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范勃
- 外文名:Fan Bo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天津
- 出生日期:1966年3月14日
- 畢業院校:天津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
- 職業:當代藝術家
- 代表作品:“寓言”系列、“B2”系列、“世界”系列、如影、降臨、同溫層
- 主要成就: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
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獎一等獎
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二等獎
國家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教學名師
廣東省“特殊支持計畫”教學名師 - 分類:當代藝術
人物經歷
社會兼職
職務任免
藝術特點
藝術履歷
個人展覽
年份 | 展覽名稱 | 具體地點 | 地理區域 |
2021 | 游弋的謎語 | 廣東當代藝術中心 | 廣州,中國 |
2020 | 無形的劇場 | 今日美術館 | 北京,中國 |
同溫層 | 悅來美術館 | 重慶,中國 | |
2019 | 回到現場 | 三域·匯 | 廣州,中國 |
2017 | EMERGING FROM SHADOW | e當代美術館 | 深圳,中國 |
2016 | 平行——范勃個展 | 藝琅國際 | 北京,中國 |
2015 | 幻象現實——范勃的社會考察 | K空間 | 成都,中國 |
2011 | 曳游 | 廣州大劇院 | 廣州,中國 |
疏離——范勃 | 望東藝集 | 上海,中國 | |
品質——范勃 | 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 | 廣州,中國 |
群體展覽
年份 | 展覽名稱 | 具體地點 | 地理區域 |
2021 | 中國當代藝術年鑑展(上海)2020 | 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 上海,中國 |
多態共生:2021成都雙年展 (國際展) | 成都市當代藝術館、成都市天府美術館、成都天府藝術公園 | 成都,中國 | |
“變奏”第三屆安仁雙年展 | 大邑縣安仁古鎮 | 成都,中國 | |
別樣的時間 | 華僑城盒子美術館 | 順德,中國 | |
騰挪進行時SABAKI-ING | 三域•匯 | 廣州,中國 | |
意骨文心—中國油畫邀請展 | 東億美術館 | 北京,中國 | |
2020 | 中國當代藝術年鑑上海展2019 | 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 上海,中國 |
中國當代藝術年鑑展2019 | 坪山美術館 | 深圳,中國 | |
三域·匯:2020第一屆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 | 海心沙展覽館 | 廣州,中國 | |
和動力——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 | 山東美術館 | 濟南,中國 | |
世間風物——和美術館啟動展 | 和美術館 | 順德,中國 | |
六個盒子當代藝術展 | 悅來美術館 | 重慶,中國 | |
“事件視界”——第七屆波蘭調解雙年展 | 華沙市政廳 | 華沙,波蘭 | |
永遠有多遠·博物館@當代藝術跨界系列Ⅱ | 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 | 杭州,中國 | |
在思想中——中國當代藝術的思想史與方法論 | 廣東美術館 | 廣州,中國 | |
同一雙眼睛:藝術共享計畫 | 廣東美術館 | 廣州,中國 | |
拓展的劇場——南海首屆公共藝術展 | 桂城千燈湖公園 | 佛山,中國 | |
2019 | 第二屆安仁雙年展——共同的神話 | 安仁華僑城創意文化園 | 成都,中國 |
共生——詩與藝術的互文 | OCAT深圳館 | 深圳,中國 | |
極限混合——2019廣州空港雙年展 | 廣州翼·空港文旅小鎮 | 廣州,中國 | |
城牆之外——西安美術館開館十周年特別邀請展 | 西安美術館 | 西安,中國 | |
水墨無疆-第十屆深圳水墨雙年展·主題展 | OCAT深圳館 | 深圳,中國 | |
2019庫里蒂巴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 | 奧斯卡·尼邁耶博物館/城市藝術博物館 | 庫里蒂巴,巴西 | |
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 | 中華藝術宮 | 上海,中國 | |
2018 | 守望原鄉——2018廣安田野雙年展 | 中國廣安·武勝·寶箴塞 | 廣安,中國 |
KENNA XU PROJECT——2018藝術深圳博覽會 | 深圳會展中心6號館 | 深圳,中國 | |
歷史與現實:中國當代藝術展 | 保加利亞國家美術館 | 索菲亞,保加利亞 | |
“歷史與現實”2018寧波當代藝術節暨當代藝術展 | 寧波美術館 | 寧波,中國 | |
中國當代藝術家手稿邀請展 | 華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 | 廣州,中國 | |
2017 | 潛存的歡愉 | 匯谷藝術空間、匯悅台維度空間、柯木朗尚藝空間、尚品宅配 | 廣州,中國 |
藝琅國際:2017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 | 上海展覽中心 | 上海,中國 | |
靈暈與氣韻——當代藝術的十二個樣本 | 蜂巢(深圳)當代藝術中心 | 深圳,中國 | |
非常現場:第三屆中國西部國際藝術雙年展 | 內蒙古美術館 | 內蒙古,中國 | |
南山之南 | 聖母百花大教堂博物館 | 佛羅倫斯,義大利 | |
2016 | 旁聽——回到直覺 | 華僑城歡樂海岸盒子藝術空間 | 深圳,中國 |
與手稿對話——關於繪畫隱秘之魅 | 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 上海,中國 | |
“對話”藝術展 | 杜若雲章畫廊(上海) 、上海光大私人銀行俱樂部 | 上海,中國 | |
景象·2016——當代20藝術名家邀請展 | 溫州楊府山公園·半山築園 | 溫州,中國 | |
蕭條與供給——第三屆南京國際美術展 | 百家湖美術館 | 南京,中國 | |
靈痕智性 | 北京畫院美術館 | 北京,中國 | |
2015 | 靠不靠——2015當代藝術作品邀請展 | 藝通佰通藝術中心 | 上海,中國 |
東方經驗 | 卡爾舒特藝術中心 | 漢堡,德國 | |
無常之常 | 威爾斯安格里納美術館 | 威爾斯,奧地利 | |
北緯23°/北緯35° | 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館 | 東京,日本 | |
交流 | 列賓美術學院土耳其宮 | 聖彼得堡,俄羅斯 | |
傳統與創新:當代中國藝術中的人物塑造 | 查珍美術館 | 威斯康星,美國 | |
心·目 | 柏林中國藝術中心 | 柏林,德國 | |
國風 | 阿特萊美術館 | 斯德哥爾摩,瑞典 | |
倒敘的美術史 | 億利藝術館 | 北京,中國 | |
雙城記 | 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 上海,中國 | |
2014 | 無常之常——東方經驗與當代藝術 | 元典美術館 | 北京,中國 |
散點 | 南澳大學美術館 | 阿德萊德,澳大利亞 | |
2013 | 時代肖像——當代藝術30年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 | 上海,中國 |
互動視角 | 台灣國立美術館 | 台北,中國 | |
2012 | 在當代——2012中國油畫雙年展 | 中國美術館 | 北京,中國 |
第五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 | 中國美術館 | 北京,中國 | |
2011 | 靜默的詩意——范勃、任傳文、張新權、戴平均油畫作品巡展 | 燦藝術中心、上海油畫雕塑院 | 北京,中國 上海,中國 |
2010 | 具象研究——重回經典 | 北京時代美術館 | 北京,中國 |
中國繪畫與當代社會 | 中國美術館 | 北京,中國 | |
“重識歷史”——大型藝術理論研討&作品展 | 中國當代藝術聯盟網、中國雕塑網、卓克藝術網 | 線上展覽 | |
163年的迷狂:審視當代繪畫II——自我意識與文人精神 | 龍藝榜 | 北京,中國 | |
2009 | 伸展——藝海堂油畫作品展系列之一 | 藝海堂美術館 | 廣州,中國 |
2008 | 領秀——首屆南方油畫名家優秀創作展 | 藝海堂美術館 | 廣州,中國 |
“拓展與融合”中國現代油畫研究展 | 中國美術館 | 北京,中國 | |
同修與殊相——央美首屆高研班第二回展 | 中國美術館 | 北京,中國 | |
CROSS-SECTION | 望東藝集 | 上海,中國 | |
畫·跡——第一屆廣東青年畫院展2004-2007 | 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 | 廣州,中國 | |
2007 | 當代新地標——上海800號美術館首展 | 五角場800號藝術空間 | 上海,中國 |
融合與創造 | 中國美術館 | 北京,中國 | |
精品意識——第三回廣東名家油畫巡迴展(廣東站) | 容城藝術館 | 佛山,中國 | |
表情與心境——郭潤文、范勃、鄧箭今、陳子君四人作品展 | 上海聖菱畫廊 | 上海,中國 | |
2006 | 變異的圖像——中國當代油畫邀請展 | 南京青和當代美術館、上海美術館 | 南京,中國 上海,中國 |
身體溫度 | KUNSTEN Museum of Modern Art Aalborg | 奧爾堡,丹麥 | |
2005 | 大河上下 | 中國美術館 | 北京,中國 |
體溫 | 北日德蘭美術館 | 奧爾堡,丹麥 |
獲獎經歷
年份 | 獎項 |
2022 | 第四屆廣東省中青年德藝雙馨作家藝術家 |
2010 | “精神與品格”——第二屆中國小幅油畫展優秀獎 |
2008 | 改革開放三十年全國美術作品展優秀獎 |
廣東省“新世紀之星”榮譽 | |
2007 | 南粵優秀教師 |
2006 | 廣東美術五十年經典作品提名獎 |
2004 | “第十屆全國美展”銅獎 |
2003 | 第二屆廣東當代油畫藝術展銀獎 |
2001 | 紀念建黨八十周年油畫展優秀獎 |
1997 | “走向新世紀——中國青年油畫展”獎 |
1994 | “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 |
公共收藏
作品 | 收藏機構 | 地點 |
《廣州十三行》 | 中國國家博物館 | 北京,中國 |
《創辦經濟特區》 | 中央黨史館 | 北京,中國 |
《紫霧》 | 上海美術館 | 上海,中國 |
《金童》之二 | 今日美術館 | 北京,中國 |
《空山》 | 和美術館 | 佛山,中國 |
《不盡的黃昏》 | 廣東美術館 | 廣州,中國 |
《夏至•房子裡的朋友》 | 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 | 廣州,中國 |
《老隋》 | 義大利雷委內青年博物館 | 雷委內,義大利 |
主要作品
作品名 | 作品圖 | 形式/材料 | 尺寸 | 年份 | 著作權聲明 |
游曳的謎語 | ![]() | 綜合材料 | 尺寸可變 | 2021 | 本作品圖⽚由藝術 家提供,受藝術家著作權保護 |
下架 | ![]() | 布面油畫 | 200×160cm | ||
“背影”系列6幅 | ![]() | 布面油畫 | 80×60cm/每幅 | ||
預言 | ![]() | 白色大理石 | 52×32×24cm | ||
No.5(復相·異變系列) | ![]() | 布面綜合材料 | 150×120cm×4 | ||
終有烏篷船吱吱啞啞 | ![]() | 綜合材料 | 展陳方式可變 | ||
同溫層 | ![]() | 裝置3D列印 | 尺寸可變 | 2020 | |
降臨 | ![]() | 機械裝置、投影 | 尺寸可變 | ||
如影 | ![]() | 熱感應裝置、投影 | 尺寸可變 | ||
回到現場 | ![]() | 藥丸、藥粉、量瓶等實驗器皿 | 尺寸可變 | 2019 | |
林中路 | ![]() | 布面油畫 | 194×86cm | ||
遊戲通道 | ![]() | 不鏽鋼裝置 | 尺寸可變 | 2018 | |
寓言 | ![]() | 樹木、紙本、鏡面 | 尺寸可變 | 2017 | |
B2系列 | ![]() | 藥、綜合材料 | 400×300cm | ||
大切片 | ![]() | 紙本綜合材料 | 400×280cm | ||
凝視297 | ![]() | 裝置,X光片,綜合材料 | 尺寸可變 | 2016 | |
b2系列 | ![]() | 綜合材料 | 尺寸可變 | ||
World | ![]() | 現成品,盲文 | 尺寸可變 | ||
16(切片系列) | ![]() | 紙本,盲文 | 35×28cm | ||
卡巴拉-夢像 | ![]() | 繪畫裝置 | 370×150×150cm | 2015 | |
空山 | ![]() | 布面油畫 | 600×300cm | 2014 | |
“園子”系列 | ![]() | 布面油畫 | 420×230cm | 2007 | |
花開花落 | ![]() | 布面油畫 | 230×120cm | 2005 | |
不盡的黃昏 | ![]() | 布面油畫 | 540×220cm | 2004 | |
黑色星期五 | ![]() | 布面油畫 | 180×110cm | 1997 | |
夏至·房子裡的朋友 | ![]() | 布面油畫 | 510×175cm | 1995 | |
某日黃昏·房子裡的問題 | ![]() | 布面油畫 | 175×157cm | 1994 | |
坐著的女裸 | ![]() | 布面油畫 | 120×100cm | 1993 |
出版物
出版時間 | 出版物 | 出版社/機構 |
2022 | 成器之道——史前至宋的陶瓷造型藝術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FAN BO——Opere /Artworks 2015-2020 | [義大利]MANFREDI 出版社 | |
2021 | 范勃——游弋的謎語 | 嶺南美術出版社 |
2019 | 轉譯——傳統文化元素與油畫創作教學 | 廣西美術出版社 |
2018 | FAN BO范勃 | [德國]DISTANZ出版社 |
2016 | 色彩 | 湖南美術出版社 |
2012 | 曳游——范勃作品 | 湖南美術出版社 |
2011 | 開放的學院意識——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作品集 | 湖南美術出版社 |
2007 | 今日學院藝術家——范勃 | 四川美術出版社 |
2000 | 油畫人體技法初探 |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