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茶亭是區別於園林亭等的一種亭子,觀賞之處並不在於是否在自然絕勝之處,而是其在社會中的所屬性。聚於亭中,更多日常生活樂趣;園林亭的歸屬權較明確,而風景亭可以任人遊樂其中, 其二,茶亭和園林亭的不同,卻沒有,還表現在與人們生活關係密切程度上。
位置
亭,較之於其他建築物,在建築位置的選擇上具有無與倫比的靈活性。平地、山巔、水邊,無處不見亭之身影。但這並不意味著亭的位置可以隨意為之。亭的位置選擇適宜與否,影響著亭的環境空間美感。
計成《園冶》中曾對亭的選址有所論述:“花間隱榭,水際安亭,斯園林而得致者。惟榭只隱花間,亭胡拘水際,通泉竹里,按景山巔,或翠筠茂密之阿; 蒼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觀魚;倘支滄浪之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基立無憑。”川所謂‘花間”、“水際”、“山巔”、“竹里”等地址的選擇,看似不拘形式,但始終有一思想貫穿其中,即“園林得致”。這是亭在位置選擇上的中心思想。所謂“得致”之“致”是以“景”的構成為基礎的。或曰“安亭得景”,或日“藉景成亭”,都表明了同一意思。
山間築亭
尚游之風頗盛時,文人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每到勝處,心血來潮,則築亭賞景。文人于山間築亭,往往看中的是地勢高的特點。韋夏卿《東山記》(《文》卷438)記載其出任地方官員時構築了四亭,加上已有的一個,“合為五所”。只見此地“始於中峰之頂,建茅茨焉。
水際安亭
亭,水,潺潺而流,如泣似訴。亭以其建築的硬質性,與隨
小巧玲瓏,如暈斯飛;處附形的水之柔質性互映,可謂巧絕。水中浮光掠影,亭或立於水岸,或處於水中,皆
可倒映出美麗倩影,形成了水與亭的對話。孟浩然詩中多寫水亭,有高逸脫俗的梅道士水亭:“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梅道士水亭》卷160)有清爽宜人的夏日南亭:“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消響”(《夏日南亭懷辛大》卷159)。
亭中活動
亭中宴集
亭中宴集,始於何時,不得而知。東晉蘭亭之會最是著名:“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次亭中宴集,不僅有《蘭亭集序》這樣的風雅篇章傳世,而且王羲之優美的行草成為後世書法作品的典範;詩人時而超脫、時而傷懷的複雜情思,都成為此次宴會的閃光點。
曲水流觴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的蘭亭會,其起因源於“修禊”風俗。古人相信在水邊洗濯,可祓除不祥。後來發展為暮春之初在水邊的宴飲游賞活動,即上已節。包括王羲之、謝安、孫綽等東晉名流的這次聚會,淡去了祓除不祥的民間意義;文人的加入,增添了節日趣味,尤其是曲水流觴、即席賦詩等娛樂活動的引入,使之升格為具有濃厚文人趣味的雅集活動內容,千古流傳,影響深遠。唐代去魏晉幾百年,為蘭亭之會的流風餘韻所波及,流觴曲水在唐代文人園林生活中廣泛流傳,形成風尚,尤其是唐代文人的亭中生活。唐人亭中游賞已經日常生活化了。與東晉時蘭亭之會的節令宴會相比,唐人亭中曲水流觴活動在時間上有了極大的突破,在社會生活中廣為文人士夫所喜愛。
亭中琴韻
琴棋書畫,四者並稱,是中國古代文人特有的生活方式。這四個文化符號下濃縮了古代文人豐富的生活內容和情感體驗。其中,琴,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樂器,尤為文人不但練就了一身才藝,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平衡心態。喜愛。文人生活中,撫琴聽曲,對環境的要求是很講究的:文人與琴結下不解之緣。
歧伯故里
歷史簡介
岐伯的生平事跡,除成《內經
》,初步奠定
中醫學的理論基礎外,其餘方面,因資料闕如,已無法確知。不過,關於他的故里,似乎還有跡可尋。
早在公元前1500多年,黃帝元妃、人文始祖、中華母親——
嫘祖的舅父、中華醫祖——
歧伯,就誕生於這片沃土;歧伯作著《
黃帝內經》為天下人解病痛、祛疾魔、壯精骨、煉鬥志,使“東亞病夫”終成“東方巨人”;公元1637年李自成軍過
鹽亭縣境,有一年邁兵卒因腿傷不能從軍,被李自成軍拋棄於林山鋪,當地一寡居婦人收養治傷,後結為夫婦。這對夫婦逃兵荒,順彌江北沿到了現在的茶亭場定居,因膝下無兒,且心地善良,見南來北往行人饑渴,便在茶亭場老鷹嘴轉拐處建一草亭,扯香籠草熬湯。免費為行人解暑止渴。這對老人死亡後,好心人抬至場鎮對面環山之巔安葬。後人以示紀念,將山名改為“二老山”,把老人供茶草亭命名為“茶亭”。公元1735年茶亭開始興場,每逢公曆一、四、七趕場,2002年增加九趕場,即現在的每逢一、四、七、九趕場。
茶亭明末修亭,清乾隆興場,於民國7年(公元1918年)建聯保,轄茶亭、大門埡兩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鹽亭縣人民政府批准,在1950年11月23日召開茶亭鄉第一屆農民代表大會,正式宣告茶亭建鄉。茶亭鄉位於東經105041',北緯30052',四川盆地北部,綿陽市東南,鹽亭縣北偏西,距縣城49公里。與梓潼縣大新鄉、仁和鎮接壤,與鹽亭柏梓鎮、黑坪鎮、石牛廟鄉、雙碑鄉、來龍鄉相連。幅員面積44.95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33個農業合作聯社、86個農村居民小組,2143戶8420人,有漢、回、侗、蒙古、土家等7個民族,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總人口僅為13人。
茶亭的概況
茶亭屬四川盆周深丘區,全鄉土地面積5.8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2130畝,人均1.5畝左右,宜林地4.6萬畝;茶亭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平均氣溫17℃,最高氣溫達42℃,最低氣溫零下5℃.無霜期290天左右,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年降水量逐漸減少,平均氣溫升高,無霜期增多。春乾、夏旱、秋熱、冬暖也成明顯態勢。鄉內有蓮花湖中型水利工程和小(一)型前鋒水庫有效蓄水量可達3000萬方以上,官祿溝、螞蝗溝、觀音、天池等小(二)型水庫,正常年景能保證全鄉生產生活用水。全鄉氣候溫和,熱量充沛,動植物品類繁多;鄉風淳樸,人民安居樂業。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茶亭人民高興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實事求是和科學發展觀,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鄉風村容發生了根本變化,國民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山河面貌日新月異,社會事業成果豐碩。“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美景已初現端倪,山清水秀、人樂年豐的“新茶亭”正在一代又一代的茶亭人民的創造下,一天更一天好。
地理位置
黃帝元妃
嫘祖故里、
岐伯宮、地處川北鹽亭茶亭古鎮西街口回龍山、距鹽亭縣城49公里。山足與
蓮花湖相通,水陸碼頭相連、坐車或乘船都能到達。
中華第一部中醫藥巨著《
黃帝內經》作者、中醫始祖岐伯出生於古岐舌國。他首創以中草藥為人治病、開醫藥之先河。助嫘祖養蠶興衣。輔弼黃帝鑄成大聯盟、多民族、大文化、大統一的東方文明大國。受封在岐舌國、拜軍師、國師、天師。他精通醫學、政治、軍事、經濟、哲學、易學,為人類健康發展、歷史前進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在
岐伯故里的崇山峻岭中,生長有上千種名貴的野生中草藥、茶亭鄉民歷來以種植中藥材為支柱產業。故又史稱“藥谷”。芯呈梅花瓣的桔梗菊糖量8.4%,超國標2.4個百分點,全部出口到韓國。
旅遊勝地
2001年12月,四川省
旅遊規劃設計所編制完成的《鹽亭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通
過了省級評審,成為鹽亭縣
旅遊開發的總體規劃。本課題的研究將作為《鹽亭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在文化上的延伸和補充,線路設計上的修正和完善。充分挖掘鹽亭的歷史文化資源,並將其轉化為旅遊資源,以利於鹽亭旅遊資源的開發,旅遊經濟的發展,收到良好的社會效益和
經濟效益。 鹽亭是
嫘祖故里,也是岐伯的故鄉。嫘祖發明、傳播了養蠶、繅絲技術,被譽為“中華絲綢文化創始人”、“中華人文女祖”;嫘祖的舅父岐伯,從蠶醫到人醫,著《
黃帝內經》,被譽為“華夏中醫始祖”。絲綢與中醫,都是中華文明最古老、最優秀的組成部分,堪稱“中華文明瑰寶”,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中華絲綢、中醫的發源都與
鹽亭相關,這是鹽亭悠久的歷史文化中最光彩奪目的一面。
大力發掘岐伯文化資源,打好岐伯文化這張牌,將岐伯文化這一歷史文化轉化為
旅遊文化,並在此基礎上挖掘
旅遊資源,能夠大大豐富
鹽亭的旅遊資源。首先,豐富了
鹽亭的人文旅遊景點。在鹽亭縣西北,有許多岐伯文化遺蹟,如岐伯廟、岐伯堂、
岐伯宮、岐伯村、岐伯壩、歧柏樹等;其次,豐富了鹽亭的生態旅遊景點。在鹽亭西北的
柏梓鎮一帶(含11個鄉鎮),中草藥繁多,是古代的藥谷;最後,豐富了鹽亭旅遊民俗文化。與岐伯、中藥有關的民間集會有藥王廟會、
藥王節、
菊花節等,還有許多關於岐伯的民間傳說,也是
旅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挖掘岐伯文化,將其轉化為旅遊資源,有利於鹽亭縣綜合、平衡發展旅遊業。當前,
鹽亭縣的旅遊品牌定位在嫘祖文化上,而嫘祖旅遊資源主要集中在縣南部,使得鹽亭的旅遊資源分布不平衡,並將導致開發不平衡、發展不平衡。岐伯文化不僅是嫘祖文化很好的補充,使其更加豐富多彩;而且,岐伯文化資源的地域在鹽亭縣西北,正是嫘祖文化遺蹟較少的地方,岐伯文化資源可以彌補縣西北
人文旅遊資源不足的缺陷,對鹽亭縣綜合、平衡開發旅遊資源十分有利。以岐伯文化補充嫘祖文化,岐伯旅遊資源豐富鹽亭旅遊資源,鹽亭縣將形成以縣城為中心,南有
嫘祖,北有岐伯,兩翼齊飛,龍鳳呈祥的
旅遊經濟區。
鹽亭縣人民政府關於致《岐伯文化與鹽亭縣旅遊資源開發研究》課題組的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岐伯文化與鹽亭縣旅遊資源開發研究》課題組:貴組的
段渝教授等專家學者不辭辛勞,深入鹽亭縣研究考證岐伯文化,通過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形成了價值很高的研究成果——《岐伯文化與鹽亭縣旅遊資源開發研究》一書,目前已被鹽亭縣採用。此項研究成果不僅豐富了岐伯文化、嫘祖文化,還大力推進了鹽亭縣中藥材事業和
旅遊文化產業的發展,對鹽亭縣經濟、文化、社會的良性發展將起到極重要的作用。在其指導下,鹽亭縣成功招商引進成都迪康、美的康藥業公司來鹽建設中藥材基地。公司正規劃在茶亭鄉等地已有的幾百畝的基礎上較快建成幾千畝規模的中藥材基地。為此,鹽亭縣人民政府特致函貴組表示感謝,感謝四川省社科院及歷史所該課題組各位專家學者對
嫘祖故里的傾情奉獻。鹽亭縣願在各位專家學者的指導下,大力開發嫘祖文化、岐伯文化資源,建好中藥材基地,振興縣域經濟。
歧伯宮、岐伯殿、嫘祖殿、岐伯史績館,保存有豐富多彩的岐伯史跡。岐伯壩、岐伯樹、岐伯橋、岐伯亭、岐伯墓、岐伯洞、岐伯坡、石藥槽、木雕歧伯神像、出土岐伯樹頭等遺蹟和許多民俗傳統都記載著天師岐伯的豐功偉績。
歧伯宮與龍譚文物保護區、
臥龍山紅軍亭、檬梓埡嫘祖公園各相距5公里、交通、住宿等適合遊客觀光。
歧伯故里優美的原始生態豐富的人文景觀,能讓人產生時光倒流的思古之感、又能喚起您對生活的滿腔激情。
相關建築
四川省鹽亭縣茶亭鄉
四川省
鹽亭縣轄鄉。1951年建茶亭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於縣境北部,距縣城22公里。面積44.3平方公里,人口0.9萬。有公路通縣城。轄前頭、樟祿、燕來、廣福、龍前、麒陽、天池、英雄8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薯,兼養豬、蠶、家禽。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區茶亭街道
茶亭街道位於
台江區北部,東至國貨路西段五一路口與新港街道為鄰,西以茶亭河為界與上海新村街道隔河相望,南達洋頭口立交橋,北到馬道街與鼓樓區安泰街道相接,土地面積2.2平方公里。辦事處成立於1955年5月,處址設在八一七中路173號。
該地區流傳數百年的茶亭
十番音樂於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資文化遺產名錄。
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茶亭鎮
湖南長沙市望城區茶亭鎮是革命先烈郭亮的故鄉,地處長沙市北大門,北接湘陰,東鄰汨羅,鎮域面積89平方公里,總人口3.5萬。境內交通便利,芙蓉大道、郭亮大道縱貫南北,梅銅公路、茶東公路、電廠大道橫越東西,即將竣工通車的京港澳西線貫穿全境,並設兩個互通。山水資源豐富,風景秀美怡人,東北部群山綿亘,山脈向西南延伸,九峰環抱,如坐椅中,
森林覆蓋率達62%以上,樹種資源豐富,珍稀名木眾多,山水相依,風景秀美,
山泉飛瀑相連,溪水常年不斷,還有水庫11座,其中小Ⅰ型水庫2座,小Ⅱ型9座,湖面波光粼粼,清澈如碧,可
靜心垂釣,可憑欄觀景。人文底蘊深厚,民風民俗淳樸,郭亮紀念園傳頌革命精神,催人秉志奮進,惜字古塔巧奪天工,譽為世界奇觀,“義茶亭”傳承著古往今來的和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