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之明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zì zhī zhī míng,指了解自己的情況,能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與短處。 出自《老子》。
自知:自己了解自己。
明:看清(明白)事物的能力。
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都有透徹的了解。指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
多用於指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
1.明;不能寫作“鳴”。
2.明;不能讀作“mín”。
1.self-knowledge
2. to have a thorough knowledge of oneself; to know one's limitations
2.《韓非子》:“楚莊王欲伐越,莊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亂兵弱。’莊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王之兵自敗於秦、晉,喪地數百里,此兵之弱也。楚蹻[qiāo]為盜於境內,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王之弱亂非越王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故曰:‘自見之謂明。’
2.一個嚴於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
3.我這個人有點自知之明;幸虧沒有接受這任務;不然出的漏子比這個還大。
4.我還是有自知之明的,這事我幹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