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道德》是2006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拉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由的道德
- 作者:(英)拉茲
- 譯者:孫曉春
- 出版時間:2006年5月1日
-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 頁數:442 頁
- ISBN:9787206049651
- 裝幀:平裝
- 字數:360000
《自由的道德》是2006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拉茲。
《自由的道德》是約瑟夫·拉茲編著的一本圖書。這本書討論了自由與權威的本質,涉及道德與政治的諸多核心問題。拉茲考察了價值中立、權利、平等以及防止傷害在自由主義傳統中的作用,進而把這些概念與基本的道德問題聯繫在一起,如,價值與...
道德自由是指人們獨立自主地進行道德選擇和決定的意志和能力。亦指道德修養所達到的一種高度完滿的境界。道德選擇和決定的向由或意志自由,是道德責任的前提。許多多唯心主義思想家把道德自由看做不受客觀必然性制約的絕對意志自由。康德認為...
《高校社科文庫:論道德自由》是2012年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覃青必。內容簡介 道德自由是主體為了道德上的自我完善而自主地作出道德抉擇,從而在道德生活中擁有的自主權或達致的自由境界。道德自由建立在道德必然的基礎上,主體...
《自由主義的道德處境》是2019年3月聯經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楓。內容簡介 處於現代性價值衝突的道德困境下,自由主義從誕生之日起,就不得不面臨諸如自由與平等、權利與善的衝突。對於這樣的兩難選擇,究竟該何去何從?《自由主義的道德...
第四章 自由的道德必然性權利:主體(subject)自治 一、自由本質的主觀實在性:道德權利(morality) 二、個人的道德必然性權利:主觀認識權利及福利意圖 (一)個人自我決定行為責任的道德必然性與有限性 ...
五種道德觀念簡稱“五道念”。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倫理學的主要內容。基本含義 赫爾巴特認為倫理學為教育指明目的,教育的最高目的(必要目的)即培養人具備“五種道德觀念”:(1)“內心自由”的觀念,指認識與意志統一,要求人們明辨事物...
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道德通過社會的或一定階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在西方,“道德”一詞是西塞羅的“風俗”(ethos)改譯成拉丁語(móre)的形容詞,古希臘之“mose”“ethos”二詞...
《法律、自由與道德》是2006年法律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是哈特。全書共三章,是一本法理的著作,其主要內容是圍繞法律和道德的問題,區分了實在的道德和批判性的道德兩個概念。內容簡介 值此書新一次重印之際,我順便提出某些簡要的意見...
《法律、自由與道德》是202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為當代英美法哲學的開創者、英國者名法學家H.L.A.哈特的一部論戰性作品。在法律道德王義“死灰復燃”的時代背景下,作者有力地重申了約翰•斯圖亞特•密爾著名的...
自由的體現 真、善、美是人的本質所能表露於外的客觀實在,也是評價一個人甚至一個社會道德水準和物質文明程度的標準和尺度。真,可理解為真實、真誠、真理。真能否實現尤其值得討論的是真理能否實現。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坦言:“...
二、 自由:德性的前提和基礎 (一) 自由的道德底蘊 (二) 意志自由:德性存在與發展的先決條件 (三) 實踐理性:德性抉擇的理性基礎 三、 現代性倫理學的完型 (一) 現代規範倫理及其限度 (二) 現代德性倫理及其限度 (三) 現代性...
《以德為體:關於道德和自由的人類學》是一本2022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雷天助(James Laidlaw)。內容簡介 在21世紀初期,道德人類學登上了人類學的理論舞台。近十年來,道德人類學在英語世界得以蓬勃發展,已成為...
作為倫理學的範疇,意志自由是當人們確定行為時和行為過程中,在善與惡、道德與不道德之間進行思考、判斷、選擇的一種能力,它是人的道德意識能動作用的主要表現。必然是指社會道德的客觀規律或客觀要求。道德上的自由和必然的關係,實際...
因此,個體道德實際上是社會規範影響和個人自主選擇的結晶,是社會共同意志和個人自由意志、社會道德必然和個體內在道德要求的辯證統一。個體道德的本質是人為自己的行為和意志立法,其結構主要由內在結構和外在結構兩個方面構成。個體道德的...
我們有力的道德就是通過奮鬥取得物質上的成功;這種道德既適用於國家,也適用於個人。 —— 羅素 養成他們有耐勞作的體力,純潔高尚的道德,廣博自由能容納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沒的力量。 —— 魯迅 ...
通過研究諸如作為自由權利的道德思維的邏輯結構、以自由為基礎的常人道德的基本尺度、個體自由與整體倫理、自由主體的倫理理性與倫理智慧、不容情境權衡的人的自主性尊嚴、個體自由與社會安全的倫理困境、市場自由的道德限度、知識與自由之間...
羅伯特•喬治捍衛了一個與當下流行的觀點針鋒相對的主張,他認為“道德性立法”在維護文化環境的“道德生態”方面扮演著一個正當的角色。羅伯特•喬治向我們展示,一種對於道德立法的辯護和一種關於公民自由以及公共道德的“多元至善主義...
因為人乃群居的動物,在公共的空間裡有必要相互顧及,以使自己的自由不致於妨礙他人的自由。道德的最基本的作用,乃在於界定人們各自的範圍和界線,以免侵害他人和被他人侵害。只有這些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得到共同遵守,人們才有可能談得上...
近代啟蒙道德是在古代目的論倫理和中世紀神義論道德的崩潰下興起的,是一種自由論的道德。啟蒙道德哲學反對對人進行自然因果性的解釋,認為人的行為不是出自自然的必然性,而是出自自由的意志決定,因此對道德的解釋必須訴諸自由,自由是...
人的天職是履行他的職責,自願的實現至善,將其注意力轉向普遍的道德目的。費希特提出“自我論”,並以此建立其倫理學思想體系。其所謂“自我”是一切個人的共有屬性或“普遍意識”,是自在的、絕對的、純粹本源的意識活動,是第一性的...
因此,在實行善法的地方,社會學的自由和法律的自由是基本一致的。而實行惡法的地方,法律是限制自由的行惡的工具了。從政治方面看,自由是人們有權選擇自己贊同的執政者,也有權不選擇自己不贊同的執政者。就像《道德經》說的,執政者...
歷史上的道德理想從其階級屬性上看,主要有兩種對立的基本類型:一種是剝削階級的道德理想,如中國古代儒家關於“聖人”和“天下大同”,道家關於“真人”和“無為而治”,西方近代資產階級思想家關於“至善”或“幸福”的人和自由、平等...
法院雖然沒有用自然法來描述自由概念,但其解釋內容無疑充滿著自然法的意蘊,並被認為系古典自然權利理論的翻版。這種解釋意味著須從歷史或先例中探尋自由的實質內容。但是,“對於傳統道德觀念而言根本無法想像的”、以及“被多數人的文化...
只有“創造自然的自然”才是最自然的,因為只有建立在自由意志之上的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才是道家所提倡的道常無為法自然。楊朱哲學 楊朱主張個人本位論,但他絕不是一個無政府主義者。如前所述,楊朱提出了“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