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殖質營養學說,是指植物營養學說的一派,認為植物的初始營養主要來自於腐殖質的觀點。於18世紀末期由德國科學家泰伊爾提出。他認為:土壤肥力取決於土壤腐殖質的含量,腐殖質是土壤中唯一的植物營養物質;礦物質只起間接作用,即刺激腐殖質腐解、加速腐殖質的轉化和溶解,使其變成易被植物吸收的物質。泰伊爾甚至斷言“正是因為腐殖質是生命物質,它也是生命的基本條件,沒有它就沒有獨立的個體生命”。這一學說曾在歐洲風行一時,但也有不少學者持反對意見。後來德國化學家李比希提出的“植物礦質營養學說”徹底否定了這一學說。腐殖質營養學說的觀點雖被否定,但腐殖質本身的改土功能不可否定。腐殖質能改善土壤物理、化學、生物性狀,從而促進植物生長。
發展歷史
19世紀初期,歐洲十分流行德國學者泰伊爾(AlbrechtDaniel Thaer,1752-1828)的腐殖質營養學說。他認為,土壤肥力取決於腐殖質的含量,腐殖質是土壤中惟一的植物營養物質;而礦物質只是起間接作用,即它可加速腐殖質的轉化和溶解,使其變成易被植物吸收的物質這一學說當時在歐洲曾風行一時,但也有不少學者持反對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