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煙霧

草堂煙霧

神奇的“草堂煙霧”,出自於寺內的一口古井。古井在草堂寺的北院,這裡林茂竹秀,幽靜清雅,超凡脫俗。古井內經常出現的煙霧升騰的奇景,更給這裡增添了一種神秘的色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草堂煙霧
  • 地點:西安市鄠邑區草堂鎮
  • 級別:國立譯場
  • 來源:古井
簡介,歷史,

簡介

草堂寺位於西安市鄠邑區東南方草堂鎮,它南對終南山的圭峰、觀音、紫閣、大頂諸峰,景色秀麗。這裡曾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的第一個國立譯場。
據當地人傳說,古井的井壁有一塊石頭,每當一條蛇臥於石上,就有一股白氣從井中冉冉升起,在寺廟上空繚繞盤旋。關中八景之一的“草堂煙霧”即由此得名。現存於西安碑林的關中八景石碑上有清人朱集義詩一首生動描繪了這一奇景:“煙霧空濛疊嶂生,草堂龍象未分明。鐘聲縹緲雲端出 , 跨鶴人來玉女迎。”
鄠邑區當地對草堂煙霧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所謂的“草堂煙霧”就是指山嵐水汽,因為草堂寺靠近終南山,而終南山沿線一帶都屬於熱水帶地區,地下都打出過溫泉,每年秋冬時節水汽上升,形成薄霧,從西飄向東,看似仿佛都是從草堂寺溢出的,所以名為“草堂煙霧”;另一種說法是草堂寺曾是國立譯經場,香火鼎盛,終日香火繚繞,形成煙霧飄在草堂寺上空。其實,井內的地熱是引起這股煙霧的真正原因。經省水文隊等部門勘測,草堂寺近處有明顯的地熱異常,從臨潼到眉縣西湯浴的秦嶺山前地帶,存在一個地熱田,開發前景十分廣闊。每年秋冬的早晨,天氣寒冷,空氣潮濕,井內噴出的熱氣一時不易散失,和空中的水汽凝聚為一體,就生成這一罕見的景象。
草堂煙霧

歷史

草堂煙霧
清·朱集義
煙霧空濛疊嶂生
草堂龍象未分明
鐘聲縹緲雲端出
跨鶴人來玉女迎
“一座上千年的古剎,古剎之內環境清幽,松柏參天,翠竹輕拂,誦經之聲不絕於耳,一層淡淡的薄霧繚繞在古剎之上,顯得幽靜而深遠,處處散發著神秘的氣息。”這是記者去草堂寺之前對於“草堂煙霧”的想像。
草堂寺位於戶縣東南方,清明節之際,一行人來到草堂寺,只見草堂寺靜靜地矗立在那裡,朱漆山門緊閉,兩個威風凜凜的石獅子臥在兩旁,寺院只開了旁邊一個小門供遊人通行。來到草堂寺里的煙霧井,卻不見一絲煙霧浮動。在記者隨後對“草堂煙霧”的追尋中,發現了關於這一說法的數種美麗傳說和故事。
一代高僧締造千年古剎
草堂寺坐北向南,高大的山門上方掛著趙朴初先生所書“草堂寺”金字橫匾。步入院內,松柏、翠竹扶疏,濃蔭遮地,也許是因為恰值春暖花開之際,整個院落內飄著一股淡淡的花草香氣,與香客敬奉的香火之氣融為一體。沿青磚鋪就的林陰道北行,道旁聳立著一座古色古香的鐘亭,與之相對應的是碑亭,再往前走就是大殿,殿內正中供奉的是明代施金泥塑如來佛像,佛像前安放著日本日蓮宗奉送的鳩摩羅什坐像。
草堂寺之所以成為一座千年古剎,跟鳩摩羅什有著很大的關係。鳩摩羅什是東晉時後秦高僧,著名的佛經翻譯家。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李利安告訴記者,現存的草堂寺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後秦國逍遙園內的一小部分。當時,後秦國王姚興崇尚佛教,於弘始三年(公元401年)迎請龜茲高僧鳩摩羅什來長安,住逍遙園西明閣翻譯佛典,後在園內建寺院,供羅什居住。由於鳩摩羅什譯經場以草苫蓋頂,故得名為“草堂寺”。
草堂寺大殿的西側門外,有座用紅磚花牆圍成的六角形護塔亭,亭內矗立著草堂寺最珍貴的文物——“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舍利塔”。塔前有兩株蒼翠的柏樹,柏樹間有口直徑只有十幾厘米的一眼小井,這就是草堂寺著名的景觀“二柏一眼井”。據說鳩摩羅什圓寂後火化,薪滅形碎,但唯有舌頭不爛。其弟子收其舍利,建造舍利塔以紀念他。而那眼小井原是供寺內三千僧人飲水之用,一日忽然長出一朵蓮花,眾僧發掘開來,原來蓮花之根就在鳩摩羅什之舌上,這大概就是“口生蓮花”的由來吧。於是僧人就在井旁栽種了柏樹,將其保護了起來。
美麗的傳說連線著美麗的故事,記者一度誤以為此井就是大名鼎鼎的煙霧井,也就是草堂煙霧的發源地。後來才知道,煙霧井還在其北竹林的深處。在這裡記者碰到了寺里的僧人理勤,他告訴記者,他是山東人,曾遊歷過全國很多寺廟,來草堂寺已經有三年了,一邊在寺里的食堂幫忙切菜,一邊參佛。當記者詢問他有關“草堂煙霧”的情況時,他是這樣說的:“我從來沒見過草堂煙霧,但我相信草堂煙霧一定存在過,但只有唐代有過。因為那時有著名的‘開元盛世’,天時地利人和,而草堂寺又是風水寶地,在盛世必然會發生一些異象,所以草堂寺會有煙霧源源不斷飄向京城。”
穿過幽幽的竹林,一條鵝卵石鋪就的小道上,矗立著一座不很顯眼的六角形木質古亭,因為年代久遠,亭內的柱子已顯得非常斑駁,而亭內正中正是那口著名的煙霧井。井台修得很高,呈六邊形,記者目測井深有二十多米,由於井口太小,井水是否清澈無從得知,但可以清晰地映出一個人的投影。傳說中,這裡就是草堂煙霧的發源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