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州“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

《臨夏州“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已經臨夏回族自治州政府同意,臨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1年12月31日印發,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夏州“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1年12月31日
  • 發布單位:臨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解讀,

全文

第一章 發展基礎和形勢挑戰
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教育現代化步伐,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依據《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甘肅省“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臨夏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及州委州政府《關於振興教育事業的意見》,結合我州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以來,全州教育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以及對甘肅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協調推進教育改革發展各項工作,教育發展步伐明顯加快,教育基礎不斷夯實,主要指標顯著提升,為建設“美麗”新臨夏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一是黨的領導全面加強。全州各級黨委、政府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響亮地提出堅持“一切利益為教育讓路”,把有限的資金優先保障教育事業,教育發展各項舉措落到實處。成立了州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出台了《關於振興教育事業的意見》,形成了“州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司其職”的教育工作格局。
二是立德樹人有效落實。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全面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七一”“國慶”“抗戰勝利紀念日”等節點,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廣大師生繼承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開展“千校萬生學黨史、感黨恩、明志向”紅色研學活動,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組織編印《臨夏州愛國愛黨愛家鄉資料彙編》,引導廣大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重視體育教育,分階段開展中華傳統武術進校園活動。加強勞動教育,通過開闢植物園、蔬菜種植園和職業學校實訓基地等,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勞動、掌握實用技能,提高實踐能力。
三是教育脫貧成效顯著。持續落實教育精準扶貧政策,強化“政府控、學校保、家長送”的控輟保學工作措施,建立“雙線四級”“八包八到位”制度,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聯控聯保工作格局,全面做到了決不讓一個適齡兒童少年失學輟學。精準落實各項資助政策,為全州30多萬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提供了資助保障,充分發揮了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作用。
四是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學前教育增量普惠,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從2015年的74.4%提高到95.42%;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從2015年的74.8%提高到97.92%;高中教育提質增效,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從2015年的60%提高到81.24%;職業教育突破發展,形成了以臨夏現代職業學院為龍頭、州職業技術學校和臨夏國強職業技術學校為兩翼、縣市職校為補充的職業教育發展格局;特殊教育持續推進,建成臨夏縣、東鄉縣特殊教育學校;終身教育不斷發展,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8.5年。
五是教育改革縱深推進。深化普通高中招生改革,劃定招生最低控分線,按計畫、按分數、按政策陽光招生,職普比達到4:6。藉助廈門、濟南、北京等地優質教育資源,加大合作辦學力度,面向全國高薪聘請臨夏現代職業學院、東鄉縣石化中學、永靖縣黃河中學校(院)長。引進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永靖縣產教融合示範園項目,加快推動校地融通、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發展新局面。
六是師資隊伍持續強化。組織各級各類學校校長到發達地區考察學習,對全州高中學校班子進行調整最佳化。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多渠道招聘補充教師1.1萬名,教師結構不斷最佳化。提高教師待遇,推行州直學校績效工資改革,提高中高級教師職稱崗位結構比例,近1萬名教師評聘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和班主任補貼,每年召開慶祝教師節大會,充分調動了教師工作積極性。通過國培計畫、省培、州培等項目,累計培訓教師20.04萬人次。持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引導廣大教師愛崗敬業,初步建成了一支符合教育發展要求的教師隊伍。
七是資源配置不斷最佳化。堅持鄉村以“兩類學校”建設為重點,城鎮以適應城鎮化發展和易地搬遷人口集中的需要為重點,籌措資金56億元,新建改擴建學校1500多所,新增學位11.27萬個。創建省級示範性幼稚園3所,省級一類幼稚園27所,標準化幼稚園187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部達到標準化學校建設要求;永靖縣移民中學創建為省級示範性高中,永靖中學、臨夏回民中學、康樂中學創建為省級實驗特色高中,臨夏州職業技術學校創建為省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加快“三通兩平台”建設,生機比由12:1提高到8:1,“寬頻網路校校通”學校達到1201所、覆蓋全體中國小,“優質資源班班通”教室達到11639個、占90.6%,“網路空間人人通”註冊人數達到23萬名,占64%,建成臨夏州智慧教育雲平台。
八是合作交流廣泛深入。依託“三區”支教計畫,每年蘭州、酒泉、武威100多名優秀教師到我州支教,加強了兩地學校之間的交流合作。通過東西協作,廈門市480名優秀教師到我州開展支教活動,臨夏州2490名校園長、教師前往廈門開展學習交流。碧桂園集團建成臨夏國強職業技術學校,對貧困家庭學生實行免費教育、訂單培養。通過結對幫扶,與蘭州市教育局合作,連續三年開辦永靖中學蘭州班;與蘭州職教園區合作,向臨夏州傾斜提供中職學位;康樂縣與江蘇南通建立了長期的教育合作交流機制;東鄉縣民族中學與西北師大附中聯合舉辦致遠班,東鄉三中與蘭州市二十八中聯合舉辦宏志班;北京實驗學校與臨夏市合作辦學。啟動實施“援教頂崗”項目,全省8所師範類院校的3353名大學生來我州進行支教活動,助力臨夏教育事業發展。
二、形勢挑戰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教育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發生深刻變化,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教育承擔著更為重要的使命和責任。
綜合研判,“十四五”時期,我州教育處於多重政策機遇的疊加期、促進現代化的起步期、深化改革開放的攻堅期、彌補發展短板的突破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縮小差距的視窗期。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我州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還不夠契合,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學前教育鄉村保教質量不高,城區學位供給不足;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程度低,三分之二的學校分布在山區,規模小、條件差,仍然存在新的輟學風險;學校布局不盡合理,難以適應城鎮化發展步伐,學生逐年增長,學位嚴重不足,“鄉村弱、城鎮擠、擇校熱”問題依然存在;教育信息化發展緩慢,套用程度低;教師隊伍整體水平不高,結構不盡合理,編制缺口大;重點大學錄取人數不多,大多數學生被大專、高職院校錄取,教學質量依然不高;職業教育發展滯後,“雙師型”教師緊缺,縣市職業學校普遍規模小、辦學條件差,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能力不足;教育體制還不健全、管理機制還不夠完善;學校安全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
第二章 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思路及主要目標
“十四五”時期全州教育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以下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思路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視察甘肅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和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建設“六個臨夏”為奮鬥目標,全面落實州委、州政府《關於振興教育事業的意見》,堅持一切利益為教育讓路,大力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教育服務均等化,努力實現全州教育發展行穩致遠、教育系統和諧安定、教育品質不斷提升,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現追趕超越和長遠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和文化支撐。
二、基本原則
1.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把黨的領導貫穿到教育工作全過程,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著力加強教育系統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強化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為教育改革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障。
2.堅持優先發展。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和人才資源開發需要,為教育保障奠定堅實基礎。
3.堅持立德樹人。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教育全過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4.堅持改革創新。立足教育州情,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強教育交流合作,通過改革、開放和創新,解決發展難題和短板,充分激發教育活力,推動教育事業發展,全面提升教育質量。
5.堅持依法治教。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法律法規,堅持依法辦學、依法執教,切實保障民眾受教育的權利和廣大師生合法權益,為教育改革發展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6.堅持統籌推進。統籌城鄉、區域和校際教育資源,促進教育規模、結構、功能協調發展,最佳化配置教育資源,統籌謀劃學校發展,堅持學校硬體建設與內涵提升並重,有效提升教育整體水平。
三、發展思路
以強化黨的全面領導為宗旨,以構建高質量發展體系為中心,以辦“美好教育”為品牌主題,以繼續做好固基強本、控輟保學為重要基礎,以布局調整、資源配置為突破口,以狠抓常規、精細化管理為著力點,以交流合作、開放辦學為活力,以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為根本,以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為教育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努力實現各級各類教育高質量協調發展。
四、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全州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重要指標力爭達到全省中等水平,高質量發展舉措落到實處,教育整體水平進一步提高,人民民眾對教育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大幅提升。到2035年,建成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教育布局基本合理,城市學位得到保障,教育體制基本健全,實現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豐富的優質教育,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
1.學前教育。到2025年,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全州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8%以上,普惠性幼稚園覆蓋率達到90%以上,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60%以上。每個縣市至少創建1所省級示範性幼稚園,5所省級一類幼稚園。覆蓋城鄉、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保障機制進一步健全,以政府為主分擔普惠性學前教育成本的機制普遍建立,全面落實幼稚園教師持證上崗,幼稚園保教質量全面提高,幼稚園與國小科學銜接機制基本形成。
2.義務教育。到2025年,創建一批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義務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質量大幅提高,全面完成鞏固控輟保學成果任務,目前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129所,計畫新增21所,五年後達到150所,全州義務教育入學率保持在99%以上,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8%以上。進一步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力爭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目標。
3.高中教育。到2025年,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以上,高中階段教育在校生職普大體相當,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滿足國中畢業生接受高中階段教育需求。完成普通高中標準化建設和高考改革,明顯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各縣市達到每10萬人建成一所高中的要求,促進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元,本科一批上線率力爭到達30%以上,本科二批上線率力爭達到70%以上,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
4.職業教育。推進“技能甘肅”落地見效,積極申報建設省級“雙高”(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畫)、“雙優”(優質中等職業學校和優質專業)院校項目,完善橫向融通、縱向貫通培養體系,臨夏州職業技術學校早日竣工並投入使用,各縣(市)以現有職業教育資源為基礎,逐步構建“一縣一校一中心”格局,滿足臨夏州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實現州委“不讓一個兩後生沒有一技之長流向社會”的要求。
5.特殊教育。不斷擴大隨班就讀規模,全面提高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水平,重視發展殘疾人高中階段教育,積極開展面向成年殘疾人的職業培訓。到2025年,殘疾兒童少年受教育權利得到有效保障,初步形成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幹、以送教上門為補充的特殊教育方式,力爭讓每一個殘疾兒童少年都能接受合適的特殊教育。
6.民辦教育。進一步健全民辦教育激勵引導和規範管理機制,引導社會資金重點發展非義務教育,建成臨夏市清華園民辦高級中學,逐步落實各種扶持政策和措施。到2025年,民辦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辦學特色日漸突顯,辦學質量逐步提高,建成一批水平和質量較高的民辦學校。
7.終身教育。到2025年,繼續教育取得長足發展,充分發揮開放大學培訓功能,開展多方式教師培訓,形成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
8.教師隊伍。到2025年,全州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顯著提高,城鄉教師資源基本實現均衡配置,幼稚園、國小、國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100%,普通高中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99%以上,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98%以上,高等學校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比例達到20%以上,幼稚園師生比達到1:20、國小師生比達到1:16、國中師生比達到1:11、普通高中師生比達到1:10,形成一支符合教育現代化要求的教師隊伍。
序號
項目指標
省定目標
州級目標
1
學前教育毛入園率(%)
96
98
2
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
97
98
3
高中階段毛入學率(%)
95以上
90
4
省州優質園(州級一類園以上)比例(%)
20
5
達省級示範性、特色普通高中比例(%)
20
6
每十萬人在校大學生人數(人)
2000
7
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0.2
9.5
8
財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預算支出的比例(%)
16
9
兩個只增不減額度(億元)
60
10
學生、社會對教育的滿意度(%)
95
11
國語普及率(%)
86
82
表1:2025年臨夏教育發展重要指標
第三章 主要任務
“十四五”期間,緊緊圍繞教育高質量這個主題,進一步最佳化教育結構,全面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師隊伍和校長隊伍建設,把立德樹人貫穿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落實教育規劃、強化學校管理,不斷夯實教育高質量發展基礎。
一、堅持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著力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鬥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育全過程,突出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地位,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強化中國小學科德育滲透,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建設形成協同效應。實施思政課教師全員輪訓計畫,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師隊伍整體建設水平。
2.重視學生身心健康。落實國家和省上關於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相關要求,大力營造全社會重視成長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相適應的良好氛圍。聚焦班主任、心理教師、學科教師三個重要環節,完善全體教職員工齊抓共管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工作體系。不斷拓寬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成長渠道,強化生命教育、挫折教育、青春期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學科教育、日常教育教學緊密結合,對學生身心健康狀況進行動態管理、跟蹤管理、鏈條管理。建立學生心理健康及家長學校交流溝通平台,充分發揮婦聯、共青團等部門聯席會議制度作用,健全醫教協作、警校合作、聯合預警、社會協同工作機制。
3.健全協同育人機制。推動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家長參與、學校組織、社會支持的協同育人工作格局。加強推進中國小幼稚園普遍建立家長委員會,推動建立校級、班級家長委員會。鼓勵有條件的學校舉辦家長學校或成立親職教育講師團,開展親職教育主題宣傳活動,配合學校抓好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管理,提升親職教育能力。統籌發揮校內外自然資源、紅色資源、文化資源、體育資源、科技資源、國防資源和企事業單位資源的育人功能,推動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免費或優惠向學生開放,支持有條件的學校教育資源向社會開放。豐富校外教育內容和形式,鼓勵開展研學旅行、夏令營、冬令營活動,探索中國小社會實踐、特長培養、研學旅行等方面與社會力量開展合作,強化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親職教育有機銜接。推進建設一批中國小校科普教育基地、社會實踐基地和示範性研學旅行基地。構建學生志願服務工作體系,將志願服務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
4.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堅持“五育”並舉,實施“五大行動”(德育鑄魂行動、智育提質行動、體育健身行動、美育薰陶行動、勞動提能行動),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貫穿國民教育全過程,為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適合的教育,培養中小學生科學素養,深化課程改革,重點建設一批示範性學生創新項目。開齊開足上好體育美育課,深入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創建體育特色項目。強化學校美育育人功能,逐步完善“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藝術審美體驗+藝術專項特長”教學模式。持續開展中華傳統文化和藝術進校園,實施體育美育浸潤計畫,加大體育美育教師補充力度。積極爭創省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地、美育特色校、體育特色校。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開展勞動教育,把學生參與勞動教育課程學習、實踐情況、家務勞動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培養學生勞動習慣,提升學生勞動能力。有條件的學校建立勞動實踐基地,創建“文化傳承”勞動教育特色學校。
二、最佳化各類教育,創新教育改革
1.學前教育普惠優質。啟動學前教育強師計畫,不斷補齊教師缺口。擴大普惠性資源供給,大力發展公辦幼稚園,完善小區配套幼稚園建設管理機制;加快城市新增人口、流動人口集中地區新建改擴建一批幼稚園,切實保障適齡幼兒入園需求;健全幼兒教師工資待遇保障制度,保障普惠性學前教育可持續發展;全面提升保教質量,深化幼稚園教育改革,加快實現幼稚園與國小科學有效銜接;健全幼稚園保教質量評估體系,充分發揮質量評估對保教實踐的科學導向作用,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和實踐能為。
2.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搶抓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大好機遇。通過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等項目紮實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城區擴容,新建、擴建、改建、整合學校,提高學位供給能力,全面消除大班額現象;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達到150所以上,打造“鄉村溫馨校園”,提高鄉村學校辦學水平和質量,全面鞏固“控輟保學”成果,嚴防新的輟學和部分復學學生再次輟學現象的發生,嚴格落實政府主導、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聯控聯保機制,加強考核考評力度,進一步鞏固提高義務教育普及水平。
3.普通高中特色提質。實施普通高中質量提升行動計畫,加強課程基地建設,促進普通高中內涵發展,推進與新高考改革相適應的高中教學改革,探索高中教學改革新模式,完善普通高中發展性評價體系,形成與高等院校招生改革相適應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對全州普通高中年度進行綜合績效評價,對高質量普通高中進行獎勵。全面實施高考改革,強化國家相關政策研究,促進高中教育特色提質發展。
4.職業教育夯基創優。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構建“一縣一校一中心”格局。職業學校和職教中心合署辦公,由縣(市)長任主任,統籌資金,搭建培訓平台,辦好臨夏現代職業學院,建成臨夏現代職業學院新校區(文旅學院),積極申報建設省級“雙高”院校,高職教育要創新特色發展,積極申辦本科專業。建成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永靖產教融合示範園,辦學規模達到1萬人以上。臨夏州職業技術學校和臨夏國強職業技術學校積極創建“雙優”學校,大力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建立普通高中、中職學校合作機制,構建橫向融通、縱向貫通的職普融通培養體系。建成2所省級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2—3所優質特色中等職業學校,7箇中職現代化實訓基地。推進職業教育校企深度融合,共建產學教一體化實習、實驗、實訓平台與基地,協同開展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5.特殊教育融合全納。深化特殊教育改革,積極興辦殘疾幼兒學前教育機構,推進特殊教育學校實行十五年一貫制辦學模式,健全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幹、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為主體、附設特教班為補充的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體系,提高吸納能力,應納盡納。幫助殘疾學生掌握生活生產技能,更好地融入社會。健全送教上門機制,提高送教上門質量,特殊教育實現全覆蓋。加強特殊教育學校項目建設,在20萬人口以上縣新建特殊教育學校,逐步形成從國小到高中階段教育較為完備的特殊教育體系。
6.終身教育開放共享。完善不同學歷層次教育的縱向銜接機制,確保人人有享受終身教育的平等機會。補齊自學考試、成人高考、開放大學薄弱環節,辦好城鄉老年教育。按照全省開放大學辦學體系,搭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線上教育平台,推行“網際網路+教育”新模式。實現普通教育、職業教育、老年教育、繼續教育、社區教育等不同類型教育學習成果互認銜接轉換,形成終身學習性社會。
7.民辦教育規範有序。健全政府補貼、購買服務、基金獎勵、捐資激勵等支持民辦教育發展的機制,完善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管理制度。依法落實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的同等法律地位,保障民辦學校師生合法權益。促進普惠性民辦幼稚園發展,臨夏市創辦一所有特色的民辦高中,盤活民辦高中學校資源。鼓勵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支持民辦學校創新辦學機制和育人模式,完善民辦學校評價體系,持續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切實加強校外培訓機構管理。
三、加強隊伍建設,激發教師發展活力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在教師資格準入、招聘考核、職稱評聘、推優評先、表彰獎勵等環節中優先考慮。健全師德表彰獎勵制度,開展多種形式的師德教育,把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等教育融入培養、培訓和管理的全過程,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努力建設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教師隊伍。
2.實施教師培優行動制定出台《臨夏州中國小校長隊伍管理辦法》《河州“名校長”“名教師”“名班主任”評選認定管理辦法(試行)》《臨夏州教育教學專業性人才評選認定管理辦法》《臨夏州卓越師資培育五年行動計畫(2021-2025)》,積極建設學校研訓中心、縣(市)教師發展中心、州級高端師資發展中心與校長、教師發展學校。做實校本研訓,提升全體教師教育教學基本素養;全力做好縣(市)培訓,開展5年一周期、360課時的全員培訓;著力做精做優州級培訓,實施培訓項目品牌孵化行動;全面落實高端國培省培,發揮名優校長、班主任、教師示範帶動作用,構建起“國培省培作示範、州培作領航、縣培作全面、校本作全員”的教師培訓工作格局。加大外派掛職、離崗培訓與引進名校長、名師工作力度,在做好培訓工作的基礎上,搭建師資梯度攀升機制。加強中國小校長和名師隊伍建設,培育造就一批適應現代化要求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優秀人才隊伍,並予以資金補助。
3.最佳化教師隊伍結構。科學測算學生底數,精準預判師資需求增量,提前做好教師編制爭取工作,精心做好教師招聘工作,完善人才引進配套政策,吸引優秀人才到臨夏從教,形成優秀人才從教、教好優秀人才的局面。通過公開招聘、特崗計畫等渠道,繼續加大中國小教師補充力度。深化中國小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全面推行競聘上崗制度,盤活用好現有教師資源。推行中國小校長職級制改革,落實職級薪酬並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實施校長、教師輪崗交流制度,每年選派一定數量的城鎮、川塬區校長和教師,到農村中國小和幼稚園開展輪崗交流,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業務水平。全面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推進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等機構人員職稱與學校教師職稱兼容互認。
表2:2025年全州專任教師隊伍學歷指標
序號
指標內容(占比)
目標(%)
1
幼兒教師專科及以上學歷
98
其中本科及以上占60
2
國小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
70
3
國中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
90
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占3
4
普通高中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
95
其中研究生以上占15
5
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
95
其中“雙師”型教師占45
6
省州縣(市)教師名優特及縣級以上骨幹教師
15
四、統籌布局推進,最佳化資源配置
各縣(市)結合實際,精心制定發展規劃,對接州上規劃,採用動車原理,永靖縣、臨夏市率先帶動,康樂縣、和政縣、廣河縣和臨夏縣緊跟加快,積石山縣和東鄉縣奮起直追,形成幫扶帶、追趕超的局面,凝聚整合合作力量,形成一盤棋思想,共同推進臨夏教育發展。科學規劃學校布局,統籌考慮城市建設與發展、三孩生育政策全面放開及進城、流動人口變化趨勢,目前城區學位不足已凸顯,加上全州各學段學齡生每年按8%遞增,每年新增2100人左右,要加大學校建設力度,每年新增2100個學位,滿足學生逐年增長需求。按“三辦”方式,即加大投入辦好縣市教育園區,重點建設臨夏市與臨夏縣結合部教育園區,在城鎮新建擴建一批學校,增加學位供給能力,學校之間形成良性互動競爭態勢;集中力量辦好鄉鎮寄宿制學校,整合鄉村教育資源,著力解決上學遠、規模小、質量不高的問題,輻射帶動周邊小規模學校;高度重視辦好必要的教學點,解決部分低年級學生就近入學的問題。落實城鎮住宅小區和老城區改造配套幼稚園規定,依法擴建和新配建學校。實行州縣(市)教育專項規划動態調整機制,新建學校嚴格按照同級國土空間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布局位置進行選址建設。採取名校幫扶弱校、名校託管弱校、名校與弱校聯合辦學等方式,到2025年實現全州優質教育資源全覆蓋。
五、提升信息化水平,賦能教育智慧發展
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級教育信息化建設總體要求,全面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畫,進一步夯實最佳化教育信息化基礎,改善信息化教學環境,實現中國小所有班級網路多媒體教學設備和優質教育資源全覆蓋。加快智慧型化教學終端建設,包括電子書包教室、STEAM教室、創客教室、VR/AR/MR實驗室等創新教學環境。大力推動臨夏州智慧教育雲平台建設,實現省、市、縣、校四級教育雲平台的互聯互通、共建共享,通過樞紐接入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以協同的方式向全州提供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大力發展“網際網路+教育”,開展同步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路課堂和智慧校園建設,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實施幼稚園、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提升計畫,使所有專任教師熟練運用信息化手段實施教學。創建信息化示範校,以信息化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破解農村學校教育發展難題,補齊農村教育短板,促進農村教育均衡發展,加快城鄉教育振興步伐,最終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目標任務。
六、加強合作交流,借鑑成功經驗
我州各縣市與濟南市各區縣建立區縣(市)間、臨夏州州直學校與濟南市市直學校建立教育結對幫扶關係,開展教研支持、教師培訓、交流研討等活動,充分發揮濟南市名校的示範引領作用,幫助臨夏州廣大教師提升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造就一批具有崇高教育理想與追求、較強研究與創新能力,在推動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全面提升基礎教育質量和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的骨幹校長隊伍,進而帶動全州中國小、幼稚園校(園)長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聚焦服務“一帶一路”、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等重大戰略,融入蘭西城市群,加快構建多層次、多渠道、立體化的區域教育協同發展格局。積極與北京市、廈門市、南通市、蘭州市等教育先進地區學習與交流合作,加大合作辦學力度,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借鑑先進教育理念和成功經驗,助推我州教育發展。
七、著力提高質量,促進內涵發展
1.全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和教育生命力意識,形成人人重視質量、人人狠抓質量的濃厚氛圍。修訂完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建立教育教學質量與績效評價辦法,狠抓教學常規管理,抓好備課、上課、作業批改、個別輔導、複習、評價等過程的精細化管理。認真開展好“五課”教研活動,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努力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藝術,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通過走出去、請進來、長出來等方式,大力提升教師專業水平。深化課程改革,提高教師的課程整合和建設套用能力。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努力使學生學習能力、毅力、方法得到提高,養成善學、愛學、好學的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力。
2.強化管理促改革。始終把“五項管理”作為“小切口、大改革”的重要舉措,紮實推進“雙減”工作落實落細,不斷提高課後服務水平,在“三提一保”(提高課堂教育質量、提高作業管理水平、提高課後服務水平、保障服務時長)上下功夫,加大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力度,規範辦學行為,徹底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建立健全學校、教師、學生、教學、教研、管理和後勤服務等規章制度,強化學校管理,加大制度執行力,促進學校管理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持續推進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規範有序推進“選課走班”教學模式。全面推動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和評價制度改革。以州直學校教師績效工資改革為契機,全力推動各縣市教師績效工資改革。深入推進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依法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
3.抓特色教育促內涵發展堅持“以學生為本,抓特色教育,促內涵發展”的辦學理念,在質量、精細、特色、創新發展上下大功夫,把辦學特色放在學校改革與發展的突出地位,把注意力集中在辦學水平的不斷提高上,注重精細化管理,積極挖掘、利用、整合學校資源,著力提升學校的“軟實力”。在全面落實國家課程計畫的同時,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後服務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學生能力、開啟學生智慧、激發學生創造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通過5年努力,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長”的內涵發展新模式,全面提升辦學品位。
八、推進學校文化建設,增強核心競爭力
充分套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優勢,挖掘本地區的傳統文化,移植先進的外來文化,形成本校的特色文化,真正融合發展成為學校文化的軟實力,實現“文化立校、品牌樹校”,發揮學校環境薰陶人、形象影響人、精神感化人、行為養成人、課程教化人的作用,用強大的文化力量,帶動學校追求卓越,形成特色品牌,促使學校從制度管教向文化興教轉變,不斷攀升教育發展的制高點。落實《臨夏州學校文化建設工作方案》,通過總體規劃、分批試點,自主申報、逐校培育、予以補助、分年驗收、掛牌表彰等辦法,形成各具特色的“三風一訓”和校旗、校徽、校歌等文化標識,到2025年創建百所“學校文化建設示範校”,帶動全州學校文化建設上台階、成品牌、有影響、全覆蓋、創特色,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撐。大力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高全社會語言文字套用能力,把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礎性工程,到2025年,全州國語普及率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全面加強各級各類學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組織開展“學前學會國語”行動,實施“童語同音”計畫。開展新時代語言文字示範校建設,到2025年,全州建成省級語言文字示範校70所、州級示範校220所、縣級示範校440所。
九、實施“十大重點項目”,改善辦學條件
“十四五”期間,緊緊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目標,補齊城鎮學校、兩類學校、鄉鎮寄宿制學校短板弱項,統籌布局結構調整,最佳化資源配置,解決城區學位緊張問題,改善學校師生學習生活條件,加快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和實訓基地建設,提高辦學水平,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全州計畫實施1104個教育項目,規劃總投資112.86億元。其中,學前教育74個項目,投資8.86億元;義務教育252個項目,投資42.84億元;普通高中教育13個項目,投資16.51億元;職業教育9個項目,投資24.92億元;特殊教育學校建設項目3個,投資1.2億元;教師培訓項目3個,投資0.98億元;智慧校園和信息化建設項目96個,投資4.72億元;教師周轉房和溫暖工程建設項目317個,投資2.26億元;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項目10個,投資9.5億元;中國小廁所建設項目327個,投資1.48億元。
第四章 保障措施
1.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職能,全面加強黨委對教育事業的領導,成立臨夏州“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實施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部門聯動,形成合力,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加強教育系統黨的建設,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通過抓黨建促進教育質量提升。黨員多、規模大的學校建立黨委,支部建在年級組,黨小組建在學科組;學區中心建立支部,國小建立黨小組,民辦學校必須建立黨組織。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推進教育系統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活動方式創新。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落實《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把意識形態工作融入立德樹人、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貫穿教育教學的各環節,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確保學校各類思想文化陣地傳播黨的聲音,確保黨的領導在教育系統意識形態領域實現全覆蓋。
2.強化依法治教。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加快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學校依法自主辦學、教師依法執教、社會依法參與和監督的教育法治實施機制和監督體系。加快形成法治化的教育行政管理體制,建立健全政府統籌、部門合作、上下聯動的教育執法工作機制。全面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建立健全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依法維護學校、學生、教師和舉辦者權益。各學校要以學校章程為統領,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和治理結構,依法保障廣大教職工和學生參與學校管理和監督。深入開展普法教育,提高廣大師生和教職員工法治意識和法律素養。
3.保障經費投入。堅持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經費的教育投入體制,加大教育經費投入,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把教育作為重要領域予以優先保障,確保教育經費逐年增長。建立與公共財政體制相適應的教育投入機制,按照“兩個只增不減”的要求,確保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確保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將教育財政撥款增長和使用情況,逐步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完善學生資助體系,做到“應助盡助,應貸盡貸”,確保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輟學。牢固樹立勤儉辦教育的思想,建立科學、規範的教育經費管理制度。規範、改進各類學校的財務管理,加強項目管理,特別是建設項目資金的管理。加強對中國小公用經費的使用管理,教育經費要向邊遠山區、薄弱學校和困難群體傾斜,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嚴禁挪用、截留、擠占教育專項經費。加強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制度,完善監督機制,預防和查處各種違規違法行為,確保經費安全。
4.確保學校安全穩定。州縣市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學生和學校安全工作,強化組織領導,不斷完善制度機制,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守好安全底線,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強化安全管理,統籌做好意識形態安全、校園安全和學生身心健康工作。落實“一崗雙責”,行業部門“三管三必須”職責,逐級傳導責任壓力,明確工作任務,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學校安全工作格局。積極構建學校“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防範體系。加大安全教育宣傳力度,不斷提高廣大師生安全防範意識。完善疫情防控和應對校園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積極開展安全應急演練活動,提升廣大師生應對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和防範技能。深化“平安校園”建設,著力整治校園及周邊社會治安環境,有效遏制和防範涉校涉生案件和安全事故的發生,為廣大師生提供安全、安心、祥和的學習工作環境。
5.強化督導教研。充實調整州縣(市)兩級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切實配齊配強督學力量。加強學校綜合督導和政府履職行為的督導評估,切實發揮好督導為教育發展保駕護航的作用。制定教育督導和督學工作經費指導意見和管理辦法,暢通督學進出渠道,促進督學專業成長,全面發揮督導效能。州縣(市)教研室配齊配強專職教研員,各級各類學校要健全由學科骨幹教師組成的專兼職教研團隊,努力建立一支素質優良、業務精湛、充滿活力、專兼結合的教研隊伍,充分發揮教研人員的專業引領作用。加強和改進教研工作,根據不同學科、不同學段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採用區域教研、網路教研、綜合教研、主題教研以及教學展示、現場指導、項目研究等多種方式,提升教研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6.營造良好氛圍。加強宣傳引導,努力營造支持教育改革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多形式、多渠道展示教育發展成果,擴大教育規劃的社會影響力,最大限度凝聚助推教育改革發展的動力,形成全社會更加關注教育、支持教育的新局面。構建支持教育發展的多方聯動新機制,凝聚州縣(市)各部門及群團組織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形成教育發展合力。建立教育行政決策智庫,成立多方專業諮詢委員會,吸納多學科的專家參與教育決策,組織開展區域教育發展研究,開展各級各類教育質量檢測,為教育決策提供支撐。爭取社會各界對教育事業的理解、幫助和支持,努力為規劃實施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7.推動規劃落實落地。縣(市)政府要把“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納入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結合本規劃制定各自“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組織開展規劃實施情況的中期評估和年度檢測,並及時發布通報。規劃執行情況主動向同級人大報告,接受政協、各民主黨派和社會各界的監督。將本規劃確定的各級指標納入州政府各部門、各縣(市)和教育行政部門綜合評價和績效考核體系,明確問責對象與範圍,規範問責程式,加大責任追究力度。聚焦規劃確定的重點工作任務,細化完善推進措施,形成更為具體的落實方案,推動規劃各項目標任務落地見效。

解讀

一、編制起草依據
  依據國家“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及2035現代化遠景目標、《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甘肅省“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臨夏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及州委州政府《關於振興教育事業的意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不斷推動臨夏教育快速發展,實現教育強州、人才強州的遠景目標,更好地服務臨夏經濟社會發展,立足臨夏教育事業發展實際,特制定本規劃。
  二、主要內容
  臨夏州“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主要內容有四章。
  第一章是發展基礎和形勢挑戰。主要包括發展基礎、形勢挑戰,從黨的領導全面加強、立德樹人有效落實、教育脫貧成效顯著、各類教育協調發展、教育改革縱深推進、師資隊伍持續強化、資源配置不斷最佳化、合作交流廣泛深入等8個方面進行了全面概括總結,並分析了面臨的形勢和挑戰。
  第二章是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思路及主要目標。從編制規劃遵循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思路和主要目標,對未來五年臨夏州教育事業發展進行總體謀劃布局,提出了奮鬥的總體目標和具體指標。到2025年底,全州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教育整體水平進一步提高,人民民眾對教育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大幅提升。全州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8%以上,普惠性幼稚園覆蓋率達到90%以上。創建一批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8%以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以上,高中階段教育在校生職普大體相當,各縣市達到每10萬人建成一所高中的要求,本科一批上線率力爭到達30%以上,本科二批上線率力爭達到70%以上。推進“技能甘肅”落地見效,逐步構建起“一縣一校一中心”格局,實現州委“不讓一個兩後生沒有一技之長流向社會”的要求。全州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顯著提高,幼稚園、國小、國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100%,普通高中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99%以上,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98%以上,高等學校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比例達到20%以上,幼稚園師生比達到1:20、國小師生比達到1:16、國中師生比達到1:11、普通高中師生比達到1:10,形成一支符合教育現代化要求的教師隊伍。
  第三章是主要任務。根據制定的發展思路和主要目標,提出未來五年要具體實施的主要工作任務,從堅持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最佳化各類教育,創新教育改革、加強隊伍建設,激發教師發展活力、統籌布局推進,最佳化資源配置、提升信息化水平,賦能教育智慧發展、加強合作交流,借鑑成功經驗、著力提高質量,促進內涵發展、推進學校文化建設,增強核心競爭力、實施“十大重點項目”等9個方面進行了具體論述,通過五年努力,力爭全面完成各項規劃指標和工作任務。
  第四章是保障措施。為保障規劃順利實施,確保總體目標和各項指標全面高質量完成,從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強化依法治教、保障經費投入、確保學校安全穩定、強化督導教研、營造良好氛圍等七個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成立臨夏州“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實施工作領導小組,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確保規劃各項工作任務順利完成。
  三、徵求意見情況
  為科學修訂臨夏州教育事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提供科學依據,州教育局自2021年上半年規劃初稿編制完成後,先後多次徵求了省教育廳和州財政局、州發改委、州人社局、州自然資源局、州生態環境局、州鄉村振興局、州農業農村局、州工信局、州文旅局、州科技局、州民政局、州應急管理局、州市場監管局等州直部門,各縣市教育局及州直學校的意見建議,並在規劃中進行了採納和修改。
  為進一步做好規劃修訂工作,州上邀請省內外五位教育專家(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王玉國,甘肅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原蘭州市教育局局長、特級教師何泳忠,蘭州大學城市規劃設計院院長、教授陳懷錄,蘭州市教科所黨委書記、中學高級教師魏子鈞,蘭州市西北中學黨總支書記、中學高級教師瞿利業)赴我州具有代表性的臨夏市、廣河縣、東鄉縣利用三天時間進行實地調研,對臨夏州“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提出意見建議。最後在臨夏市召開了臨夏州“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評審會,州委分管領導、州政府分管領導,各縣市黨委分管領導、縣市政府分管領導、各縣市教育局局長、州教育局班子成員及相關人員參加會議。根據評審會和專家意見並對照《甘肅省“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進行了修改完善,州司法局進行了合法性審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