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神經

嗅神經

嗅神經:嗅神經是感覺神經,初級神經元是雙極神經神經元,存在於鼻腔上部黏膜中;其周圍部分穿出鼻腔頂部、鼻中隔上部和鼻上甲內側的黏膜,形成帶纖毛的感受器,其上行軸突組成嗅神經。第一對腦神經。由嗅黏膜嗅細胞的突起組成,人類一側的嗅神經約含20餘條嗅絲。嗅神經把嗅覺衝動傳至嗅球,再經嗅三角,前穿質、透明隔傳至嗅覺中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嗅神經 
  • 外文名:olfactory nerves
  • 位置:腦
  • 編號:I
概述,解剖結構,臨床檢查,與嗅神經相關的疾病,

概述

人的嗅神經始於鼻腔的嗅黏膜。嗅細胞的中樞突先在黏膜內合併交織成叢,再由叢合成15~20條嗅絲。嗅絲離開嗅黏膜,向上穿經篩骨板的小孔進入顱前窩,終止於嗅球。嗅細胞既是嗅覺的一級傳入神經元,又是嗅感受器的接受細胞。嗅神經元髓鞘,其表面包著由硬膜和蛛網膜形成的雙層“套鞘”。顱內蛛網膜下腔可循此鞘下的間隙延至嗅黏膜。因而有些顱壓增高的病人,也可能出現自鼻腔外漏腦脊液的情況。顱前窩骨折時,嗅絲可撕脫,引起嗅覺障礙。

解剖結構

功能特殊感覺(特殊內臟傳入)——嗅覺。“嗅覺是一種對於彌散於環境中的氣味物質產生感知的氣味感覺。”嗅覺感覺神經元的胞體(或者叫作嗅覺神經元或嗅覺細胞)位於鼻腔頂部以及鼻中隔和上鼻甲內側壁的嗅黏膜。雙極嗅覺神經元的中樞突形成大約20個左右的嗅神經纖維束,總稱為嗅神經。嗅神經穿經篩骨篩板的篩孔,穿過硬腦膜和蛛網膜,進入顱前窩的嗅球。嗅球位於大腦半球額葉的下面或眶面。嗅神經纖維與嗅球的僧帽細胞形成突觸結構。僧帽細胞的軸突形成嗅束,分為內側和外側兩束嗅紋。外側嗅紋止於顳葉前部的梨狀皮質,內側嗅紋經過前連合向對側與嗅覺有關的結構投射。
嗅覺刺激可以引發我們的意識活動,使我們領略到食物的美味。同時,在自主神經系統調節下可以引發內臟反應,例如因為物體的香味引發的流涎反應。

臨床檢查

在患者合作,能準確回答並且鼻腔通氣良好的情況下進行,注意詢問患者有無主觀嗅覺障礙如嗅幻覺等。然後讓患者閉眼,壓住其一側鼻孔,用揮發性的物質如樟腦、丁香油或香菸、牙膏、香皂等置於患者受檢的鼻孔,讓其說出是何氣味或作出比較,兩側分別測試。刺激性物質如醋酸、酒精、福馬林等可刺激三叉神經末梢,故不能用於嗅覺檢查;鼻腔如有炎症或阻塞時不能做此檢查。嗅覺減退或消失可見於顱前窩骨折、顱底腦膜炎症、前額底腫瘤(如嗅溝腦膜瘤)、鞍上腫瘤。嗅覺障礙多見於嗅神經周圍病變,一側中樞性病變多不引起嗅覺障礙,鉤回刺激性病變可引起幻嗅(鉤回發作),常為顳葉癲癇的先兆。
臨床上需要時,可先詢問病人有無嗅覺障礙。然後堵住一側鼻孔,選用揮髮油一類物質,如樟腦、牙膏、香皂等置於另一側鼻孔下,問其是否聞到氣味,並講出名稱。檢查時注意兩側對比,注意除外鼻腔病變,如息肉、炎症等,並應常規進行鼻腔檢查。有些刺激性大的物質不能用來測嗅覺,如酒精、氨水、醋酸等。還應注意:一側嗅皮質損傷不會引起嗅覺障礙,這是因為每側嗅皮質接受兩側嗅神經衝動。
嗅覺改變常分為:
(1)嗅覺減退或消失。
(2)幻嗅。

與嗅神經相關的疾病

嗅覺障礙:系嗅神經疾病中最主要的表現。嗅覺障礙包括嗅覺減退、嗅覺缺失、嗅幻覺、嗅過敏及嗅覺異常等。嗅覺減退和嗅覺缺失主要見於嗅覺傳導通路被阻斷時;嗅幻覺、嗅過敏等主要因嗅覺中樞病變激惹時的表現。產生嗅覺障礙的原因很多,除嗅神經系統本身有病變而產生者外,還有其他許多疾病亦可產生嗅覺障礙,如某些上呼吸道疾病引起嗅覺缺失,某些腦外傷和占位性病變及血管疾病亦可造成,某些精神病病人(癔症等)可有各種各樣嗅覺障礙,有的由先天性缺欠而引起。臨床上有重要意義的是由顱內占位性病變所引起的嗅覺障礙,如能及早發現,早期診斷則十分重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