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結構是2008年公布的資源科學技術名詞。
中文名稱 | 自然資源結構 |
英文名稱 | natural resource structure |
定 義 | 在某一特定的地域範圍內自然資源的組成及空間組合狀況。 |
套用學科 | 資源科技(一級學科),資源科學總論(二級學科)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然資源結構
- 外文名:natural resource structure
- 所屬學科:資源科學技術
- 公布年度:2008年
自然資源結構是2008年公布的資源科學技術名詞。
中文名稱 | 自然資源結構 |
英文名稱 | natural resource structure |
定 義 | 在某一特定的地域範圍內自然資源的組成及空間組合狀況。 |
套用學科 | 資源科技(一級學科),資源科學總論(二級學科) |
自然資源結構是2008年公布的資源科學技術名詞。定義在某一特定的地域範圍內自然資源的組成及空間組合狀況。出處《資源科學技術名詞》。...
自然[地域]資源結構是2006年公布的地理學名詞。 中文名稱 自然[地域]資源結構 英文名稱 natural resources structure 定義 特定地域範圍內自然資源系統組成成分的構成,及其數量與質量空間組合狀況。 套用學科 地理學(一級學科),資源地理學(二級學科) 以上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中文...
自然資源,亦稱天然資源,是指在其原始狀態下就有價值的貨物。一般來說假如獲取這個貨物的主要工程是收集和純化,而不是生產的話,那么這個貨物是一種自然資源。採礦、採油、漁業和林業因此一般被看作獲取自然資源的工業,而農業則不是。自然資源是成為貨物的自然財富。自然資源就是自然界賦予或前人留下的,可直接或...
合成。水既是合成有機物的原料,也是一切生命活動所必需的條件;陸地上的水主要來自自然降水。溫度也是動植物生長發育的重要條件,在水分、肥料和光照都滿足的情況下,在一定適溫範圍內,許多植物的生長速率與環境溫度成正比。因此,氣候資源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農業生產的布局、結構以及產量的高低和品質的優劣。農業...
自然屬性是指組成、結構、功能和邊界等自然資源系統的狀態、關係等所具有的整體性、層次性、周期性、地域性等特性。社會屬性是指自然資源作為人類社會生產的勞動手段和勞動對象的性質。 套用學科:地理學(一級學科);資源地理學(二級學科) 定義2:自然資源固有的性質、特點,包括狀態、外在關係等,是由自然資源內部...
《中國自然資源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實施以來,金屬礦產資源結構最佳化明顯。與2020年相比,2022年,鎢礦、銻礦等金屬儲量進一步增長34.64%和89.62%;鋰礦、鈷礦、鎳礦等緊缺金屬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儲量分別增長了170.9%、15.5%和8.76%。大宗金屬礦產消費量保持高位運行。與2020年相比,...
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聚焦資源要素保障堵點難點,通過最佳化結構提高資源配置能力,保障資源要素供給質效。進一步簡化建設項目用地用海審查批准程式,高效支持重大項目落地建設。印發《自然資源部關於進一步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最佳化建設項目用地審查報批要求。全國共批覆建設用地預審項目17168個,涉及用地總...
生物資源是自然資源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指生物圈中對人類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動物、植物、微生物有機體以及由它們所組成的生物群落。生物資源包括基因、物種以及生態系統三個層次,對人類具有一定的現實和潛在價值,它們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的物質體現。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結構千差萬別,分布極其廣泛,...
地上部分主要研究複合群體莖枝葉在空間的合理分布以求得群體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熱、水、大氣資源。地下部分主要研究複合群體根系在土壤中的合理分布,以求得土壤水分、養分的合理利用,達到“種間互利,用養結合”的目的。營養結構 營養結構 營養結構是指生態系統中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以食物...
生產要素結構就是指參與形成生產力實體諸要素質和量的構成和組合狀況。構成 生產要素結構是一個複雜的結構體系,主要有:(1)勞動對象結構,包括正在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結構、原材料結構以及作為擴大的勞動對象——能源結構等;(2)勞動資料結構,包括工具結構、設備結構、基礎設施結構等;(3)勞動者結構,包括就業結構、...
第四節 對自然資源國家所有權權能的重新認識 一 雙重權能結構是自然資源國家所有權的內在屬性 二 我國自然資源國家所有權理論研究存在誤區 三 我國自然資源國家所有權權能體系不完善 第五節 自然資源國家所有權雙重權能結構的體系實現 一 明確自然資源國家所有權的性質 二 明確自然資源國家所有權的權能體系 三 建立行使...
自然資源利用效益持續提升。落實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措施,實施節約集約用地“雙提升”行動計畫,推進工業用地供應方式改革,開展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關鍵技術探索,研發先進節地技術與節地模式,完善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供地結構不斷最佳化,建設用地產出效益和節地水平不斷提升。“十三五”時期,全省建設用地土地供應...
資源環境的產生是由人們自然資源到環境資源對認識的一種深化,幾乎所有的自然資源都構成人類生存的環境因子,自然資源是指,在一定的時空範圍內,可供人類利用的表現為各種相互獨立的靜態物質和能量。而環境資源則是靜與動的統一體。物質分類 1. 礦產能源資源。主要指標有:礦產能源資源的儲蓄量、開採量和產生的廢物...
“三個集中”有利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促進集約高效用地。四、生態保護和建設戰略。土地既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自然資源,又是自然環境的主體,保護和改善土地生態環境是我們土地資源最佳化利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五、土地市場建設戰略。在國家巨觀調控引導下,充分發揮市場對土地資源的配置作用,是土地資源最佳化...
人口自然地域結構亦稱人口自然地域構成。在總人口中居住在不同自然地域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及其構成關係。人口自然地域結構的形成和變化,一方面制約於自然條件,另一方面取決於人類對大自然的開發能力和利用水平。在一定的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水平下,由於各個地域中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不同,因而各個地方的人口容量也...
二、農用地比重大,土地利用結構地域分布差異明顯。農用地面積占土地總面積66.8%,形成以耕地、林地為主、耕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低山區及大小凌河兩岸的階地,占全市耕地總面積的70%;園地主要分布在西南總、中南部低山區,占全市園地面積的80%;牧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占全市牧草地面積的50%;林地的區域分布雖然不...
單一型銅礦只占27.1%,而綜合型的共伴生銅礦占了72.8%:在鉛礦資源中,以鉛為主的礦床和單一鉛礦床的資源儲量只占其總資源儲量的32.2%,其中單一鉛礦床只占4.46%;在鋅礦產資源中,以鋅為主和單一鋅礦床所占比例相對較大,占總資源儲量的60.45%.但礦石類型複雜,而且不少礦石嵌布粒度細,結構構造複雜。
自然經濟條件不同,土地利用結構也有很大差別。狀況 土地利用結構直接反映一定時期內的土地利用狀況,可用以分析土地國民經濟、區域經濟、企業經濟中各部門的作用程度、經濟效益及其潛力,以及開發的可能性。從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可能,可以預測和規劃今後一定時期內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及其發展趨勢。土地利用數據的測定,可按...
資源,指一國或一定地區內擁有的物力、財力、人力等各種物質的總稱。資源,可分為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兩大類。前者如陽光、空氣、水、土地、森林、草原、動物、礦藏等;後者包括人力資源、信息資源以及經過勞動創造的各種物質財富等。簡介 資源(Resources)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勞動和土地,是財富兩個原始的形成...
自然資源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 第一條 根據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准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自然資源部是國務院組成部門,為正部級,對外保留國家海洋局...
中國森林資源的地理分布極不均衡,東北、西南地區和東南、華南丘陵山地,森林資源比較豐富,森林覆蓋率達28~38%;華北、中原及長江、黃河下游地區為7%;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森林資源極少,僅為1.4%。森林資源結構不夠合理,用材林面積的比重占73.2%,經濟林占10.2%,防護林占9.1%,薪炭林占3.4%,竹林占2.9%...
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形成自然保護地建設浙江經驗。試點以來,全力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充分發揮我省體制機制創新優勢,理順管理體制,編制總體規劃,完成集體林地地役權改革,開展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推進勘界立標和管護設施建設,建成綜合信息管護平台和“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路,實行野生動物肇事公眾責任保險,建立司法保障機制...
氣候資源,通常是指光、熱、水、風、大氣成分等。作為人類生產、生活必不可少的主要自然資源,可被人類直接或間接的利用,或在一定的技術和經濟條件下為人類提供物質及能量。氣候資源分為熱量資源、光能資源、水分資源、風能資源和大氣成分資源等。共具有普遍性、清潔性和可再生性,已被廣泛套用於國計民生的各個方面...
自然資源整體性 自然資源整體性是2008年公布的資源科學技術名詞。定義 各類自然資源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而組成一個複雜的資源系統。出處 《資源科學技術名詞》。
《揭陽市自然資源“十四五”規劃》已經揭陽市人民政府六屆109次常務會議審議同意,揭陽市人民政府於2021年12月31日印發,請認 真組織實施。全文 前 言 自然資源是指具有社會有效性和相對稀缺性的自然物質或自然環境的總稱,是生存之本、發展之基、生態之要,在人類文明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全局性、戰略性、根本性的...
自然資源區劃 自然資源區劃是2006年公布的地理學名詞。定義 根據自然資源系統結構特徵、功能和空間分布規律、以及資源開發利用整治措施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運用地域分異理論原則劃分成一系列不同等級的區域。出處 《地理學名詞》。
“十四五”期間,應更加強化國土空間管理的監督與巨觀調控的功能定位,實行最嚴格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制度,促進土地、礦產、森林等自然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加快推進自然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佳化自然資源要素配置,充分彰顯自然資源資產權益,為實現“四區一地”“六個湘潭”的發展目標、構建“一灣一圈三帶多...
水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的經濟資源.海水淡化是水資源的重要補充形式.開發利用海水是緩解我國水資源短缺的重要舉措.傳統的海水淡化方法,技術成熟,工藝完善,已經實現大規模的工業化套用,但因消耗化石能源,會引發環境問題.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是未來海水淡化技術的發展方向之一.在太陽能海水淡化...
自然資源權屬制度是法律關於自然資源歸誰所有、使用以及由此產生的法律後果由誰承擔的一系列規定構成的規範系統,是自然資源保護管理中最有影響力、不可缺少的基本法律制度。 我國的自然資源權屬制度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自然資源所有權,一是自然資源使用權。 自然資源所有權是所有人依法獨占自然資源,並表現為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