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北回族鄉

臨北回族鄉

臨北回族鄉,人傑地靈,素有“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的說法。位於中國華東、皖東北、 美麗富饒的淮河中游北岸,現隸屬於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原屬安徽省鳳陽縣。是歷史悠久文明古老的集鎮,坐落在淮河北岸,淮河南岸是鳳陽縣臨淮關。古濠梁城三臨(臨東、臨西和臨北)之一,臨北回族鄉也是安徽省九個少數民族鄉之一,淮河以北地區唯一的少數民族鄉。距離安徽省蚌埠市重點工業園區――沫河口工業示範區較近,工業基礎較為完備。文化方面,距離明太祖朱元璋故里――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僅一條淮河之隔,兩地文化相通、相融,被譽為“東方芭蕾”的花鼓燈文化也早已在千年的沉澱中雜糅進深深的之中。臨北獅子舞多次在全國和省、市、縣重大活動中獲獎,其中在2005年蚌埠市花鼓燈藝術節上臨北獅子舞榮獲一等獎,2006年又被收錄進了《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安徽電視台《田野風》欄目進行了專題報,已成為回鄉特有文化品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臨北回族鄉
  • 外文名稱:Linbei of Hui Nationality Township
  • 別名:臨北街、河[huó]泊
  • 行政區類別:民族鄉
  • 所屬地區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
  • 下轄地區:轄11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臨北街
  • 電話區號:0552
  • 郵政區碼:233315
  • 地理位置:中國華東、皖東北、 淮河中游北岸
  • 面積:59.83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23187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介於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與副熱帶季風溫潤氣候之間
  • 著名景點:淮水風光、堤壩印象、名族廣場、臨北教堂、清真寺、油菜花海洋
  • 機場:蚌埠仁和機場、合肥新橋國際機場等
  • 火車站蚌埠火車、蚌埠高鐵南站 鳳陽火車站等
  • 車牌代碼:皖C
  • 教育部門:民族鄉中心國小、民族鄉中學等
  • 宗教資源:基督教臨北堂(尤甲)、清真寺
  •  其 他:黃十新村將於2016年夏季全面落成
鄉情概況,簡介,範圍及人數,歷史沿革,行政區劃,自然條件,地形地貌,土壤,氣候,地質,水文,經濟情況,農業生產連年豐收,特色產業發展迅速,全民創業蓬勃發展,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民族文化,語言民俗,名優特產,鄉鎮榮譽,地圖信息,

鄉情概況

簡介

臨北回族鄉隸屬於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是歷史悠久文明古老的集鎮,坐落在淮河北岸。臨北回族鄉是全省九個少數民族鄉之一,皖北地區唯一的少數民族鄉。全鄉共轄11個行政村,23187人(2017年),少數民族9082人。全鄉總面積59.83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50679畝。隨著淮河蚌浮段行洪區的調整,黃十新村已於2015年動工新建,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即將開始整體搬遷工作。
臨北回族鄉

範圍及人數

據相關網站資料顯示該鄉臨北回族鄉轄11個行政村,17個自然村莊,總人口23187人(2017年),回民9082人,全鄉總面積59.83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51750畝。鄉在編幹部22名,其中回族幹部6名,黨政領導班子成員中少數民族幹部占3名,是一個回漢雜居,共同發展的民族鄉鎮。其他

歷史沿革

古濠梁城是夾淮夾濠築城,被濠河和淮河分為三部分,淮河以北的就是臨北,隨著時間的流逝,古鎮幾經興衰。抗日戰爭前,古鎮曾發展為商店林立,商賈雲集,商貿繁華的集鎮,後因日本鬼子入侵,古鎮遭到空前的毀滅。解放後,人民重建家園,1949年,仍屬鳳陽府稱臨北鎮。
1952年,劃歸五河縣管轄後,屬三沖公社管理。1972年增劃臨北公社,社址選在現在的鄉政府所在地,轄東元、臨北、西元、官塘鋪、宣灘、段莊、胡圩、尤巷、前坂、後坂十個行政村。
1992年春,撤區並鄉,把原黃咀鄉併入臨北成立臨北鄉政府,轄尤巷回族村、黃咀村、十里城村、石家村、東元、臨北、西元、前坂、後坂、胡圩、段莊、官塘卜、宣灘、大莊口、二卜、地理所、於家17個行政村,51750畝耕地。
1995年3月,省政府批准成立臨北回族鄉,當時全鄉共有人口24665人,其中回民8423人,占34 .1%。1996年2月召開臨北回族鄉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宗教信仰
2000年10月份實行“三並三改”,將轄區內的17個行政村合併為11個行政村,同時,按照回民比例成立臨北、尤巷、官塘卜三個回民村。

行政區劃

臨北回族鄉下轄村: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

全鄉絕大部分是開闊平坦的沖積平原,只有極少量的低洼地,海拔14—19米之間,地勢由西向東緩緩傾斜。
窪地主要分布在三沖湖、楊家河、瀾江等地,窪地經長期泥沙淤積和人工改造,已形成耕地。河漫灘主要分布在臨北縷堤以南的淮河北岸,隨河流彎曲而變化,地表沉積多為亞砂土,如宣灘、西元、東元等村的河灘地。

土壤

土壤是農業生產的基礎,該鄉主壤主要有四類:沙土、兩合土、棕壤、淤土。沙土主要分布在臨北縷堤以南,兩合土主要分布在淮北大堤和臨北縷堤之間,棕壤主要分布於淮北大堤以北,淤土分布在三沖湖等低洼地。

氣候

臨北鄉位於暖溫帶半濕潤與亞熱帶濕潤氣候區的過渡地帶,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冬夏兩季長,春秋兩季短為氣候的主要特徵。

地質

從巨觀地質構造範圍看,位於亞歐板塊東緣與太平洋板塊相擠壓,再加上印度板塊向北推移產生的剪下力,有向東滑動之勢。在這個大的構造範圍內,所產生的郯廬大斷裂帶的西側,地殼運動較為頻繁,歷史上雖未有大的災害性地震記錄,但曾發生過幾次有感地震。
臨北為靠近淮河沿岸一帶(即高程在16米以下),低洼河漫灘含水量豐富。淺層地下水蘊藏豐富,第四紀含水層在20—50米深發育普遍,表土層大部分為沖層沙壤土。淺層地下6—40米內,主要是全新繞組成的沖積土層,以淺水或微具壓力的承壓水為主。

水文

該鄉多年平均降雨量896.3毫米,由於受冬夏季風影響和控制,降雨量四季分配不均。夏季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多偏南風,雨量集中,強度大,常易造成洪澇災害,秋季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減退,北方冷高壓增強,氣溫降低,雨量減少。降雨量年際變化較大,季節分配不均。全年以七月份降水量最多,最高達到537.3毫米,以12月份降水量最少。最低時全月無降雨。

經濟情況

農業生產連年豐收

大力實施“良種覆蓋”優質化工程和品牌戰略工程,以“三大基地”為依託,逐步推廣優質小麥、優質水稻、雙低油菜種植;以前坂村的“五河縣興山母豬養殖場”為輻射中心,向全鄉推廣發展三元及五元雜交豬;以尤巷、官卜兩個回族村為養殖基地,向周邊推廣西門塔爾夏洛萊等優良牛種。2009年我鄉糧食生產實現了“兩個增長”一是實現種植面積增長,今年小麥種植面積達5萬畝,相比去年淨增0.58萬畝;二是實現糧食產量增長,全年糧食總產量達3.6萬噸,同比增長了9%。養殖業同樣有較大發展,我鄉目前,生豬存欄達2806頭(能繁母豬275頭),羊存欄12638隻,牛存欄3627頭,家禽存欄58692隻,水產品產量108噸,養殖總產值有望突破3000萬元,填補了我鄉工業底子薄的空白。

特色產業發展迅速

“臨北燙羊”和“綠色無公害蔬菜”遠銷省外,產業規模在逐漸擴大,從業人員不斷增加。現已發展成為主導產業。
無公害蔬菜無公害蔬菜

全民創業蓬勃發展

以壯大民營經濟作為發展我鄉經濟的根本出路,採取了“抓大促小帶中間”發展思路,促進民營經濟的整體提升和群體拓展。近年來我鄉共新辦個體、私營企業21個、擴建企業2個,新增個體工商戶96戶。同時積極推進“陽光工程”和大力實施了“鳳還巢”工程,在全鄉形成了創業帶動就業的良好局面。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

招商引資工作作為我鄉經濟發展的突破口,主要採取了駐點招商、產業鏈招商和以商招商的方式招商,2007年來共引進9個工業項目,其中6個入駐五河縣工業園區,總投資額近1.2億元,在2007年我鄉招商引資榮獲全縣二等獎。宗教信仰 當地人多信仰基督教,為虔誠的基督徒,建有基督教堂臨北堂(長老:尤甲;負責人:高華鋒弟兄)。少數民族(回族)信仰伊斯蘭教,為穆斯林,建有伊斯蘭教清真寺。 教育事業
全鄉共有6所國小和1所中學,所有學校全部實現了遠程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縣重點中學錄取率逐年增長。

民族文化

臨北獅子舞多次在全國和省、市、縣重大活動中獲獎,其中在2005年蚌埠市花鼓燈藝術節上臨北獅子舞榮獲一等獎,2006年又被收錄進了《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安徽電視台《田野風》欄目進行了專題報,已成為回鄉特有文化品牌。
臨北舞獅子臨北舞獅子
臨北毽球在全省農民運動會和少數民族運動會上也多次獲獎,其中在2006年全省少數民族運動會上,臨北男女毽球隊分別榮獲冠亞軍,2007年又代表安徽省參加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已成為傳統民族體育項目。

語言民俗

語言屬於中原官話信蚌片鳳陽支,部分屬於五河澮南支,口音與鳳陽話基本相同,與五河話稍有區別,與蚌埠話差別較大,多去聲,語速較慢。
當地主要傳統節日為除夕、春節、元宵、端午、中秋等。其他還有回族穆斯林自己的節日,但回族基本為漢族同化。被列為安徽省非物質遺產的臨北獅子舞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名優特產

“魚米水鄉”黃咀村(黃十新村)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盛產小麥、水稻、大豆、花生、棉花、芝麻、油菜、綠豆、西瓜、蔬菜、葡萄等,北淝河及內河溝渠較多,水質優良,餌料豐富,無污染,具有良好的水產養殖環境。

鄉鎮榮譽

“蚌埠市社會治安模範鄉鎮”
“蚌埠市平安鄉鎮”
2007年招商引資榮獲全縣二等獎

地圖信息

地址:蚌埠市五河縣零三一縣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