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遙感(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是指感測器工作波段限於紅外波段範圍之內的遙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外遙感
- 外文名: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 探測波段:0.76——1000微米之間
- 定義:工作波段限於紅外波段的遙感
紅外遙感(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是指感測器工作波段限於紅外波段範圍之內的遙感。
紅外遙感(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是指感測器工作波段限於紅外波段範圍之內的遙感。...
紅外遙感系統將紅外遙測探測器的圖像表征,繼而將視覺模型和遙感成像系統聯立,建立起包含成像組件、顯示器圖像、人眼觀測等部件的遙感系統。紅外遙感系統性能預測和圖像...
熱紅外遙感(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是指感測器工作波段限於紅外波段範圍之內的遙感。探測波段一般在0.76-1000微米之間。是套用紅外遙感器(如紅外攝影機、紅外...
利用紅外輻射信號探測大氣的方法和技術。這些信號主要來自地表和大氣的發射以及太陽輻射,因此,這是一種被動式大氣遙感。...
紅外掃描技術就是利用紅外掃瞄器接受監測對象的熱輻射能,轉換成電信號或其他形式的能量後,加以測量,獲得它們的波長和強度,藉以判斷不同物質及其污染類型和污染程度。...
《衛星高光譜紅外大氣遙感原理和套用》,是科學出版社於2013年3月出版的一部圖書。...... 《衛星高光譜紅外大氣遙感原理和套用》,是科學出版社於2013年3月出版的一...
陳桂林,人名。本詞條主要介紹中科院院士陳桂林,空間紅外遙感技術專家。出生於福建南安。1967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無線電工程系。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遙感系統由平台、感測、接收、處理套用各子系統所組成,負責對探測對象電磁波輻射的收集、傳輸、校正、轉換和處理的全部過程,也就是將物質與環境的電磁波特性轉換成...
遙感方法是藉助對電磁波敏感的儀器,遠距離探測目標物,獲取輻射、反射、散射信息的技術。就地學而言,主要是指從近地或外層空間平台對地球表層的遠距離探測及遙感圖像...
中紅外波段的波長是3—5微米,屬於是熱紅外遙感。這個視窗對火災、活火山等高溫目標識別敏感,可以有效的捕捉高溫信息。 ...
研究紅外輻射的產生、傳播、轉化、測量及其套用的技術科學。通常人們將其劃分為近、中、遠紅外三部分。近紅外指波長為0.75~3.0微米;中紅外指波長為3.0~20微米;遠...
傅立葉變換紅外遙感光譜輻射計 ASSIST II (別稱:地基超光譜紅外干涉儀)將中紅外光譜儀系統集成到一起,可以自主分析溫度/濕度和地面發射的測算。系統配置緊湊,方便...
遙感-岩石力學引論——岩石受力災變的紅外遙感 吳立新,劉善軍,吳育華 著科學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定價:80.00語種:中文標準書號:7-03-017376-7裝幀:精裝版本:第...
被動式遙感(passive remote sensing)亦稱“無源遙感”,是指直接接收來自目標物的輻射信息,依賴於外部能源進行的遙感。被動式遙感器主要工作在紫外、可見光、紅外、...
熱紅外,光譜名。紅外譜段波長在0.76-1000微米之間,其中0.76-3.0微米為反射紅外波段,3-18微米為發射紅外波段。後者又稱熱紅外。...
紅外熱成像製冷技術,是為使熱成像系統正常工作,將其探測器元件冷卻至低溫或深低溫的技術,又稱低溫恆溫器技術。該技術的主要任務有二點:一是通過製冷形成一個合適...
紅外光,又叫紅外線,是波長比可見光要長的電磁波(光),波長為770納米到1毫米之間,光譜上面在紅色光的外側。使用紅外夜視儀,即使是在漆黑的夜晚,人們也能像白天一...
遙感技術是從地面到空間各種對地球、天體觀測的綜合性技術系統的總稱。可從遙感技術平台獲取衛星數據、由遙感儀器以及信息接受、處理與分析。遙感技術是正在飛速發展的...
可見光遙感( visible spectral remote sensing )是指感測器工作波段限於可見光波段範圍(0.38——0.76微米)之間的遙感技術。電磁波譜的可見光區波長範圍約在0. 38...
獲取和套用紅外輻射信息的裝置。一般由紅外輻射源、收集紅外輻射的光學機械裝置、紅外探測器和相應的電子信號處理裝置所組成。...
根據被測地物自身的紅外輻射,藉助儀器本身的光學機械掃描和遙感平台沿飛行方向移動形成圖像的遙感儀器。 套用學科 測繪學(一級學科),攝影測量與遙感學(二級學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