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發病原因可以是原發性的,也可以是繼發性的,臨床上以原發性多見。繼發性的常見於頭部外傷後、梅尼埃病、前庭神經炎、突發性耳聾或內耳手術後。
分型
1.按照耳石脫落的部位分類
(1)後半規管BPPV;
(2)水平半規管BPPV;
(3)上半規管BPPV;
(4)混合型BPPV。
臨床上以後半規管BPPV最常見,其次為水平半規管BPPV,而上半規管BPPV和混合型BPPV臨床上比較少見。
2.按照發病機制分類
BPPV又分為管結石症和壺腹嵴頂結石症。管結石症是BPPV最常見的類型。
臨床表現
患者在某個特定體位,如躺下、坐起、仰頭取物,低頭、轉動頭部或翻身時出現短暫眩暈。
1.管結石症的臨床特點
(1)當頭位處於激發位後,有1~40秒的潛伏期,之後才出現眩暈;
(2)眼震與眩暈的潛伏期相同;
(3)眩暈和眼震的強度波動,先重後輕,持續時間不超過60秒;
2.壺腹嵴頂結石症的臨床特點
(1)當頭位處於激發體位時立即出現眩暈;
(2)激發體位不改變,眩暈和眼震就持續存在。
這種類型的BPPV相對少見,它可發生於後半規管,也可發生於水平半規管。
檢查
必要時進行變位試驗,有條件的醫院,變位試驗最好在視頻眼震圖上進行觀察,變位試驗是診斷BPPV,尤其是診斷後半規管BPPV的金標準。診斷BPPV的變位試驗主要有:
1.Dix-Hallpike試驗
是確定後半規管或上半規管BPPV常用的方法。眩暈和眼震的出現具有潛伏期和疲勞性。具體操作步驟如下(以右側為例):
患者坐於檢查床上,檢查者位於患者後方或前方,雙手把持其頭部,向右轉45度,保持此體位不變,迅速將體位改為仰臥位,頭向後懸垂於床外,與水平面呈30度,頭位始終保持45度不變,觀察眩暈和眼震情況。由於眩暈和眼震的出現存在潛伏期,檢查時本體位需保持30秒。後半規管BPPV患者常於患耳向下時誘發出眩暈和眼震。眼震為垂直扭轉性,眼震快相垂直於頭頂(上跳性眼震),同時快相向測試耳,即向地性眼震。上半規管BPPV,為患耳向上時可誘發出眩暈和眼震,眼震為垂直扭轉性,眼震快相向下(向足側,下跳性眼震),同時會看到朝向對側(背地性眼震或離地性眼震)的扭轉成分。
2.滾轉試驗
是確定水平半規管BPPV常用的方法。具體操作步驟如下:患者平臥於檢查床上,頭前傾30度,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和檢查者的習慣,首先向左側還是右側快速轉頭。每個位置均要注意觀察眼震,並記錄眼震的方向和持續時間,水平半規管BPPV為水平方向眼震。以右側水平半規管管結石症為例,向雙側轉頭均可出現向地性眼震,但以右側轉頭時眩暈和眼震更為明顯,據此來判斷側別。而水平半規管壺腹嵴頂結石症患者,患耳向上或向下時,眼震方向為背地性眼震(離地性眼震)。
診斷
診斷要點主要包括以下四點:反覆發作性眩暈,眩暈常在體位變化時誘發,眩暈持續時間一般小於1分鐘,同時要注意除外其他眩暈疾病。
治療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治療包括手法復位、藥物輔助治療、前庭康復和手術治療。
1.手法復位
目前耳石復位法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治療的首選方法,同時也可以配合必要的藥物治療。手法復位的患者,大部分可以一次治癒(有效率可達75%~90%),成功治療取決於正確的識別是哪個半規管受累,以及耳石碎片是漂浮於內淋巴液中還是粘附於壺腹嵴。手法復位的目標是將脫落的耳石復位至原先所在位置——前庭部位,以緩解眩暈。臨床最常用的耳石復位法:
(1)EPLEY耳石復位法 該項治療是根據管結石症理論發展起來的,患者經過一系列的頭位改變,使懸浮在後半規管或上半規管的耳石碎片最終通過半規管總腳回落至橢圓囊。以右側為例具體步驟如下:患者取坐位,頭向右側轉45度,保持該頭位使患者躺下頭部呈懸垂位30度,之後患者經過中度頭伸展,頭緩慢向左側旋轉45度,然後患者向左側臥位同時頭部繼續向左側旋轉45度,保持該體位1~3分鐘,最後緩慢回到坐位同時頭部前傾30度。
(2)Barbecue翻滾耳石復位法 根據半規管耳石症學說,以及水平半規管與前庭之間的解剖關係,Baloh等首先嘗試採用患者自仰臥位快速向健側180度翻滾的方法治療水平半規管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但是並未取得預期效果。Lempert等人在此基礎上進行改良,將頭部轉動範圍改為三個連續的90度翻滾(Barbecue翻滾耳石復位法),認為增加一個90度轉頭可能更加有利於耳石自水平半規管復位至橢圓囊,並且臨床實踐證明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3)後半規管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Semont擺動法治療 Semont等設計了一種治療方法。判斷出病變側別後(以右側後半規管BPPV為例),患者坐於檢查台頭向健側轉45度,患者迅速向患側躺下(與受累後半規管平面平行),頭懸位20度,此時頭轉到後半規管平面並保持2~3分鐘,然後患者快速移動到坐位,並倒向對側臥位,保持頭偏向健側45度不變(鼻45度向地),治療師維持患者頭頸和身體在一條直線上,一般情況下患者會在此出現眼震和眩暈。患者在該體位停留1分鐘後然後緩慢回到坐位。
(4)後半規管嵴頂結石症Brant-Daroff習服治療 該項治療要求患者反覆運動到激發體位,每天數次。患者首先坐位,然後快速進入引起眩暈的體位,眩暈程度直接與患者運動到激發體位的速度有關。患者在眩暈體位停留至眩暈消失,然後再次坐起。通常回到坐位還會出現眩暈,但眩暈的強度和持續時間都降低。患者在坐位停留30秒,再倒向對側,停留30秒坐起。患者重複進行這種動作過程,直到眩暈消失。整個過程每三小時重複一次,直到患者連續兩天無眩暈發作。治療後半規管嵴頂結石症Brant-Daroff習服治療也可以用於治療外半規管嵴頂結石症,讓患者在水平面內重複運動,推測其治療機制可能主要是使耳石碎片從壺腹嵴上脫落。
2.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主要是抑制前庭反應及減輕眩暈引發的嘔吐。藥物治療不是根治方法。常用的藥物有前庭抑制劑如地西泮、茶苯海明及甲磺酸倍他司汀等。對於極度敏感和焦慮患者,在手法復位前可以考慮使用地西泮。
3.手術治療
對於頑固性BPPV的極少數患者,可考慮半規管填塞術和單孔神經(後壺腹神經)切斷術。有報導稱後壺腹神經切斷術的有效率可高達96%以上。切斷單孔神經切斷術可以減輕或緩解眩暈發生。然而該手術可導致感音神經性耳聾,故現在很少採用。而手術則僅僅用於頑固性眩暈發作、手法復位無效的極少數患者。半規管填塞術試圖在半規管內填塞骨碎片、纖維組織及筋膜等材料以切斷耳石碎片進入半規管的敏感區域。
參考資料:
[1]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頭頸外科雜誌編輯委員會,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分會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診斷依據和療效評估 :中華耳鼻咽喉科雜誌,2007:42:163-164.
[2]斯諾 主編.李大慶 編譯 .梅尼埃病、前庭神經炎、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上半規管裂和前庭性偏頭痛.Ballenger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2:356-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