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苗族嗩吶
- 類別:苗族雙簧氣鳴樂器
- 流行地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
- 外形:空心圓錐體
苗族大嗩吶是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用木材製成,上細下粗,最下連線埠部向四周擴張,用以適當散發聲音或轉調。...
形制與漢族嗩吶相似,由管身、芯子、管哨和喇叭口組成。通高46厘米。管身木製,多採用當地出產的桐木製作,上小下大、兩端通透,呈中空圓錐體,管高26厘米,上口...
苗族音樂,由民間歌曲和民間器樂曲兩大部分組成,音樂較為豐富、充滿民俗生活的生動情趣。...
【苗族吹鞭】俗稱雙管竹嗩吶,苗語稱“漂乾”(plob nghanb)。系用約小指大之竹節二筒,各開眼7個,系做一排,上端用二小竹節,約3厘米長,筷子粗細,以刀削之,...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
苗族猴鼓,苗語稱乾那,苗族棰擊膜鳴樂器。因伴奏《猴鼓舞》而得名。又稱花鼓。舊時巫師用時曾誣稱“蠻鼓”。流行於貴州、湖南等省苗族地區。...
苗族飛歌,苗語稱為"HXak Yeet",是苗族歌曲的一種,流行於貴州台江、劍河、凱里等一帶。飛歌的音調高亢嘹亮,豪邁奔放、明快,唱時聲振山谷,有強烈的感染力。飛歌,...
簡介土家族“八月八”土家族嗩吶節2007年5月29日,被列為貴州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黔東南州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6年12月30日,被公布...
湘西苗族最具代表性的三大祭祀活動之一...... 苗族跳香,歷史悠久,是,故跳香還流行於古丈、吉首、花垣...大鑼大鼓的音樂表現以及民間武術、辰河戲唱腔、嗩吶的表現...
苗劇是湖南19個地方戲曲劇種中,最年輕的一個戲劇劇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新生的一種少數民族藝術形式。1954年2月誕生於湘西苗族自治區花垣縣麻栗場鄉。...
《苗族喪葬文化論》是2006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義群。...... 六、苗族喪葬儀式中的“鬧喪” (一)歌舞“鬧喪” (二)嗩吶“鬧喪” (三)蘆笙“鬧喪” (四)...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
苗族民間的傳統節日較多,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後舉行。節日早晨,人們將做好的...
苗族踩花山節又稱“踩花山”,是苗族民間一個盛大的傳統節日,主要流行於滇東北、滇南的苗族村寨,各地時間不一。“踩花山”最初是為了祭祀苗族的祖先蚩尤,後來的...
土家嗩吶交響樂是在中國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東北50多公里的尚寨土家族鄉的一支獨特的嗩吶交響樂隊,之所以被人美譽為嗩吶交響樂隊,是因為這個樂隊以數十隻...
湘西苗族武術。它是一種以提高搏鬥技能為主旨而又能 “健體延壽”的全能運動,是湘西苗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具有氣勢剛烈,步法穩健,招法多變,勁力突出,發招狠...
每年松桃九龍六月六,周邊村寨的村民都會自發的相聚在九龍(又名大古樹),站在廟溝的兩旁對山歌,以此來尋找心目中的“情人”。 相傳苗族“六月六”是為了紀念忠烈...
仙峰苗族鄉為少數民族聚居地。清乾隆元年(1736年)設為居杭鄉,民國24年改為炭廠聯保,1940年實行新縣制改聯保為鄉,以仙峰山得名,位於興文縣城以南52公里,海拔730...
水城南開三口塘跳花場位於貴州西部六盤水市水城縣南開苗族彝族鄉。地處雲貴高原腹地,座落在烏蒙山南麓的崇山峻岭之中。...
苗族四月八是苗族人的傳統節日,又稱"亞努節"。每逢這天,附近的苗族都要聚集到噴水池舉行各種活動,紀念古代英雄亞努。 人們在一起吹 笙、跳舞、唱山歌、盪鞦韆、...
苗族鬥牛節是苗族傳統的民俗活動,是指人們讓兩頭水牯牛以角相抵斗以爭勝論負的活動,被稱為“東方式鬥牛”。典籍、詩詞、舞蹈、傳說、鼓社記載鬥牛;傳統鬥牛自由...
興文縣苗族花山節又名踩山節,是苗族同胞一個盛大的傳統節日,一般都在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或者端午節前後舉行,是了祈求在新的一年中能夠人丁興旺、風調雨順。...
“水城南開三口塘苗族跳花節”有著特殊的歷史紀念意義。傳說農曆二月十五日是苗家南遷過程中突破敵軍重重包圍的日子,為了紀念遷涉路程中取得的勝利,每年農曆二月十五...
(6)雙簧氣鳴樂器:巴拉曼、波伯、細篳篥、小悶笛、蘇爾奈、長嗩吶、嘉令、波列、苗族嗩吶、白族嗩吶、彝族嗩吶、拜、勒尤·勒浪、洞巴、闊詩乃依、雙篳篥、長積...
(6)雙簧氣鳴樂器:巴拉曼、波伯、細篳篥、小悶笛、蘇爾奈、長嗩吶、嘉令、波列、苗族嗩吶、白族嗩吶、彝族嗩吶、拜、勒尤·勒浪、洞巴、闊詩乃依、雙篳篥、長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