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陽

涅陽

涅陽,漢代縣名,已撤銷,《漢書·地理志》載:“漢高祖劉邦封呂騰為涅陽侯,因以置縣。莽新時,改名前亭。東漢復稱涅陽。安帝劉祜封其妹為涅陽公主。西晉時,屬南陽國。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名課陽。唐代此縣廢。

涅陽故城大致在今鎮平縣侯集鎮和鄧州穰東鎮之間。雖其相關文獻資料卷帙浩繁,但因滄海桑田,歷史流變,未免使其霧鎖煙籠、撲朔迷離。現在一般有兩種說法:一是鎮平侯集說,一是鄧州穰東說,尚無定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涅陽
  • 別名:課陽、前亭 
  • 行政區類別:侯國、縣
  • 所屬地區:南陽郡
  • 電話區號:0377
  • 地理位置:南陽郡
  • 著名景點:張仲景故里
  • 機場:南陽機場
  • 火車站:南陽站 鄧州站 鎮平站
  • 車牌代碼:豫R
涅陽歷史,涅陽風景,張仲景故里,張仲景紀念塔,涅陽名人,張仲景,元好問,李德生,左雄,宗炳,劉虬,宗檁,劉湛,涅陽相關地名,

涅陽歷史

漢王二年(公元前205年),西漢開國大將呂勝,以騎士從劉邦出關,以郎將擊斬項羽等功。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封涅陽侯。涅陽侯國傳二世:壯侯呂勝,侯呂成。
漢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以壯侯子呂成實非其子,不當為侯,涅陽侯國除,改涅陽侯國置涅陽縣,屬南陽郡,晉因之,初改名課陽縣,唐代此縣廢。
《漢書·地理志》載:南陽郡下轄涅陽等縣,並為侯國。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載:“涅水出涅陽縣西北岐棘山(今鎮平北頂五朵山),東南經涅陽故城西。”唐《括地誌》載:“涅陽故城,在穰縣東北六十里。”張嘉謀所著《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古蹟》載:“涅陽城在鄧州東北六十里,涅水之陽。漢縣,屬南陽郡,晉因之。”
涅陽故城大致在今鎮平縣侯集鎮和鄧州市穰東鎮之間。雖其相關文獻資料卷帙浩繁,但因滄海桑田,歷史流變,未免使其霧鎖煙籠、撲朔迷離。現在一般有兩種說法:一是鎮平侯集說,一是鄧州穰東說,尚無定論。

涅陽風景

張仲景故里

張仲景故里位於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東南,現立高3米,寬0.65米的“醫聖張仲景故里”碑一通,張寨村位於鄧州市東北30公里,穰東鎮西1.5公里,漢時屬涅陽縣地。緊靠豫53線,進出交通便利。東距南陽臥龍崗30公里,西距鄧州花洲書院、雷鋒展覽館等景區30公里,距內鄉縣衙70公里,距襄樊隆中100公里。

張仲景紀念塔

1993年,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政府劃該鎮仲景路東端6600平方米,作為張仲景紀念地。外圍築1.5米高透景護攔牆,紀念地內建張仲景紀念塔及醫聖宮。塔為齒形四柱,自下而上,逐漸收斂交合為頂。塔頂有轉盤彩燈兩層,總計塔高30米。塔內聳立10米高的醫聖漢白玉塑金雕像,醫聖右手握《傷寒雜病論》,左手持中藥靈芝。像前設敬拜醫聖台。醫聖紀念塔下,建醫聖宮兩層。一層為地宮,占地300平方米,內設醫聖:從小立志、茅山求教、研究中草藥、針炙八卦傳統治療、發明人工灌腸術、發明人工呼吸術等20尊學習、創作、發明塑像,宮壁皆繪漢畫圖。醫聖宮第二層,建築面積80平方米。內設醫聖長沙大堂行醫塑像五尊,晚年著《傷寒雜病論》塑像兩尊。一宮壁記載醫聖故里簡介及醫聖宮簡介。宮外圍,三面建仿古式單層仲景醫院。醫聖雕像正面一側,設左右石梯,可拾梯而上至宮頂紀念塔,石梯有石柱、石獅、石欄板構成。兩梯下端正中立“醫聖故里碑”一通。碑高2.5米、碑後築有香台。
張仲景紀念地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正籌建涼亭、拱橋、假山、藥葫蘆塘等建築設施。

涅陽名人

張仲景

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 (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元好問

(1190—1257)金代文學家、史學家、著名詩人,譽為“金代詞壇第一人”,代表作品有《出山》、《自鄧州幕府暫歸科林》等,公元1226年任鎮平首任縣令

李德生

李德生(1782年2月25日-1852年10月28日),字仲惠,號培階,河南南陽鎮平縣石佛寺李營人,清朝政治人物。嘉慶十八年(1813年)鄉試中舉,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乙卯恩科金榜題名登進士第,出自民族英雄林則徐門下,敕授文林郎,誥授朝議大夫。歷官雲南定遠縣、大姚縣、易門縣知縣,鎮雄州知州加同知銜、巧家廳同知兼攝東川府、東川府知府。

左雄

左雄(?—138年),字伯豪,南陽涅陽人。[1]東漢時期官員。少有大志,聰明好學,知識淵博;品性篤厚,善助鄰里,譽滿郡縣。於漢安帝時舉孝廉,後為冀州刺史,任內嚴肅處事。後為虞詡舉薦,入朝任尚書。他任尚書令時實行考試選官制度,對完善察舉制作出貢獻。官至司隸校尉、尚書。永和三年(138年),左雄去世。

宗炳

宗炳(375年-443年)南朝宋畫家。字少文,河南涅陽人。士族。東晉末至宋元嘉中,當局屢次徵他作官,俱不就。擅長書法、繪畫和彈琴。信仰佛教,曾參加廬山僧慧遠主持的“白蓮社”,作有《明佛論》。漫遊山川,西涉荊巫,南登衡岳,後以老病,才回江陵。曾將遊歷所見景物,繪於居室之壁,自稱:“澄懷觀道,臥以游之”。著有《畫山水序》。

劉虬

字靈預,南陽涅陽人也。舊族,徙居江陵。虬少而抗節好學,須得祿便隱。宋泰始中,仕至晉平王驃騎記室,當陽令。罷官歸家,靜處斷谷,餌術及胡麻。建元初,豫章王為荊州,教辟虬為別駕,與同郡宗測、新野庾易並遣書禮請,虬等各修箋答而不應辟命。永明三年,刺史廬陵王子卿表虬及同郡宗測、宗尚之、庾易、劉昭五人,請加蒲車束帛之命。詔征為通直郎,不就。
虬精信釋氏,衣粗布衣,禮佛長齋。注《法華經》,自講佛義。以江陵西沙洲去人遠,乃徙居之。建武二年,詔征國子博士,不就。其冬虬病,正晝有白雲徘徊檐戶之內,又有香氣及磬聲,其日卒。年五十八。

宗檁

約公元500~563,字元檁,南陽涅陽人。約生於齊東昏侯永元中,約卒於周武帝保定中,年六十四歲。少聰敏,好讀書,畫夜不倦,語輒引古事,鄉里呼為“小兒學士。”梁普通六年,(公元五二五年)舉秀才。以不及二宮元會,例不對策。梁元帝鎮荊州,劉之遴薦為記室。某夕,被召宿省,使制龍川廟碑,一夜便就。元帝頗嘆美之,累遷吏部尚書。入周,封信安縣侯,累拜車騎大將軍。明帝時,與王褒等在麟趾殿勘定群書,數蒙宴賜。檁著有文集二十卷,(《隋書志》作十二卷,《兩唐書志》作三十卷。此從《周書》)及荊楚歲時記,行於世。

劉湛

劉湛,字弘仁,南朝宋時南陽涅陽人也。祖耽,父柳,並晉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湛出繼伯父淡,襲封安眾縣五等男。少有局力,不尚浮華。博涉史傳,諳前世舊典,弱年便有宰世情,常自比管夷吾、諸葛亮,不為文章,不喜談議。本州辟主簿,不就。除著作佐郎,又不拜。高祖以為太尉行參軍,賞遇甚厚。高祖領鎮西將軍、荊州刺史,以湛為功曹,仍補治中別駕從事史,復為太尉參軍,世子征虜西中郎主簿。父柳亡於江州,州府送故甚豐,一無所受,時論稱之。服終,除秘書丞,出為相國參軍謝晦王弘並稱其有器乾。
高祖入受晉命,以第四子義康為冠軍將軍、豫州刺史,留鎮壽陽。以湛為長史、梁郡太守。義康弱年未親政,府州軍事悉委湛。府進號右將軍,仍隨府轉。義康以本號徙為南豫州,湛改領歷陽太守。為人剛嚴用法,奸吏犯贓百錢以上,皆殺之,自下莫不震肅。廬陵王義真出為車騎將軍、南豫州刺史,湛又為長史,太守如故。義真時居高祖憂,使帳下備膳,湛禁之,義真乃使左右索魚肉珍羞,於齋內別立廚帳。會湛入,因命臑酒炙車螯,湛正色曰:“公當今不宜有此設。”義真曰:“旦甚寒,一碗酒亦何傷!長史事同一家,望不為異。”酒既至,湛因起曰:“既不能以禮自處,又不能以禮處人。”

涅陽相關地名

涅陽街道
在今河南鎮平縣有涅陽街道。2006年,轄15個居委會、5個村委會:幸福路居委會、雪楓路居委會、安國路居委會、南大街居委會、新華路居委會、涅陽路居委會、府前街居委會、校場路居委會、健康路居委會、中山街居委會、大世界居委會、杏花園居委會、三里河居委會、建設西路居委會、工業路居委會、東關村南關村西關村北關村、小店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