡陽,鄧縣,湖陽,朝陽,新野,棘陽涅陽穰縣安眾,酈國,析縣,丹水,順陽,南鄉,冠軍,酇縣,陰縣,筑陽,山都,武當。
江夏郡】治西陵(今湖北新洲城河西)
下轄:西陵,邾縣鄂縣沙羡,下雉,蘄春,西陽,黽縣,平春,安陸,南新市,雲社,竟陵。
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
下轄:江陵,華容,州陵,枝江,夷道,夷陵,當陽宜城,中盧,襄陽,編縣,臨沮,秭歸,巫縣。
武陵郡】治臨沅(今湖南常德)
下轄:臨沅,沅南,漢壽,零陽,孱陵,充縣,酉陽,遷陵沅陵,辰陽。
長沙郡】治臨湘(今湖南長沙)
下轄:臨湘,益陽,羅縣,下雋,醴陵湘南,攸縣,容陵,茶陵,安城,連道,昭陵
零陵郡】治泉陵(今湖南永州)
下轄:泉陵,重安,湘鄉,昭陽,烝陽,夫夷,都梁,洮陽,零陵,始安,營浦,營道,泠道。
桂陽郡】治郴縣(今湖南郴州)
下轄:郴縣,漢寧,便縣耒陽,陰山,南平臨武桂陽,曲江,湞陽。

東漢

南陽郡治宛縣(今河南南陽)。
領36縣:宛縣、西鄂、博望、堵陽、雉縣、葉縣、犨縣、魯陽、酈國、析縣、丹水、南鄉、順陽、武當、冠軍、酇縣、陰縣、筑陽、山都、鄧縣、蔡陽、章陵、襄鄉、湖陽、朝陽、新野、安眾、穰縣、涅陽、棘陽、育陽、舞陰、比陽、平氏、復陽、隨縣。
江夏郡治西陵(今湖北新洲城河西岸)。
領14縣:西陵、邾縣、鄂縣、蘄春、下雉、沙羡,安陸、南新市、雲杜、竟陵、西陽、軑國[dài]、鄳縣[méng]、平春。
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
領17縣:江陵、華容、州陵、枝江、夷道、夷陵、當陽、鄀國、編縣、宜城、邔國[qǐ]、中盧、襄陽、臨沮、秭歸、巫縣、佷山。
長沙郡治臨湘(今湖南長沙)。
領12縣:臨湘、湘南、益陽,羅縣、下雋、連道、昭陵、醴陵、安城、茶陵、攸縣、容陵。
武陵郡治臨沅(今湖南常德)。
領12縣:臨沅、沅南、漢壽、作唐、孱陵、零陽、充縣、酉陽、遷陵、沅陵、辰陽、鐔成。
零陵郡治泉陵(今湖南永州)。
領13縣:泉陵、營浦、營道、泠道、重安、湘鄉、昭陽、燕陽、夫夷、都梁、洮陽、零陵、始安。
桂陽郡治郴縣(今湖南郴州)。
領11縣:郴縣、漢寧、便縣、耒陽、陰山、臨武、南平、桂陽、曲江、湞陽、含洭。

三國

曹魏
蜀漢
註:本表列出曹魏景元四年(263年)、蜀漢炎興元年(263年)、孫吳天紀四年(280年)所有可考證出的郡、國。帶 * 號者為曾建置,但後來廢除郡、國。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以其最後使用的名稱為準,並在( )中註明曾用名稱。

西晉

荊州下轄郡·國:江夏郡南郡襄陽郡南陽國順陽郡(順陽國) 、義陽郡(義陽國) 、新城郡魏興郡上庸郡建平郡宜都郡南平郡武陵郡(武陵國) 、天門郡長沙郡長沙國) 、衡陽郡湘東郡零陵郡、 邵陽郡 、桂陽郡武昌郡安成郡隨郡新野郡竟陵郡、成都郡

北魏

荊州
山北(河南魯山
8郡41縣
東荊州
沘陽(河南泌陽)
1郡2縣

東魏

北荊州
伏流城(今河南嵩山)
3郡
泌陽(今河南泌陽)

西魏

鄧縣(今河南鄧州

北周

(今河南鄧州

隋朝

荊州刺史
計22郡122縣。地域相當於今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廣西、廣東、貴州等各一部分
南郡
江陵縣(今湖北江陵縣)
夷陵郡
夷陵縣(今湖北宜昌市西平善壩)
竟陵郡
長壽縣(今湖北鐘祥市)
沔陽郡
沔陽縣(今湖北仙桃市沔城鎮)
沅陵郡
沅陵縣(今湖南沅陵縣)
武陵郡
臨沅縣(今湖南常德市西)
清江郡
鹽水縣(今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招徠河)
襄陽郡
襄陽縣(今湖北襄樊市)
春陵郡
棗陽縣(今湖北棗陽市)
漢東郡
隋縣(今湖北隨州市)
安陸郡
安陸縣(今湖北安陸市)
永安郡
黃岡縣(今湖北武漢市新州區)
義陽郡
義陽縣(今河南信陽市)
九江郡
湓城縣(今江西九江市)
江夏郡
江夏縣(今湖北武漢市武昌區)
澧陽郡
澧陽縣(今湖南津市市新洲鎮)
巴陵郡
巴陵縣(今湖南嶽陽市)
長沙郡
長沙縣(今湖南長沙市)
衡山郡
衡陽縣(今湖南衡陽市)
桂陽郡
郴縣(今湖南郴州市)
零陵郡
零陵縣(今湖南永州市)
熙平郡
桂陽縣(今廣東連州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