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是2007年12月1日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過建春、率肈。

基本介紹

  • 書名: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 作者:過建春、率肈
  • ISBN:9787503850035
  • 類別:環境科學基礎理論
  • 頁數:251
  • 定價:25.00元
  • 出版社:中國林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12-1
  • 開本:16開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目錄,

編輯推薦

本教材共分11章。在教材編寫的風格上,吸收了西方教材的一些編寫特點,不要求各個編委編寫風格完全統一,尊重各自的特色。在教材的編寫內容上,將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材,特別是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成為本教材的目的和主線。此外,加強了自然資源與環境價值評估與核算部分。本教材的對象可以是經濟專業或非經濟專業(主要是涉及資源、環境、管理專業)的本科生,也可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教材。

內容簡介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是由過建春、率肈編寫,中國林業出版社於2007年出版的書籍,該書是讓讀者掌握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基本知識、基本原理,理解自然資源和環境這兩個不可分割的概念,認識到人類經濟行為對自然資源和環境有著重要影響,學會用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原理來分析、思考環境問題和資源利用問題。可持續發展觀和資源環境可持續利用貫穿於本教材始終。
在教材內容安排上也體現此目的:第1章對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所涉及的核心概念和內涵,以及學科發展概況進行了較詳細的介紹;第2章從資源的稀缺性開始,讓讀者對資源的稀缺性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接著用第3、第4兩章的篇幅介紹了經濟成長和發展與資源可持續利用,以及環境問題之間的矛盾的對立統一關係,也就是本學科所要面對和解決的主要矛盾和問題;第5章介紹了資源配置的經濟學原理,並在隨後的第6章至第8章中,就幾種具有不同特點的自然資源類型分別探討了它們的最佳化配置原理與模型;第9章則以污染這一典型環境問題為例,探討了環境污染控制的有關理論和方法,也為其他資源和環境問題提供了理論和方法借鑑。教材最後兩章主要探討資源環境價值的計量、環境核算等原理和方法,為資源環境可持續利用和發展提供前提和基礎。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自然資源與環境概述
1.1.1 自然資源的概念
1.1.2 環境的概念
1.1.3 自然資源、環境與經濟的關係
1.2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產生的背景
1.2.1 資源問題不斷突出
1.2.2 環境污染問題不斷加劇
1.2.3 早期主流經濟學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忽視
1.3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1.3.1 自然資源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1.3.2 環境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1.4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1.4.1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1.4.2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研究內容
1.4.3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發展趨勢
1.4.4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2章 資源的稀缺性及其緩解途徑
2.1 資源稀缺的含義及其現狀
2.1.1 資源的稀缺性及其經濟含義
2.1.2 造成資源稀缺的主要原因
2.1.3 我國資源稀缺的現狀與特點
2.2 資源稀缺的衡量
2.2.1 衡量指標的選擇標準
2.2.2 資源稀缺衡量指標的設計
2.2.3 資源稀缺衡量指標的局限性與克服
2.3 資源稀缺對經濟的影響與緩解途徑
2.3.1 資源稀缺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2.3.2 緩解資源稀缺的途徑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3章經濟成長與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
3.1 自然資源與經濟成長
3.1.1 經濟成長理論概述
3.1.2 古典經濟成長理論關於增長要素的研究
3.1.3 現代經濟成長理論關於自然資源的研究
3.1.4 經濟成長中自然資源的可替代性
3.2.1 可持續發展的產生背景
3.2.2 可持續發展的定義
3.2.3 可持續發展理論關於資源、環境的觀點
3.3 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3.3.1 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含義
3.3.2 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實現途徑
3.3.3 可供選擇的資源與環境政策
3.4 循環經濟與資源可持續利用
3.4.1 循環經濟概述
3.4.2 循環經濟在已開發國家資源可持續利用中的作用
3.4.3 循環經濟對開發中國家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意義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4章 經濟發展與環境問題
4.1 環境問題
4.1.1 環境問題的概念
4.1.2 環境問題的歷史發展
4.1.3 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
4.1.4 全球性的環境問題
4.2 經濟發展與環境問題
4.2.1 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理論
4.2.3 貿易與環境的關係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5章 資源、環境配置的經濟學原理
5.1 自然資源合理配置的基本原理
5.1.1 自然資源配置的相關內容概述
5.1.2 資源配置的市場理論
5.1.3 資源配置的產權理論
5.1.4 資源配置的外部性理論
5.2 利潤最大化與資源配置
5.2.1 利潤最大化理論
5.2.2 不同類型市場的利潤最大化
5.2.3 資源配置中的利潤最大化研究
5.3 市場失靈與資源配置
5.3.2 市場失靈糾正
5.4 資源配置中的福利經濟問題
5.4.2 資源配置中的福利經濟問題研究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6章 非再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6.1 非再生資源的概念與基本特徵
6.1.1 非再生資源的概念
6.1.2 非再生資源的特徵
6.2 非再生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經濟學分析
6.2.1 非再生資源的耗竭原因分析
6.2.2 非再生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經濟學原理
6.2.3 非再生資源的跨時間有效配置
6.3 保障非再生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經濟、政策手段
6.3.1 確立資源價值,理順價格關係
6.3.2 建立非再生資源核算體系
6.3.3 建立和完善非再生資源的經濟補償機制
6.3.4 明確和強化非再生資源資產的財產所有權
6.3.5 政府通過經濟槓桿對不可再生資源市場進行巨觀調控
6.3.6 政府的直接管理與臨界控制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7章 可再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7.1 可再生資源的概念與基本特徵
7.1.1 可再生資源的概念
7.1.2 可再生資源的分類
7.1.3 可再生資源的基本特徵
7.2 可再生資源的生態增長模型
7.2.1 與密度無關的增長模型
7.2.2 與密度有關的種群增長模型
7.2.3 具有時滯的種群動態增長
7.3 可再生資源的最最佳化利用
7.3.1 種群數量變動
7.3.2 資源開發與種群平衡
7.3.3 資源的最優利用
7.4 典型可再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7.4.1 森林資源的可持續開發與利用
7.4.2 漁業資源的可持續開發與利用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8章 公共資源及其可持續利用
8.1 公共資源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徵
8.1.1 公共資源的概念及含義
8.1.2 公共資源的基本特徵
8.2 公共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典型問題
8.2.1 公共資源開發利用的外部性影響
8.2.2 公共資源利用中的“公地悲劇
8.3 公共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途徑及需要解決的矛盾
8.3.1 公共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內涵和基本原則
8.3.2 公共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可能途徑
8.3.3 實現公共資源可持續利用需要解決的矛盾
8.4 道德觀、倫理觀與公共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8.4.1 環境道德、生態倫理的概念與內涵
8.4.2 公共資源開發利用中的道德規範和法律法規的關係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9章 環境污染控制理論與方法
9.1 環境污染控制理論概述
9.1.1 環境污染控制的一般原理
9.1.2 污染損害
9.1.3 污染控制的成本
9.2 污染控制的目標
9.2.1 社會有效率的污染排放水平
9.2.2 污染控制的目標
9.3 污染控制的手段
9.3.1 管制手段
9.3.2 經濟手段
9.3.3 幾種流行的經濟手段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10章 環境與自然資源價值評估
10.1 環境與自然資源價值觀
10.1.1 環境與自然資源無價值論
10.1.2 環境與自然資源有價值論
10.1.3 環境與自然資源價值的經濟學意義
10.1.4 環境與自然資源價值的分類
10.1.5 環境與自然資源價值評估的理論框架
10.1.6 環境與自然資源價值評估方法的選擇
10.2 直接市場估價法
10.2.1 直接市場估價法概述
10.2.2 劑量—反應法
10.2.4 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資本法
10.3.1基本概念
10.3.2 內涵資產定價法
10.3.3 防護支出法與重置成本法
10.4 陳述偏好法
10.4.1 陳述偏好法的概述
10.4.2 投標博奕法
10.4.3 比較博奕法
10.5 成本—效益分析
10.5.1 靜態成本—效益分析
10.5.2 動態成本—效益分析
10.6 環境與自然資源案例
10.6.1 達維颱風
10.6.2 污水排放
10.6.3 順德的桑基魚塘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第11章 自然資源與環境核算
11.1 環境資源核算的背景及意義
11.1.1 環境資源核算理論性的背景
11.1.2 環境資源核算的意義
11.2 環境與經濟綜合核算體系SEEA
11.2.1 SEEA概述
11.2.2 SEEA2003
11.3 自然資源核算
11.3.1 資源核算的內容和程式
11.3.2 將自然資源核算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11.3.3 自然資源核算方法
11.4 環境核算
11.4.4 其他核算方法
11.5 環境資源核算的實踐
11.5.1 國外環境資源核算實踐
11.5.2 國內環境資源核算實踐
本章小結
複習思考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