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綜合徵

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綜合徵是由於腸系膜上動脈或其分支壓迫十二指腸水平部或升部,造成十二指腸部分或完全梗阻,從而出現的腹部脹痛、噯氣和進食後嘔吐等一系列臨床症候群。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解剖學上,在腸系膜上動脈根部周圍有豐富的淋巴和脂肪組織,具有襯墊作用,可以免除十二指腸受壓。患者如果出現迅速消瘦或增高快於體重增長速度時,則腸系膜上動脈周圍的脂肪墊就會消失,使得腸系膜上動脈與腹主動脈的夾角小於15°,就會對十二指腸水平部或升部造成壓迫,引起十二指腸慢性淤積,並最終導致慢性腸梗阻。

臨床表現

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綜合徵多見於無力型成年女性,病程較長,多為間歇性反覆發作。患者常表現為十二指腸梗阻的症狀和體徵,如腹脹、腹痛,噁心、嘔吐,嘔吐物含有膽汁和隔餐食物。發作時可見上腹部有胃型或蠕動波,腹部壓痛和腸鳴音亢進,進食後症狀加重,俯臥位或左側臥位時症狀緩解。梗阻嚴重患者可有食慾減退、極度疲勞、腹水、營養不良等。

檢查

1.體格檢查
患者常表現為十二指腸梗阻的症狀和體徵,餐後可見上腹部有胃型或蠕動波,腸鳴音亢進。
2.X線鋇餐
是主要的診斷依據,表現如下:①十二指腸近側段擴張,蠕動增加,並有頻繁的逆蠕動;②水平段可見與腸系膜上動脈走行一致的筆桿樣壓跡;③十分鐘後鋇劑少量進入遠端腸腔,俯臥位可見淤滯狀態緩解。
3.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
十二指腸水平部梗阻時,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可發現梗阻端可見腸系膜上動脈與腹主動脈的夾角變小。

診斷

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及X線、CT等影像學檢查結果不難做出診斷。如僅見十二指腸擴張,而未見十二指腸筆桿樣壓跡,應考慮十二指腸本身病變所致。另外,胰腺病變、增大的膽囊和擴張的膽總管也可造成對十二指腸的壓迫,但產生的部位和表現與本病不同。

治療

1.保守治療
本病為慢性部分性梗阻,首選保守治療。餐後俯臥位或側臥位有利於食物通過,必要時服用胃腸道促動力藥。
2.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效果不顯著及無效的患者,應給予手術治療,以恢復腸道通暢。手術方式可選用:十二指腸空腸吻合術、Treitz韌帶松解術、十二指腸血管前移位術、胃大部切除術、BillrothⅡ式胃空腸吻合術、胃空腸吻合術及十二指腸環形引流術。目前,國際上以十二指腸空腸吻合術和Treitz韌帶松解術作為治療本病的主要手術方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