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耐雄納爾

‘國際’(‘國際工人協會'的簡稱),的音譯。在《國際歌》指國際共產主義的理想。【法Internationaie】1864年建立的國際工人聯合組織。即國際工人協會。第二國際成立後,始稱第一國際。K.馬克思是創始人之一和實際上的領袖。它是在19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歐洲工人運動和民主運動重新高漲的形勢下產生的。反壓迫反剝削的鬥爭實踐使各國無產階級認識到,以往分散的鬥爭常常使他們遭到同樣的失敗,無產階級必須在國際範圍內聯合起來,用無產階級的國際團結去對抗資產階級的國際聯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英特耐雄納爾
  • 外文名:International Working Men’s Association
  • 發音:yīng‘tè’nà‘xióng’nài'ěr
  • 時間1863年
發音,國際工人協會,共產主義理想,

發音

yīng‘tè’nà‘xióng’nài'ěr

國際工人協會

International Working Men’s Association
成立過程 波蘭1863年反對沙俄的起義推動了第一國際的成立。1863 年7月22日,工人聯合會倫敦理事會召開民眾大會,抗議沙皇俄國鎮壓波蘭起義,聲援波蘭人民的正義鬥爭 。1864年9月28日,英國工聯在倫敦聖馬丁堂召開民眾大會,出席大會的有法國、德國、義大利、波蘭、愛爾蘭的工人代表以及一些資產階級民主人士。大會根據英法工人代表的提議,決定建立一個國際性的工人協會,並選出一個有21個成員的臨時委員會(該委員會從1864年10月18日起稱為中央委員會,1866年夏改名總委員會),國際工人協會宣告成立 。1864年10月5日,國際舉行臨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選舉代表各國的委員,連同原已選出的委員,共50人;會議還選出一個由9人組成的起草章程的專門委員會(小委員會)。馬克思出席國際成立大會,並被選入臨時委員會和小委員會。馬克思為協會起草《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和《協會臨時章程》(1866 年9月日內瓦代表大會討論通過,稱為《國際工人協會章程》,1871 年9月倫敦代表會議修改後稱作《國際工人協會共同規章》) ,並於1864年11月1日中央委員會會議上獲得通過。
《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和《協會臨時章程》體現馬克思主義的工人階級統一戰線思想,闡明無產階級運動的目的是推翻資本主義,建立工人階級政權;宣布工人運動的基本原則是工人階級的解放應該由工人階級自己去爭取。規定在追求共同目標即追求工人階級的保護、發展和徹底解放的前提和條件下,允許一切工人團體參加。協會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
馬克思在國際內的正式職務是總委員會委員。實際上他領導著協會總委員會的全部工作,是國際的真正領袖,每屆總委員會的“靈魂”。總委員會所發表的一切檔案幾乎都出於馬克思的手筆 。F.恩格斯在1870年10月4日被選為總委員會委員。
主要活動 協會的目的是聯合全世界的無產階級為反對壓迫者而鬥爭。協會成立後,總委員會把對敵鬥爭放在首要地位。協會支持各國工人的罷工鬥爭,聲援各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保衛巴黎公社和救援巴黎公社成員等等,突出地表明國際的無產階級性質和國際主義本質。
在對外部敵人進行鬥爭的同時和前提下,協會總委員會在內部對各種非無產階級社會主義流派進行鬥爭,主要是反對蒲魯東主義巴枯寧主義
鑒於巴黎公社後歐洲大陸上反動勢力猖獗,以及布朗基派極左分子企圖利用國際進行冒險活動,大會決定將總委員會遷往紐約。總委員會委員全部更新,核心由北美聯合會的領導人F.A.左爾格等組成。海牙代表大會實際上是國際的最後一次代表大會,它標誌著馬克思主義在組織上和思想上對各種小資產階級宗派社會主義的勝利。
第一國際是無產階級解放鬥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馬克思和恩格斯通過國際把科學社會主義思想傳播到各國工人中去,促進了科學社會主義同各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歷史進程,使各國工人逐漸擺脫各種錯誤思想的影響,為馬克思主義在國際工人運動中取得主導地位作好了準備。第一國際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在各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而鬥爭的重要階段 。在巴黎公社後形成的新的歷史條件下,工人運動面臨的直接任務是在各個民族國家的基礎上建立民眾性的社會主義工人政黨。馬克思和恩格斯考慮到,在新的歷史形勢下,國際的組織形式已經過時,它的繼續存在會成為工人運動的一種桎梏,必須讓國際這種組織形式退到後台去,而過渡到新的組織形式。國際於1876年在美國費城召開的代表會議上正式宣布解散。

共產主義理想

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以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制度為基本內容的奮鬥目標,是共產黨人的最高理想。它是由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馬克思和恩格斯,通過批判地吸收空想社會主義的思想成果,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分析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認真總結工人運動的實踐經驗,而提出來的一種光輝的社會理想。
共產主義理想的鮮明特點:(1)它是人類歷史上最美好的理想。在共產主義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們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極大提高,階級對立和“三大差別”最後消失,全社會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則,人人都可以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2)它是人類歷史上最科學的理想。共產主義理想不同於其他理想的根本區別就在於它不是從主觀願望或抽象人性出發提出的空想,而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基礎之上的,是符合人類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科學預見。這一理想的實現,具有歷史的、客觀的必然性。(3)它是人類歷史上最崇高的理想。以往一切剝削階級的社會理想都只代表了少數人的利益,而共產主義理想則不同。無產階級的這一社會理想不僅代表了無產階級的利益,具有無產階級的階級性,而且代表了全人類的長遠利益和共同利益,體現了無產階級和最廣大人民民眾利益的一致性。這一理想的完全實現,則標誌著全人類的徹底解放,標誌著無產階級自身的最後解放。
由於共產主義理想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它是一面偉大的、公開的思想旗幟,是吸引和鼓舞無產階級和人民民眾團結奮鬥,推動社會歷史車輪前進的巨大動力。共產主義理想具有實踐性。共產主義既是一種制度,又是一種運動。以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為最終目的的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的革命民眾運動,就是共產主義運動。這一運動,在全世界從《共產黨宣言》的發表到“巴黎公社”起義,從蘇聯的十月革命的成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140多年來,各國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下,為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付出了血的代價。共產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社會,在我國和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已初步成為現實。社會主義社會已有70餘年的歷史,在我國也已有40多年的歷史。目前,我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在實踐中不斷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重要步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