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花蚶
- 拉丁學名:Tegillarca Granosa Linn
- 別稱:血蚶,泥蚶
- 界:動物界
- 門:軟體動物門
- 綱:瓣鰓綱
- 目:列齒目
- 科:蚶科
- 屬:蚶屬
- 種:泥蚶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分布範圍,養殖歷史,經濟價值,
外形特徵
花蚶有大小相等的兩殼,通常為3~6厘米長,外殼極堅硬,殼面白色,有褐色薄皮,外形呈膨脹狀卵圓形,生長線明顯。
貝殼表面放射肋發達,共約20條,肋上具有明顯顆粒狀結節,呈瓦壟形。殼表邊緣亦有與殼面放射肋相對應的深溝,排列成整齊縱紋。
殼背部兩端略呈鈍角,殼頂突出,尖端向內捲曲,位置偏於前方。內殼面灰白色,無珍珠質層。
前後閉殼肌發達,鉸合齒細密呈片狀列成一排。角質韌帶較寬,前閉殼肌痕小,呈三角形,後閉殼肌痕大,呈四方形。
泥蚶的血液中富含血紅素,故蚶肉呈鮮紅色,邊沿有一條似金絲的色線,足寬大常具足絲。
棲息環境
分布範圍
養殖歷史
中國關於花蚶養殖業的文獻最早見於五百年前的明代。
《閩中海錯疏》記載:“四明蚶有二種:一種人家水田中種而生者,一種海塗中不種而生者,曰野蚶 …… 石馬、蒲岐、朴頭一帶多取蚶苗養于海廛,謂之蚶田。”——(四明指浙江寧波,石馬、蒲岐、朴頭一帶為溫州樂清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