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遙感(航空航天遙感技術)

航天遙感

航空航天遙感技術一般指本詞條

利用裝載在太空飛行器上的遙感器收集地物目標輻射或反射的電磁波,以獲取並判認大氣、陸地或海洋環境信息的技術。各種地物因種類和環境條件不同,都有不同的電磁波輻射或反射特性。感測並收集地物和環境所輻射或反射的電磁波的儀器稱為遙感器。

基本介紹

定義,系統,特點,套用,航天遙感與航空遙感的區別,概述,主要區別,航天遙感套用的暢想,作者,從幻想到現實,天地一體化,時空尺度轉換,定量化綜合集成,遙感分類,按遙感平台的高度分類,按所利用的電磁波的光譜段分類,研究對象分類,按套用空間尺度分類,遙感衛星的姿態,三軸傾斜,振動,遙感衛星的軌道參數,克卜勒的六個參數,其他一些參數,遙感衛星的軌道類型,地球同步軌道,太陽同步軌道,遙感衛星的分類,(1)陸地衛星,(2)氣象衛星,(3)海洋衛星:,(4)地球資源衛星,(5)觀測衛星,(6)軍事偵察衛星,
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宇宙空間,以人造衛星、宇宙飛船太空梭、火箭等航天飛行器為平台的遙感。同義詞:太空遙感
航天遙感能提供地物或地球環境的各種豐富資料,在國民經濟和軍事的許多方面獲得廣泛的套用,例如氣象觀測、資源考察、地圖測繪和軍事偵察等。航天遙感是一門綜合性的科學技術,它包括研究各種地物的電磁波波譜特性,研製各種遙感器,研究遙感信息記錄、傳輸、接收、處理方法以及分析、解譯和套用技術。航天遙感的核心內容是遙感信息的獲取、存儲、傳輸和處理技術。
英文翻譯
航天遙感
space remote sensing;space borne remote sensing
航天遙感系統由遙感器、信息傳輸設備以及圖像處理設備等組成。裝在太空飛行器上的遙感器是航天遙感系統的核心,它可以是照相機多譜段掃瞄器微波輻射計合成孔徑雷達。航天遙感可分為可見光遙感紅外遙感多譜段遙感紫外遙感微波遙感。信息傳輸設備是太空飛行器內的遙感器向地面傳遞信息的工具,遙感器獲得的圖像信息也可記錄在膠捲上直接帶回地面。圖像處理設備對接收到的遙感圖像信息進行處理(幾何校正、輻射校正、濾波等)以獲取反映地物性質和狀態的信息。判讀和成圖設備是把經過處理的圖像信息提供給判讀、解譯人員直接使用,或進一步用光學儀器或計算機進行分析,找出特徵並與典型地物特徵作比較,以識別目標。地面目標特徵測試設備測試典型地物的波譜特徵,為判讀目標提供依據。
可獲取大範圍數據資料。陸地衛星的衛星軌道高度達910km 左右,從而可及時獲取大範圍的信息。
獲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於衛星圍繞地球運轉,從而能及時獲取所經地區的各種自然現象的最新資料,以便更新原有資料或根據新舊資料變化進行動態監測,這是人工實地測量和航空攝影測量無法比擬的。
獲取信息受條件限制少。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條件極為惡劣,人類難以到達,如沙漠、沼澤、高山峻岭等。採用不受地麵條件限制的遙感技術,特別是航天遙感可方便及時地獲取各種寶貴資料。
獲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根據不同的任務,遙感技術可選用不同波段和遙感儀器來獲取信息。利用不同波段對物體不同的穿透性,還可獲取地物內部信息。例如, 地面深層、水的下層、冰層下的水體、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還可以全天候的工作。
航天遙感感測面積大、範圍廣、速度快、效果好,可定期或連續監視一個地區,不受國界和地理條件限制;能取得其他手段難以獲取的信息,對於軍事、經濟、科學等均有重要作用。
航天遙感已用於軍事領域,如偵察、預警、測地、氣象等。如利用太空飛行器上的遙感器獲取偵察情報,是現代戰略偵察的主要手段;通過衛星上的紅外遙感器感測洲際或潛地彈道飛彈噴出火焰中的紅外輻射,以探測和跟蹤飛彈的發射和飛行,爭取到比遠程預警雷達系統長得多的預警時間等。
隨著遙感技術的發展,航天遙感在軍事和國民經濟上必將得到更廣泛的套用。

航天遙感與航空遙感的區別

概述

航天遙感
航天遙感泛指利用各種空間飛行器為平台的遙感技術系統。它以地球人造衛星為主體,包括載人飛船、太空梭和空間站,有時也把各種行星探測器包括在內。在航天遙感平台上採集信息的方式有四種:一是太空人操作,如在“阿波羅”飛船上太空人利用組合像機拍攝地球照片:二是衛星艙體回收,如中國的科學實驗衛星回收的衛星像片;三是通過掃描將圖像轉換成數字編碼,傳輸到地面接收站;四是衛星數據採集系統收集地球或其它行星、衛星上定位觀測站傳送的探測信號,中繼傳輸到地面接受站。
航空遙感泛指從飛機、氣球、飛艇等空中平台對地面感測的遙感技術系統。按飛行高度,分為低空(600~3000米)、中空(3000~10000米)、高空(10000米以上)三級,此外還有超高空(U-2偵察機)和超低空的航空遙感。

主要區別

由此可見,航天遙感和航空遙感的區別主要是:
一是使用的遙感平台不同
航天遙感使用的是空間飛行器,航空遙感使用的是空中飛行器,這是最主要的區別;
二是遙感的高度不同
航天遙感使用的極地軌道衛星的高度一般約1000公里,靜止氣象衛星軌道的高度約360O公里,而航空遙感使用的飛行器的飛行高度只有幾百米、幾公里、幾十公里。俗話說,登高才能望遠。航天遙感與航空遙感相比,感測的地域顯然要大得多,美國“陸地衛星”的一幅多光譜圖像覆蓋地面的面積達34000平方公里,相當於台灣島的面積,而赤道上空的氣象衛星可以覆蓋南北緯40°以內、東西經相距70°左右的區域。因此,航天遙感能夠以空前廣闊的視野時刻監視著地球。

航天遙感套用的暢想

作者

從幻想到現實

神話故事可以看做是人們基於現實的一種嚮往。四川廣漢三星堆古蜀文化遺址挖掘出許許多多神儺面具,雙目突顯,兩耳豎張,有人解釋是千里眼、順風耳,可以登高望遠、明察秋毫,可以空谷傳聲、萬籟俱聞。作家吳承恩為唐僧取經配備了火眼金睛的孫悟空,為他探路,去征服高山荒漠、雪域火山和各種妖魔;從虛幻的神話故事到火箭發射各種人造衛星、人造飛船,人類就這樣超越時空,走進了全球化、網路化的資訊時代。神話與現實越來越接近了!何以見得?請看:西部開發的863-318項目不是叫做“金睛行動”計畫嗎?我國的載人宇宙飛船不是叫做“神舟”么?
近年來,我們加強了對國土意識、環境意識、海洋意識的普及教育,但對太空意識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王希季閔桂榮莊逢甘張履謙4位院士為此發出了呼籲。
太空又稱外層空間。一個現代化強國,必須在太空建設自己的基礎設施和安全保障,有能力利用太空資源和外層生存空間和權益,例如必要的衛星軌道、位置和通信頻率等。通過綜合信息網路,能將地球觀測系統所獲取的海、陸、空數據加以融合、處理和提升,以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和國家安全的需要。太空基礎設施應該列入國家可持續發展長遠規劃和建設計畫,這是具有長遠戰略意義的。美國的國家飛彈防禦計畫(NMD)就公然鼓吹太空霸權主義,向聯合國1967年“外層空間為全人類所共有”的公約提出挑戰,受到世界愛好和平國家的強烈反對。俄羅斯為此組建了“天軍”,保衛“天疆”。
我國是世界上成功發射和回收衛星和飛船的三個國家之一,同時也積極投入和平利用。例如,利用衛星和飛船在空間飛行時的微重力高真空並受宇宙高能粒子輻射的特殊條件,篩選出人類需要的、能優質高產的生物和材料。1996年返回衛星搭載的96-1黃瓜種子,畝產達到3000kg,單果長達40~52cm,重1~1.8kg,已在北京、四川、江蘇和江西擴大種植。
遙感衛星套用領域,我國於1999年召開了“數字地球”國際研討會,發表了“北京宣言”,呼籲世界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共建共享,為擁護世界和平和地區可待續發展服務,反對已開發國家的技術壟斷和霸權主義,呼籲已開發國家和技術先進的國家支援第三世界國家。國內積極開展了“數字城市”、“數字省區”等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努力提高信息化、現代化水平;加強國際共享與合作,迎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機遇與挑戰,承諾世界氣象組織WMO) l ×1 km格網的數據交換,公開1∶100萬地形數字模型;積極參加全球製圖計畫、南北極考察、大陸深鑽、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等國際合作計畫。所有這些都贏得了全世界的支持,為全球化網路經濟作出了積極貢獻。

天地一體化

2000年11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了“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展示了我國21世紀的航天特點:第一,全面發展空間技術、空間科學與空間套用;第二,在繼續開發新型遙感衛星的同時,強調開發衛星套用;第三,建設衛星發射基地的同時,重視測控系統的上下行指令與地面接收台站的協調,強化衛星套用系統的建設。這些觀點的轉換和進步,反映出航天事業面向套用、面向用戶、尋求社會經濟效益以及面向市場經濟的新理念。就是說,航天事業將更加開放,更加接近人民生活和社會需求,力圖與國際市場接軌,增強國際競爭能力。
就遙感衛星平台而論,可以說是初步構成了“天羅地網”,但還不能說是疏而不漏。因為我們與國際遙感衛星相比,還有比較大的差距。應該知己知彼,取長補短,繼續積累和利用國際遙感衛星的數據並為我所用。進入WTO以後,我國除原來承諾的WMO氣象衛星 l x 1 km數據還要繼續交換外,“數字地球”的共建共享更需要加強。我們不能固步自封、畫地為牢,要密切關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數字地球的和平利用,必須以高質量、高效率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滿懷信心去加入網路化的全球競爭。
展望21世紀的衛星遙感套用,必將形成天地一體化的快速信息流,滿足社會高速信息公路的需求。具體體現在:一是航天、航空與地面台站形成多級平台的網際網路系統;二是實現海量數據的全數字流程,圖像圖形的寬頻網路傳輸;三是地球各圈層的動態監測,從地表植被指數、作物長勢、土地覆蓋與生態、環境變遷、荒漠化、城市化過程的動態監測到地殼內部的地磁、地熱、地震、地氣、地球重力場的異常以及外層空間的輻射、磁暴、臭氧變化,都是衛星對地觀測的新內容。這些數據,對於無線電信號、導航定位以及衛星壽命、國家安全都有一定的影響,成為新一代環境遙感衛星套用的增長點,也是空間科學探索的主題。

時空尺度轉換

遙感技術的巨大成就,首先在於對電磁波譜全波段的不斷發掘和充分利用。遙感儀器不斷從可見光波段向兩端延伸,特別是向遠紅外和微波波段的拓展,遠遠超越了人類視覺的極限,看到許多原來看不見的“東西”,發現許多新的時間或空間的現象和規律。
以單項工程技術而言,我國衛星遙感套用在20世紀末已經奠定了相當紮實的基礎,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開拓了相當廣闊的套用領域。但是,由於工程系統建設的綜合集成程度不高,產業化規模和投入太小,還沒有達到可以統一協調光譜解析度與時、空解析度之間的矛盾的新階段,當務之急是加速遙感套用系統工程的高度綜合與集成。這是實現天地一體化的前提,也是對迎接全球化與網路化挑戰的準備。具體地說,首先是要接受以下新的理念:
● 樹立全球化、網路化的開放觀念。遙感套用系統需要與國際接軌,兼容並充分利用國際衛星信息資源,支持“數字地球”的共建共享。
● 明確遙感套用現階段的新目標,由靜態識別進入動態監測,加強影像資料庫和地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實現點目標偵察與面掃描普查功能的集成,軍用、民用優勢互補。
● 改變傳統作業方式,摒棄從大比例尺地圖逐級濃縮到小比例地圖的舊模式,尋找分散式保存、無級縮放、壓縮存儲、圖像思維等新的技術解決方案,實現功能的飄移。
● 簡化目前圖像處理與分析的複雜過程,提高自動化作業水平,採用並行處理和地學信息圖譜等方法,縮短從信息獲取到決策的全過程,以便贏得預測預報的時間。力圖將我國遙感觀測的信息反饋時間由現在的幾天、幾小時壓縮到幾分鐘,逐步接近準實時的水平。
美國根據太空梭所收集的數據繪製的全球高精度3維地圖將陸續公布,JPL項目負責人湯姆·法爾說:第一部分將是科羅拉多州,2002年2月可能給出整個北美,只有得到五角大樓批准的研究人員才能看到清晰度最高的版本。大約用2年的時間,就能完成北緯65°~南緯50°之間(約占地球水陸表面80%)的地圖。這是美國集中國防部等製圖機構的優勢、重組國家影像地圖局(NIMA,Natonal Imagery Mapping Agency)的結果,其海量信息處理能力和製圖速度都是空前的。從政治、軍事上來看,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為霸權主義服務的全球壟斷計畫。但是從科學技術來看,同時也是一個高投入、高產出、搶占制高點、體現全球化網路經濟的先進生產方式,實現了天地一體化的有效模式,很值得我們深思!

定量化綜合集成

衛星遙感只是信息社會的一個成員,它不是孤立的,更不是萬能的。科學技術的進步,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衛星遙感套用不應拘泥於技術層次上的分工,而應該樹立多學科交叉的新理念,即由多學科(multidiscipline)走向學科交叉(Interdiscipline)。改變以學科和專業劃分職能的觀念,轉變為針對現實問題尋求解決方案的觀念。航空與航天、紅外與微波、主動與被動遙感方式的比較分析不僅是為了優選,更重要的是優勢互補、取長補短。
科學分類本來就是人為的,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的。21世紀的衛星遙感套用,在繼續深入到空間科學和地球科學的同時,還要緊密依託信息科學,也應積極開拓與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聯繫,相互交叉滲透。無論農林、生態、環境與海洋領域的遙感套用,都需要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介入。
我國城鎮化指數將由2000年的26.7%增加到2015年36%。同時,衛星遙感數據的地面解析度達到米級,航空遙感已實現了3維成像,數字城市蓬勃興起,高解析度、多光譜遙感在城市建設中的套用方興未艾。
遙感在人文、社會經濟方面的套用也逐步提到日程。首先是對土地覆蓋與土地利用的調查研究。中科院已經進行了大量工作,建成了全國1∶25萬資料庫,解決了更新問題,特別是對城鎮化的監測,包括城市擴張和耕地占用。國土資源部組織了近100個大中城市的遙感監測,成效卓著。在天津、廣州、上海、北京、哈爾濱、瀋陽、香港、澳門、濟南等城市,還對城市熱島、綠地、地價、生態環境、歷史文化等不同領域做過試驗性的城市遙感調查研究。
總之,20世紀的衛星遙感套用比較側重於自然、無機環境、資源以及靜態觀測與識別,而21世紀的衛星遙感套用必將更多地關注人文、生態和環境以及動態監測與評估。在調查研究方法上,也將從單項的偵察、識別逐步走向定量化的綜合集成,由單純的遙感儀器觀測數據逐步走向多種數據源的融合。不問哪種方法、哪門學科的貢獻多少,但求能夠高速、高效地解決實際問題。
21世紀的衛星遙感套用的將是鐵人運動式的接力賽。通過遙感手段的優選、多平台的組合乃至多源信息的融合,集成一條快速的生產流水線。加拿大國家遙感中心的作業流水線10年前已達到25分鐘生成一幅1∶25萬或1∶100萬比例尺土地覆蓋利用圖。美國重組的NIMA預計以2年的時間完成全球海陸面積80%的3維專題製圖。“速度”是我國衛星遙感套用的當前最明顯的差距。如前所述,必須把信息處理流程的全部時間壓縮到自然或社會演化過程之內,才能贏得預測預報的時間。能否及時做出科學、準確的預測和預報,是科學技術現代化、實用化最重要的標誌。
目前,我國服務於衛星測控的“空間信息系統”是非常先進的,而服務於衛星遙感套用的“空間信息系統”卻相對滯後,還停留在低級、複雜的階段,遠沒有形成高級、簡單、聰明、智慧型的“傻瓜式”作業流程。逼近到準實時或實時處理的水平,贏得預警或預報的“前置量”,這就是21世紀我國衛星遙感套用系統的總體奮鬥目標。

遙感分類

按遙感平台的高度分類

大體上可分為航天遙感、航空遙感地面遙感
航天遙感又稱太空遙感(space remote sensing)泛指利用各種太空飛行器為平台的遙感技術系統,以地球人造衛星為主體,包括載人飛船、太空梭和太空站,有時也把各種行星探測器包括在內。
衛星遙感(satellite remote sensing)為航天遙感的組成部分,以人造地球衛星作為遙感平台,主要利用衛星對地球和低層大氣進行光學和電子觀測。航空遙感泛指從飛機、飛艇、氣球等空中平台對地觀測的遙感技術系統。
地面遙感主要指以高塔、車、船為平台的遙感技術系統,地物波譜儀或感測器安裝在這些地面平台上,可進行各種地物波譜測量

按所利用的電磁波的光譜段分類

可分為可見光/反射紅外遙感熱紅外遙感微波遙感三種類型。
可見光/反射紅外遙感,主要指利用可見光(0.4-0.7微米)和近紅外(0.7-2.5微米)波段的遙感技術統稱,前者是人眼可見的波段,後者即是反射紅外波段,人眼雖不能直接看見,但其信息能被特殊遙感器所接受。它們的共同的特點是,其輻射源是太陽,在這二個波段上只反映地物對太陽輻射的反射,根據地物反射率的差異,就可以獲得有關目標物的信息,它們都可以用攝影方式和掃描方式成象。
熱紅外遙感,指通過紅外敏感元件,探測物體的熱輻射能量,顯示目標的輻射溫度或熱場圖象的遙感技術的統稱。遙感中指8-14微米波段範圍。地物在常溫(約300K)下熱輻射的絕大部分能量位於此波段,在此波段地物的熱輻射能量,大於太陽的反射能量。熱紅外遙感具有晝夜工作的能力。
微波遙感,指利用波長1-1000毫米電磁波遙感的統稱。通過接收地面物體發射的微波輻射能量,或接收遙感儀器本身發出的電磁波束的回波信號,對物體進行探測、識別和分析。微波遙感的特點是對雲層、地表植被、鬆散沙層和乾燥冰雪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又能夜以繼日地全天侯工作。

研究對象分類

可分為資源遙感環境遙感兩大類。
資源遙感:以地球資源作為調查研究的對象的遙感方法和實踐,調查自然資源狀況和監測再生資源的動態變化,是遙感技術套用的主要領域之一。利用遙感信息勘測地球資源,成本低,速度快,有利於克服自然界惡劣環境的限制,減少勘測投資的盲目性。
環境遙感:利用各種遙感技術,對自然與社會環境的動態變化進行監測或作出評價與預報的統稱。由於人口的增長與資源的開發、利用,自然與社會環境隨時都在發生變化,利用遙感多時相、周期短的特點,可以迅速為環境監測。評價和預報提供可靠依據。

按套用空間尺度分類

全球遙感:全面系統地研究全球性資源與環境問題的遙感的統稱 區域遙感:以區域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為目的的遙感信息工程,它通常按行政區劃(國家、省區等)和自然區劃(如流域)或經濟區進行。
城市遙感:以城市環境、生態做為主要調查研究對象的遙感工程。

遙感衛星的姿態

遙感衛星在太空中飛行是由於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其姿態是不斷變化的,遙感衛星的姿態可以從兩方面來描述:

三軸傾斜

三軸傾斜是指遙感衛星在太空飛行時發生的滾動,俯仰與偏航現象。滾動是一種橫向擺動,俯仰是一種縱向擺動,偏航則是指遙感衛星在飛行過程中偏離運行軌道。

振動

振動是指遙感衛星在運行過程中除滾動,俯仰,偏航以外的非系統的不穩定振動。

遙感衛星的軌道參數

克卜勒的六個參數

用來表示遙感衛星在軌道特徵的參數有:
軌道半長軸(a):為衛星軌道遠地點橢圓軌道中心的距離。
軌道偏心率(e):橢圓軌道焦距與半長軸之比,e=c/a。
軌道傾角(i):軌道面與赤道面的夾角,即從升交點一側的至赤道面軌道量。
升焦點赤徑(Ω):軌道上由南向北自春分點到升交點的弧度。
遠地點角距(ω):軌道面內近地點與升交點之間的地心角。
過近地點時刻(t0):以近地點為基準表示軌道面內衛星位置的量。
根據 和 可以確定軌道的形狀和大小,根據 和 可以確定軌道面的方位,根據 可以確定軌道面中軌道的長軸方向,根據 可以求出任一時刻衛星在軌道中的位置。

其他一些參數

衛星高度
衛星距離地面的距離。
要計算衛星高度,可以用克卜勒第三定律:衛星運行周期的平方與其距地新的距離的三次方成正比。
由克卜勒第三定律可知:
衛星速度
衛星運行過程中某一時刻的速度。
這裡用到了幾個物理知識點,是:
兩個物體之間存在著相互吸引的力,這個力和它們的質量成正比,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衛星在相同的時間內掃過的面積相等。
當軌道為圓形時,由萬有引力定律有:
星下點的速度為:
向心力
物體作圓周運動時所受的力。
同一天相鄰軌道間在赤道的距離
式中 是地球長軸半徑
運行周期:
衛星繞地一周所需時間,即從升交點開始運行到下依次經過升交點的時間間隔。
每天衛星繞圈數
重複周期
衛星從地上空開始運行,經過若干時間的運行後,回到該地上空時所需要的天書。它與運行周期的關係是:

遙感衛星的軌道類型

地球同步軌道

地球同步軌道的運行周期等於地球的自轉周期,又稱為靜止軌道衛星。
靜止軌道衛星能長期觀測特定的地區,衛星高度高,能把大範圍的區域收入視野並進行觀測,因此被廣泛的套用於氣象與通信領域中。例如我國的風雲二號系列。

太陽同步軌道

太陽同步軌道是指衛星的軌道太陽同步軌道是指衛星的軌道與地球的公轉方向相同而且同時旋進的近圓形軌道,又稱極地衛星
在太陽同步軌道上,衛星與同一緯度的地點,每天在同一地方通過的方向相同,即衛星軌道面永遠與當時的“地心—日心”連線保持恆定角度。因此,太陽光的入射角幾乎是固定的,這對於利用太陽反射光的被動式感測器來說,具有很大的優點,使得衛星在不同時相對同一地區遙感時,太陽高度角大致相等。例如美國的泰羅斯衛星系列。

遙感衛星的分類

這裡按用途分類有以下幾種

(1)陸地衛星

用以陸地資源和環境探測的衛星叫陸地衛星。
[1]Landsat系列
1972.7.23美國發射第一顆氣象衛星TIROS-1,後來又發射了Nimbus(雲雨號),在此基礎上設計了第一顆地球資源技術衛星ERTS-1,後來改名為Landsat-1。從1972年至今,美國共發射了7顆Landsat系列衛星。
Landsat1-3衛星份服務艙和儀器艙兩大類:
Landsat5
[2] Spot系列
法國於1986.2發射第一顆陸地衛星,主要用於地球資源遙感。
Spot衛星裝載2台相同的探測器HRV(High ResolutionVisble)或HRVLR(High Resolution Visible Infrared)成像儀。
[3] IRS系列
印度在1979.6和1981.11發射的Bhaskara-1和Bhaskara-2兩顆衛星的基礎上,制定了IRS系列計畫,並於1988.3發射了第一顆。

(2)氣象衛星

氣象衛星是太空中的自動化高級氣象站,它能快速,連續,大面積的探測全球大氣變化情況。
氣象衛星分低軌和高軌兩種。
l低軌道衛星:
也叫做近極地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它們每天一般只能獲得兩次觀測資料,其飛行高度為800-1500Km。
[1]美國泰羅斯衛星系列
泰羅斯(Televisonand InfraredobserationSatellite,TIROS)衛星系列是第一代是實驗衛星,1960.4.1到1965.7.2,共發射了10顆TIROS衛星。泰羅斯衛星系列為太陽同步軌道。
泰羅斯衛星的感測器主要有窄角,中角,廣角電視攝影機以及高級甚解析度輻射計(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Radiometer,AVHRR)。
[2]美國雨雲衛星系列
1964.8.28至1978.10.24,美國發射了7顆雨雲(NIMBUS)衛星。
雨雲衛星為橢圓或近圓形太陽同步軌道。
有海岸帶水色掃瞄器(Costal Zone ColorScanner,CZCS),可進行海洋光學遙感。
[3]美國艾薩衛星系列
1988.2.3至1969.2.26,美國共發射艾薩衛星(EmironmentalScience Service)九顆。
艾薩衛星為近圓形太陽同步軌道。
[4]美國若阿衛星系列
1970.1.23美國發射了第一顆若阿衛星,到1994底相繼發射了16顆若阿衛星。
若阿衛星為近圓形太陽同步軌道。
若阿衛星上的感測器主要有甚解析度輻射計(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Radiometer,AVHRR),斯垂直分布探測儀(TIROS operational verticalSoumler,TOVS)。
[5]風雲一號系列
1988.9.7,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自製的長征-4火箭發射了“風雲一號”(FY-1A)氣象衛星。1990.9.24第二顆風雲一號(FY-1B)氣象衛星發射。風雲一號C星於1999年5月10日由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FY-1A和FY-1B均採用近圓形,近極地太陽同步軌道。
FY-1A和FY-1B上裝有2台甚解析度輻射計。主要是多通道可見紅外掃描輻射計(MVIRS)。
風雲一號C與風雲一號D的高分辨圖象傳輸儀稱之為CHRPT。
l高軌道衛星:
高軌道靜止氣象衛星與地球自轉同步,又稱地球同步氣象衛星。
[1]美國的地球同步氣象衛星系列-SMS/GOES系列
該系列有三代:第一代為SMS/GOES,第二代為GOES-D,E,F,G,H,第二代為GOES-I,J,K,L,M。
第三代有五通道成像儀和大氣垂直分布探測儀。
[2]日本葵花衛星系列
日本葵花衛星系列(GMS)自1977.7.14至1995.3止,共發射了5顆衛星。
GMS衛星系列上載有可見光-紅外自旋掃描輻射計(成像)和空間環境監測儀。
[3]俄羅斯的ELECTR GOMS NI靜止衛星
ELECTR GOMS NI靜止衛星發射於1994.11。
[4]風雲二號系列
1997.6.10,我國在西昌發射中心用長征-3運載火箭發射了第二代氣象衛星風雲-2(FY-2)。
FY-2載有三通道可見光,紅外和水汽自旋掃描輻射儀,雲圖廣播和數據收集轉發器等。

(3)海洋衛星:

海洋衛星主要用以于海洋溫度場,海流為止,海水的類型,密集度,數量,範圍以及水下信息,海洋環境等方面的動態監測。
[1]美國海洋衛星系列(SEASAT)
1978.6,美國發射了第一顆海洋衛星SEASAT-1。
SEASAT衛星軌道是近圓形,近極地太陽同步軌道。
SEASAT衛星裝有5種感測器,前三種分別是合成孔徑雷達(SAR-A),多通道微波掃描輻射計(SNMR)和可見光-紅外輻射計(VIR)。
[2]日本海洋觀測衛星
海洋觀測衛星-1(MSS-1)於1987.2.19上天。後改為桃花-1(MOTO-1)。海洋觀測衛星-1B(MOTO-1A)於1990.2.7發射成功,後改為桃花-1B。
桃花-1和桃花-1B用的是近極地近圓形太陽同步軌道。
桃花-1載有三種感測器:多譜段電子自掃描輻射計(MESSR),可見光-熱紅外輻射計(VTIR)和微波輻射計(MSR)。
[3]歐洲遙感衛星
1991.7.17發射了歐洲遙感衛星-1(ERS-1),1995.4.21又發射了歐洲遙感衛星-2(ERS-2)。
歐洲遙感衛星軌道是圓形太陽同步軌道。
歐洲遙感衛星載有7種儀器:主動微波儀,雷達高速計,沿跡向掃描輻射儀,微波探測器,精密測距測速儀,測風散射計,雷射反射器和星在處理系統。
[4]加拿大雷達衛星
加拿大雷達衛星(RADAR-SAT)於1995.11.26發射,是微波遙感衛星。
軌道是太陽同步軌道,中高度。
加拿大雷達衛星帶的成像感測器有合成孔徑雷達(SAR),多譜段掃瞄器,先進甚解析度輻射計(AVHRR),非成像感測器有散射計。

(4)地球資源衛星

勘測地球資源的衛星是地球資源衛星。
[1]IKONOS衛星
美國在1999.9.24發射了高精度IKONOS衛星,這是世界上第一顆商用1m解析度遙感衛星。
IKONOS衛星為太陽同步軌道。
IKONOS衛星帶的感測器有四個通道。
[2]中巴地球資源衛星(CBERS)
中巴合作研製的資源-1衛星於1997.10.14用中國長征-4發射,這是我國第一顆數字傳輸型資源衛星。
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的軌道是太陽同步軌道。
中巴地球資源衛星上的感測器有CCD照相機,廣角成像儀(WFS)和紅外多光譜掃瞄器(IR-MSS)。

(5)觀測衛星

美國NASA於2000.11.21發射了一顆地球探測-1(EO-1)衛星。
EO-1衛星為太陽同步軌道。
EO-1裝載3台遙感器,即高級陸地成像儀(ALT),LEISA大氣校正儀(LAC)和高光譜成像儀(HYPERION)。
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3月3日公布的藝術概念圖顯示,一顆火星探測人造衛星在火星上空。(NASA)

(6)軍事偵察衛星

探測敵人戰略目標的衛星。
根據不同的偵察手段和偵察任務,偵察衛星可以分為照相偵察、電子偵察和預警等不同種類。
[1]照相偵察衛星:
這種衛星裝有可見光照相機、多光譜照相機、多光譜掃瞄器和電視攝像機等各種不同遙感器。按照衛星所拍到的照片的處理方法不同,照相偵察衛星有返回型和傳輸型兩種。返回型衛星拍攝的膠捲由暗道送入衛星的回收艙,隨回收艙一起返回地面。如"發現者"照相偵察衛星就是用這種方法。這種方法一般用於可見光照相偵察手段。返回型照相偵察衛星必須解決衛星從軌道上返回地面的技術。傳輸型照相偵察衛星把拍到的照片直接用無線電發回地面。因此,這種偵察衛星傳遞情報迅速,可以把一些活動的軍事目標,如兵力調動、飛彈核潛艇航向等資料立即報告地面。這種方法通常用電視攝像機、多光譜照相機和多光譜掃描等作偵察手段。
[2]電子偵察衛星:
電子偵察衛星是一種利用衛星上的無線電接收設備去接收敵方預警雷達和軍用電台所發出的無線電波的偵察衛星。分析這些無線電信號,可以知道預警雷達所用的脈衝頻率。脈衝寬度等重要參數和軍用電台的通信情報。此外,還可以確定預警雷達和軍用電台的位置。
預警衛星。隨著戰略核武器的發展,出現了一種預警衛星。這種衛星是設在地球同步軌道上的一個忠於職守的哨兵。裝在預警衛星上的無線電雷達和紅外探測器日夜監視著敵方洲際彈道飛彈和核潛艇,一旦敵方飛彈起飛,預警衛星在一分半鐘之內就能發現,並且通知地面指揮中心,以便採取相應的應戰措施。
這是上面衛星的一些參數:

衛星高度(H/km)
衛星傾角(I /度)
周期(T/min)
陸地衛星



美國Landsat1-3衛星
915
99.125
103.267
美國Landsat4-5衛星
705
98.22
98.9
法國SPOT衛星
832
98.7
103
印度IRS衛星
905
99.8
-
氣象衛星(低軌)



美國泰羅斯衛星
680-2967
48-60
-
美國雨雲衛星
487-1240(近地點)955-1354(遠地點)
98.6-104.9
-
美國艾薩衛星
800-1662(近地點)965-1730(遠地點)
97.9-102
-
美國諾阿衛星
833-870
99.92
-
風雲一號衛星
900
99
-
氣象衛星(高軌)



美國SMS/GOES
-
-

日本葵花
35800
0
1440
俄羅斯ELECTR GOMS NI
36000
0
1440
風雲二號
35800
0
1440
海洋衛星



美國SEASAT衛星
790
108
-
日本觀測衛星
907.8
99.1
-
歐洲遙感衛星
782-785
98.5
-
加拿大雷達衛星
798
98.6
-
地球資源衛星



美國IKONS
680
98.2

中巴地球資源衛星
778
98.5

地球觀測衛星



美國EO衛星
705
98.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