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理論觀點,英氏家譜,
人物經歷
英若聰 ,195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的英若聰是研究和教授建築史的,他認為,不能把建築簡單地與藝術劃等號;中國的建築要現代化而不能復古。他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研究生,當時是梁思成的助教,教師團支部的書記,黨組織重要的發展對象,“屬於又紅又專的那種”。沒想到1957年“反右”開始不久,他就被錯劃成“右派”。
理論觀點
建築與一般的藝術很不一樣,它有很多層次,有的是藝術,甚至與雕刻差不多,如紀念碑、凱旋門;有的則不一定是藝術,例如普通的居民住宅。對於建築,外國與中國在概念上也不一樣,在英語中,architecture是具有藝術性的建築,building則是指一般的建築。而中文中的“建築”則沒有這種區別,就連街邊簡陋的小棚,也被稱為建築——違章建築。英先生認為,建築的根本特點是它的實用性。也就是說建築是實用的產品。一點用都沒有的建築是很少的。正由於這一特點,決定了建築不能完全等同於藝術。在英先生看來,把建築與其它藝術並列,甚至把藝術家的話硬往建築上安,這是很荒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