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北獅子舞

臨北獅子舞

五河臨北獅子舞,是一種集娛樂、武術、雜技、圖騰、競技等為一體,綜合性的傳統民俗表演藝術形式。臨北獅子舞一般在春節、春會和大的慶典中作廣場表演。基本表演形式有出山、盤坡、過橋、登峰、產子、獻瑞等八段,表演者用撲、竄、跳、跌等高難度動作,表現獅子的勇猛、靈活、威風八面,同時又通過追球、撲球、盤球等細膩的表情性動作和舞姿,表現出獅子的溫馴、貪玩的一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北獅子舞
  • 源於:清末年間
  • 流傳於五河縣
  • 屬於:民間舞蹈文化之一
起源,特色,

起源

臨北獅子舞,主要北鄉及周邊鄉鎮。臨北獅子舞兼有南北方獅子舞的特點,形神兼備,帶有濃郁的淮河文化特色,屬中間地帶的獅子,顏色以青為主,又稱綠獅。舞蹈動作歡快簡捷,配器生動流暢,通過獅子的撲、閃、騰、挪,把獅子的獸性與靈性表現的淋漓盡致,舞獅人通過抓癢、親昵等動作,把獅子的喜、怒、哀、樂喧染得恰如其分,通常有單獅表演、雙獅及4隻獅子以上的群獅表演。

特色

臨北獅子舞是傳統民間舞蹈,經回民演出後,溶入了本民族的文化,豐富了獅子舞的表現形式,集中體現了當地勞動人民豐富的文化創造力和藝術想像力,存儲了淮河流域回漢人民獨特的文化觀念,審美情趣和民風民俗,是淮河流域優秀的。1954年,臨北獅子舞被層層推薦選拔參加全國首屆民間藝術調演,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