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泉永道是清代福建省的一個行政區,管轄泉州府、興化府和永春直隸州。 前面是設定於明朝中期的興泉道,明末廢除,1670年(康熙九年)復置興泉道,管轄興化府、泉州府...
清代開始,隸屬福建興泉永道。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從興泉道管轄下設台廈兵備道,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設廳,雍正五年(1727年)起屬於興泉永...
民國年間,歷屬福建興泉永道(南路道、廈 門道)之第四、第六、第七、第九行政督察區。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 (即“福建人民政府”)設興泉省,興泉省...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從興泉道管轄下設台廈兵備道。雍正十二年,西元1734年6月升泉州府屬永春縣為永春州來道屬,改道名為興泉永道(《世宗實錄》卷一四三)。...
清代開始,恢復隸屬福建興泉永道。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從興泉道管轄下設台廈兵備道,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海防同知分防設廈門廳,雍正五年(1727年)...
道光十一年(1831年),興泉永道周凱聘地方紳士10餘人為書院董事,延請山長,每月課題,為學子作文。課題都是四書章句,教材以經文為主,教學語言是文白異讀並用。...
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灣府改為台灣道,同屬於福建省。民國元年(1912年),撤府,興泉永道改名南路道,民國3年改名廈門道,管轄廈門、莆田、泉州和大田縣。1912年,析...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從興泉道管轄下設台廈兵備道,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設廳,雍正五年(1727年)起屬於興泉永道,興泉永道轄今泉州、莆田、...
光緒十年(1884年),調署福建興泉永道。光緒十一年(1885年),補授福建興泉永道,旋保加二品銜。光緒十四年(1888年),升任福建按察使。...
曾憲德 ,字峻軒,湖北京山人。1863年、1865年、1868年任福建興泉永道。...... 曾憲德 ,字峻軒,湖北京山人。1863年、1865年、1868年任福建興泉永道。...
清雍正五年(1727年)起屬於興泉永道,興泉永道轄今泉州、莆田、廈門,永春州、大田縣,道台自泉州移駐廈門。 清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灣府改為台灣道,和興泉永道都屬...
福建省共設四道:福寧糧儲道、興泉永道、延建邵道、汀漳龍道。延建邵道於康熙九年(1670年)設定,駐延平府(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領延平府、建寧府、邵武府...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從興泉道管轄下設台廈兵備道,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設廳,雍正五年(1727年)起屬於興泉永道,興泉永道轄今泉州、莆田、...
該墓地入葬人員約百餘人,其中較為重要的有山東禹城縣知縣孫樹之、福建興泉永道二品銜孫欽昂、廣西桂林府知府孫欽晃以及翰林院編修孫綜源等50餘位進士、舉人、拔貢...
邱炳義 ,1字叔直,號叔直,清代同安縣廈門人。少屢試不第乃從商,經營小呂宋航業。光緒二十四年(1898)冬,惲祖祁任興泉永道,他請求在廈門設保商局,惲準之。...
廷毓,字秀川,清代滿州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知邵武府,奉檄轉興泉永道。當時廈門有誣訐陋習。他嚴治誣告,凡訴縣廳冤抑者,提訊立決。販雞、鴨者貫鐵屑,...
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府,復縣設道。泉州初歸廈門道,後屬南路道。民國三年(1914年),廢除清制,置興泉永道(治所泉州),原清朝興泉永道之泉州府、永春直隸州、...
《世宗實錄》卷一四三:雍正十二年,西元1734.6升泉州府屬永春縣為永春州來道屬,改道名為興泉永道,至清末,興泉永道領府二一州:興化、泉州、永春州,直隸州一:...
覺羅長麟,字牧庵,隸正藍旗。乾隆四十年進士,授刑部主事。貌奇偉,明敏有口辯,居曹有聲。歷郎中,出為福建興泉永道,累遷江蘇布政使。五十一年,召授刑部侍郎。...
清代開始,隸屬福建興泉永道。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從興泉道管轄下設台廈兵備道,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設廳,雍正五年(1727年)起屬於興泉永...
南路道,中華民國初期行政區劃名。1913年2月以清末興泉永道區域置,治思明縣(今福建廈門市),屬福建省。...
1902年1月10日(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初一日),英國、美國、德國、法國、西班牙、丹麥、荷蘭、瑞挪聯盟、日本等9國駐廈門領事與清朝福建省興泉永道台延年在鼓浪嶼...
福建興泉永道 嘉慶7年-嘉慶11年號浙江按察使 嘉慶11年-嘉慶13年山東布政使 嘉慶13年-嘉慶14年光祿寺卿 嘉慶14年刑部右侍郎 嘉慶14年...
清代開始,同安縣、廈門島隸屬福建興泉永道。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從興泉道管轄下設台廈兵備道,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設廳, 雍正五年(1727...
碑題“明監國魯王墓”,左上鐫“大清道光十六年歲次丙申四月建”,右下鐫“福建興泉永道富陽周凱書”。魯王墓被發現”重修之後,成為地方上重要的文化景觀。1936...
滿清前期開始屬於興泉永道,(下轄泉州府、興化府、永春州)。 中華民國時期短暫屬於廈門道(轄同安、晉江、南安、金門、安溪、莆田、仙遊、永春、德化、惠安、十縣,駐...
金門志,金門一地的地方志,清林焜熿纂,其子林豪續修。林焜熿曾在福建興泉永道周凱底下編纂《廈門志》(1830年-1832年時),遂參照《廈門志》體例撰寫《金門志》...
清置。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永春縣置永春直隸州,連永春縣、德化縣、大田縣,屬興泉永道。 同時民間也有“永德大”叫法,指永春州管轄的三個縣。今永春縣城...
道光14年甲午科舉人,20年庚子科進士,歷官山東高密知縣,福建建寧府知府,福州府知府,興泉永道御史,福建按察使司按察使等職,詔贈太常寺卿,授通議大夫加三級,晉榮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