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主德說”或“倫理主義”。以道德為至高無上的一種倫理學說。該學說認為世界和人類之生存完全以道德為目的,為道德而存在。在真善美三者中,善為最上,故極重道德之修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德主義
- 外文名:Morality
- 概述:以道德為至高無上的一種倫理學說
- 思想發展:相對論
亦稱“主德說”或“倫理主義”。以道德為至高無上的一種倫理學說。該學說認為世界和人類之生存完全以道德為目的,為道德而存在。在真善美三者中,善為最上,故極重道德之修養。
亦稱“主德說”或“倫理主義”。以道德為至高無上的一種倫理學說。該學說認為世界和人類之生存完全以道德為目的,為道德而存在。在真善美三者中,善為最上,故...
法律道德主義,是指西方法律哲學中證$法律限制自由的理論之一。根據這一理論,社會個觀念的共同性,如沒有共同的道德觀,任何社會都不可能存在。既然公認的道德對社會...
《道德資本主義》是2010年4月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史蒂芬·楊。...... 《道德資本主義》是2010年4月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史蒂芬·楊...
道德懷疑主義(或道德懷疑論)是一個後設倫理學理論的學派。...... 道德懷疑主義(或道德懷疑論)是一個後設倫理學理論的學派。理論基本主張“人沒有道德知識”,許多...
道德的唯心主義是德國柯亨的倫理學說。是其批判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把純粹認識的邏輯當作其整個哲學體系的基礎,把倫理學今作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的觀念標準。不同的對錯標準是特定生產能力、生產關係和生活形態下自然形成的。一個社會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範。只涉及個人、個人之間、家庭...
《道德的理想主義》是2010年吉林出版集團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興文。...... 《道德的理想主義》是2010年吉林出版集團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興文。[1] ...
道德觀是道德意識和道德水平的統一體,集中表現為個人處理與他人、集體和社會的關係的準則。人的道德觀都以個人利益在其行為中所占的地位為核心。它包括以下兩個...
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實踐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較為粗略,後者較為精密。思辨只有對錯之分,沒有中間狀態,而實踐的精髓正在於選擇,並且中間狀態就是...
社會主義道德是植根於社會主義經濟基礎,與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狀況相適應的社會道德。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又是向共產主義高級階段前進的歷史運動,...
《道德理想主義與倫理中心主義》是2003年7月1日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任劍濤 。...
道德的唯心主義(德moralisch Idealismus)德國柯亨的倫理學說。是其批判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把純粹認識的邏輯當作其整個哲學體系的基礎。把倫理學當作...
發展階段理論是道德認知發展論的理論核心。勞倫斯·科爾伯格自1958年在博士學位論文中對其作了首次闡釋後,不斷修正,直到1983年他把所有研究成果整理為三大文集時還在...
《道德問題》是2011年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史密斯。本書是一本在英美道德哲學和元倫理學領域中卓有聲譽的重要著作,系統地探討和精闢地分析了當前道德...
道德規範:是由一定社會經濟關係決定的,以善惡為評價的,依靠人們的內心信念、社會輿論和傳統習慣來維繫的,調整個人與個人之間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原則和規範的總和...
運用西方心理學中的精神分析理論解決道德問題的一種現代西方倫理學說。弗洛伊德主義,又稱“精神分析”、“心理分析”,產生於19世紀末,因其創始人奧地利著名精神病學...
道德悖論是道德現象世界中的一種特殊矛盾,是一種出現在行為選擇中的結果,這個結果具有善惡絕對對立和對抗性質的自相矛盾。在行為的選擇合適實現過程中,善惡對立在...
解釋指違反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準則的行為,此種行為通常會受到輿論的譴責。廣義廣義上所說的不道德行為是指直接或間接損害公眾利益(包括公眾設施財務等)的,其後果對...
道德標準亦稱“善惡標準”。是指判斷和評價人們行為是非、善惡、榮辱的尺度或根據對於道德標準問題,在倫理學史上有各種各樣的見解:有的把“義”作為判斷行為善惡的...
犬儒主義(希臘語:κυνισμός,英語:Cynicism)是一種源於古希臘犬儒學派學者主張的哲學思潮,該派的本意是指人不應被一切世俗的事物,包括宗教、禮節、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