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2023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為提振市場信心,全面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堅定不移推進市場化、產業化、法治化、生態化、國際化發展,以新氣象新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穩中求進、進中提質,根據《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2023年推動經濟穩進提質政策措施的通知》(雲政發〔2023〕2號)精神,結合臨滄實際,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強化市場主體培育
(一)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積極爭取省級招商引資經費補助支持。強化招大引強激勵,對招商引資成效顯著的縣(區)、園區給予經費獎補,支持開展精準招商、重大招商項目前期工作等。對招商引資重大產業項目落地多、推進實的縣(區)、園區在項目要素保障方面給予支持。邀請專門的項目策劃機構,通過專家充分論證、評審,謀劃不少於30個可推介、可招商、可簽約、可落地投資億元以上項目,列出目標企業清單,量身訂製招商方案,建立招商工作專班,加強招大引強服務保障,落實好產業配套相關政策措施,全面加強項目動態服務管理和跟蹤督辦,力求儘快取得實質性突破。2023年引進10億元產業類項目10個以上、“鏈主”企業10家以上,省外產業招商到位資金增長15%以上。(責任單位:市投資促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二)大力實施市場主體倍增計畫。積極爭取省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1000萬元以上,市級財政安排工業化和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1500萬元,重點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做優做強和發展電子商務、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創新型企業認定、提升品牌質量等。對2023年內升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三年內重複升規企業除外),市級財政給予一次性獎勵資金20萬元;對2023年主營業務收入達2000萬元及以上且具備相關聯網填報條件,經統計部門審核通過準許納入規模以上工業數據統計的工業個體經營戶,市級財政給予一次性補助10萬元;對2023年度產值超過10億元且產值增幅在20%以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市級財政給予每戶一次性獎勵20萬元;對2023年度產值超過5億元且產值增幅在20%以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市級財政給予每戶一次性獎勵10萬元;對2023年度產值超過1億元且產值增幅在20%以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市級財政給予每戶一次性獎勵3萬元;對新增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限額以上企業和大個體分別給予每戶5萬元、2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2023年完成註冊地總專包企業總產值排名前10名的建築業企業,每戶獎勵7萬元;對2023年新增入庫且完成註冊地總專包企業總產值排名前10名的建築企業給予每戶獎勵3萬元。鼓勵各縣(區)對符合條件的新培育升規工業企業給予一次性補助。依託省級貸款風險補償機制,支持企業上市倍增計畫。全面落實好國家、省制定的支持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繼續落實用水用電用氣“欠費不停供”政策,允許在一定期限內補繳,並免收滯納金。2023年,確保全市淨增企業1萬戶以上,淨增“四上”企業116戶。(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稅務局、市文化旅遊局、臨滄供電局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三)支持中小微企業加快發展。統籌市級工業化和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積極爭取省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中小微企業加快發展。推動建立健全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敢貸願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有效滿足市場主體合理融資需求。積極爭取省級政策大力支持融資擔保擴面降費,支持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對單戶擔保金額500萬元及以下的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收取的擔保費率不超過1%,對單戶擔保金額500萬元以上的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收取的擔保費率不超過1.5%。繼續執行小微企業發展稅收優惠,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繼續減按50%徵收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不含證券交易印花稅)、耕地占用稅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落實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相關政策。在招投標方面繼續推行電子保函(保險)替代現金繳納投標保證保險等保證金。政府採購標準限額以上,200萬元以下的貨物和服務採購項目、400萬元以下的工程採購項目,適宜由中小企業提供的,專門面向中小企業採購。採購項目預算總額超過上述標準並適宜由中小企業提供的,預留該部分採購項目預算總額的30%以上專門面向中小企業採購,其中預留給小微企業的比例不低於60%。(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政府金融辦、市稅務局、人行臨滄市中心支行、臨滄銀保監分局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四)大力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爭取省財政資金2億元以上,支持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大對重點實驗室等科技研發平台投入,推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套用示範。推進企業創新主體培育和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對新獲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及新型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科技企業孵化器、星創天地、眾創空間、市級技術中心等創新平台,按規定申報爭取國家和省級政策資金補助。認真落實“興滇英才”支持計畫、創新人才(團隊)培育計畫和企業科技特派員制度,積極引進和培養教育、科技、衛生領域高層次人才和重點產業發展領域急需緊缺人才。繼續支持重點群體和吸納重點群體就業的小微企業申請創業擔保貸款,市財政安排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市級配套資金300萬元,對重點群體20萬元以下的個人創業擔保貸款,原則上取消反擔保要求,按照規定享受財政貼息。支持各地盤活閒置資產,建設公益性創新創業公共服務項目,服務創新創業群體。(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教育體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委、人行臨滄市中心支行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五)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發揮貨幣信貸政策工具功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恢復和擴大消費、綠色發展、科技創新、能源保供、重點基礎設施、中小微企業等支持力度。持續完善投資主管部門與金融機構投融資信息對接機制,加強政銀企對接,以全市重點企業、重點行業、重點項目、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等為基礎,梳理、篩選前期成熟度高、經濟效益好的項目,形成推介項目清單,及時向金融機構推送,多渠道籌集資金支持產業發展。對於2022年第四季度到期的、因疫情等因素影響暫時遇到困難的小微企業貸款(含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與小微企業按市場化原則共同協商延期還本付息,延期貸款正常計息,免收罰息。還本付息日期原則上最長可延至2023年6月30日。落實推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工作相關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支持民間投資項目參與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政府金融辦、人行臨滄市中心支行、臨滄銀保監分局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六)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最佳化營商環境條例》和《雲南省最佳化營商環境條例》,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務服務便利度。建立完善貫徹最佳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方案、營商環境考核辦法、評比表彰辦法、聯席會議制度,推動市場、創新、政務、法治、人文“五大環境”全面提質。持續推進宣傳、兌現、服務“三進市場主體”、惠企政策一站式服務、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等工作,積極打造一批標桿縣(區)、部門,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市市場監管局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二、壯大資源經濟、口岸經濟、園區經濟
(七)大力發展資源經濟。各縣(區)、各部門要系統深入盤點用活優勢資源,在全市範圍內開展資源大調研活動,以資源換產業、以資源換市場、以資源換技術,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加快推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積極吸引行業龍頭企業參與“林、茶、果、牛、糖、菜、中藥材、咖啡”等農業資源,稀貴金屬、鍺、高嶺土等礦產資源,水風光等清潔能源,中緬印度洋新通道、進出口加工貿易等區位資源以及康養文旅資源等開發利用和產業化,優先支持全產業鏈打造高附加值產品企業。完善資源管理辦法,規範開發行為,細化權責關係,堅決杜絕占而不用。(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文化旅遊局、市能源局、市投資促進局、市科技局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八)大力發展口岸經濟。在防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前提下,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支持清水河、南傘、永和等沿邊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爭取省級儘快出台支持孟定清水河口岸經濟區發展政策措施,積極爭取省級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資金支持孟定清水河智慧口岸項目建設。全面落實國家稅收優惠政策支持沿邊產業園區發展,支持在享受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的基礎上,按規定實行民族自治地方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支持在清水河、南傘、永和等口岸設立免稅店。支持邊民互市發展,邊民按規定通過互市貿易進口的生活用品每人每天價值在8000元人民幣以下的,免徵相關進口稅收。加大口岸“運抵直通”模式複製推廣,落實屬地查檢“綠色通道”,持續開展通關業務改革。(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臨滄邊合區管委會、市稅務局、孟定海關、南傘海關、滄源海關等有關部門和單位,有關縣、區人民政府)
(九)大力發展園區經濟。積極爭取省預算內資金1億元以上,支持園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市級預算安排臨滄邊合區補助資金600萬元,以體制補助方式保障基本支出運轉。爭取省級對開發區內符合條件的重大技術改造項目給予支持。支持開發區建設企業孵化器,鼓勵引進生產性服務業企業落戶開發區。積極探索工業項目“標準地”改革,提高園區要素聚集度和產出效益,實現園區畝均產出200萬元以上。支持保留省級及以上開發區和市級產業聚集區跨越式發展,在防範政府債務風險的前提下,支持向上申報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各縣(區)依託獨有資源優勢和市場競爭力的特色產業,力爭2個以上特色產業園區發展得到省級政策支持。力爭2023年新增入園工業企業20戶以上,園區工業總產值達400億元以上,營業收入達490億元以上。(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林業和草原局、市投資促進局、臨滄工業園區管委會、臨滄邊合區管委會、人行臨滄市中心支行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三、推進重點產業加快發展
(十)大力發展高效設施農業。積極爭取省級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加快農業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建設。爭取省級政策支持,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2023年期間新增完成設施農業實際資產性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按實際完成投資額的5%給予一次性獎補;對完成實際資產性投資1億元以上的,按實際完成投資額的10%給予一次性獎補;對重點農業企業2022年內新增貸款,按實際獲得貸款利率的50%給予貼息,貼息利率不高於5%。支持各縣(區)統籌財政涉農資金對利用荒地、廢舊礦山建設設施農業的項目給予財政貼息。積極組織開展高效設施農業融資租賃等模式試點。持續實施“百億金融支農行動”,落實落細鄉村振興領域再貸款貼息政策,銀行業金融機構對涉農企業新增貸款不低於20億元。鼓勵保險機構積極提供設施農業保險,適當降低保費、提升理賠效率。(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鄉村振興局、人行臨滄市中心支行、臨滄銀保監分局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十一)大力推進重點工業領域延鏈補鏈強鏈。積極爭取省級財政資金5000萬元以上,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聚焦重點行業調結構、補短板、增動能。市級財力安排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及鄉村振興專項資金1億元,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支持加快林、茶、果、牛、糖、菜、中藥材、咖啡等優勢高原特色產業全產業鏈聚集發展。支持新能源電池、矽光伏、新材料、生物醫藥等行業龍頭企業發揮產業生態主導作用,瞄準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環節延長產業鏈,開展以商招商,繼續實施以商招商分級獎勵制度,帶動上下游優勢企業集群落地、集約發展。落實以度電附加值為主的能效有序調節機制,優先保障能效高、效益好、排放低的企業和生產線用能需求。鼓勵企業開展工貿分離,剝離服務業板塊,以專業化優勢提升服務半徑和質量,確保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力爭達20%。(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投資促進局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十二)大力推動新能源發電併網投產。大力支持風光新能源、骨幹電網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續建26個新能源項目建設。支持和鼓勵年內新開工新能源項目裝機達140萬千瓦以上,建成併網200萬千瓦裝機以上。支持推進雲縣抽水蓄能電站建設項目前期工作,推動臨翔、永德、鎮康3個共享儲能電站建設。力爭2023年完成能源固定資產投資100億元以上。(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林業和草原局、臨滄供電局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十三)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積極爭取省級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資金6000萬元以上,支持數字經濟加快發展。加快推進“城市大腦”一期項目建設,引進1戶以上數字經濟龍頭企業參與建設。加快推進智慧縣城和智慧園區建設,爭取遴選進入省級智慧縣城和省級智慧園區各1個,高質量建設2個以上數字農業創新套用示範基地。支持新建5G基站800個,打造5G示範項目及典型套用場景2個以上,力爭2023年數字經濟投資完成14億元。(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國資委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四、充分釋放內需潛力
(十四)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爭取省預算內前期工作經費5000萬元以上;市財政預算安排2000萬元項目前期工作經費,加大重點項目前期工作保障力度。爭取獲得省預算內前期工作經費“駿馬獎”資金支持。緊盯國家和省政策投資導向,加強項目謀劃儲備,積極爭取中央和省預算內投資支持15億元以上,重點用於園區發展、口岸建設、資源開發、創新創業等領域項目。在防範政府債務風險的前提下,爭取新發行各類債券資金25億元以上,持續推進高速公路、水利等重點項目建設。積極爭取落實臨滄至清水河、雲縣至臨滄高速公路省級交通產業基金5.76億元,加快完成項目建設。積極爭取中央車購稅補助資金3.24億元,支持農村公路建設。積極推進民航“強基拓線”工程建設。爭取中央和省級資金6.5億元,支持“興水潤臨”工程深入實施。爭取獲得省級美麗河湖獎補資金支持。爭取省級財政資金1000萬元以上,支持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力爭2023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年度完成投資810億元。(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商務局、市生態環境局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十五)大力支持擴大產業投資。力爭中央和省預算內資金不低於1億元,市財政預算安排產業發展前期工作經費1000萬元,重點支持新型工業化、新型綜合能源基地、農業現代化、旅遊產業化、信息產業化、生態環保等投資項目建設。謀劃推進一批5億元以上、1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投資項目,項目要素保障由市級進行統籌,力求儘快落地見效。鼓勵和引導金融更大力度、更廣領域支持和參與全產業鏈發展。力爭2023年產業投資占比達50%,完成產業投資405億元。(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旅遊局、市林業和草原局、市政府金融辦、人行臨滄市中心支行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十六)加大力度支持擴大民間投資。完善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機制,實現線上平台實時推介。支持民間資本參與全市重點項目建設,安排各類政府性投資資金時,對民營企業一視同仁;積極爭取省級政府出資產業引導基金,加大對民間投資項目的支持力度。將符合條件的更多民間投資項目納入市級重大項目清單,強化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促進項目落地實施。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國有企業通過投資入股、聯合投資、併購重組等方式,與民營企業進行股權融合、戰略合作、資源整合,投資新的重點領域項目。完善社會資本投融資合作對接機制,搭建有利於民間投資項目與金融機構溝通銜接平台。將民間投資增量作為固定資產投資考評體系的重要指標。力爭2023年民間投資占比達45%。(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國資委、人行臨滄市中心支行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十七)大力提升旅遊業服務能力和水平。主動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從市級層面策劃實施一批旅遊轉型升級大型項目,加大知名旅遊企業招商,推動旅遊與健康、體育、文化、生態、教育、網際網路以及現代農業等融合發展。對年度實際完成投資2億元以上的重大文旅項目,申請省級按其完成投資額的3%給予獎勵;爭取2個以上項目納入省級重大文旅項目和業態創新項目,並對項目建設貸款產生的利息(不包括土地款和房地產項目)給予適當補助支持;對成功創建國家5A級、4A級景區的市場主體,申請省級分別給予300萬元、100萬元獎勵;對年內招徠省外入滇遊客數1000人以上的市內旅行社,申請省級按照每接待1名過夜遊客5元的標準給予獎補;對評定為甲級旅遊民宿的主體,申請省級予以一次性最高30萬元獎勵。支持各縣(區)舉辦重大文旅宣傳行銷活動。最佳化“30天無理由退貨”機制,全面推廣實施旅行社及從業人員“紅黑榜”制度。力爭旅遊業投資完成45億元。(責任單位:市文化旅遊局、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衛生健康委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十八)支持新能源汽車等大宗商品消費。加大充電樁、充電站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落實好符合免稅條件的新能源汽車納稅人免徵車輛購置稅優惠。在辦證視窗設定辦理新能源汽車號牌及免檢車核發檢驗合格標誌業務的“綠色視窗”,對上線檢測的新能源車輛開通“綠色通道”和預約服務。鼓勵有條件的縣(區)出台新能源汽車消費支持政策,鼓勵計程車(含網約車、巡遊車)、旅遊客車、景區用車、城市物流等領域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深入開展柴油貨車污染治理行動,嚴格執行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加快淘汰國III及以下排放標準汽車和老舊營運車輛。配合省級持續開展“雲集好物”及“彩雲”系列促消費活動,政企聯動引導家電銷售企業統籌線上線下資源,廣泛開展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等活動,擴大家電消費。力爭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稅務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五、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
(十九)加快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等支持15億元以上,撬動各類資金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城市燃氣管道等更新改造,確保2023年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1萬戶、城鎮棚戶區改造1.7萬戶(套)、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1.28萬套(間)、新建和改造燃氣管道25公里、供水管道82公里、雨水管道68公里、污水管道128公里。支持前期工作紮實、成熟度高、綜合效益好的項目申報爭取上級資金。積極爭取省級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升級成功典型獎補資金支持。(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二十)加快推進“五城”共建。積極爭取省級財政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等支持5億元以上,支持新型城鎮化戰略,推進“五城”共建,重點對“五城”建設中成效明顯的縣(區)給予支持。各縣(區)要因地制宜,加快推進“五城”共建,圍繞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環境衛生設施提級擴能、市政公用設施提檔升級、產業培育設施提質增效,謀劃一批符合政策導向、投資方向的建設項目,確保每年有進展、見實效,實施市政基礎設施項目90個,總投資107億元。鼓勵各縣(區)積極申報“五城共建重點縣”,對積極申報並確定為“五城共建重點縣”的縣(區)給予政策和項目重點傾斜支持。(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文明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文化旅遊局、市衛生健康委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二十一)全面推進綠美臨滄建設。爭取省級財政獎補資金1億元和省預算內投資2000萬元,市級預算安排城鄉綠化美化建設獎補資金600萬元,對全市綠美城市、綠美社區、綠美鄉鎮、綠美村莊、綠美交通、綠美河湖、綠美校園、綠美園區、綠美景區建設中成效突出的縣(區)和部門進行資金獎補和項目支持。鼓勵各縣(區)創新工作機制加大資金、資源整合力度,加快打造一批典型示範。支持各縣(區)引進技術先進、帶動力強的知名苗木企業,打造成規模、有特色的臨滄苗木品牌,大力發展“綠美+”經濟。支持企業實施節能降耗和清潔生產改造建設。(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教育體育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務局、市文化旅遊局、市林業和草原局、臨滄工業園區管委會、臨滄邊合區管委會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六、加快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二十二)促進外資外貿加快發展。大力吸引和利用外資,對落戶臨滄的外商投資企業積極爭取省級獎勵資金。落實好境外投資者以分配利潤直接投資暫不徵收預提所得稅等政策。積極支持外貿企業發展,積極爭取省級穩外貿進出口獎勵資金。加大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培引力度,綜合評估服務企業數量、培訓人數、實現效益等因素,積極爭取省級給予每個企業不超過100萬元資金支持。鼓勵中小企業採取租賃等方式加強與海外倉企業合作,支持有實力的企業重點布局南亞東南亞公共海外倉,對企業投入運營滿1年以上的公共海外倉,按倉儲面積、服務企業數量等因素,積極爭取省級給予貼息支持和不超過300萬元的倉儲設備投入資金支持。支持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等新業態發展。大力支持沿邊口岸全面恢復客貨運通關,提升口岸通行能力。支持加快口岸重點產業園區建設,推進邊民互市商品落地加工,促進口岸經濟由“通道經濟”向“產業經濟”轉型。(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投資促進局、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臨滄邊合區管委會、市稅務局、孟定海關、南傘海關、滄源海關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二十三)提速推動中緬印度洋新通道常態化運行。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關於加快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相關政策措施,支持和推動一批重大物流設施、公共服務、口岸城市建設、產能合作等重大項目建設。積極爭取省級財政給予跨境貨物運輸補助。積極爭取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公司給予新通道運輸貨物鐵路運價最大空間下浮優惠。繼續落實支持海公鐵聯運鏈主企業發展壯大25條措施,支持沿線開發重點項目建設。市級預算安排1000萬元資金,對中緬印度洋新通道貨櫃運輸給予補助,確保完成雙向互通標準貨櫃1萬個以上。按照“先行先試”“特事特批”原則,提供“客制化”通關服務。持續深化“運抵直通”通關模式改革。(責任單位:市新通道辦、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交通運輸局、臨滄工業園區管委會、臨滄邊合區管委會、孟定海關等有關部門和單位,有關縣、區人民政府)
七、持續做好民生保障
(二十四)全力保障就業總體穩定。積極爭取上級就業資金支持2000萬元以上,支持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加強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兜底幫扶。爭取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建設和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等工作資金支持。支持退役軍人專屬就業創業園地建設。繼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實施職業教育辦學條件達標工程,支持臨滄技師學院與企業、園區合作。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5萬人以上,實現1萬脫貧勞動力掌握一技之能。全年完成城鎮新增就業2.95萬人以上。(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二十五)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和“菜籃子”市縣長負責制,加強供需協調、保障市場供應、豐富商品種類,強化交通物流保通保暢、精準落實“綠色通道”政策,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儲備、完善儲備調節機制,加強市場監測預警,確保重要民生商品供應充足、價格穩定。及時啟動價格補貼與物價上漲掛鈎聯動機制,減小物價上漲對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的影響。(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市市場監管局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二十六)加快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紮實推進在建房地產項目,積極支持優質房地產項目落地實施。支持加大房地產促銷力度,組織行業協會和有關房企做好策劃宣傳。探索實施旅遊地產,吸引外地人口落戶和安居、促進二手房交易、消化現房。督促指導各縣(區)最佳化制定“一城一策”“一樓一策”,化解盤活存量“爛尾樓”。鼓勵和支持各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為符合條件的“保交樓”專項借款支持項目提供新增配套融資支持,推動項目整體完工交付。在保證債權安全的前提下,鼓勵金融機構與房地產企業基於商業性原則自主協商,積極通過存量貸款展期、調整還款安排等方式,促進項目完工交付。支持實施“以購代建”,收儲存量房源作為保障性租賃住房或公益性“雙創平台”用房,也可用作高級人才公寓,與人才引進培育工作結合,拓展融資渠道。引導房地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房地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全市房地產從普通商品房向高品質商品房轉型、普通房地產向康養房地產轉型、內向型向外向型轉型、第三代住房向第四代住房轉型。(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財政局、市政府金融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人行臨滄市中心支行、臨滄銀保監分局、市公安局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二十七)加大民生保障投入力度。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農村危房(農房抗震)改造補助資金支持,爭取省級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資金7000萬元以上。爭取省級支持加快補齊醫療衛生髮展短板資金1.5億元以上,市級預算安排衛生健康、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等民生保障經費5200萬元,加強縣級公立綜合醫院薄弱專科、縣級中醫醫院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推進鄉鎮衛生院慢性病管理和中醫館建設,提升重點傳染病、慢性病防控水平。加強疾病救治、防控物資保障、疫苗接種等領域的資金保障,保障好民眾就醫用藥,重點支持老年人和患基礎性疾病群體的防控,著力保健康、防重症。(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體育局、市民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公安局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二十八)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守牢“三保”底線。嚴格依法舉債,對於符合申報條件的積極支持。進一步完善地方建設項目和資金管理,嚴禁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行為,保障合理融資需求。積極籌措各類資金確保地方政府債務足額還本付息,切實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紮實做好金融領域各項專項整治和防範處置非法集資等工作,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認真落實國務院安全生產工作“十五條硬措施”,建設更高水平平安臨滄。(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政府金融辦、市應急管理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公安局、人行臨滄市中心支行、臨滄銀保監分局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各縣、區人民政府)
各縣(區)、各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做好穩經濟工作,細化落實各項政策措施。要加強與省級對口部門匯報銜接,切實強化政策的宣傳、解讀和工作指導,全力做好各項政策、資金、項目的向上爭取工作,力爭我市獲得更多、更大、更廣的支持;各項政策措施由對口行業主管部門負責解釋。要全面梳理有關扶持政策措施的落實情況,抓緊抓好兌現落實工作。要加強經濟運行分析和調度,落實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每月調度經濟運行、重大項目集中開(竣)工和“三個示範區”建設工作機制,積極主動做好市場預期引導有關工作,加強政策評估和動態最佳化,做好政策儲備研究。各縣(區)、各部門要於每月25日前向市政府辦公室、市發展改革委報送28條政策措施推進落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