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公理宗

英國基督教新教宗派之一。源自英國清教徒運動中的分離派或獨立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英國公理宗
  • 外文名:Congregationists in UK
內容解讀,社會影響,

內容解讀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後,此派公開活動。逃亡至美洲與荷蘭的部分信徒亦返回國內,得到克倫威爾的支持。在其執政期間(1649—1658),英國的教會曾依該宗的主張進行改組。在各教派中占有明顯的頌承欠優勢。在自願組合的基礎上建立全國性的教會組織,並於1658年10月12日,在倫敦薩伏依宮召開“長老與使者會議”,通過英國公理宗的信仰標誌《英國公理宗教會所擁有及實施的信仰與教制宣言》,簡稱《薩伏依雄船己潤宣言》,全面闡述公理宗教義、組織和禮儀。是年,標誌英國公理宗的正式形成。在長期國會時期,非常活躍,信徒激增,並和浸禮派定影和第五君主國派聯繫密切。在克倫威爾執政的17世紀50年代,影響達到頂峰。該宗的領袖休·彼得斯、約翰·歐文、托馬斯·古德溫等在軍隊中據有顯赫地位。1658年,由於克倫威爾之死,該宗失去權力。在查理二世復辟時期(1660一1685),受到迫害。1662年,根據“信仰劃一法案”,有2000名包括公理會在內的非國教教員被免職,部分店碑糠被監禁,並被從軍隊、政府和大學中清洗出去,遭到嚴重打擊。1688年光榮革命後,獲得宗教寬容與信仰自由,但未得中興。至18世紀衛斯理宗興起後,其信徒大批加入衛斯理宗,從此,該宗在英國趨於沒落。今英國僅有公理宗信徒40萬人。

社會影響

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中期百餘年間,英國公理會在三個方面加強活動:1、加強在殖民地的傳微歸趨教活動。1795年建立“倫敦會”;2、注意吸收社會下層的貧窮信徒,提出新的政治和社會激進主義主張,倡導教育自助主義,建立廢除國教促進會,反對國家資助各宗派的教育機構,並廢除國教;3、統一領導。1832年,建立全國性的公理會組織“英格蘭與威爾斯公理宗聖會”。1836年,建立“殖民地(後改為聯邦)布道會”,以促進公理宗在英國殖民地的發展。19世紀末與20世紀初,得到自由黨的支持,教堂和學校有所增加。1906年,自由黨的勝利使該宗的社會與政治的影響達到頂峰,但此後日漸衰落您灶端。該宗主要酷刪蘭樂在基督教普世運動中發揮重要作用,主張基督教教會的大聯合。1972年10月,英國公理宗的多數信徒與長老宗聯合組成“聯合改革教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