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芬蘭馬克)

馬克(原芬蘭貨幣單位)

芬蘭馬克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芬蘭馬克(Markka)是芬蘭於1861年至2002年間歐元流通前使用的法定貨幣,1馬克相等於100芬尼(penni),1歐元相等於5.94573芬蘭馬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芬蘭馬克
  • 外文名:Finnish markka
  • 芬蘭語:Suomen markka
  • 瑞典語:finsk mark
  • 歐元兌換幣:1歐元=5.94573芬蘭馬克
簡介,圖案介紹,芬蘭馬克紙幣圖片,1975年始發版,1986年首發版,芬蘭馬克硬幣圖片,芬蘭馬克紀念幣,退出釘住匯率制度,國家概況,國旗,國徽,地理,首都,面積,語言,宗教,人口,歷史背景,

簡介

芬蘭原屬瑞典,拿破崙一世與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締結《蒂爾西特條約》(1809年)後劃歸俄國。1809年,芬蘭成為俄羅斯帝國的一個大公國,享有一定的獨立。兩年後,芬蘭中央銀行於1811年誕生。1812年,開始發行“戈比”紙幣,與瑞典貨幣同時通行,直到1840年,俄芬盧布才徹底取代瑞典貨幣。
芬蘭於1860年創立了第一個專門貨幣單位馬克。先以白銀、後以黃金(自1877年起)作擔保的馬克,於1865年終於替代了盧布。經地方當局批准,芬蘭銀行於1886年獲得發行鈔票的專利,並於1889年開始發行馬克紙幣。芬蘭馬克對黃金的可兌換於1915年停止執行。芬蘭於1917年宣布獨立。根據憲法第73節的規定,芬蘭銀行被置於議會任命的“監理會”的監督之下。芬蘭於1926年重新接受金本位,於1931年徹底放棄。
芬蘭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創始國之一(1948年加入該組織)。芬蘭馬克於1957年成為可兌換。為頂住通貨膨脹的壓力,l963年通過貨幣改革,發行幣值等於100舊馬克的“新馬克”。在放棄布雷頓森林體系後,芬蘭馬克掛靠一套組合貨幣(1977年),隨後(1991年)又單方面與埃居(歐洲貨幣單位)掛靠。
芬蘭於1996年接受歐洲貨幣體系的匯兌機制。

圖案介紹

10馬克:芬蘭著名田徑運動員帕沃·魯米(1897-1973),赫爾辛基奧林匹克運動場。
20馬克:小說家瓦伊諾·林那(1920-1992),皮爾卡區坦佩雷市的塔摩爾克斯基河。
50馬克:建築師阿爾瓦·阿爾托(1898-1976),阿爾托的代表作品:赫爾辛基的芬蘭大廈
100馬克:音樂家讓·西貝柳斯(1865-1957),天鵝。
500馬克:醫生,語文學家,民歌收集者埃利亞斯·倫洛特(1802-1884),森林遠足小徑。
1000馬克:政治家安德爾斯·基德尼爾斯(1729-1803),赫爾辛基的國王之路
5000馬克:芬蘭宗教改革家,語言文學家米卡艾爾·阿格里高拉(1510-1557),圖庫大教堂。

芬蘭馬克紙幣圖片

1975年始發版

面值
正面
背面
10 芬蘭馬克
馬克
馬克
50 芬蘭馬克
馬克
馬克
100 芬蘭馬克
馬克
馬克
500 芬蘭馬克
馬克
馬克

1986年首發版

面值
正面
背面
10 芬蘭馬克
馬克
馬克
20 芬蘭馬克
馬克
馬克
20 芬蘭馬克
馬克
馬克
50 芬蘭馬克
馬克
馬克
100 芬蘭馬克
馬克
馬克
500 芬蘭馬克
馬克
馬克
1000 芬蘭馬克
馬克
馬克

芬蘭馬克硬幣圖片

面值
正面
背面
10 盆尼
馬克(芬蘭馬克)
馬克(芬蘭馬克)
50盆尼
馬克(芬蘭馬克)
馬克(芬蘭馬克)
1 芬蘭馬克
馬克(芬蘭馬克)
馬克(芬蘭馬克)
5芬蘭馬克
馬克(芬蘭馬克)
馬克(芬蘭馬克)
10芬蘭馬克
馬克(芬蘭馬克)
馬克(芬蘭馬克)

芬蘭馬克紀念幣

2002年3月1日,芬蘭本國貨幣停止流通,芬蘭馬克一百多年的歷史也將隨之結束。隨著這一天的臨近,芬蘭人對芬蘭馬克依依不捨的留戀之情越來越濃。2001年底,芬蘭國家博物館專門舉行大規模紀念展,向芬蘭馬克作最後告別。許多人特地來到芬蘭中央銀行購買2001年發行的芬蘭馬克現鈔及硬幣作為收藏。芬蘭海運局還專門從芬蘭中央銀行買下了一批尚未使用過的面值5芬蘭馬克的硬幣。這批1978年鑄造的硬幣有芬蘭烏爾霍破冰船的圖案。芬蘭海運局認為,它不僅代表著芬蘭先進的造船業,更代表著芬蘭的航海業,值得收藏,同時可作為饋贈的禮品。芬蘭古城波爾沃的市政府代表伊爾卡·阿拉瓦在2001年12月21日向市政府提出一項建議:在該市為芬蘭馬克豎立一座紀念碑,其理由是,芬蘭馬克值得紀念。波爾沃作為芬蘭的古城是建立芬蘭馬克紀念碑的理想地點。紀念碑的碑文為:“芬蘭馬克的歷史(1860—2002)”。

退出釘住匯率制度

上世紀80年代中期,芬蘭在釘住匯率制度下,全面開放了國內資本市場,外資的過度流入造成商業銀行信用膨脹,最後釀成銀行危機。銀行危機造成了芬蘭馬克的貶值壓力,為了保持匯率穩定,芬蘭中央銀行通過提高利率等方式進行市場干預。1992年9月,在外匯儲備耗費殆盡的情況下,被迫宣布退出釘住匯率制度。
典型的歐洲國家,"非歐"的退出方式。
芬蘭是典型的北歐國家,其政治、經濟制度都帶有濃重的北歐色彩:世界上最典型的高收入、高稅收和高福利國家,政府為國民提供了"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部社會保障,包括免費教育,高額醫療補貼和完善的就業保障體系等。同時,芬蘭卻作為北歐國家的代表在世界競爭力排名中笑傲群雄,2004年10月,芬蘭再次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評選為國際最有競爭力的經濟體,不僅高於第二名的美國,更遠遠高於第9位的日本和第11位的英國,第13位的德國。然而,與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不同,芬蘭是絕無僅有的在金融危機中被迫退出釘住匯率制度的北歐國家。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芬蘭既沒有像西德、英國那樣選擇浮動匯率制度;也沒有像波蘭捷克那樣主動採取一些過渡性的制度安排,逐漸退出釘住匯率制度。並且,芬蘭退出釘住制度的方式也與歐洲國家大相逕庭,而與拉美國家(比如,巴西墨西哥)和東南亞地區(比如,泰國)幾乎如出一轍,它們都經歷了以下過程:釘住制度→本幣高估→出口下降→經濟項目赤字→貨幣貶值壓力→政府干預失敗→發生金融危機→被迫退出。只是這一危機是從資本的過度流入開始的,確切地說,是從在釘住制度下全面開放資本項目開始的,並以銀行危機的形式首先表現出來。
在釘住制度下全面開放資本項目,會引起外資過度流入。
芬蘭的市場經濟發展較晚。直到20世紀20年代末期,芬蘭才成為後起的市場經濟國家
二次大戰以後,芬蘭政府制定了優先發展冶金和機械工業,以及出口導向經濟發展戰略。為了保證該發展戰略的順利實施,芬蘭政府實行了嚴格的外匯管理制度和釘住匯率制度。
具體講,20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芬蘭選擇了釘住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即芬蘭中央銀行根據芬蘭的貿易加權貨幣指數確定芬蘭馬克匯價。1991年,芬蘭馬克與歐洲貨幣單位埃居(ECU)掛鈎,由於西德是芬蘭最大的貿易夥伴國,所以,芬蘭馬克實際上釘住德國馬克。與此同時,芬蘭中央銀行通過利率管制匯率管制貸款規模管制和外匯管理等措施,嚴格管制國內金融市場

國家概況

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8∶11。旗地為白色。稍偏左側的十字形藍色寬條將旗面分為四個白色長方形。芬蘭以“千湖之國”著稱,西南臨波羅的海,旗上的藍色象徵湖泊,河流和海洋;另一說象徵藍天。芬蘭有三分之一的領土在北極圈內,氣候寒冷,旗上的白色象徵白雪覆蓋著的國土。旗面上的十字表示芬蘭歷史上與北歐其他國家的密切關係。該國旗是1860年前後根據芬蘭詩人托查里斯·托佩利烏斯的建議製作的。
馬克(芬蘭馬克)
芬蘭國旗

國徽

為紅色盾徽。盾面上為一隻頭戴王冠的金色獅子,前爪握著一把劍,後爪踩著一把彎刀。九朵白色的玫瑰花點綴在獅子周圍。獅子象徵芬蘭人民的勇敢和力量,九朵玫瑰花代表芬蘭歷史上的九個省。
馬克(芬蘭馬克)
芬蘭國徽

地理

位於歐洲北部,北面與挪威接壤,西北與瑞典為鄰,東面是俄羅斯,南臨芬蘭灣,西瀕沒有潮汐的波的尼亞灣。地勢北高南低。北部曼塞耳基亞丘陵海拔200—700米,中部為200—300米的冰磧丘陵沿海地區為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芬蘭境內擁有極其豐富的森林資源。全國森林面積達2600萬公頃,人均林地5公頃,居世界人均林地的第二位。全國有69%的土地被森林覆蓋,其覆蓋率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樹種以雲杉林、松樹林和白樺林居多,茂密的叢林中到處是鮮花和漿果。南部的塞馬湖面積達4400平方公里,是芬蘭第一大湖。芬蘭的湖泊與狹窄的水道、短河、急流相連,從而形成互相溝通的水路。內陸水域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10%。有島嶼約17.9萬個,湖泊約18.8萬個,素以“千湖之國”著稱,內陸水域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10%。芬蘭的海岸線曲折,長達1100公里。魚類資源豐富。芬蘭有三分之一地區位於北極圈內,北部氣候寒冷、多積雪。在最北部,冬季有40—50天看不到太陽,夏季5月底至7月底晝夜都可見到太陽。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冬季-14 ℃至3℃,夏季13℃至17℃,年平均降雨600毫米。

首都

赫爾辛基 (Helsinki),

面積

面積為33.8145萬平方公里。

語言

宗教

84.9%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1.1%信奉東正教

人口

有人口約522萬(2006年)。人口大部分居住在氣侯比較溫和的南部。其中芬蘭族占92.4%,瑞典族占5.6%,還有少量薩米人(又稱拉普人)。

歷史背景

約9000年前冰河末期,芬蘭人的祖先從南方和東南方遷居至此。12世紀前,芬蘭為原始公社社會時期。12世紀後半葉開始隸屬於瑞典,1581年起成為瑞典的一個公國。1809年俄國、瑞典戰爭後,被俄國占領並成為沙俄統治下的一個大公國沙皇兼任芬蘭大公。1917年10月革命後,芬蘭於同年12月6日宣布獨立,1919年成立共和國。1939年至1940年芬蘇戰爭(芬稱“冬戰”)之後,芬被迫同前蘇聯簽訂了向蘇聯割讓領土的芬蘇和約。1941年至1944年納粹德國進攻蘇聯,芬參與了對蘇戰爭(芬稱“續戰”)。1944年2月,芬作為戰敗國與蘇聯等國簽訂了巴黎和約。1948年4月,又與蘇聯簽訂了“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冷戰後,芬蘭於1995年加入歐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