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結構
端腦
大腦
大腦(brain)包括端腦和間腦,端腦包括左右大腦半球。端腦是脊椎動物腦的高級神經系統的主要部分,由左右兩半球組成,是人類腦的最大部分,是控制運動、產生感覺及實現高級腦功能的高級神經中樞。脊椎動物的端腦在胚胎時是神經管頭端薄壁的膨起
部分,以後發展成大腦兩半球,主要包括大腦皮質、大腦髓質和基底核等三個部分。大腦皮質是被覆在端腦表面的灰質、主要由神經元的胞體構成。皮質的深部由神經纖維形成的髓質或白質
構成。髓質中又有灰質團塊即基底核,紋狀體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在醫學及解剖學上,多用大腦一詞來指代端腦。
大腦皮層
(
大腦皮質):是表面的一層灰質(神經細胞的
細胞體集中部分)。人的大腦表面有很多往下凹的溝(裂),溝(裂)之間有隆起的回,因而大大增加了
大腦皮層的面積。人的大腦皮層最為發達,是思維的器官,主導機體內一切活動過程,並調節機體與周圍環境的平衡,所以大腦皮層是
高級神經活動的物質基礎。
髓質
基底核
基底神經節:在半球底部的白質中,由神經細胞集中而成。
丘腦
丘腦是
間腦中最大的卵圓形
灰質核團,位於
第三腦室的兩側,左、右丘腦借灰質團塊(稱中間塊)相連。丘腦是產生意識的核心器官,丘腦中先天遺傳有一種十分特殊的結構——
丘覺,丘覺是自身蘊含意思並能發放意思,當丘覺發放意思時也就產生了意識。
小腦
在大腦的後下方,分為中間的蚓部和兩側膨大的
小腦半球,表層的
灰質即小腦皮層,被許多橫行的溝分成許多小葉。小腦的內部由
白質和灰色的
神經核所組成,白質稱
髓質,內含有與大腦和
脊髓相聯繫的
神經纖維。小腦主要的功能是協調
骨胳肌的運動,維持和調節肌肉的緊張,保持身體的平衡。
腦幹
腦神經
亦稱“
顱神經”。從腦發出左右成對的神經。共12對,依次為
嗅神經、
視神經、
動眼神經、
滑車神經、
三叉神經、
展神經、
面神經、
位聽神經、舌咽神經、
迷走神經、
副神經和
舌下神經。12對
腦神經連線著腦的不同部位,並由
顱底的孔裂出入
顱腔。這些神經主要分布於頭面部,其中迷走神經還分布到胸腹腔內臟器官。各腦神經所含的纖維成分不同。按所含主要纖維的成分和功能的不同,可把腦神經分為三類:一類是
感覺神經,包括嗅、視和位聽神經;另一類是運動神經,包括動眼、滑車、展、副和舌下神經;第3類是
混合神經,包括三叉、面、舌咽和迷走神經。含有傳出纖維。許多運動性神經內,含有傳入纖維。腦神經的運動纖維,由腦於內運動神經核發出的
軸突構成;感覺纖維是由
腦神經節內的
感覺神經元的
周圍突構成,其中樞突與
腦幹內的感覺神經元形成
突觸。1894年以來,先後在除
圓口類及鳥類以外的脊椎動物中發現第“0”對腦神經(端神經)。在人類由1—7條
神經纖維束組成
神經叢,自此發出神經纖維,經篩板的網孔進入鼻腔,主要分布於嗅區上皮的血管和腺體。
血液供應
腦的重量占體重的2%-3%,但其所需要的
血流量則占
心輸出量的15%-20%。腦血流量是指每100g腦組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血流量。本節著重闡述各種生理狀態下的全
腦血流量。
全腦血流量 正常人安靜狀態下腦血流量 腦血流量因測定方法不同,正常值有所差異。在安靜情況下,一個一般身材的年輕人每分鐘的全腦血流量為700-770ml,約合每分鐘50-55ml/100g。當平均半球血流量減少到每分鐘25-30ml/100g時,可發生
精神錯亂,甚至意識喪失。神經功能衰減的臨界血流量大約是每分鐘18ml/100g。
大腦血液通過兩側
頸內動脈及
椎動脈供應,前者約占全
腦血流量的4/5,後者占1/5。
頸動脈到達
大腦中動脈的壓力差與椎動脈到
顱底動脈環的壓力差基本相等。因此,正常
人腦血液循環雖有左、右半球及頸動脈系統、椎動脈系統
血流量和循環時間的差異,但並不發生血液分流或逆流現象。
腦的血液循環不僅在量上豐富,而且供應速度也很快,血液由動脈進入顱腔,到達
靜脈竇所需的時間僅為4-8s,
椎基底動脈系統的血液流速度要比
頸內動脈系統低些。
長期飽食:導致
腦動脈硬化、腦早衰和智力減退等現象。
輕視早餐:不吃早餐使人的
血糖低於正常供給,對大腦的營養供應不足,久之對大腦有害。
甜食過量:甜食過量的兒童往往智商較低。這是因為減少對高蛋白和多種維生素的攝入,導致機體營養不良,從而影響大腦發育。
長期吸菸:常年吸菸使腦組織呈現不同程度萎縮,易患老年性痴呆。
睡眠不足:大腦消除疲勞的主要方式是睡眠。長期睡眠不足或質量太差,只會加速
腦細胞的衰退,聰明的人也會糊塗起來。
少言寡語:經常說富有邏輯的話也會促進大腦的發育和鍛鍊大腦的功能。
空氣污染:大腦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只有充足的氧氣供應才能提高大腦工作效率。
蒙頭睡覺:隨著棉被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
氧氣濃度不斷下降,長時間吸進潮濕空氣,對大腦危害極大。
不願動腦:思考是鍛鍊大腦的最佳方法。不願動腦的情況只能加快腦的退化,聰明人也會變得愚笨。
帶病用腦:在身體不適或患疾病時,勉強堅持學習或工作,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大腦損害。
人的智力是有差別的,但歸根結底是大腦功能的差別。大腦的化學物質絕大部分是先天生就的,但也有後天形成的,可以說
人腦的聰明才智是先天和後天的“合金”。科學研究結果表明,人的智慧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要使我們的下一代更加聰明,就要提高
人口質量,堅持
優生優育。從化學角度來看,培育聰明的大腦,需要有良好的化學條件。研究表明,近親聯姻,夫妻雙方或一方有智力缺陷,醉酒後受精等,對胎兒發育來說都是一種惡劣的化學環境。胎兒大腦的發育速度是相當驚人的。前三個月,其腦神經細胞竟以每分鐘幾十萬個的速度增長。自7個月至9個月期間,主要是
支持細胞體的
神經纖維的發育並完善神經細胞間的聯絡體系。這段時間內,母親應當有足夠量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及各種維生素,同時要保持安定愉快的情緒,切忌焦慮、驚嚇、生氣和悲傷。終日焦慮的孕婦,腦中的
腎上腺素會大量增加,從而使
血管收縮,導致胎兒膽戰心驚,心跳增快,大腦供血時急時慢。新生胎兒腦的平均重量為390克,出生後,大腦迅速發育。到3歲左右,平均為1100克。而成年人的腦重約1400克,這就是說,一個人的大腦的重量的80%是在3歲以前形成的。所以一些專家指出,在這段時間內,蛋白質對嬰幼兒腦的發育是至關重要的。實驗表明,當蛋白質攝入量充足時,腦中的
兒茶酚胺濃度增加,
去甲腎上腺素傳遞活躍,而去甲腎上腺素與大腦的學習、記憶關係十分密切。日本在戰後提倡更多地食用動物蛋白,特別是水產蛋白,使人體素質和壽命得到很大提高。專家們還指出,胎兒和兒童的食物中如果缺乏蛋白質,會對大腦的智力產生災難性影響,並把這種影響傳給下一代,直至第三代才能恢復正常。蛋白質的來源僅僅依靠糧食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構成蛋白質所需要的20種胺基酸沒有哪一種糧食能夠全部提供。因此以保證人口的整體素質。
記憶
人的大腦每天有四個記憶。
第一個是早晨起床後:大腦在睡眠過程中並沒有停止工作,而是在對頭一天輸入的信息進行編碼整理。早晨醒後沒有新的信息干擾,這時記東西會印象清晰。
第二個是在上午8點到10點:這時精力上升到旺盛期,處理識記效率高,記憶量增大。
第三個是在下午6到8點:這是一天中記憶最佳期。
第四個是臨睡前1小時左右:這時識記材料後就入睡,不再有新信息輸入,所以沒有相互抑制的影響。
另外研究者還發現上午8點大腦具有嚴謹周密的思考能力,下午2點思考能力最敏捷,但推理能力則在白天12小時內遞減。根據這些測試,我們在早晨最好安排些嚴謹周密的工作,下午做一些需要快速完成的工作,晚上則做些需要加深記憶的工作。
我們在學習中應該順應大腦的這些"脾氣"和"秉性" ,揚長避短,合理安排工作學習,讓大腦更好、更愉快地為我們工作。
其他詞義
1.人體
中管全身知覺運動和思維.記憶等活動的器官,是神經系統的主要部分,由
前腦,
中腦和後腦構成.
高等動物的腦只有管全身感覺運動的作用
2.指頭
3.腦筋
4.指從物體中提煉出來的精華部分
5.事物剩下的零碎部分
6.頭
7.指思維.記憶等能力
8.指意識
nǎo zi
1.腦髓。《儒林外史》第三八回:“他但凡要吃人的腦子,就拿這葫蘆來打我店裡藥酒。”
2.猶腦筋。 毛澤東 《關於重慶談判》:“ 中國 的問題是複雜的,我們的腦子也要複雜一點。” 魯迅 《書信集·致孟十還》:“腦子像石頭,總是說不通。”
3.指龍腦香。 宋 莊季裕 《
雞肋編》卷下:“入香龍茶,每斤不過用腦子一錢,而香氣久不歇。”《
朱子語類》卷六十:“又如好底物事,如腦子之屬,上面只著一點糞穢,便都壞了,不得為香矣。” 宋
文天祥《指南後錄·臨江軍詩跋》:“予嘗服腦子二兩不死,絕食八日又不死。”《宣和遺事》後集:“
趙妃 當寵,累欲以陰計中 金 主,以雪國恥。又因暑月,常以冰雪調腦子以進,因此, 金 主亦疾。”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龍腦香》:“ 宋文天祥、
賈似道 皆服腦子求死不得,惟
廖瑩中 以熱酒服數握,九竅流血而死。此非腦子有毒,乃熱酒引其辛香,散溢經絡,氣血沸亂而然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