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順陽郡
- 別名:南鄉郡
- 行政區類別:郡
- 下轄地區:南鄉、順陽等
- 地理位置:今河南西南部和湖北西北部部分地區
-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季風氣候
順陽郡,中國古代行政區劃名。西晉太康十年(289年)改南鄉郡為順陽郡,郡治南鄉縣(今河南省淅川縣滔河鄉老人倉一帶)。統領八縣,酇、順陽、南鄉、丹水、武當...
順陽,古縣名,縣治是今河南省淅川縣李官橋鎮南五公里的順陽村。因為縣在順水之陽,因處順水(即均水)之陽而得名。歷史上曾有順陽侯,順陽王之類的稱呼。...
從駕東巡,封順陽郡公。文成帝駕崩後,抵制乙渾專權,擁立獻文帝拓跋弘。 [2] 和平六年(465年),謀殺權臣乙渾,事泄被殺。追贈順陽王,諡號為簡。...
北魏置順陽郡,西魏改柘林郡。《北周地理志》載:北周省郡,改縣曰柘林。《讀史方輿紀要》:柘林廢縣,在湖陽城東北。即今河南唐河縣上屯鎮後古城。 ...
槐里縣在南朝宋遷至今河南省南陽市僑置。孝武帝大明年間始有實土。屬順陽郡。縣故城址在今淅川縣城南48公里倉房鎮的黨子口。...
開皇年間,任左領左右將軍、集沁二州刺史,封為順陽郡公。其父元子均為西魏尚書僕射,其兄元孝矩為西魏、北周、隋朝三朝重臣。 [1] ...
文成帝拓跋浚即位,拜殿中尚書,封順陽郡公。 [2] 和平六年(465年),擁立獻文帝拓跋弘即位,謀誅權臣乙渾,事泄被殺。追封順陽王,諡號為簡。 [2-3] ...
郟城舊曰龍山。東魏置順陽郡及南陽郡、南陽縣。唐沿用,至宋朝改為郟縣,金朝的時候又稱為郟城,元大德八年復置郟縣。...
南齊第一個皇帝蕭道成,保持順陽郡,把順陽縣改為南鄉縣,劃南鄉、丹水二縣歸順陽郡。酈縣仍屬南陽郡。而在原析縣地方(今西峽口)建立了一個析陽郡,並在郡治...
筑陽縣,秦時依築水立筑陽縣(今湖北穀城縣境內),屬南陽郡。...... 晉太康五年(284年)屬順陽郡。隋初,將回流灣以東原安養縣之古山都轄地劃入筑陽。開皇七...
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43年),魏王李泰被貶為順陽郡王,閻婉跟隨魏王李泰離開長安遷居貶所均州鄖鄉。22歲的閻婉從此開始了其顛簸流離、痛苦不堪的磨難生涯。...
范泰(355~428年),字伯倫,順陽郡山陰縣(今河南省內鄉縣)人。南朝宋大臣、學者,經學家范寧長子,歷史學家范曄之父。初仕東晉,起家太學博士,拜天門太守,遷中書...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得荊州,分南陽郡置南鄉郡,下轄武當等八縣。晉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改南鄉郡為順陽郡。永嘉之亂(310年)晉元帝渡江,僑立始平郡...
漢魏南北朝時期多數時間隸屬於荊州南陽郡,少部分時期分別隸屬於弘農郡、南鄉郡、順陽郡和淅陽郡。唐德宗貞元十三年,吳少誠在域內建刁河城(今盧咀村東北部)。...
竟陵太守杜曾因陶侃等將領的合擊,不得不北撤,北撤到順陽郡。1,荀崧傾向於建康政權(琅琊王司馬睿)。2,杜曾讓侄子娶第五猗的女兒為妻,屬於長安政權。 荀灌娘...
西晉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以其地為順陽王封地,改南鄉郡為順陽郡,轄酇、陰、筑陽三縣,郡治設於酇城,曾稱順陽縣。西晉永嘉(307-313)中,城沒於漢水。...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奪荊州,分南陽郡西部設定南鄉郡,東晉更名為順陽郡。 北魏置析陽郡,下轄西析陽縣和東析陽縣,東析陽縣治所位於今馬蹬鎮一帶,後改稱...
范是王之舅,王氏譜曰:「王坦之娶順陽郡范汪女,名蓋,即寧妹也,生忱。 《晉書·王坦之傳》 坦之四子:愷、愉、國寶、忱。 16. 《晉書·王坦之傳》:...
武德三年;封宜都郡王;四年,進封衛王;貞觀二年,改封越王;十年,徙封魏王;十七年,降封東萊郡王;尋改封為順陽王;二十一年,進封濮王。 19. 《舊唐書李泰...
周康王時(公元前1004年—前967年)稱“夾”,春秋時名夾邑,屬楚,戰國歸韓;秦始置縣,隸屬穎川郡;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改為龍山縣,屬順陽郡。 隋開皇初...
晉析潁川置襄城郡,平頂山屬河南郡、襄城郡、南陽郡。 南北朝時,先後分屬魯陽郡、襄城郡、南安郡、汝北郡、汝南郡、順陽郡、漢廣郡。 隋朝分屬襄城郡和潁川郡...
屬於本區的行政建制有襄城郡(屬兗州),漢中郡、巴西郡、巴東郡(屬梁州),襄陽郡、南陽國、義陽郡、順陽郡、魏興郡、建平郡(屬荊州)。永嘉之亂,晉室南渡,置僑...
曾祖:楊初,北周大將軍;隋朝宗正卿、常州刺史、順陽郡公;唐左光祿大夫、常山郡開國公。伯祖:楊虔威,右衛將軍、武安郡公;祖父:楊虔安,王世充鄭國將領、鄫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