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漢字)

脈(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脈(拼音:mài、mò)是漢語常用字,最早字形見於籀文。“脈”字由表示水流的“永”和表示人體的“月(肉)”構成,本義指人體中的血管,字由本義引申指“脈搏”的簡稱,如:號脈;又指像血管連貫分布而成系統。以上義讀mài。“脈”又讀mò,用於“脈脈”,形容眼神表達愛慕的情意。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脈
  • 拼音:mài、mò
  • 注音符:ㄇㄞˋ、ㄇㄛˋ
  • 部首:月
  • 筆畫數:4+5
  • 筆順:ノ㇆一一丶㇆フノ㇏
  • 五筆:EYNI
  • 倉頡碼:BINE
  • 統一碼:8109
  • 鄭碼:QSK
  • 四角碼:73292
  • 字級:一級(1597) 
  • 平水韻:入聲十一陌 
  • 異體:脈*、衇*、䘑*(其他見擴展圖冊)
  • 造字法會意字
  • 結構:合體字,上下結構
字源解說,詳細解釋,古籍解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廣韻,康熙字典,字形書法,字形對比,書寫提示,書法欣賞,音韻集成,

字源解說

字形演變流程圖字形演變流程圖
目前發現的最早的“脈”字是在《說文解字》的籀文中,隸定後寫作“衇”(圖1),這是個左右結構的形聲字兼會意字。左邊是“𠂢”(“”的初文),右邊是“”。甲骨文的“𠂢”字與“”字同形,是“永”字的反寫。這一字形有游泳、水流和蕩漾三種含義,它也表示水流的分支。而人體內的血管如同河流中許多支流,所以“衇”字用“𠂢”字作聲符並會意。這兩個字形組合在一起,指“人體中的血管”。後來這個字出現了較多異體。《說文》小篆(圖2)將“𠂢”與“血”兩個部件對調,隸定後寫作“𧖴”。還有一種字形,將“𠂢”反寫作“永”,左部為“血”,隸變後的楷書寫作“䘑”。《說文》或體(圖3)左邊寫作“月(肉)”旁,表示跟人的肌體血肉有關。右邊是“𠂢”字,隸定後寫作“脈(⿰月𠂢)”。後來將“𠂢”反寫作“永”,寫作“脈”。漢字簡化時“脈(⿰月𠂢)”“衇”“𧖴”“䘑”均作為異體字被淘汰。“脈”成為楷書的規範字。

詳細解釋

拼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mài
名詞
血管。
arteries;vein
素問·脈要精微論》:夫脈者,血之府也。
脈搏,動脈有規律跳動的現象。
pulse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臣意切其脈,得肝氣。
把脈;按脈;脈象;切脈
像血脈那樣連貫而自成系統的事物。
vein;system
周密《癸辛雜識別集·襄陽始末》:古今所恃以立國於天地間者,獨有此一脈,言脈猶活,國脈其有瘳乎?
山脈;礦脈;一脈相承
植物葉子、昆蟲翅膀上像血管的組織。
葉脈;翅脈
〈文言〉指地下水。
《周禮·天官·瘍醫》:以鹹養脈。
動詞
〈文言〉按脈診病。
feel sb's pulse
《後漢書·方術傳下·華佗》:佗脈之,曰:“府君胃中有蟲,欲成內疽,腥物所為也。”
動詞
〈文言〉審觀;察視。也作“
戰國策·魏策一》:前脈地形之險阻,決利害之備。
〈文言〉用同“默”。視而不語。
捧花生《畫舫余談》:一遇斂錢之時,則互相退縮,脈不作聲。
形容詞
用於詞語“脈脈”。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以上參考資料)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十一】【𠂢部】莫獲切(mài)
血理分衺(邪)行體者。從𠂢從血。
脈,𧖴或從肉。
衇,籀文。
【譯文】𧖴,在軀體中分流的血的紋理。由、由血會意。
脈,𧖴的或體,從肉。
衇是籀文𧖴字。
【注釋】衺行:徐灝《說文段注箋》:“衺猶分也。裂行體中,謂血流籌於(於)體中也。”按:“衺行體”是“分理”的後置定語。“者”是定語後置的標誌。

說文解字注

血理分衺行體中者。
註:理分猶分理。序曰:見鳥獸蹏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衺行體中,而大候在寸口,人手卻十分動脈為寸口也。
從𠂢。從血。
註:會意。不入血部者,重𠂢也,𠂢亦聲。莫獲切。十六部。
衇,籀文。
註:左血左𠂢。

廣韻

莫獲切,入麥明 ‖派聲錫部
《說文》曰:“血理之分衺行體者。”又作脈。經典亦作脈。《周禮》曰:“以鹹養脈。”《釋名》曰:“脈,幕也。幕絡一體也。”
校釋:衺,原作“衷”,據元泰定本、四庫全書原本及《說文》改。《說文》無“之”字。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部】 脈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6
《正字通》:俗脈字。《韻會》:毛氏曰:字從月從。今從永者,誤也。永,古詠字。反永為。音普拜切,水之邪流也。從,取邪流義,不當從永。但相承已久,不敢廢也。
【未集下】【肉部】 脈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6
集韻》莫獲切。《正韻》莫白切,音麥。《說文》:血理分袤行體者。《玉篇》:血理也。《正字通》:五臟六府之氣分流四支也。《釋名》:脈,幕也,幕絡一體也。《左傳·僖十五年》:慶鄭曰:張脈僨興。註:血脈必周身而作。《史記·樂書》:音樂者,所以動湯血脈,流通精神。《前漢·藝文志》:醫經者,原人血脈,經落,骨髓隂陽表裏。
又地脈。《周禮·天官·瘍醫》:以鹹養脈。註:鹹,水味。水之流行地中,似脈。
《說文解字》書影《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康熙字典》書影
《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書寫演示動畫書寫演示動畫
❶“月”窄“永”寬,頂部“月”低,底部“永”低。
❷“月”,兩短橫分寫橫中線上下。
❸“永",㇆從豎中線起筆;左側㇇從橫中線起筆,撇尖輕抵“月”下側;右側撇在右上格,捺在右下格,兩筆在橫中線與㇆相接。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音韻集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韻部韻系聲調四呼清濁擬音
上古音
m
mreːɡ/mek
廣韻
莫獲切
麥開
二十一麥
入聲
二等
開口
次濁
mæk
中原音韻
皆來開
皆來
入聲作去聲
開口呼
次濁
mai
洪武正韻
莫白切
七陌
入聲
次濁
mək/miək/muək/myə
分韻撮要
第十五登等凳德
陽入
(以上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