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覺感受器

嗅覺感受器(Olfactory receptors)或稱嗅覺受體、嗅覺感受器與嗅器,是感覺受器的一種,在鼻腔上部。接受來自外界的化學刺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嗅覺感受器
  • 外文名:Olfactory receptors
  • 別名:嗅覺受體、嗅覺感受器與嗅器
  • 位置:鼻腔上部
簡介,功能特點,昆蟲類,脊椎動物,人類特徵,位置,結構特點,功能,基因控制,

簡介

嗅覺感受器是感受被嗅物的化學刺激再將之轉換成嗅神經衝動信息的細胞。與味感受器不一樣,主要是具有遠距離感受器的功能。

功能特點

昆蟲嗅覺感受器
昆蟲嗅覺感受器昆蟲嗅覺感受器
嗅感受器明顯的分化,是脊椎動物和昆蟲類的嗅覺和味覺分開。亦稱臭覺感受器。它是感受被嗅物的化學刺激再將之轉換成嗅神經衝動信息的細胞。與味感受器不一樣,主要是具有遠距離感受器的功能。嗅感受器明顯的分化,是脊椎動物和昆蟲類的嗅覺和味覺分開。昆蟲類一般體表的角質層與特別薄的表皮膜相連,表面有突出的毛狀物.或表皮層下埋有嗅小體,其本身也為薄的表層覆蓋,內部有數個至數十個嗅感受細胞(為存在於感覺毛基部深處的雙極神經元)的樹狀突,伸入並達到感覺毛的尖端,或側壁的微細小孔.與外界空間接觸。嗅小體的形態有各種類型,但與所有觸毛一樣,可看作是毛狀嗅小體的變形。存在於包括口器和下唇須在內的身體各個部位,特別是觸角(一般越往尖端越密),在觸毛上混合分布,在嗅覺靈感的種類,觸角上的嗅小體通常是大的。蜜蜂嗅感受器的位置是在分布有多數(約6千個)嗅板的觸角遠端的8節。一般昆蟲的觸角為遠嗅覺感受器,這與定位運動有關,而口器和下唇須為近嗅覺感受器,與味覺感受器具協同作用。脊椎動物嗅覺感受器的嗅細胞位於鼻腔深處的感覺上皮即嗅上皮(olfactory e-pithelium)或感覺芽(魚類)即嗅蕾(olfactorybud)上.這種嗅細胞是毛性一次感覺細胞,這種毛稱為嗅毛.嗅細胞的興奮從前腦的嗅葉經過嗅神經再傳到大腦的嗅覺中樞。這一點與味覺感受器有很大的區別.魚類的鼻腔與口腔間無通路,僅有外鼻孔,這種外鼻孔分為流入口和流出口.外界水流可以進出。如把外鼻孔封閉,則食物的化學感受性便會消失。在其他的脊椎動物,內鼻孔與口腔相通.同時也為呼吸道的一部分,作為嗅覺器官的鼻發達。在齒鯨類缺乏嗅覺,鼻孔內也無嗅神經分布。此外,在多數脊椎動物中的鋤鼻器官[雅科布森氏(Jacobson’s)器官],認為是其祖先的鼻變化的產物.但少數的蛇和蜥蜴也發現有嗅覺功能。

昆蟲類

昆蟲類一般體表的角質層與特別薄的表皮膜相連,表面有突出的毛狀物。或表皮層下埋有嗅小體,其本身也為薄的表層覆蓋,內部有數個至數十個嗅感受細胞(為存在於感覺毛基部深處的雙極神經元)的樹狀突,伸入並達到感覺毛的尖端,或側壁的微細小孔,與外界空間接觸。嗅小體的形態有各種類型,但與所有觸毛一樣,可看作是毛狀嗅小體的變形。存在於包括口器和下唇須在內的身體各個部位,特別是觸角(一般越往尖端越密),在觸毛上混合分布,在嗅覺靈感的種類,觸角上的嗅小體通常是大的。蜜蜂嗅感受器的位置是在分布有多數(約6千個)嗅板的觸角遠端的8節。一般昆蟲的觸角為遠嗅覺感受器,這與定位運動有關,而口器和下唇須為近嗅覺感受器,與味覺感受器具協同作用。

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嗅覺感受器的嗅細胞位於鼻腔深處的感覺上皮即嗅上皮(olfactorye-pithelium)或感覺芽(魚類)即嗅蕾(olfactorybud)上。這種嗅細胞是毛性一次感覺細胞,這種毛稱為嗅毛。嗅細胞的興奮從前腦的嗅葉經過嗅神經再傳到大腦的嗅覺中樞。這一點與味覺感受器有很大的區別。魚類的鼻腔與口腔間無通路,僅有外鼻孔,這種外鼻孔分為流入口和流出口。外界水流可以進出。如把外鼻孔封閉,則食物的化學感受性便會消失。在其他的脊椎動物,內鼻孔與口腔相通.同時也為呼吸道的一部分,作為嗅覺器官的鼻發達。在齒鯨類缺乏嗅覺,鼻孔內也無嗅神經分布。此外,在多數脊椎動物中的鋤鼻器官(雅科布森氏(Jacobson’s)器官),認為是其祖先的鼻變化的產物.但少數的蛇和蜥蜴也發現有嗅覺功能。

人類特徵

位置

人體嗅覺原理
人體嗅覺原理人體嗅覺原理
人類嗅覺感受器的嗅細胞存在於鼻腔的最上端、淡黃色的嗅上皮內,它們所處的位置不是呼吸氣體流通的通路,而是為鼻甲的隆起掩護著。

結構特點

在人體嗅黏膜中約有總數一千萬個嗅細胞。每一嗅細胞末端(近鼻腔孔處)有許多手指樣的突起,即纖毛,均處於粘液中。每個嗅細胞有纖毛1000條之多,纖毛增加了受納器的感受面,因而使5平方厘米的表面面積實際上增加到了600平方厘米。這一特點無疑地有助於嗅覺的敏感性。嗅細胞的另一端(近顱腔處)是纖細的軸突纖維,並由此與嗅神經相連。嗅覺系統中每個二級的神經元上有數千嗅細胞的聚合和累積作用(嗅細胞的軸突與神經元的樹突相連)。整個嗅覺系統利用這種累積過程。這是有助於嗅覺敏感性的另一因素。相反地,在視覺系統中,刺激的感受與傳遞是通過視錐細胞、視桿細胞、雙極細胞、節細胞、最後與視神經相連的一對一的通路。沒有發現嗅覺纖維具有象視網膜中的細胞那樣的一對一的通路。這一發現並不奇怪,嗅覺信息的加工處理中,無需象視覺系統中那樣的精細分析。

功能

人的嗅覺通路及反應
人的嗅覺通路及反應人的嗅覺通路及反應
與味覺受納器一樣,嗅覺受納器也是化學受納器,只有溶解的分子才能使它激活。凡可探察到的有氣味的物質必然是揮發的(在空氣中成粒子形式),才能被吸進鼻孔。它們至少也必須能部分地溶解於水,因而能通過鼻膜到達嗅細胞。最後,它們也必須能溶解於類脂質中(脂肪物質),因而能穿透形成嗅覺受納器外膜的類脂質層。不同的氣味物質有相應的氣味,所以可通過氣味來分辨一些物質。

基因控制

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由於控制人類嗅覺感受器的400個基因有近100萬種變化,即使是同一源頭散發的氣味,每個人聞到的都不一樣。脫氧核糖核酸層面的微小差異,如某個基因中的某個胺基酸不同,可能決定著人們是否會認為某種氣味好聞。而不同人體內同一個基因中的某個胺基酸不一樣,對於同一種氣味的反應也可能差異很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