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道德觀念簡稱“五道念”。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倫理學的主要內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種道德觀念
- 簡稱:五道念
五種道德觀念簡稱“五道念”。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倫理學的主要內容。
五種道德觀念簡稱“五道念”。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倫理學的主要內容。基本含義赫爾巴特認為倫理學為教育指明目的,教育的最高目的(必要目的)即培養人具備“五種道德觀念”:(1)“內心自由”的觀念,指認識與意志統一,要求人們明辨事...
它指善與惡、榮與辱、正義與非正義等觀念。它是道德意識最基本的形式,對人們的道德行為起指導作用。道德 以善惡評價為標準,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人的內心信念的力量來調整人們之間相互關係的行為規範的總和。貫串於社會生活的各個...
名教觀念 名教觀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過上定名份來教化天下,以維護封建社會的倫理綱常、等級制度。淵源 三綱、五常這兩個詞,來源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書。但作為一種道德原則、規範...
定義3: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範的心理意識。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道德養成的起點。要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倡導現代家庭文明觀念,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讓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親情中升華。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廣大家庭重言...
社會公德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者一個群體,在歷史長河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澱下來的道德準則,文化觀念和思想傳統。社會公德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著我們的行為。只有遵守社會公德的人,才會被人們所尊重。那些違反社會公德的人...
道德是一種由人們在實際生活中根據人們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種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範 它具有良好的民眾基礎,往往流傳較為廣泛,形成共識。必須與法律相分別,兩者都是行為規範,但是法律是具有國家強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種心靈的...
由此看來,道德意識就成為一個無比龐大的概念,它將同時指涉諸如哲學知識論、形上學、道德心理學、心身問題等不同程度的哲學主題。對此的解決方式是將道德意識視為一個以自我道德的多重意識為核心的倫理學概念,對於此種限制性理解...
道德現象是指具有善惡、正邪、榮辱等評價意義的社會現象,能被人們所感知的道德外作形態的總稱。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道德意識現象,包括道德觀念、道德心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理想以及道德規範、道德理論等;另一類是...
正因為道德的自我性、主體性特點,也使道德帶有明顯的主觀性和不可共享性特點。道德只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特別是當自己受到良心譴責或心靈安慰時,往往是閉門思過或“獨樂樂”。目的性 道德作為一種人生態度,總是以善惡觀念去評價自我...
“四有”是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而“有理想、有道德”又規定了它的性質和方向。離開崇高思想道德,“無德不能懷遠”(不能堅持遠大理想),無德不能真正具有高度的文化修養,無德不可能有高度的紀律。概念簡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4、保護環境,強化生態倫理觀念 人們遵循環境道德規範的實質,要求我們在正確處理人類自身的發展與自然環境的發展之間關係問題上要有科學的態度。這方面的一個首要問題,是應當確立起對自然環境的正確價值觀念。這裡所說的價值觀念,不僅僅是...
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一般來說,是指以古代儒家倫理道德為主要內容並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傳統道德思想的精華。在2000多年的歷史過程中,儒、墨、道、法各家倫理思想及佛學中的心性之說,相互影響,相互吸收,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
道德價值內容即道德價值觀念.直接受社會文化背景的影響,並因時代的不同而不同。小同時代、不同社會形態的道德價值內容既有對立性,又有繼承性.主要包括尊老、集體、真誠、律己、報答、責任、平等及利他性等八個摹本範疇。道德價值內容...
道德和才藝是遠勝於富貴的資產,墮落的子孫可以把貴顯的門第敗壞,把巨富的財產盪毀,可是道德和才藝,卻可以使一個凡人成為不朽的神明。 ---莎士比亞 這個令人肅然起敬的“人格”觀念,一面使我們從頭注重到自己的行為同它有欠符合,...
這些代價,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自然資源在某種程度上遭到過度耗損,自然環境在某種範圍內受到嚴重污染;二是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和市場經濟的迅速發育,社會上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日趨多元化,一些人在基本的道德價值判斷上出現了混亂...
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含受教育者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簡稱知、情、意、行。道德認識 道德認識是人們對是非善惡的認識和評價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道德觀念,包括品德知識和品德判斷兩個方面。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們...
中國古代的倫理道德觀念。“恕”要求推己及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強加給別人。在孔子的有關倫理學說中,“忠”與“恕”是並列的。因“恕”而得“忠”,為“忠”以行“恕”。“忠恕”是實行“仁”的方法,是“仁”的內容。同...
我們常說的、素質,道德,規範,禮章,制度,刑法等等,中國人把這些名詞作為了一些抽象的概念,仍無一人發見其中的奧妙。這些名詞到底是什麼呢?因而,不得不首先言明什麼是五倫。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天起,從嬰兒到孩子,從孩子到大人,...
而荊門郭店竹簡的發現,使我們更清楚認識到“仁內義外”曾經是孟子以前儒家學者普遍接受的觀念(12)。按照這種觀念,有些道德意識和行為(仁)是人內心具有的,而有些(義)則是由外部規定的,兩種道德意識和行為在人的成德過程中具有...
孫中山、蔡元培等提出了"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新"八德",這是"中體西用"、中西道德精華相融合的傑作。這"八德",調整了"孝"與"忠","家"與"國"的位置,表明民族和國家觀念,高於家族的觀念,既是對古人"教孝即...
農村青年、企業青年、在校學生、失足青年、精英青年、務工青年等不同層次青年有不同需求,要著眼青年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生活的、社會環境的多方面需求,從青年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體魄強健、審美情趣、個人事業、素質提高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