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冷旺布活佛

舍冷旺布(1886—1968年),即舍冷旺寶、色愣汪布,又名丹巴嘎爾布(丹畢嘎日布)、丹必都諾爾布(丹畢道敖日布),光緒十二年(1886年),生於昭烏達盟奈曼旗(今通遼市奈曼旗)王府,是奈曼旗第十三任扎薩克王(攝政王)瑪喜巴特爾(瑪什巴圖爾、又名拉布丹)長子,也是奈曼旗寶日胡紹廟(包日和碩廟)四世活佛占巴拉道爾吉的侄兒。光緒十九年(1893年),被十三世達賴喇嘛土登嘉措認定為寶日胡紹廟四世活佛占巴拉道爾吉的轉世靈童,並請到寶日胡紹廟坐床。光緒二十年(1894年)至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在寶日胡紹廟學藏經,自幼年專心致志學習藏文和佛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舍冷旺布
  • 別名:舍冷旺寶、色愣汪布,丹巴嘎爾布、丹必都諾爾布
  • 國籍:中國
  • 民族:蒙
  • 出生地:昭烏達盟奈曼旗(今通遼市奈曼旗)王府
  • 出生日期:1886
  • 逝世日期:1968
  • 職業:喇嘛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顧問、參事、高級參議
    中國佛教協會內蒙古自治區分會副會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委員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至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去包頭五當召(即巴達格爾召、廣覺寺),向丹森喇嘛拜師學經。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至民國元年(1912年),返回寶日胡紹廟主持廟務。1913年——1918年,又到五當召學經深造。1919年—— 1920年,又回寶日胡紹廟主持廟務。1921年,第三次去五當召學經,還向丁科爾活佛、甘珠爾瓦活佛傳授佛經。他青年時期為振興和發展佛教事業,東奔西走,潛心研究佛教經典。1921年——1936年,不畏艱險,長途跋涉,經青海塔爾寺、西藏拉薩,赴印度加爾各答留學,回來時取道香港、北京,返回寶日胡紹廟。1940年,去新京(今長春)擔任偽滿洲國喇嘛宗團教務長,後來在昭烏達盟阿魯科爾沁罕廟(即誠恩寺)辦公。同年,取得了多然巴學位。後由偽興安北省省長的邀請,赴海拉爾從事佛事活動。1945年,返回寶日胡紹廟。舍冷旺布活佛通曉蒙古文,精通藏文。他繼承和研究前世活佛占巴拉道爾吉的醫道醫術,學習和掌握藏醫藥、蒙醫藥技能,培養了不少蒙醫徒弟。
1946年8月16日,由於時局急劇變化,舍冷旺布活佛“隨同其五弟蘇達那木達爾濟和阿魯科爾沁的塔日巴喇嘛到阜新蒙古鎮旗陶斯營子暫住。同年10月10日駐瀋陽國民黨東北‘剿總’司令杜聿明,委派吉日嘎拉威脅引誘各地喇嘛歸順國民黨。正當舍冷旺布猶豫不決之際,噶喇藏葛根(阜新巴達瑪旺其嘎廟葛根)等前去動員他們返回內蒙,並傳達了烏蘭夫同志的邀請和保護宗教人士的政策和指示。”[15] 在這緊要關頭,舍冷旺布活佛“沒有服從國民黨東北‘剿總’司令杜聿明的所謂《歸順通知》,也沒有跟隨其弟蘇達那木達爾濟前往國統區,毅然決定接受烏蘭夫的邀請,動員眾多宗教界人士投奔共產黨”[16],走向光明,走上革命道路,於1946年10月,跟噶喇藏活佛、八世邁達里活佛、王扎拉活佛、敖來海力根喇嘛、胡蘆蘇台喇嘛等,經由寶日胡紹廟奔向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東蒙古總分會所在地王爺廟參加革命。

主要成就

1947年5月1日,舍冷旺布活佛在烏蘭浩特參加了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大會,並向自治區政府捐獻了200塊銀大洋、一些元寶、一匹全鞍韉好馬,以表示對自治區政府成立的擁護和慶賀。舍冷旺布活佛先後任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顧問、參事、高級參議等職。1954年後,常住呼和浩特小召從事佛教活動。1957年4月,出任中國佛教協會內蒙古自治區分會副會長。1964年,被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委員。
1968年8月,舍冷旺布活佛於呼和浩特席力圖召圓寂。

人物評價

舍冷旺布活佛等內蒙古和周邊地區宗教界上層人士參加革命,形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強大的統一戰線,為中國人民的民族解放事業,為落實黨的民族解放和民族間平等團結,為實現各民族一律平等、促進民族團結,為保護、繼承、發揚、研究蒙醫藥學遺產,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的行為,實際上加快了內蒙古自治運動的步伐。內蒙古自治政府的誕生,是內蒙古歷史上空前的盛舉,是內蒙古歷史新的里程碑,引導蒙古民族解放運動走上了正確的發展道路,初步實現了蒙古族各階層人民多年來渴求統一與自治的願望,標誌著蒙古民族政治上的徹底解放,對於推動內蒙古的社會改革、經濟文化事業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內蒙古各族人民自此步入了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共同發展的新的歷史時期。新中國成立後,噶喇藏活佛、八世邁達里活佛、舍冷旺布活佛、王扎拉活佛等擁護黨的領導,投身到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積極參加土地改革和宗教改革,愛國愛教,支援抗美援朝,恢復和開展佛教活動,利樂有情,弘法利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想盡辦法給人民民眾做好事,受到黨和政府的肯定,贏得廣大人民民眾的支持和擁護。後人會記住他們的,他們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