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舌尖上的中國:中國文化名家說名吃》由梁實秋等著,
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一碗湯喝出一個時代的味道,一道菜品出半生浮沉的記憶。經典的文字,經典的味道,匯成了這本屬於中國人的美食記憶。它不僅僅是對味覺的文字回憶,更能使我們品味到華夏美食的精華和千年的文化底蘊;它不僅僅能解一時之饞,更能被珍藏於書架。時時細品美食背後雋永的意蘊。在《舌尖上的中國:中國文化名家說名吃》中,感動我們的也不僅僅是食物的味道,還有歷史、人情、故鄉和記憶的昧道。
《舌尖上的中國:中國文化名家說名吃》精選了
林語堂、
夏丐尊、
周汝昌、
郁達夫、
俞平伯、
葉聖陶、
梁實秋、
冰心、
蕭乾、
豐子愷、汪曾祺等近百位中國現當代作家學者談論飲食文化的散文、隨筆。其中“飲食漫話。舌品天下”,泛談中國
飲食文化與歷史;“山南海北,胃知鄉愁”。’講述全國各地菜系的特色、風格與思鄉的滋味;“野昧果蔬。自然經手”,雜談山間田畔的
野菜和四季時蔬給人的新鮮之感;“家常食物,民間藝術”描述普通的家常吃食所特有的淳樸厚實的生活印痕和文化底蘊;“小食瑣碎,不失其雅”,總結各地經典小吃和兒時記憶;“魚肉之鮮,文化過喉”講述各地的經典大餐和文化傳統;“未飲先醉。茶酒人生”,闡釋中國茶酒文化。這些散文、隨筆中既有傳統大菜,又有
特色小吃,既有野味時蔬,又有饕餮大餐,將中國經典美食與回憶、故鄉、風俗、文化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讓讀者對於中國美食文化、風土人情有更深入的體會。文章集趣味性、知識性與文化性、休閒性於一體,也體現了心靈和佳肴的交流,腸胃和品位的貫通。文化和歷史的追述。
圖書目錄
飲食漫話,舌品天下
中國人的飲食林語堂
談吃夏丐尊
吃的朱自清
食味小記文載道
食味雜記魯彥
詩味與口味季鎮淮
紅樓飲饌談周汝昌
談鮮吳白匐
無知者談吃吳祖光
吃喝之外陸文夫
節日的吃新鳳霞
山南海北,胃知鄉愁
家鄉食品葉靈風
紹興東西孫伏園
飲食男女在福州郁達夫
故鄉的食物汪曾祺
難忘揚州煮乾絲洪丕謨
略談杭州北京的飲食俞平伯
蘇幫菜俞明
揚州庖廚曹聚仁
回憶家鄉味戈寶權
野味果蔬,自然經手
藕程巢父
藕與蓴菜葉聖陶
食豆飲水齋閒筆汪曾祺
家常酒菜·菌小譜汪曾祺
菠菜梁實秋
筍梁實秋
茄子梁實秋
蓮子梁實秋
溜黃菜梁實秋
醬菜梁實秋
咬菜根朱湘
野蔬充膳甘葵藿廖仲安
江南嘉蔬話蓴羹蔡義江
春菰秋蕈總關贈府剃情王世襄
野巴懂蔬之癖艾煊
夏令冬瓜第一蔬洪丕謨
家常食物。民間藝術
豆腐黃苗子
乾絲汪曾祺
豆腐汪曾祺
關於豆腐郭風
豆腐梁實秋
餃子梁實秋
薄餅梁實秋
烙餅梁實秋
滿漢細點梁實秋
煎餛飩梁實秋
湯包梁實秋
菜包梁實秋
韭菜簍梁實秋
上元燈節嘗元宵洪丕謨
端午難忘端午粽洪丕謨
八月中秋品月餅洪丕謨
記臘八粥周紹良
開封灌湯棕坑去糠包子古清生
餛飩車前子
元宵細語唐魯孫
吃餃子雜談唐魯孫
請你試一試新法炸醬麵唐魯孫
打滷面唐魯孫
春餅舒乙
八公山豆腐王允閭
船菜王稼句
小食瑣碎,不失其雅
稀飯和地瓜郭風
北平的零食小販梁實秋
酸梅湯與糖葫蘆梁實秋
核桃酪梁實秋
鍋巴梁實秋
粥梁實秋
八寶飯梁實秋
栗子梁實秋
吃瓜子豐子愷。
蜜餞王稼句
魚肉之鮮。文化過喉
西安稠酒與泡饃趙珩
過橋米線·汽鍋雞汪曾祺
手把羊肉汪曾祺
魚我所欲也汪曾祺
在大連的海鮮席上秦牧
從香糟說到“鱖魚宴”王世襄
龍門武昌魚古清生
大閘蟹許淇
品吃日記梁實秋
奇特的食碑朵符物王了一
吃雞贅語錢歌川
豬頭肉李慶西
小炒肉李慶西
獅子頭和鎮江餚肉葉靈風
涮羊肉趙大年
吃鯽魚說馮驥才
宋嫂魚羹(節選)車前子
茄鯗逯耀東
榕城佛跳牆費孝通
未飲先醉,茶酒人生
我家的茶事冰心
茶在英國蕭蘭頌紙乾
尋常茶話汪曾祺
坐茶館舒湮
大碗茶之歌綠原
佳茗似佳人何為
談茶吳秋山
品茗與飲牛馮亦代
敝鄉茶事甲天下秦牧
喝茶梁實秋
飲酒梁實秋
酒話黃裳
酒話樓適夷
壺中日月長陸文夫
序言
中國以“美食大國”享譽世界,不僅各種美味佳肴遍布中國各地,中國菜品更是風行海外。然而,美食一事,除品味之外,更有文化內涵與人文特色融會其中。每一個中國人舌尖上的故鄉構成了整箇中國,並且形成一種文化得以世代傳承。在這種文化中,傳統美食不再僅僅是味蕾上的一點滋味,更是每箇中國人心底揮之不去的家國情懷。
闡釋與宣揚博大精深的民族飲食文化,是一種榮耀,更是一種責任。林語堂先生也戲辯背說:“‘吃’在中國無所不在,無往不通。這種‘吃’,表面上看是一種生理滿足,但實際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吃這種形式表達了一種豐富的心理內涵。吃的文化已經超越了‘吃’本身,獲得了更為深刻的社會意義。亘古至今,聰明睿智的中國人將飲食上升為一種思想、一種境界,乃至一種哲理而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我們可能都把吃飯當成是平常的事,可是文化名家危臭地蘭卻偏偏能於平常之中吃出許多故事來。在他們的眼中,一種普通的食物,除了可以用來果腹,往往還擁有一種獨特的文化內涵,而這種獨特的文化內涵又往往以鄉風食俗為背景,因而又是那樣地纏綿、淳樸和厚實。飲食一道在他們的筆下,既寫口腹之物,又講四方食事,既記風物人情,又述歷史掌故,親切自然而優雅,由形而下的“吃飽肚子,免於飢餓”,結合人生經驗和社會感悟,升華而為雅趣或悟道的藝術境界。入於文化層面,或深刻厚重,或輕靈風趣,可謂美食與美文並舉,飲食和文化兼重,讀來回味雋永,又獲益多端。就連他們筆下的食物,也都有著濃厚的人文氣息,淡雅,精緻,所以中國文化名家說名吃,說的是美食,寫的卻是人生,吃的是滋味,品的卻是文化。
本書精選了林語堂、夏丐尊、周汝昌、郁達夫、俞平伯、葉聖陶、梁實秋、冰心、蕭乾、豐子愷、汪曾祺等近百位中國現當代作家學者談論飲食文化的散文、隨筆,其中“飲食漫話,舌品天下”,泛談中國飲食文化與歷史;“山南海北,胃知鄉愁”,講述全國各地菜系的特色、風格與思鄉的滋味;“野味果蔬,自然經手”,雜談山間田畔的野菜和四季時蔬給人的新鮮之感;“家常食物,民間藝術”,描述普通的家常吃食所特有的淳樸厚實的生活印痕和文化底蘊;“小食瑣碎,不失其雅”,總結各地經典小吃和兒時記憶;“魚肉之鮮,文化過喉”講述各地的經典大餐和文化傳統;“未飲先醉,茶酒人生”,闡釋中國茶酒文化。這些散文、隨筆中既有傳統大菜,又有特色小吃,既有野味時蔬,又有饕餮大餐,將中國經典美食與回憶、故鄉、風俗、文化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讓讀者對於中國美食文化、風土人情有更深入的體會。文章集趣味性、知識性與文化性、休閒性於一體,也體現了心靈和佳肴的交流,腸胃和品位的貫通,文化和歷史的追述。
一碗湯喝出一個時代的味道,一道菜品出半生浮沉的記憶。經典的味道,經典的文字,匯成了一本屬於中國人的美食記憶。它不僅僅是對味覺的文字回憶,更能使我們品味到華夏美食的精華和千年的文化底蘊;它不僅僅能解一時之饞,更能被珍藏於書架,時時細品美食背後雋永的意蘊。在這本書中,感動我們的也不僅僅是食物的味道,還有歷史、人情、故鄉和記憶的味道。
大碗茶之歌綠原
佳茗似佳人何為
談茶吳秋山
品茗與飲牛馮亦代
敝鄉茶事甲天下秦牧
喝茶梁實秋
飲酒梁實秋
酒話黃裳
酒話樓適夷
壺中日月長陸文夫
序言
中國以“美食大國”享譽世界,不僅各種美味佳肴遍布中國各地,中國菜品更是風行海外。然而,美食一事,除品味之外,更有文化內涵與人文特色融會其中。每一個中國人舌尖上的故鄉構成了整箇中國,並且形成一種文化得以世代傳承。在這種文化中,傳統美食不再僅僅是味蕾上的一點滋味,更是每箇中國人心底揮之不去的家國情懷。
闡釋與宣揚博大精深的民族飲食文化,是一種榮耀,更是一種責任。林語堂先生也說:“‘吃’在中國無所不在,無往不通。這種‘吃’,表面上看是一種生理滿足,但實際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吃這種形式表達了一種豐富的心理內涵。吃的文化已經超越了‘吃’本身,獲得了更為深刻的社會意義。亘古至今,聰明睿智的中國人將飲食上升為一種思想、一種境界,乃至一種哲理而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我們可能都把吃飯當成是平常的事,可是文化名家卻偏偏能於平常之中吃出許多故事來。在他們的眼中,一種普通的食物,除了可以用來果腹,往往還擁有一種獨特的文化內涵,而這種獨特的文化內涵又往往以鄉風食俗為背景,因而又是那樣地纏綿、淳樸和厚實。飲食一道在他們的筆下,既寫口腹之物,又講四方食事,既記風物人情,又述歷史掌故,親切自然而優雅,由形而下的“吃飽肚子,免於飢餓”,結合人生經驗和社會感悟,升華而為雅趣或悟道的藝術境界。入於文化層面,或深刻厚重,或輕靈風趣,可謂美食與美文並舉,飲食和文化兼重,讀來回味雋永,又獲益多端。就連他們筆下的食物,也都有著濃厚的人文氣息,淡雅,精緻,所以中國文化名家說名吃,說的是美食,寫的卻是人生,吃的是滋味,品的卻是文化。
本書精選了林語堂、夏丐尊、周汝昌、郁達夫、俞平伯、葉聖陶、梁實秋、冰心、蕭乾、豐子愷、汪曾祺等近百位中國現當代作家學者談論飲食文化的散文、隨筆,其中“飲食漫話,舌品天下”,泛談中國飲食文化與歷史;“山南海北,胃知鄉愁”,講述全國各地菜系的特色、風格與思鄉的滋味;“野味果蔬,自然經手”,雜談山間田畔的野菜和四季時蔬給人的新鮮之感;“家常食物,民間藝術”,描述普通的家常吃食所特有的淳樸厚實的生活印痕和文化底蘊;“小食瑣碎,不失其雅”,總結各地經典小吃和兒時記憶;“魚肉之鮮,文化過喉”講述各地的經典大餐和文化傳統;“未飲先醉,茶酒人生”,闡釋中國茶酒文化。這些散文、隨筆中既有傳統大菜,又有特色小吃,既有野味時蔬,又有饕餮大餐,將中國經典美食與回憶、故鄉、風俗、文化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讓讀者對於中國美食文化、風土人情有更深入的體會。文章集趣味性、知識性與文化性、休閒性於一體,也體現了心靈和佳肴的交流,腸胃和品位的貫通,文化和歷史的追述。
一碗湯喝出一個時代的味道,一道菜品出半生浮沉的記憶。經典的味道,經典的文字,匯成了一本屬於中國人的美食記憶。它不僅僅是對味覺的文字回憶,更能使我們品味到華夏美食的精華和千年的文化底蘊;它不僅僅能解一時之饞,更能被珍藏於書架,時時細品美食背後雋永的意蘊。在這本書中,感動我們的也不僅僅是食物的味道,還有歷史、人情、故鄉和記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