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紅牛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

《平涼紅牛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已經平涼市政府同意,平涼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1月19日印發,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涼紅牛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
  • 頒布時間:2022年1月19日
  • 發布單位:平涼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解讀,

全文

前 言
平涼是原農業部劃定的全國肉牛優勢生產區。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立足資源稟賦,把平涼紅牛產業作為全市主導產業之一和脫貧攻堅的“首位產業”,舉全市之力,集各方資源,持之以恆大力推進,取得了長足發展。在助推決戰脫貧、決勝小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和《“十四五”全國畜牧獸醫行業發展規劃》等有關檔案精神,緊扣“三新一高”的要求,按照市第五次黨代會提出的“3659”總體思路,對標《平涼市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方案》,搶抓機遇,推動平涼紅牛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不斷做大做強平涼紅牛產業,結合平涼紅牛產業發展實際,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編制了《平涼紅牛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以習近平對“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甘肅省“十四五”規劃編制綱要》為遵循,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既突出前瞻性和建設性,又兼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圍繞“八大體系”建設,強鏈、延鏈、補鏈,著力擴量提質創牌增效,通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創新發展模式、加強科技推廣套用、強化服務保障,著力打造和實施“一核、七園、一集群”的總體布局和戰略構想,至“十四五”末,全市牛飼養量達到100萬頭,將平涼紅牛產業打造成為結構合理、體系完善、鏈條完整、核心競爭力較強、年產值達到200億元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將平涼創建成中國高品質肉牛高質量發展示範市,助推鄉村振興和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規劃總則
(一)規劃背景。平涼是中華民族農耕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曾有“農民唯養牛”的歷史記載,多年來,當地民眾精細的養牛傳統,加上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形成了獨特的肉牛種質資源—平涼紅牛。平涼紅牛養殖環境優越,肉質細嫩,大理石花紋明顯,具有獨特的芳香味,廣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睞。
牛產業是平涼市改革開放以來,持續推進的五大主導產業之一,特別是2017年以來,平涼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把牛產業作為特色優勢產業和脫貧攻堅的“首位產業”,聚集全市之力和各方資源大力推進產業發展,先後制定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牛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檔案,全力推進肉牛繁育、飼草料保障、加工行銷、要素保障、質量品牌、安全保障、糞污處理、政策支撐等“八大體系”建設,持之以恆推動牛產業擴量、提質、創牌、增效和向規模化、產業化、特色化、綠色化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目前,全市牛產業發展仍面臨發展質量效益不高、支持保障體系不健全、抵禦各種風險能力偏弱等諸多制約和挑戰。為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省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區位和資源優勢,促進牛產業高質量發展,平涼市提出“規劃引領、項目支撐、重點突破、謀求跨越”的總體要求,以平涼紅牛為重點,編制平涼紅牛產業發展規劃,通過實施一系列項目,促進全市牛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助力鄉村振興和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二)規劃編制的意義。
1.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舉措。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省考察時指出,加快高質量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譜寫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平涼市自然和生態資源十分豐富,草食畜牧業特別是牛產業發展潛力大,迫切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發揮優勢,統籌資源,突出重點,培育市場主體,增強發展動能,促進全市牛產業並帶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推進農牧結合和綠色可持續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質牛肉需求。
2.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現實選擇。2020年11月,胡春華副總理在甘肅省平涼市調研時指出,脫貧地區從集中力量脫貧攻堅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三農”工作的重大任務,確保平穩過渡。平涼市按照黨中央部署,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作為脫貧增收的“首位產業”,平涼紅牛產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持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迫切需要梳理牛產業扶貧的可示範、可複製模式,凝練好機制、好思路,推廣好做法、好經驗,健全龍頭企業與養殖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持續推進脫貧農戶參與生產、實現就業,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分享產業發展紅利,實現持續穩定脫貧。
3.是因地制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迫切需要。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作為平涼市的優勢特色畜牧產業,牛產業的發展水平直接關係著一二三產業融合和產業提質增效,影響著農村區域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合理布局各類養殖場,大力發展種養結合,促進養殖廢棄物就近資源化利用,是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發展新格局的基礎。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充分調動肉牛養殖農戶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健全聯農帶農有效激勵機制,創新收益分享模式,讓養殖戶更多分享產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是實現全面小康的根本保障。
4.是實現平涼市牛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畜禽產品供應安全保障能力。如何圍繞制約平涼紅牛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和短板,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強化產業科技創新為主線,突出綠色化、特色化、品牌化、循環化,是平涼紅牛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按照產業發展與生態系統協調的原則,注重兩大系統的有機結合,建立推行平涼紅牛產業鏈鏈長制,推進平涼紅牛標準化生產,加強“三品”認證和監管,建設優質肉牛生產加工基地,走綠色化之路;依託平涼紅牛特定的農耕文化、特定的區域文脈、特定的自然與社會環境,挖掘、發現、利用平涼紅牛特色,講好紅牛故事,走特色化之路;通過實施品牌提升工程,規範品牌使用,將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平涼紅牛”打造成中國高檔肉牛第一品種,走品牌化之路;以實施好糧改飼示範市建設為契機,大力發展青貯玉米、紫花苜蓿等優質飼草種植,實現糧經飼、種養加、農牧業有機結合,促進“草-牛-肥-果菜”循環發展,走資源利用、安全高效的現代牛產業循環化高效發展之路。
(三)規劃依據。
1.《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2.《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0〕31號)
3.《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國辦發〔2017〕48號)
4.《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
5.《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
6.《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
7.《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
8.《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規劃(2018—2025年)》
9.《全國草食畜牧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10.《全國肉牛遺傳改良計畫(2011—2025年)》
11.《甘肅省推進綠色生態產業發展規劃》
12.《甘肅省“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
13.《甘肅省“十三五”畜牧業發展規劃》
14.《甘肅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計畫(2020—2023年)》
15.《關於進一步加快牛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平發〔2018〕5號)
16.《關於進一步支持平涼紅牛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助推脫貧攻堅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平政發〔2019〕32號)
17.《平涼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2018—2022年)》
18.《關於加快平涼紅牛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平發〔2021〕14號)
19.《平涼市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方案》(平發〔2021〕19號)
20.《“十四五”全國畜牧獸醫行業發展規劃》(農牧發〔2021〕37號)
21.平涼市畜牧獸醫統計資料
二、產業發展基礎與發展形勢分析
(一)區域概況。
1.地理分布。平涼市地處陝、甘、寧三省(區)交匯處,東鄰陝西鹹陽,西連甘肅定西、白銀,南接陝西寶雞、甘肅天水,北倚寧夏固原、甘肅慶陽。全市轄崆峒、華亭、涇川、靈台、崇信、莊浪、靜寧七縣(市、區)和平涼工業園區,總面積1.1萬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11月1日,全市常住人口184.86萬人。
2.區位分析。平涼是古“絲綢之路”東端的交通要塞,是甘肅東部重要的交通樞紐、商貿重鎮和區域性中心城市,素有“隴上旱碼頭”之稱。平涼不僅是西北地區重要的公路樞紐,也是歐亞大陸橋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轉站,312國道橫穿全境,寶中鐵路縱貫南北。特別是西平、天平鐵路以及銀武、平定、西長鳳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平涼將成為貫通西蘭銀三條高速、三條鐵路的重要交通樞紐。
3.生態環境。平涼屬於半乾旱、半濕潤大陸性氣候,海拔在890-2857米之間,年均氣溫8.5℃,年降水量420-600毫米之間,平均日照總時數2144-2380小時,無霜期156-188天,境內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生態良好,資源多樣,森林覆蓋率33.62%。
4.社會經濟發展概況。2020年,平涼市實現生產總值476.16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85.1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5.68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2.83億元,財政支出完成242.36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1096.3元和9755.7元。
5.畜牧業發展概況。黨的十九大以來,平涼市以實施“百萬頭肉牛”增效工程為重點,按照“調結構、轉方式、優布局、保生態、增效益”的發展思路,積極引導養殖結構調整,大力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以肉牛產業為重點,羊、豬、雞並舉的畜牧業多元化發展格局,產業水平、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在不斷提升。2020年全市畜禽存欄479.60萬頭(只、羽),出欄386.47萬頭(只、羽),肉類總產量7.23萬噸。
(二)全國肉牛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近年來,在產業扶貧、糧改飼等利好政策帶動下,在牛肉消費需求剛性增長、消費數量快速增加、品質需求不斷升級的驅動下,我國肉牛產業快速發展,在最佳化居民肉類消費結構、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推動產業精準扶貧、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優質畜產品需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9年全國肉牛出欄4534萬頭,牛肉產量667.00萬噸,與2015年相比增加50.10萬噸,增長8.12%,牛肉總消費量833.00萬噸,人均牛肉消費量5.95千克。2019年,全國牛肉平均價格73.23元/千克,與2015年相比增加9.21元/千克,上漲14.40%。產業扶貧區、糧改飼實施區逐步成為肉牛養殖發展潛力區,肉牛產業發展成為精準扶貧、鞏固脫貧成效、助推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受經濟發展水平、消費習慣等影響,多年來,我國牛肉消費客群多為中高收入群體,而雪花牛肉消費又是中產階層中的高端群體。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雪花牛肉為代表的高品質牛肉消費需求持續增加,消費市場雖然主要集中在中高檔市場,但倍受年輕消費者偏好,消費需求日益增大,北上廣等一二線城市仍是雪花牛肉的主要消費區。目前,我國雪花牛肉生產總體能力和規模,已超過日本、美國、澳大利亞、韓國,成為雪花牛肉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但年產量在100萬噸左右,約占我國牛肉總產量的15%,仍難以滿足我國4億中產階層消費群體需求,消費缺口很大。
隨著牛肉消費需求的增大,我國牛肉進口量呈現快速增長態勢。2019年,牛肉進口量165.97萬噸,與2015年相比增加118.59萬噸,增長2.5倍,進口牛肉占總消費比重由2015年的7.14%增長到2019年的19.93%。
目前來看,與世界肉牛產業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肉牛產業發展仍存在資源有限、存欄不足、生產效率低、技術支撐不強、產業標準缺乏、組織體系不健全、利益聯接機制不暢等一系列問題和不足,牛肉消費需求剛性增長與養殖市場供不應求的矛盾依然突出。
未來受人口增加、城鎮化進程加快、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利好因素的帶動,我國牛肉消費將繼續增長。根據農業農村部監測預警團隊預測,2025年全國牛肉消費量將達到約923萬噸,同期牛肉產量約731萬噸,缺口約為192萬噸。與此同時,受養殖成本增加等影響,未來牛肉供應仍將偏緊,價格保持高位,到2025年,牛肉平均價格將超過90元/千克,肉牛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三)甘肅省肉牛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肉牛產業是甘肅省重要的特色優勢產業,在助農增收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20年末,全省牛存欄482.0萬頭,出欄228.6萬頭,牛肉產量24.9萬噸。
“十三五”以來,甘肅省以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為統攬,以綠色循環化發展為導向,大力推進農牧結合、種養循環,建設綠色標準化種養基地,肉牛養殖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產業轉型升級速度不斷加快,肉牛良種繁育體系不斷完善,飼草料保障能力不斷提升,肉牛產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增強,肉牛產業基礎和地位得到進一步夯實。形成了以平涼紅牛為主的隴東肉牛產業帶、以西雜牛為主的河西肉牛產業帶和以氂牛、犏牛、西雜牛為主的甘南、臨夏農牧交錯肉牛產業帶。培育了臨夏八坊清河源、甘肅康美、甘肅頂樂、涇川旭康等具有全產業鏈開發能力的肉牛屠宰企業,打造了“天祝白氂牛”“平涼紅牛”等5個地域品牌和多個牛肉產品商標。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肉牛產業,鞏固產業扶貧成果,助推鄉村產業振興,甘肅省提出實施《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計畫(2020—2023年)》,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構建形成布局合理、優勢突出、結構協調、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肉牛產業發展格局,促進產業振興轉檔升級。
(四)平涼市牛產業發展條件分析。
1.政府高度重視。市委市政府將牛產業定位為全市戰略性主導產業和助推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的“首位產業”,聚全市之力,集各方資源,大力推進產業發展。特別是2017年以來,建立了“一個產業一名責任領導、一套工作班子、一個推進方案、一個融資平台、一套保障機制”的“五個一”產業運作模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並通過設立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基礎母牛養殖、飼草料供給、基礎設施建設、養殖技術培訓、市場體系建設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強化牛產業發展基礎,推動建立全產業鏈運作模式,提升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管理、集約化經營水平,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市第五次黨代會明確把平涼紅牛產業作為九大重點產業鏈之一,將通過全力做強產業鏈、打造循環鏈、融通供應鏈、提升價值鏈、構建創新鏈,持續推進全市牛產業全鏈條高質量發展。
2.種質資源獨特。平涼紅牛是在平涼特定的飼養傳統、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下,以平涼當地黃牛為基礎,先後引進秦川牛、南德溫牛等國內外優良品種,經過長期選育形成的肉牛新類群。平涼紅牛個體特徵明顯,通體紅色(棗紅),公母均有角(小而鈍),角、蹄、鼻鏡均呈肉紅色,成年公牛平均體重550公斤,母牛430公斤。2020年首屆中國牛·優質牛肉品鑑大會上,經國內權威專家鑑定,認為平涼紅牛肉質細嫩堅挺,脂肪沉積豐富、均勻,香味醇厚濃郁,風味獨特,口感細嫩、多汁,生產的優質高檔雪花牛肉已達到中國精極雪花牛肉質量水平,並榮獲“品質特別獎”和“最具風味獎”兩項大獎。
3.產業基礎良好。近年來,全市堅持適度規模養殖和分戶飼養同步推進,養牛規模持續擴大。至2020年底,全市牛飼養量和出欄量分別達到81.46萬頭和35.59萬頭,累計建成規模養牛場426個,培育養牛大戶1.6萬戶,帶動6.8萬貧困戶發展養牛,27.7萬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致富;累計實施糧改飼100多萬畝,年青貯玉米秸稈180萬噸以上、凍配肉牛15萬頭;引進和扶持培育了伊順祥、旭康、凱灃、景興、金江副食、宏源牧業等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6戶,其中省級5戶,培育國內市場(銷售點)60個。
繁育體系建設大力推進。建立基礎母牛保護獎勵機制,對能繁母牛實施“見犢補母”,穩步擴大平涼紅牛育種群、核心群基礎母牛養殖規模,2020年全市基礎母牛達到28.58萬頭,產活牛犢18萬頭,比2017年分別增長31.3%和34.6%。
科技支撐能力穩步增強。圍繞牛產業科技創新,促進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肉牛種質創新基地項目穩步實施,平涼紅牛培育工作有序推進,平涼紅牛飼養管理技術規範等地方標準啟動制定,建成市、縣、鄉三級科技服務站110個,肉牛凍配改良點189個,肉牛良種化率達到92%,科技對牛產業貢獻明顯提升。
屠宰加工初具規模。目前,全市擁有省級重點龍頭企業4戶,屠宰生產線6條,研發和生產牛肉、牛骨、皮革和生物製品等近100種,年屠宰能力20萬頭,牛肉精深加工能力近萬噸。
品牌效益逐步凸顯。全市堅持高端定位,積極實施品牌帶動戰略,註冊牛肉類商標68件。2008年,“平涼紅牛”成功註冊為全國第一個活牛類證明商標,並於2009年和2015年先後兩次入選甘肅省著名商標,取得直供香港高檔活牛配額及活牛出口“通行證”;2018年6月,取得直供國家運動員“入場券”;2019年11月,成為“甘味”農產品家族中的“好中優”。
4.飼草資源豐富。平涼盛產小麥、玉米、洋芋、穀類,有“隴東糧倉”之美譽,是西北地區重要的農林產品基地,具有豐富的糧食和農作物秸稈資源。2020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426.92萬畝,糧食總產量110.61萬噸,可利用秸稈資源總量約271萬噸,年產優質青乾草約9.6萬噸,可利用飼草資源總量約280萬噸。
近年來,全市深入推進糧改飼和玉米秸稈青貯,建成糧飼兼用玉米基地120萬畝、優質牧草基地10萬畝,年青貯玉米秸稈170萬噸以上,秸稈飼料化利用率保持在80%左右。
(五)平涼市牛產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1.缺乏強龍頭帶動,產業組織化程度低。全市現有牛產業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競爭能力弱、帶動輻射能力不強,與養殖場(戶)、養殖專業合作社等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產業組織化程度低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
2.品種培育滯後,良種繁育體系薄弱。缺乏明確的育種規劃和選擇指數,品種選育進展相對滯後,存在種群性能退化的風險。加之平涼紅牛生長發育速度較慢,生產周期較長,導致比較效益較低,嚴重影響了民眾養殖積極性,使優良種質特性無法轉化成產業優勢。
3.品牌建設不足,品牌效應發揮不充分。作為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平涼紅牛”品牌的培育相對滯後,缺乏完善的“平涼紅牛”農產品公用品牌管理辦法,獲得“平涼紅牛”商標使用權的企業良莠不齊,市場總體認可度不高、競爭力不強。品牌效應對提升產業發展整體水平的重要作用發揮不充分。
4.科技推廣力度不足,疫病風險猶存。平涼市畜牧技術推廣體系基本健全,但技術人員缺乏系統培訓,知識結構普遍老化,對養殖場(戶)的培訓、指導和服務不到位。與此同時,隨著產業規模和飼養密度不斷加大,牛群流通頻率不斷增加,疫病防控風險加大,對產業的安全健康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發展定位與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按照市第五次黨代會提出的“3659”總體工作思路,對標平涼市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方案,以建設現代畜牧業為方向,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以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為重點,以推進全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機制為抓手,堅持不懈調結構、轉方式、強活力,加快構建肉牛繁育、飼草料保障、加工行銷、要素保障、質量品牌、安全保障、糞污處理、政策支撐等牛產業體系,走綠色化、特色化、品牌化、循環化發展路子,著力完善產業鏈、融通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做強創新鏈、打造循環鏈,不斷提升產業質量效益和品牌競爭力,把平涼紅牛產業打造成為鄉村振興的特色優勢產業,更好地滿足人民民眾多元化畜產品消費需求。
(二)基本原則。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農牧結合、種養循環,正確處理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係,科學合理利用資源,走品種優良、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市場主體,政府引導。培育並壯大各類市場主體,建立健全市場行銷體系,增強產業發展活力。強化政策、項目、資金支持,最佳化發展環境,加快補齊短板,推動平涼紅牛產業專業化布局、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
——品牌引領,融合發展。明確品牌定位,培育品牌主體,建立以區域品牌為基礎、企業品牌為主體、產品品牌為特色的品牌體系;延長產業鏈,升級供給鏈,提升價值鏈,做強創新鏈、打造循環鏈,提高平涼紅牛產業整體效益,實現全產業鏈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創新驅動,協同推進。構建科技創新體系,加快推廣新技術,引進新工藝,配套新裝備,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利用;建立新機制,探索新模式,形成穩定的養殖加工利益聯結機制,實現穩定的產業鏈上下游、產加銷平衡發展。
四、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及產業布局
(一)總體思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的重要指示精神,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和鄉村振興戰略機遇,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的重大決策部署,緊扣“三新一高”的要求,按照市第五次黨代會提出的“3659”總體思路,以平涼紅牛種業創新、擴繁增量、提質增效為重點,以推進實施全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機制為抓手,著力夯基礎、建基地、強龍頭、補鏈條、創品牌,轉變發展方式,強化服務保障,提升精細飼養、精深加工、精準行銷水平,促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有效構建聯農帶農機制,顯著提升產業競爭力,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使以平涼紅牛為主導的肉牛產業成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支柱產業,將平涼建成中國高品質肉牛高質量發展示範市。
(二)發展目標。到2025年,以平涼紅牛為主導的肉牛產業產品產能和質量水平穩定增長,技術水平穩步提高,規模化、標準化、優質化、組織化程度大幅提升,形成全產業鏈、全供應鏈、全價值鏈、全循環鏈的產業集群,引領中國高端牛肉生產、消費新趨勢。
1.品種培育出成果。通過構建集種質資源保存、性能測定、品種培育、種牛推廣四個環節為一體的完整育種體系,選育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端肉牛品種—平涼紅牛,爭取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
2.產業體系現代化。研究制定平涼紅牛產業系列標準,推廣平涼紅牛生產關鍵環節技術規範,大力實施科技創新、機制創新、組織創新,不斷健全完善平涼紅牛產業“八大體系”建設,加快構建“創新引領、要素協同、鏈條完整、競爭力強”的平涼紅牛現代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成功培育一批國家級牛產業龍頭企業,順利推進平涼紅牛產業集群建設。
3.質量效益大提升。引進和大力推廣優質飼草種植加工、高檔肉牛育肥、牛肉產品加工等新技術、新成果,不斷提高平涼紅牛存欄占比和平涼紅牛高檔牛肉出肉率,增加平涼紅牛個體產出效率。以平涼市為核心區,帶動毗鄰的慶陽市、定西市及陝西省寶雞市、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等地發展平涼紅牛產業,形成以平涼紅牛為主的西部肉牛產業帶,到2025年西部肉牛產業帶核心區肉牛飼養量達到100萬頭,出欄量達到40萬頭,其中平涼紅牛存欄量達到30萬頭、出欄量達到12萬頭,肉牛養殖規模化率達到75%以上(見表1-表3),平涼紅牛活畜交易中心年交易量達到25萬頭,全市年屠宰肉牛25萬頭,實現牛產業年產值200億元,其中平涼紅牛產值達到89.8億元(見表1)。
4.循環發展成格局。加強農牧統籌,將平涼紅牛產業作為全市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大力推進種養結合,以實施好糧改飼示範市建設和崆峒區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為抓手,科學布局肉牛養殖,提高糞污資源化利用率,促進養殖規模與資源環境相匹配,補齊發展短板,打造立體生態產業鏈完整的循環發展格局,到2025年,全市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
(三)產業布局。
規劃總體布局為:“一核、七園、一集群”。
“一核”:建立國家級平涼紅牛種質培育中心。依託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肉牛種質創新基地,整合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等單位的科技資源,構建平涼紅牛兩大種質培育體系(優秀種公牛和育種核心群培育體系)和兩大技術平台(種牛遺傳評估平台和高效快速擴繁產業化技術平台),加快平涼紅牛選育進程。
“七園”:在七縣(市、區)各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或循環農業產業園1處,其中:
崆峒區圍繞打造國家級平涼紅牛種質培育中心和西北地區肉牛交易、屠宰分割、精深加工、冷鏈物流集散中心,加快平涼紅牛科技成果培育與轉移轉化,引進國內知名肉牛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西北五省區肉牛高效養殖,創建平涼紅牛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涇川、崇信縣進一步強化機制創新、政策扶持,加快平涼紅牛擴繁,全面改造現有生產加工設施設備,提昇平涼紅牛高檔牛肉屠宰分割分級水平,形成區域化的平涼紅牛高檔牛肉生產加工集中區,創建平涼紅牛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莊浪、靜寧、靈台、華亭縣(市)重點圍繞“草+牛+肥+果(菜)”循環發展模式,壯大基地規模,加快飼草料、糞污資源化利用等產業體系配套完善,提高組織化程度,提升養殖效益,創建平涼紅牛循環農業產業園。
“一集群”:在平涼市全域內著力打造在良種繁育、飼草供應、規模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市場行銷等各個環節都有龍頭企業帶動,結構合理、鏈條完整、年產值達到200億元以上的平涼紅牛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五、重點任務與建設項目
平涼紅牛產業發展要以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為方向,以建立健全“八大體系”為重點,強化政策扶持推動、龍頭企業帶動、機制創新驅動、科技引領牽動,以建設平涼紅牛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為目標,通過實施一批建設項目,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施“龍頭企業+養殖基地+飼草基地+金融機構+養殖場(戶)”的產業化經營和“秸稈變肉、過腹還田、農牧結合、循環發展”的標準化養殖,推動平涼紅牛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培育平涼紅牛新品種。
1.重點任務。圍繞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種業振興行動方案》,加快平涼紅牛新品種培育及種質資源保護開發。依託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肉牛種質創新基地和國內高層次科研專業團隊,遴選平涼紅牛育種群,組建平涼紅牛核心群,建立國家級平涼紅牛種質培育中心。在系統性開展平涼紅牛性能測定基礎上,最佳化遺傳評估技術,開展全基因組選擇方法研究;挖掘平涼紅牛特有的優異基因資源,鑑定有效的致因突變位點,並套用於輔助選擇以提高種群性能;套用基因編輯等新技術快速導入優異基因提高種群性能;制定共性技術標準,構建平涼紅牛種質培育體系和技術平台。通過構建集種質資源保存、性能測定、品種培育、種牛推廣四個環節為一體的完整育種體系,充分利用我國優質地方肉牛種質資源平涼紅牛的特色優勢,選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端肉牛品種,為平涼紅牛產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2.階段目標。
近期目標(2023年):擬定平涼紅牛的中長期育種規劃,明確選育的目標性狀;完成育種群組建,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肉牛種質創新基地組建平涼紅牛育種核心群500頭,在七縣(市、區)組建育種群3000頭;制訂具有平涼紅牛特色的性能測定規程1個;建立平涼紅牛育種資料庫1個;通過聯合科研攻關,加快育種進程,完成世代選育。
規劃目標(2025年):建立平涼紅牛特有的活體和胴體定價體系;創建平涼紅牛國家級核心育種場;力爭使平涼紅牛新品種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振興民族種業,提高自主科技創新能力。
3.重點建設項目。
4.投資概算。培育平涼紅牛新品種項目預計投資9900萬元。其中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建設項目2000萬元,包括基礎設施最佳化1500萬元,信息化建設和軟體開發500萬元;平涼紅牛育種群(場)建設項目2100萬元,每個縣(市、區)養殖場投入購置改造性能測定設備、進行基礎設施改造300萬元;平涼紅牛性能測定項目1500萬元,每家計畫投資500萬元;平涼紅牛育種資料庫和遺傳評估項目1000萬元,包括改造機房投資200萬元,購置專用設備計畫投資800萬元;平涼紅牛種質資源庫項目2000萬元,包括建設種質資源庫和購置所需的低溫保存設施設備;平涼紅牛肉品質風味測定站建設項目800萬元,購置肉品質風味測定專業設備;平涼紅牛種質科技創新研發中心建設項目500萬元。
(二)健全繁育體系。
1.重點任務。實施母牛擴繁增量項目,以龍頭企業為核心,以專業合作社、家庭牧場為紐帶,以發展適度規模母牛養殖為基礎,鼓勵和發展基礎母牛養殖;依託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肉牛種質創新基地,以生產高檔雪花牛肉為目標,運用全基因組選擇等技術選育優秀種公牛,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平涼紅牛種公牛站建設,提高種公牛站制種能力,產業化生產平涼紅牛冷凍精液;建立健全基層人工授精服務網路,有計畫地組織開展品種選育和良種推廣工作,促進平涼紅牛重要經濟性狀的遺傳進展,提高養殖效益;扶持壯大、改造提升現有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打造一批產業強鎮和養牛專業村、創建一批肉牛養殖標準化示範場(帶)、扶持一批新型經營主體、培育一批養牛大戶,引導全市肉牛養殖品種由其他品種向平涼紅牛轉變,促進養殖方式由分散型、粗放型養殖向集約化、標準化、精準化生產經營轉型。
2.階段目標。
近期目標(2023年):建成平涼紅牛種公牛站1座,選育飼養優秀種公牛40頭,每年向社會提供優質凍精50萬劑;存欄10-30頭適度規模基礎母牛養殖比例達到70%;能繁母牛繁殖率達到85%以上;完成存欄30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圈舍、青貯池、草料場、堆糞場等基礎設施標準化改造和養殖設備提升,全混合日糧技術(TMR)推廣率達到50%以上。
規劃目標(2025年):建成平涼紅牛種公牛站2座,選育飼養優秀種公牛60頭以上,每年向社會提供優質凍精50萬劑以上;存欄10-30頭適度規模基礎母牛養殖比例達到85%;能繁母牛繁殖率達到90%以上;完成存欄100-300頭規模養殖場圈舍、青貯池、草料場、堆糞場等基礎設施標準化改造和養殖設備提升,全混合日糧技術(TMR)推廣率達到80%;創建數位化智慧牧場3家;創建飼養規模超1萬頭、產值超2億元的產業強鎮10個以上,全市養牛專業村達到130個;創建市級及以上標準化養殖示範場50個,養牛規模達到2萬頭以上;培育窯洞養牛示範帶10個,養牛規模達到5000頭以上;抓建養牛專業合作社150個,家庭牧場達到500個。
3.重點建設項目。
4.投資概算。健全繁育體系項目預計投資36.045億元。其中平涼紅牛種公牛站建設項目9450萬元,主要用於購買種牛、建設采精大廳和種質資源保存庫,購置凍精生產及保存相關設備。基礎母牛整村推進項目9.00億元,存欄5-10頭能繁母牛的養殖戶,每戶投入5萬元,存欄10-30頭的,每戶投入15萬元。能繁母牛養殖示範項目2.50億元,每個龍頭企業投資500萬元。平涼紅牛凍精推廣項目7000萬元,每個站點提供儀器設備購置費20萬元,每年配套工作經費10萬元。平涼紅牛母牛繁殖效率提升項目2000萬元,投資800萬元開發自動化發情鑑定系統和管理平台,按照每頭母牛補助400元標準,推廣3萬頭。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基礎設施提升項目5.50億元,大(10家)、中(50家)、小(400家)規模場分別投資500萬元、200萬元和100萬元。標準化規模養殖場養殖設備提升項目2.70億元,大中小規模養殖場分別投資200萬元、100萬元和50萬元。大型規模育肥示範場建設項目14.00億元,包括引進費、養殖場建設和設備採購等,其中存欄5000頭以上的西雜牛大規模育肥場,投資1.50億元,存欄1000頭以上的平涼紅牛大規模育肥場,投資5000萬元。數字牧場建設項目3000萬元,每個養殖場實施數位化改造與升級投資1000萬元。產業化龍頭企業及特色產業強鎮創建項目2000萬元。
(三)最佳化飼草料保障體系建設。
1.重點任務。以創建國家級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整市建設試點為契機,以實施一批飼草料保障體系建設項目為載體,以確保飼料飼草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為重點,縱深推進全市糧改飼示範市建設,著力抓好飼料飼草生產基地建設。通過政策扶持、招商引資等,大力扶持培育打造飼料飼草加工企業,每縣(市、區)至少培育或引進1戶專業化飼草加工龍頭企業,引導養牛農戶加大玉米全株青貯力度。以飼草種植加工龍頭企業帶動平涼市優質飼草產量和品質的全面提升,形成布局合理、特色明顯、分工協作、運作高效的飼草產業體系;加強飼草技術研發和示範推廣,大力發展優質、安全、高效、生態飼草產品,提高飼草科技含量和綜合利用效率;加強檢測監管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飼草料質量標準體系,提高檢測能力,建立健全監管隊伍,提高飼草料質量安全水平。
2.階段目標。
近期目標(2023年):全市糧改飼面積達到70萬畝,優質牧草種植面積20萬畝(紫花苜蓿15萬畝、一年生優質禾草等5萬畝);全市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率達到83%以上;培育8-10個區域性商品化飼草加工企業,青貯玉米和乾草自給率達到100%,優質牧草自給率超過80%。
規劃目標(2025年):全市糧改飼面積達到80萬畝,優質牧草種植面積30萬畝(紫花苜蓿20萬畝、燕麥草等一年生優質禾草等10萬畝);優質飼草供給得到有效保障,飼草基礎進一步夯實,玉米秸稈青貯總量達到400萬噸,其中玉米全株青貯200萬噸,全市全面實現玉米秸稈基本“清零”,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率達到85%以上,養牛農戶玉米全株青貯覆蓋面達到60%以上;培育10-15個區域性商品化飼草加工企業,新建年生產20萬噸玉米壓片企業1家、牛專用育肥飼料生產線2條。
3.重點建設項目。
4.投資概算。最佳化飼草料保障體系建設項目預計投資10.65億元,其中優質飼草料基地建設項目3.60億萬元;飼料飼草技術研發工程中心建設項目1500萬元;飼草加工能力提升項目2.00億元;精飼料加工項目4500萬元;平涼紅牛專用育肥飼料加工項目6000萬,每條生產線投資3000萬;糧改飼項目6000萬元;秸稈飼料化利用項目3.25億元。
(四)提升屠宰加工能力水平。
1.重點任務。按照“龍頭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群”縱深發展模式,下大力氣打造全產業鏈鏈主企業。對市內現有平涼紅牛屠宰加工龍頭企業提檔升級改造,建設標準化預冷集配中心、低溫分割加工車間、冷庫等設施,提高肉牛產品加工儲藏能力。
招商選資引進鏈主企業,圍繞崆峒區和崇信縣打造省級平涼紅牛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契機,結合國家級“甘味”平涼紅牛產業集群項目實施,制定畜牧行業重點招商目錄,立足實際,探索“委託招商”“駐點招商”等模式,重點支持產業優勢明顯的縣(市、區)引進實力雄厚、行業排名靠前、有戰略眼光的全產業鏈大型龍頭企業(集團)來平投資開發牛產業,實施肉牛養殖、屠宰加工、精細分割、產品研發、副產品精深加工、冷貯冷鏈、品牌創建、康養文旅等項目,進行“吃乾榨盡”式全價值鏈開發,最大限度挖掘產業價值,通過與養殖戶建立良性利益聯結機制,增強產業組織化程度和輻射帶動能力。在崆峒區規劃引進建設以屠宰西雜牛為主、年屠宰能力達10-20萬頭的現代化精深加工屠宰生產線1條,引進國外先進的肉牛屠宰設施設備,配套建設屠宰、速凍、排酸、分割、冷藏等車間。
培育牛副產品綜合利用龍頭企業,推進皮、毛、骨、血、內臟等副產品精深加工,大力發展生物製藥、醫藥中間體、化妝品、保健品等產品研發,不斷向醫藥、食品等產業延伸拓展。
以引進國內知名肉牛龍頭企業和建設平涼紅牛活畜交易中心為契機,規劃建設一批冷鏈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加快構建平涼市肉牛產品冷鏈物流體系。鼓勵龍頭企業聯建或自建冰鮮產品配送中心,提升冷鏈物流配送能力。
2.階段目標。
近期目標(2023年):全市年肉牛屠宰能力達到15萬頭;牛副產品綜合利用率達到50%以上。
規劃目標(2025年):平涼紅牛屠宰加工企業完成升級改造;創建一批省級、國家級肉牛屠宰標準化示範企業;全市年屠宰能力達到25萬頭;牛副產品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年線上線下交易量達到25萬頭,年交易額達到75億元,形成帶動周邊地市、輻射西北地區的肉牛交易集散地,牛產業市場“窪地”效應顯現。
3.重點建設項目。
4.投資概算。提升屠宰加工能力水平項目預計投資13.15億元,其中現代化肉牛屠宰加工生產線建設項目2.30億元(其中標準化廠房建設投資1.20億元);平涼紅牛屠宰加工改造升級項目6000萬元;牛肉精深加工和熟食加工項目、牛血深加工項目和肉牛臟器皮骨綜合利用項目7.50億元;肉牛屠宰標準化示範企業創建項目2000萬元;肉牛屠宰加工產品開發創新項目1500萬元,其中政府補助300萬元,企業配套1200萬元;大型冷藏及交易展示配送中心項目2.40億元,其中標準化廠房建設投資1.25億元。
(五)開展市場行銷與品牌建設。
1.重點任務。按照《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等要求規定,申請認定平涼紅牛地理標誌產品,引導企業主體增強品牌意識,主動適應市場需求,培育和打造自主企業品牌。支持牛產業加工型龍頭企業,加大自主產品研發,大力發展調理牛排、火鍋料理、方便菜、休閒系列等加工產品,延長產業鏈條,增加產品花色品種,提高加工增值水平。鼓勵引導龍頭企業開發優質高檔牛肉製品、方便牛肉食品,建設平涼紅牛產品“中央廚房”。
加快平涼紅牛活畜交易中心建設,建立健全集活畜交易、綜合展銷、雲平台、市場大數據於一體的線上線下交易平台。推進產銷對接,發展“第三方定製”中央廚房模式等新型行銷業態,培育直播帶貨等模式,暢通銷售渠道。依託平涼市紅牛產業聯合會(聯盟),加強與淘寶、京東、美團、盒馬鮮生等電商平台合作,開設網上店鋪、代銷點,擴大銷售覆蓋面。
積極銜接承辦國內牛產業大型節會,嫁接各縣(市、區)舉辦的賽牛會等活動連續舉辦平涼紅牛節,組團參加各類展銷會和推介會,持續加強“甘味”平涼紅牛區域公共品牌及其產品的展示、宣傳和推介,立足平涼農耕文化、產業特色等要素,設計Logo,凝練品牌核心價值,增強品牌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品牌價值。開展“ 平涼紅牛”品牌價值評估,打造中國農產品“標桿品牌”。
2.階段目標。
近期目標(2023年):完成平涼紅牛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認證;在京滬廣深和西安、蘭州等地,扶持培育一批平涼紅牛展示展銷及品鑑體驗店(或加盟店)。
規劃目標(2025年):在全國各省會城市和計畫單列市設立或扶持培育一批平涼紅牛展示展銷及品鑑體驗店(或加盟店);新增企業品牌4個,“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的品牌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平涼紅牛”品牌打造成為國內高品質肉牛一流品牌。
3.重點建設項目。
4.投資概算。市場行銷與品牌建設項目預計投資2.52億元,其中平涼紅牛線上線下交易中心項目1.50億元;電子商務市場主體培育項目5000萬元,5家電商龍頭企業每家投入1000萬元;“平涼紅牛”農產品公共品牌設計項目500萬元;“平涼紅牛”農產品公共品牌宣傳項目1500萬元;品牌培育項目1200萬元;平涼紅牛品鑑推廣項目1000萬元;平涼紅牛系列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項目1000萬元。
(六)強化科技支撐。
1.重點任務。加強產學研合作,整合各類科技資源,對養殖場、養牛戶深入開展科學飼養、秸稈青貯、凍配改良、疫病防控等實用技術培訓。加強市、縣、鄉(鎮)三級畜牧技術推廣單位的基礎設施建設,充實基層技術力量,提高工資待遇保障,完善工作經費保障機制,保障村級動物防疫員合理勞務報酬。依託產業技術體系和各級技術推广部門,以平涼紅牛為重點,積極引進、推廣和套用先進實用技術,不定期組織開展肉牛飼養、管理、防疫、屠宰加工等實用技術培訓,提高全產業鏈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技術水平。
2.階段目標。
近期目標(2023年):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甘肅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建立穩固的產學研合作,年培訓規模養殖場技術骨幹和養殖農戶分別達到1000人/次和5000人/次;牛產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2%以上。
規劃目標(2025年):年培訓規模養殖場技術骨幹和養殖戶分別達到2000人/次和5000人/次;牛產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5%。
3.重點建設項目。
4.投資概算。科技支撐體系建設項目預計投資3860萬元,其中,平涼紅牛產業技術體系組建項目2000萬元,每年財政資助400萬元;鄉(鎮)動物防疫特聘項目910萬元;肉牛養殖實用技術培訓項目500萬元,每人/次100元,每年100萬元;平涼紅牛養殖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項目450萬元,評比驗收後每人資助1.5萬元。
(七)加強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1.重點任務。健全完善動物疫病監測預警、預防控制、防疫檢疫監督體系,全面落實動物防疫責任制,抓好口蹄疫、結核病、布病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切實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深入開展獸用藥品、屠宰行業、飼料及飼料添加劑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活動。
以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信息平台為依託,以中國產品質量追溯系統網路平台的專利技術為支撐,建立平涼紅牛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依託崆峒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提升改造全市規模化肉牛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設備,建設區域性糞污集中處理中心,推進規模養牛場糞污資源化利用。
2.階段目標。
近期目標(2023年):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免疫抗體合格率達到80%以上;全市規模養殖場、育肥場和屠宰加工企業建立平涼紅牛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完成平涼紅牛飼養管理技術規程和胴體質量、牛肉質量評價體系等8個甘肅省地方標準制(修)訂;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0%以上,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8%以上。
規劃目標(2025年):完成平涼牛產業鏈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口蹄疫、布病、結核病等重大動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得到有效防控;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
3.重點建設項目。
4.投資概算。加強安全保障體系建設項目預計投資3.92億元,其中,平涼市四級動物防疫體系建設項目1.07億元;平涼紅牛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項目1000萬元;平涼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市推進項目2.70億元;平涼紅牛標準化體系建設與宣貫500萬元(標準編制費用150元、宣貫費用350萬元)。
(八)構建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
1.重點任務。積極推動國有平台龍頭企業改革改制和養殖模式創新。充分發揮平涼市紅牛產業聯合會(聯盟)的組織功能和橋樑紐帶作用,建設“智慧紅牛”信息管理平台,加強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等技術在牛產業開發中的套用,提高圈舍環境調控、精準飼餵、疫病監測、產品追溯等智慧型化水平,構建平涼紅牛“區塊鏈”,實現全產業鏈信息化閉環管理。集政策發布、信息交流、動態分析、技術共享、產品行銷等功能為一體,促進產業聯盟、行業協會、龍頭企業、養殖場(戶)信息互聯互通,以信息化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2.階段目標。
近期目標(2023年):平涼市紅牛產業聯合會(聯盟)有效運行;平涼紅牛基礎母牛、改良犢牛和優質高檔育肥牛的基本信息全部納入“智慧紅牛”信息管理平台。
規劃目標(2025年):平涼市紅牛產業聯合會(聯盟)“產業聯動、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機制建立;“智慧紅牛”信息管理平台全面運行。全面完成全市縣級國有肉牛養殖企業經營機制轉換,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3.重點建設項目。
4.投資概算。平涼紅牛產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重點建設項目預計投資5700萬元,其中平涼市紅牛產業聯合會(聯盟)運行與機制創新項目700萬元,包括開辦經費200萬元,聯合會(聯盟)建設運營活動資金補助每年100萬元;平涼紅牛產業信息管理平台建設項目5000萬元,包括開發經費1500萬元,運行費每年700萬元。
六、投資估算與效益分析
(一)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規劃重點項目預計投資68.231億元,建設資金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籌措:一是國家和省級各類牛產業發展資金,二是平涼市和各縣(市、區)整合各類牛產業發展資金;三是企業及養殖場(戶)自籌,各項目資金籌措如表12所示。
(二)經濟效益估算。至2025年,預計平涼牛產業總產值將達到200億元。其中:
1.通過優質肉牛標準化養殖,年出欄肉牛40萬頭,其中西雜牛等28萬頭(每頭2萬元),平涼紅牛12萬頭(每頭3萬元),可實現產值92億元;
2.通過精深加工及冷鏈物流建設,年屠宰分割西雜牛20萬頭,增值60%,平涼紅牛12萬頭,增值80%,實現產業增值53億元;
3.年加工牛肉特色熟製品2萬噸,實現產業增值10億元;
4.平涼紅牛活畜交易中心年交易規模達到100萬頭,可實現產業增值20億元;
5.通過加大宣傳,培育平涼紅牛農產品公共區域品牌,品牌效應大幅提升,牛產業品牌溢價增值規模可達25億元。
(三)社會效益分析。
1.全面提升牛產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通過規劃實施,推進全市牛產業提質增效,加速優質肉牛品種的培育和示範推廣,有力提升科技支撐水平;推動以平涼紅牛為重點的牛產業鏈條的縱向延伸和橫向拓展,促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形成,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牛產業在飼草種植、飼料加工、良種繁育、標準化養殖、屠宰加工、市場交易、冷鏈配送、廢棄物綜合利用的全產業鏈開發,實現牛產業“擴規模、優結構、提質量、創品牌、增效益”同步發展,全面提升全市牛產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2.推進農牧產業提質增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通過規劃實施,將對全市畜牧業的現代化、產業化、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作用,能夠帶動牛產業及相關產業在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等領域的協同發展,促進產業提質增效。通過圍繞肉牛主導產業發展,充分挖掘農業多功能性,可有效促進文化、旅遊、健康等產業的有機融合,進而促進城鄉之間要素流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3.推動畜牧業就業創業,促進農民增產增收。通過規劃實施,將有力推動平涼紅牛產業全產業鏈開發,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直接及間接帶動就業5萬人以上。通過大力開展教育培訓、實踐實訓等活動,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技能,提升就業增收能力,預計年可培訓新型職業農民5000人/次。通過構建多元化產業經營模式,有力帶動農戶共同發展,有效提升農民生產經營水平,促進節本降耗、增產增效。通過發展多種利益聯結方式,可有效保障農民分享產業增值收益,進一步拓展農戶增收空間,實現參與平涼紅牛養殖農民年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4.提升脫貧質量,銜接鄉村振興。通過規劃實施,因地制宜發展多元扶貧利益聯結機制,能夠實現貧困戶與現代化牛產業發展的有機銜接,增強貧困地區、脫貧民眾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對提升全市脫貧攻堅質量、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具有重要意義。
(四)生態環境影響分析。規劃的實施,將大力推廣綠色生產方式,通過積極推廣標準化生態健康養殖模式,發展農牧結合生態循環產業,加強動物疫病科學防控和病死動物無害化收集處理,實現養殖業生產綠色化。通過抓優質種源培育和良繁體系建設,抓標準化適度規模生產,抓品質監管和可追溯體系建設,打造肉牛綠色發展鏈條,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規劃的實施,還將積極推進秸稈飼料化高效利用,提升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水平,可使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通過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市推進項目,將積極推進養殖場建設與養殖規模相配套的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推廣以農用有機肥等為主的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實現糞污的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循環利用,可使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
七、保障措施
(一)健全管理機制,加強產業規劃實施領導。
1.切實強化組織保障。進一步加強對平涼紅牛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強化平涼市肉牛產業發展協調領導小組工作職能,市、縣兩級分別成立平涼紅牛產業鏈鏈長制工作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市級鏈長制辦公室設在市畜牧獸醫局,辦公室主任由市畜牧獸醫局主要負責同志兼任,負責平涼紅牛產業鏈鏈長制具體組織實施和協調服務工作,其他成員單位要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和優勢,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支持和保障平涼紅牛產業鏈鏈長制工作縱深推進。制定平涼紅牛產業鏈鏈長制議事規則等相關制度,及時解決產業鏈發展中遇到的共性問題、關鍵性難題。
2.加強部門協調合作。協調形成發改、科技、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利、農業農村、商務、扶貧、文旅、市場監管、金融等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工作機制,制定責任清單和任務清單,健全領導體制,完善工作機制,認真落實《關於加快平涼紅牛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支持平涼紅牛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助推脫貧攻堅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市政府出台的系列政策措施,結合實際制定配套政策,綜合施策、精準發力,打好政策“組合拳”,加大牛產業支持扶持,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地見效。
(二)制定配套政策,最佳化平涼紅牛產業發展環境。
1.健全產業管理政策。最佳化平涼紅牛產業管理,加強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平涼紅牛產業的區域化布局、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和市場化發展。制定與頒布平涼紅牛產業發展規範、標準與行業規定,加大市場監督管理,強化“平涼紅牛”農產品公共品牌管理。
2.強化養殖用地保障。將肉牛養殖相關的圈舍、飼料存貯和配製等生產設施用地及糞污處置、檢驗檢疫等輔助設施用地納入設施農業用地管理,肉牛養殖生產設施用地規模根據養殖和投資規模合理確定。肉牛養殖項目使用林地的,開闢綠色通道,進一步最佳化審批流程,依法依規保障項目加快落地。
3.建立人才引培良性機制。出台相關人才獎勵政策,積極引進、培養牛產業科技創新型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積極開展借腦引智,提昇平涼紅牛科技支撐水平。
(三)加大資金投入,促進項目順利實施。
1.爭取上級資金投入。立足平涼紅牛產業發展需求,圍繞重點項目建設,加強與國家、省農業農村、科技、財政、發改等相關部門的銜接溝通,積極爭取上級財政支持,用足用活有利於平涼紅牛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
2.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市財政持續加大牛產業發展的資金投入,保證財政科技投入增幅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市本級財政每年安排產業發展資金不少於2000萬元,用於平涼紅牛新品種培育、良繁基地建設、服務體系建設、品牌行銷與市場體系建設等重點項目的補貼與獎勵。
3.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制定獎勵投資牛產業的金融管理條例,鼓勵社會資金投入牛產業,多渠道籌措資金投入牛產業發展。制定優惠政策,採用股份制等多種形式,積極鼓勵引導社會閒散資金投入牛產業。
(四)創新金融扶持,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
1.鼓勵信貸方式創新。鼓勵引導各商業銀行在平涼紅牛集中養殖鄉村,積極開展信用村、信用戶評定工作,通過推廣活牛抵押擔保,擴大抵押物範圍、延長貸款期限、創新牛產業金融產品、探索建立平涼紅牛產業發展基金等,加大對肉牛養殖大戶、行銷大戶、重點養殖及加工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促進更多信貸資金投向牛產業。
2.探索融資渠道創新。探索發行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券等方式,支持符合條件的牛產業相關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拓寬產業發展融資渠道,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流向牛產業。
3.擴大政府性融資支持。擴充縣(市、區)政府性融資擔保資本金和風險補償金,加大貸款風險補償力度,持續做好平涼紅牛信用擔保、貸款貼息工作,著力破解牛產業發展資金瓶頸,支持龍頭企業和全產業鏈發展;擴大肉牛保險覆蓋面,逐步提高能繁母牛的保險金額和保險補助標準。
(五)探索機制創新,增強產業發展動力。
1.實施龍頭引培工程。大力引進肉牛養殖、屠宰加工龍頭企業,增加產業聚集度,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產業發展效益。培育規模較大、起點較高的平涼紅牛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產業鏈延伸,形成一批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產品。
2.構建利益協調機制。以平涼市紅牛產業聯合會(聯盟)為載體,引導聯合會(聯盟)內養殖場、專業合作組織與龍頭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完善龍頭企業利益返還機制,推行訂單養殖、入股經營等方式,促進平涼紅牛養殖良性利益聯結機制的建立。
3.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充分發揮主流媒體引導作用,積極利用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台,加大對平涼紅牛產業發展意義、廣闊前景,以及省市縣在扶持產業發展、助農增收、典型培育等方面相關政策措施的宣傳力度,努力營造全社會支持平涼紅牛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解讀

平涼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平涼市“十四五”畜牧業發展規劃》和《平涼紅牛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現將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背景和依據
2020年,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做好“十四五”市級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平政辦發電〔2020〕25號)下發後,為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推動全市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全力助推鄉村振興,我局堅持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為指導,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0〕31號)《甘肅省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計畫(2021—2023年)》《平涼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2018—2022年)》等檔案精神,開展了《平涼市“十四五”畜牧業發展規劃》《平涼紅牛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的編制工作。
二、編制過程
為高質量完成規劃編制工作,我局抽調專門力量,並聘請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專家團隊,組成規劃編制組,共同開展編制工作。在編制過程中,重點把握了三個方面:一是深入學習調研,增強針對性。認真系統學習了國家和省市“十四五”規劃編制相關精神和行業相關政策,多次深入縣(市、區)開展調研,及時全面蒐集、整理相關資料,同時加強上級部門的溝通對接,確保兩個《規劃》目標定位、項目建設等與國家、全省畜牧業發展規劃保持一致,爭取將更多項目納入國省“十四五”規劃盤子,做到規劃編制工作“一盤棋”。二是廣泛徵求意見,增強科學性。兩個《規劃》初稿形成後,先後多次組織市直畜牧獸醫系統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人員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規劃編制專家團隊,以視頻會、座談會形式,進行全面討論和修改,在此基礎上,廣泛徵求各縣(市、區)、市直有關部門及國家、省市畜牧獸醫行業相關專家、市內相關企業負責人等意見建議,並對照縣(市、區)、部門及相關專家等意見,進行了認真修改完善,力求規劃從設計的高度、廣度、深度等方面兼具科學性。三是反覆論證完善,增強可行性。兩個《規劃》經過多次徵求意見後,我們分別召開了專家論證評審會,進行評審。對《平涼紅牛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我們先後在北京、平涼進行了兩輪專家評審論證,根據專家評審論證意見,進行了再修改再完善。特別是市委五屆黨代會之後,依據《平涼市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方案》(平發〔2021〕19號),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行鏈長制“六個一”的工作思路,對規劃內容進行了再次全面修改完善,形成了目前的審議稿。
三、主要內容
(二)《平涼紅牛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包括七個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總則。包括規劃背景、規劃編制意義、規劃依據三方面內容。
第二部分:產業發展基礎與發展形勢分析。包括區域概況、全國肉牛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分析、甘肅省肉牛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平涼市牛產業發展條件分析、平涼市牛產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分析等五個方面。
第三部分:發展定位與基本原則。包括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方向,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以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為重點,以推進實施全產業鏈鏈長制為抓手,加快構建產業體系,著力完善產業鏈、融通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做強創新鏈、打造循環鏈,不斷提升產業質量效益和品牌競爭力,把平涼紅牛產業打造成為鄉村振興的特色優勢產業。基本原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市場主體,政府引導;品牌引領,融合發展;創新驅動,協同推進。
第四部分: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及產業布局。總體思路:以平涼紅牛種業創新、擴繁增量、提質增效為重點,以推進實施全產業鏈鏈長制為抓手,著力夯基礎、建基地、強龍頭、補鏈條、創品牌,轉變發展方式,強化服務保障,提升精細飼養、精深加工、精準行銷水平,促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使以平涼紅牛為主導的肉牛產業成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助推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支柱產業,將平涼建成中國高品質肉牛高質量發展示範市。發展目標:到2025年,以平涼紅牛為主導的肉牛產業產品產能和質量水平穩定增長,肉牛飼養量達到100萬頭,出欄量達到40萬頭。肉牛養殖規模化率達到75%以上,平涼紅牛活畜交易中心年交易量達到25萬頭,全市年屠宰肉牛25萬頭,實現牛產業年產值200億元。實現品種培育出成果、產業體系現代化、質量效益大提升、循環發展成格局。產業布局:“一核、七園、一集群”,即建立國家級平涼紅牛種質培育中心;在七縣(市、區)各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或循環農業產業園1處;在平涼市全域內著力打造在良種繁育、飼草供應、規模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市場行銷等各個環節都有龍頭企業帶動,結構合理、鏈條完整、年產值達到200億元以上的平涼紅牛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第五部分:重點任務與建設項目。圍繞“培育平涼紅牛新品種、健全繁育體系、最佳化飼草料保障體系建設、提升屠宰加工能力水平、開展市場行銷與品牌建設、強化科技支撐、加強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構建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八個方面,設計“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創建、平涼紅牛選育核心群(場)建設、優質飼草料基地建設、現代化肉牛屠宰加工生產線建設、平涼市四級動物防疫體系建設”等重點建設項目49項,預計投資總額67.886億元。
第六部分:投資估算與效益分析。包括投資估算及籌措、經濟效益估算、社會效益分析、生態環境影響分析等四個方面。
第七部分:保障措施。包括健全管理機制,加強產業規劃實施領導;制定配套政策,完善平涼紅牛產業發展環境;加大資金投入,促進項目順利實施;創新金融扶持,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探索機制創新,增強產業發展動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