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萊卜王朝

艾格萊卜王朝

易卜拉欣為台米姆族,其父艾格萊卜曾任易弗里基葉省總督。他生於突尼西亞,後參加埃及穆斯林軍。795年被任命為阿爾及利亞扎布地區總督。799年,突尼西亞城軍事將領泰瑪姆·伊本·台米木率呼羅珊和敘利亞軍發動叛亂,占據凱魯萬城。易卜拉欣奉命率部協助易弗里基葉總督穆罕默德·伊本·穆卡齊勒擊敗叛軍有功,800年阿拔斯王朝哈里發哈倫,拉希德任命他為易弗里基葉總督,並將該地區賜封予他治理。後他自稱埃米爾,名義上承認哈里發宗主地位,實際上獨立行使行政、軍事、司法和稅收權力,每年只向哈里發繳納4萬第納爾的貢賦,成為獨立王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艾格萊卜王朝
  • 時期:800年—875年
  • 人物:易卜拉欣·伊本·艾格萊卜
  • 地點:北非東部易弗里基葉地區
  • 做法:只向哈里發繳納4萬第納爾的貢賦
  • 重要城市:迦太基、的黎波里
  • 國都:凱魯萬
王朝簡介,凱魯萬城,

王朝簡介

公元8~9世紀時,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帝國政治較為穩定,生產力發展較快,經濟和貿易繁榮,成為帝國的鼎盛時期。此間,帝國的科學文化也獲得許多重要成就,對東西方文化交流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為了維持國家的運轉,帝國一直不斷加強對農民、手工業者和奴隸的殘酷剝削,致使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處於不斷激化之中。進入9世紀之後,人民起義遍及帝國全境,其中聲勢最為浩大的有巴貝克起義、黑奴起義和卡爾馬特起義,阿拔斯王朝因此國勢日衰。帝國內部經濟基礎的差異和由軍事封土製造成的強大地方勢力,促使割據局面的形成。各地總督和軍事統帥因封土製的推行而逐漸獲得的強大的經濟基礎和軍事力量,對阿拔斯王朝統治構成了嚴重威脅。東西各地幾十位總督、軍事統帥皆乘機自立,相互攻伐征戰,並力圖染指中央政權。800年,大將易卜拉欣·伊本·艾格萊卜在獲得突尼西亞封土之後,當年便在北非東部易弗里基葉地區建立艾格萊卜王朝(800年—875年)。一譯“阿格拉布王朝”。奠基人為易卜拉欣·伊本·艾格萊卜(800~811在位),故名。
艾格萊卜王朝實行中央集權制,埃米爾為最高行政和軍事領袖。王朝奉伊斯蘭教遜尼派教義為國教,實行伊斯蘭教法,遵奉馬立克法學派學說。居民大多為柏柏爾人,阿拉伯人占統治地位,還有基督教徒和猶太人。王朝派出大批宣教師到各地傳播伊斯蘭教,使該地區逐漸阿拉伯語化和伊斯蘭化,並將伊斯蘭文化傳播到西西里島。王朝獎勵學術,保護學者,重用藝術家,使伊斯蘭文化得到發展。首都凱魯萬為馬格里布的學術文化中心和伊斯蘭教第四聖地。該城學者薈萃,學術研究昌興,建有近百座清真寺及宗教學校,其中經該王朝重建後的歐格白大清真寺宏偉莊麗,具有阿拉伯建築風格。
該王朝以凱魯萬為首都,其疆域東起的黎波里,西迄阿爾及利亞的安納巴港,易卜拉欣建立行政管理機構,任命各地行政和軍事長官,改建舊軍隊,招募黑人充實新軍,並在凱魯萬南部建新城阿巴西亞,作為宮廷和兵營駐地。在埃米爾齊亞德·阿拉一世(817~838在位)執政時期,進一步擴張領土。他以優勢的海上艦隊,並藉助穆斯林海商力量,襲擊了法蘭西、義大利、科西嘉和希臘海岸。從827年起派海軍侵占了西西里島、馬爾他島和撒丁島,派總督管理。他興修水渠,發展農業,鼓勵商業和對外貿易,控制著地中海的商業。在埃米爾易卜拉欣二世(874~902在位)時期,除繼續向外擴張外,修築宮殿、清真寺、宗教學校和浴室,使城市建築和伊斯蘭文化有較大發展。他還一度親自坐鎮西西里島,阻擊外來的侵襲。在末代埃米爾齊亞德·阿拉二世(903~909在位)時,因王室生活奢侈,對外征服耗巨資,從而加重賦稅,激起柏柏爾人的反抗,王朝衰落。他將從敘利亞到北非的伊斯瑪儀派首領、法蒂瑪人賽義德,伊本·海珊捕獲,投入地牢。909年,艾布·阿卜杜拉·海珊率柏柏爾人起義,推翻艾格萊卜王朝,建法蒂瑪王朝

凱魯萬城

凱魯萬城(英文名稱:Medina of Kairouan)位於突尼西亞中部,距首都突尼西亞市155千米。凱魯萬城在歷史上曾是北非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是伊斯蘭教四大聖地之一。1988年: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凱魯萬城始建於670年,面積0.54平方千米。起初是征服北非的阿拉伯名將歐格白·伊本·納菲厄建立的軍營,以此作為繼續西征的據點,後來逐漸發展成為阿拉伯帝國征服非洲的基地和傳播伊斯蘭教的中心。
艾格萊卜王朝
800年,阿拉伯帝國阿巴斯王朝駐北非(當時被阿拉伯人稱為“易弗里基葉”)總督易卜拉欣·伊本·艾格萊卜受封不久,便開始建立名義上承認巴格達哈里發的地位,而實際上把北非作為自己的獨立王國的艾格萊h王朝。他在首府凱魯萬城以南興建新城阿巴西亞作為行宮。艾格萊卜王朝(800~909)時,在凱魯萬城修建了宮殿、浴室、清真寺及蓄水池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歐格白清真寺,經過齊亞德特拉一世和易卜拉欣二世(874年~902年在位)的擴建,成為北非最著名的大清真寺和傳播伊斯蘭文化的燈塔。凱魯萬城成為僅次於麥加、麥地那、耶路撒冷的第四大伊斯蘭聖地和北非的政治、宗教、商業和文化中心。
909年,法蒂瑪王朝攻克凱魯萬城,滅艾格萊卜王朝。凱魯萬城仍為北非的宗教和文化中心之一。12世紀中葉,凱魯萬城成為穆瓦西德王朝的轄區。11世紀一16世紀期間,凱魯萬城由哈夫斯王朝(1229—1574)統治。哈夫斯王朝時,在凱魯萬城修建了數十座清真寺和宗教學校等。凱魯萬城後來被奧斯曼帝國軍隊占領,19世紀又淪為法國的殖民地,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重新回到突尼西亞人民的懷抱。
凱魯萬城歷經滄桑,但許多古建築,特別是清真寺保存尚好,至今仍被穆斯林視為北非伊斯蘭教的聖地。凱魯萬城現有大大小小的清真寺100多座,其中始建於670年的歐格白清真寺最為有名。
歐格白清真寺是阿拉伯人在北非建立的第一座宏偉的大清真寺,由伍麥葉王朝駐北非總督歐格白於670年一675年間興建凱魯萬城時同期興建,並以其名字命名。870年,艾格萊卜王朝蘇丹齊亞德特拉一世在歷代修葺的基礎上進行擴建,修建了4米高的圍牆。易卜拉欣二世(874年一902年在位)執政時,再次大規模修繕了歐格白清真寺。
艾格萊卜王朝
歐格白清真寺長130米,寬80米。寺內庭院用大理石鋪砌,院中心有一口水井。三面由300根石柱頂托的拱形長廊環抱。寺西北聳立著由三層方形塔樓構成的宣禮塔。宣禮塔高35米,是凱魯萬城最高的建築物。寺的四角設有崗樓,大門的門樓上有防衛設施。禮拜大殿宏偉壯觀,大殿正面有15扇大小不同的木門,每扇門由400塊。800塊雕有各種圖案的嵌板組成。殿內花崗岩、斑岩和大理石圓柱林立,計20排,共300根,與長廊的石柱數相等。大殿內可容3000人,殿外大院及走廊可容5000人同時做禮拜。該寺附設有宗教大學和圖書館,至今仍是突尼西亞的伊斯蘭教育中心之一。
凱魯萬城保存至今的著名建築物還有:建於866年的“三大門”清真寺,裝飾精美的賽義德·沙阿h伊斯蘭經學院,直徑128米、呈48邊形、池中有一座八角亭的艾格萊大蓄水池,古老的穹頂室內市場,長達3千米的古城牆,以及曲折的街巷和精緻的王室陵墓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