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市肉牛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

《臨滄市肉牛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已經臨滄市人民政府同意,臨滄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1年6月16日印發,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滄市肉牛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
  • 頒布時間:2021年6月16日
  • 發布單位:臨滄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
引言
近年來,隨著人口增長和城鄉居民消費水平提高,特別是城鎮居民肉類消費結構的變化,牛肉消費持續快速增長,但受生產成本上升、發展方式轉型、疫病風險等因素影響,全國牛肉生產增速減緩,價格持續上漲,市場供應偏緊。臨滄市具有飼草飼料資源、氣候條件、環境承載能力等優勢,在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市場機製作用的基礎上,具備全面加快肉牛發展的潛力。為引導全市加快肉牛產業發展,提高牛肉生產供給能力,保障市場供應,制定本規劃。
一、臨滄肉牛產業發展現狀
肉牛產業是臨滄高原特色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促進農民養殖增收的重要途徑。近年來,臨滄充分利用區域比較優勢和資源優勢,抓住國家、省發展政策機遇,落實草原獎補政策、糧改飼和秸稈綜合開發利用等政策措施發展肉牛養殖,全市肉牛規模養殖初具成效,建成出欄肉牛5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155個。全市引入西門塔爾、短角、安格斯、莫拉等現代優質肉牛品種,運用牛冷配繁育和引種擴繁兩個關鍵措施,加快肉牛良種推廣邁出新步伐,建成87個肉牛凍精改良站點,年肉牛凍精改良3.5萬頭。2020年末,全市有養牛戶6.77萬戶,肉牛存欄56.39萬頭(其中母牛存欄19萬頭),出欄17.99萬頭,牛肉產量2.13萬噸,占全市肉類總產量的7.18%,肉牛產值17億元。全市肉牛存欄占全省的6.4%、出欄占全省的4.6%、牛肉占全省的4.5%,州市排名分別是第7、第9、第8位;全省縣(區)排名分別為:雲縣第11位、鳳慶縣第25位、永德縣第30位、耿馬縣第50位、鎮康縣第58位。
二、臨滄肉牛發展前景分析
(一)發展機遇
1.政策支持力度高。畜牧業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肉乳是百姓“菜籃子”的重要品種。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肉牛產業發展,2021年、2020年中央一號檔案指出“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保護生豬基礎產能,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積極發展牛羊產業,繼續實施奶業振興行動”、“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支持奶業、禽類、牛羊等生產,引導最佳化肉類消費結構”。2018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國辦發〔2018〕43號)提出“大力推進奶業現代化,做大做強民族奶業”。202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0〕31號)提出“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持續推動畜牧業綠色循環發展、因地制宜發展牛羊養殖等政策措施”。2020年10月,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雲南省支持肉牛產業加快發展若干措施》(雲政辦函〔2020〕84號),提出“引導促進肉牛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畜禽產品供應安全保障能力的政策措施”。2020年12月,臨滄市人民政府印發《臨滄市加快肉牛產業發展八條措施》(臨政辦發〔2020〕111號),提出對“實施肉牛‘百千萬’工程、提升肉牛良種化水平、加快飼草飼料體系建設等方面給予資金補貼,對肉牛項目建設給予用地、審批要素保障”。諸多政策的支持為全市發展肉牛產業迎來良好機遇。
2.消費市場旺盛。隨著人口增長、消費水平提高、肉食營養結構意識增強,城鎮居民肉類消費結構發生明顯變化,牛肉人均消費量增加,特別是豬肉市場供需不平衡、價格上漲的背景下,牛肉消費持續快速增長,國內牛肉供給存在缺口,對進口牛肉依存度較高,據相關行業信息報到,2020年中國牛肉進口總量為240萬噸。國內牛肉供給偏緊,為臨滄肉牛養殖提供了發展機遇。
3.價格持續上漲。受生產成本上升、發展方式轉型、疫病風險等因素影響,全國牛肉生產增速減緩,價格持續上漲的趨勢短時間內難以扭轉。牛肉價格從2015年的每公斤40元漲至2020年的每公斤84元,上漲了一倍多。特別是自2019年下半年全國豬肉價格持續上漲至今,牛肉也伴隨上漲,活牛和牛肉價格由每公斤26元、60元上漲到38元、84元,比上年同期上漲46%、40%。
4.飼草資源潛力大。全市農作物種植面積559萬畝,其中:甘蔗種植面積127萬畝、年產525萬噸,玉米種植面積220萬畝、年產60多萬噸,年產各類農作物秸稈210萬噸、蔗梢(葉)100萬噸,年可用於飼料的糧食和農副產品80多萬噸;保有一年生優質牧草5.3萬畝,多年生牧草31.62萬畝,產草量102萬噸。按照草畜配套原則分析,全市現有農作物秸稈、農副產品、牧草資源可以飼養肉牛60萬頭;此外境外耕地面積大、勞動力充沛,可大量種植飼用玉米和青貯玉米等高產、高效、優質飼草飼料,經初加工進口後,為境內養殖場(戶)提供充足的飼料飼草,初步估算每年可滿足30萬頭肉牛養殖,為臨滄肉牛發展創造了條件。
(二)面臨的挑戰
1.規模養殖場用地保障難。常年年存欄或出欄50頭以上肉牛養殖場用地選址需要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耕地保護紅線、禁養區,統籌考慮飼草飼料資源、用水用電、土地規模等基本要素。全市新增肉牛50萬頭需養殖用地4萬多畝,但由於全市山多地少,目前各縣(區)推薦備選千頭以上殖地塊56塊,面積1.86萬畝,可承接6個萬頭、50個千頭規模養殖場。
2.規模化組織化程度低。全市僅有2個肉牛良種擴繁場、年出欄50頭以上肉牛規模養殖場(戶)155戶,且分布在8個縣(區)50多個鄉鎮,規模養殖出欄占比僅為10.4%,肉牛養殖仍然以“一家一戶小規模、千家萬戶大群體”的方式為主,養殖規模小且養殖方式落後,尚未擺脫傳統的養殖觀念,養殖規模化、組織化程度低,疫病防控意識薄弱,市場抗風險能力低。特別是缺乏龍頭企業輻射帶動,地方品種選育改良進展滯後、性能退化嚴重,優質母牛供給嚴重不足。
3.產業鏈條短。現有企業加工基礎薄弱,全市有2個肉牛屠宰企業,年屠宰肉牛1000頭;4個深加工企業,年加工肉牛產品32噸,銷售收入827萬元;8個青貯飼料加工收貯企業,年收貯50萬噸,銷售收入2億元。缺乏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肉牛生產銷售主要以活體交易為主,高附加值產品精深加工量少質弱,產業鏈短,產品關聯度低,生產經營標準化程度和綜合效益低。
4.畜牧獸醫科技服務能力有待提升。目前,市、縣、鄉共有513名畜牧獸醫專技人員,行政村有1013名村級防疫員;培育動物防疫專業合作社18戶,獸藥生產經營主體122戶,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生產經營主體464戶。市縣9個獸醫實驗室通過了省級考核,為加快臨滄肉牛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服務基礎設施配置、服務隊伍數量難以滿足全市畜禽飼養體量、監督管理和指導服務工作量的需要。
三、發展思路、目標和原則
(一)發展思路
聚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以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為抓手,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基礎,以“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方向,強化政策扶持,依靠科技支撐,完善服務體系,加快良種繁育、飼料保障、屠宰加工、疫病防控、科技支撐和質量安全管控六大體系建設,促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全面提升肉牛產業現代化水平,推動肉牛產業可持續發展,把臨滄建成中國重要的肉牛生產基地。
(二)發展原則
1.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考慮可利用養殖用地、飼草資源、用電用水、環境承載和產業相互關聯度高等綜合因素,科學布局建設一批百頭、千頭、萬頭規模化和標準化的肉牛養殖示範場,引領合作組織、農戶種植優質飼料發展肉牛。
2.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引導資金、技術、人才進入肉牛產業,提升自身發展能力。引進、培育壯大一批帶動能力強的養殖加工龍頭企業,支持發展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組織,構建合理的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提高肉牛生產的組織化、產業化程度,提升養殖效益。
3.科技支撐,創新驅動。以提高肉牛個體生產性能為核心,依靠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堅持良種良法配套,增強良種培育能力,研究推廣先進適用飼養技術和養殖模式,加快完善良種繁育、飼草飼料供應保障、生產技術服務、疫病防控體系,不斷提高個體生產性能和經濟效益。
4.農牧結合,融合發展。在抓好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的基礎上,合理調整種植結構,最佳化土地資源配置,加快發展青貯飼料、優質牧草,培肥地力,增草增畜,促進種養業協調發展。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市建設一批肉牛萬頭鄉、千頭村、百頭場,其中,建成5個以上萬頭示範場、10個以上5000頭示範場、25個以上1000頭示範場,支持發展肉乳兼用規模養殖,實現全市出欄肉牛50萬頭,肉產量達10萬噸。建設肉牛全混合日糧(TMR)飼料加工廠2個以上,青貯飼料加工場(點)50個,力爭年加工精飼料100萬噸、青貯料300萬噸。建設肉牛集中屠宰加工廠2個,力爭50%以上的牛屠宰加工外銷。打造中國肉牛養殖、飼料、屠宰加工基地,實現綜合產值達百億元以上。帶動10萬戶農戶參與到肉牛產業發展。
(四)發展布局
立足資源和產業稟賦,以打造耿馬10萬頭能繁母牛大縣為核心,著力南汀河流域為主脈絡的“一園五中心”發展空間布局,加快建設肉牛全產業鏈園及肉牛良種繁育中心、育肥中心、飼料中心、科技中心、生產智慧交易中心,推動肉牛產業集群化、規模化、標準化、智慧化、品牌化、鏈條化轉型發展。將耿馬縣、雲縣、永德縣、鳳慶縣建設為10萬頭肉牛示範縣,將幸福鎮、永康鎮、勐撒鎮、營盤鎮等31個鄉(鎮)建設為萬頭鄉(鎮),將幸福鎮幸福村、永康鎮鴨塘村、勐撒鎮戶肯村、營盤大乃壩村等110個村建設為千頭村。同時依託中緬國際大通道優勢,引進國際國內一流企業入駐臨滄邊合區,推進屠宰、加工、物流、銷售一體化建設,實現“集中屠宰、精深加工、物流運輸、品牌經營”,提高中高端牛肉產品比重,全面提升牛肉產品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
四、重點任務
(一)建設良種繁育體系。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引進推廣與自主培育相結合,加強肉牛良種擴繁場、肉牛凍精改良點的建設,增強良種供應能力,提高優質肉牛良種覆蓋率。加強臨滄高峰牛選育擴繁,挖掘地方資源優良基因,加大育種技術研發。到2025年,全市建設5個以上良種母牛擴繁群場,建成肉牛凍精改良站(點)100個以上,實現肉牛良種覆蓋率達50%以上。
(二)建設草料保障體系。調整種植結構,最佳化土地資源配置,引導養殖企業、養殖專業合作社以“訂單”形式“集中連片”推廣全株青貯玉米、黑麥草、皇竹草等種植和收貯加工。支持甘蔗種植優勢區域蔗稍和蔗葉收儲加工,推進以甘蔗為重點的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支持社會資本投資建設肉牛全混合日糧(TMR)飼料加工廠、預混料加工廠,推進養殖基地優質飼草飼料穩定供給。深入推進境內外交流合作,保障優質紫花苜蓿、飼用玉米等飼草飼料來源。到2025年,建成肉牛全混合日糧(TMR)飼料加工廠2個以上,每個萬頭、千頭養殖示範場根據實際同步配套建設相應規模的青貯料加工場1個,每個百頭養殖場配套飼飼草飼料加工機械1台(套)。
(三)建設屠宰加工體系。結合現有屠宰資源,最佳化屠宰布局,推進現代屠宰加工。鼓勵屠宰加工企業建設冷庫、低溫分割車間等冷藏加工設施,配置冷鏈運輸設備,完善冷鏈配送體系,拓展銷售網路,促進“運活牛”向“運牛肉”轉變。倡導畜禽產品安全健康消費,逐步提高冷鮮肉品消費比重。到2025年,培育年屠宰10萬頭肉牛屠宰深加工企業1戶以上;積極爭取跨境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試點項目,在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引進企業建設20萬頭以上肉牛屠宰深加工廠1個。
(四)建設疫病防控體系。提升市、縣兩級獸醫實驗室檢測、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完善市、縣(區)、鄉(鎮)、村四級疫苗冷鏈體系,建立免疫效果質量評價體系,完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建立健全動物免疫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降低活牛調入、調出疫病傳入風險,推動口蹄疫、布病、結核病、牛結節性皮膚病等動物疫病有效防控。督促指導養殖企業至少配備1名以上執業獸醫,開展肉牛疫病監測淨化工作,加強防疫設施和制度建設,提高生物安全水平。
(五)建設科技支撐體系。加強與中國農業大學、雲南省草地動物科學院等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聘請專家、研究人員擔任技術顧問,組建肉牛產業發展專家團隊,開展改良選育、科學飼養、飼草飼料加工等肉牛產業核心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建設國家級肉牛試驗研究基地,為肉牛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利用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建設臨滄肉牛產業數字農業示範基地,建立研發與推廣相銜接、良種良法相配套,產前到產後全程服務的科技支撐體系。
(六)建設質量安全體系。強化質量標準、檢驗檢測、監管執法體系建設,督促養殖企業建立健全養殖檔案、獸藥飼料投入品台賬等。健全官方獸醫駐場檢疫制度,規範肉牛屠宰檢疫,督促屠宰企業履行肉品品質檢驗主體責任。強化市場肉品經營質量安全監管,嚴格市場索證、明示兩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制度,利用“市場倒逼”機制督促申報檢疫。依法查處不合格肉牛產品上市經營行為,嚴厲打擊屠宰病死牛、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質等各類違法行為。
五、環境影響評價
規劃的實施,有利於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的飼料化利用,通過“過腹還田”,不僅可以減少農作物秸稈焚燒及廢棄帶來的環境污染,而且可以促進秸稈的資源化利用。合理布局養殖規模,農戶散養比例逐步下降,減少了因散養帶來的農村面源污染。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加大了規模養殖場糞污無害化處理設施的建設力度,有利於糞污的集中處理。推進種養結合,推動糞污還田利用,實現了糞污資源化利用,為種植業提供了有機肥源,有利於減少化肥對生態環境的污染。但規劃的實施對生態環境也會造成有一定影響,通過採取有效應對措施可以降低影響程度。
(一)規模養殖糞污的局部富集將造成環境壓力。規劃鼓勵肉牛規模化養殖,尤其是隨著肉牛產業的持續發展,可能出現局部地區養殖的大幅增長,造成區域內養殖糞污的局部富集,使生態環境污染治理的局部壓力加大。應充分考慮各地環境狀況,充分考慮當地土地消納能力,注重不斷最佳化養殖的區域布局,提倡種養平衡模式,不在環境敏感區發展規模化養殖場。新建、改擴建規模養殖場項目應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落實環境保護“三同時”要求。要通過大力推廣清潔養殖模式,加強糞污無害化處理,促進養殖糞污的就近就地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實現養殖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二)飼草基地建設不當將加劇草場生態退化。人工飼草基地開發會造成地表土壤裸露、疏鬆,遇強降雨可能會造成水土流失;人工飼草生長過程中會耗用大量生態用水。應選種多年生牧草,減少草地耕翻和擾動,對擬利用的水源進行水平衡分析,根據水資源平衡結果,在留足生態用水的基礎上,合理確定人工飼草基地建設規模。
(三)病死畜處理不當將危害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養殖生產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一定量的病害或死淘畜,作為細菌、病毒的重要攜帶者,若控制不利,病原體會通過水、空氣、直接接觸等途徑感染畜群甚至人體。應加強重大動物疫病和重點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完善病害畜的撲殺和無害化處理機制,保障畜群和人體的健康安全。
六、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進一步增強和做好肉牛產業發展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把肉牛產業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市、縣兩級分別成立由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肉牛產業發展指揮機構,統籌協調解決肉牛養殖生產、用地、環保等方面的重大問題。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指導機構組織協調,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市抓規劃、縣級主導、鄉鎮抓落實、上下聯動、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二)強化政策扶持。要加強財政資金保障,統籌利用好中央和省下達的產業發展資金,各縣(區)在完成中央和省級規定的約束性及指導性指標後,加大用於肉牛生產扶持工作。支持縣(區)人民政府探索發行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券,用於5000頭以上規模肉牛良種擴繁場糞污資源化利用、制(繁)種能力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肉牛政策保險支持力度,市、縣按政策性肉牛養殖保險保費承擔比例納入財政預算。支持農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積極為符合擔保條件的肉牛規模養殖場提供信貸擔保服務,收取政策性農擔業務貸款主體擔保費率不超過0.8%。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融資擔保機構將肉牛活體、肉牛養殖保險單納入可接受抵質押品目錄,開展有關抵押貸款試點,加快推進肉牛“活體貸”。認真執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對肉牛生產所需的自動飼餵、廢棄物處理和飼草料生產等農機裝備實行應補盡補。各縣(區)要提高基層動物防疫人員的福利待遇,落實畜牧獸醫醫療衛生津貼、特聘動物防疫專員制度。
(三)強化技術指導。根據肉牛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找準養殖場(戶)最迫切、最需要的養殖生產技術、改良技術、飼草種植,成立市縣級肉牛產業專家指導組,加大對技術培訓力度,推廣套用肉牛養殖綜合配套技術;支持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動物防疫專業合作社、養殖示範場(戶)組織開展飼草生產、品種改良、疫病防控等技術服務,解決技術難題,提高科學養殖水平。建立專家評價考核體系,把肉牛優良品種覆蓋率、科學補飼及全日糧飼餵技術入戶率、出欄率、產肉率、重大動物疫病免疫抗體合格率和發病率等作為對專家評價考核的重要內容,評價考核結果作為評先評優、職稱晉升和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四)構建新型利益聯結機制。引進和培育一批肉牛養殖加工企業,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農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機制。支持龍頭企業套用資金、技術、市場拓展等優勢,推進肉牛良種繁育、飼料、屠宰加工。支持專業合作社(或村集體經濟組織)提升組織化程度,以“訂單”形式帶動農戶種植全株青貯玉米及就近收貯加工,發展適度規模肉牛養殖。對“集中連片”種植青貯飼料的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或村集體經濟組織)等主體,在耕、種、防、收的單一或多個環節,優先納入農業社會化服務託管項目爭取中央財政給予扶持。
(五)加強產業服務保障。強化肉牛養殖場項目選址、立項、用地、用水、用電、金融擔保及肉牛保險等要素服務保障,將用於肉牛養殖的圈舍、飼料存貯和配製等生產設施及直接關聯的糞污處置、檢驗檢疫等輔助設施用地納入設施農業用地管理,由鄉鎮人民政府進行備案。輔助設施用地規模控制在養殖生產用地規模的10%以內,最多不得超過20畝(利用非耕地的最多不得超過25畝)並不得以設施農用地為名搭車建設永久建築。嚴格執行國家有關養殖場選址距離的規定,簡化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審批程式。
附屬檔案:1.臨滄市肉牛產業發展目標任務表
2.臨滄市肉牛產業發展重點項目表
3.臨滄市肉牛產業發展規劃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