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細胞分化過程中的DNA甲基化調控研究

《脂肪細胞分化過程中的DNA甲基化調控研究》是依託北京師範大學,由翟永功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脂肪細胞分化過程中的DNA甲基化調控研究
  • 依託單位:北京師範大學
  • 項目負責人:翟永功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脂肪細胞的分化機制和調控對於探討生命和疾病過程具有重要意義。表觀遺傳調控在人類代謝綜合症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甲基化是基因組DNA的一種主要表觀遺傳修飾形式,其在細胞分化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脂肪細胞分化過程中,C/EBPα 和 PPARγ 被認為是脂肪細胞分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因子。本項目針對在脂肪細胞分化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C/EBPα的甲基化調控這一關鍵問題,集中研究DNA甲基化對脂肪細胞分化的機制和調控,闡釋脂肪細胞分化過程中的DNA甲基化調控模式。通過細胞和整體動物水平DNA甲基化特徵分析,明確脂肪細胞分化關鍵基因C/EBPα的DNA甲基化特徵;通過篩選脂肪細胞分化前後DNA甲基化敏感基因並對其功能進行研究,進一步明確脂肪細胞分化和脂質合成調控的分子基礎;證實DNA甲基化在脂肪細胞分化和調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機體脂肪細胞分化和脂質合成的表觀遺傳調控奠定基礎。

結題摘要

摘要:脂肪細胞的分化機制和調控對於探討生命和疾病過程具有重要意義。表觀遺傳調控的甲基化是基因組DNA的一種主要表觀遺傳修飾形式,其在細胞分化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脂肪細胞分化過程中,C/EBPα 和 PPARγ 被認為是脂肪細胞分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因子。本項目針對在脂肪細胞分化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C/EBPα的甲基化調控這一關鍵問題,集中研究DNA甲基化對脂肪細胞分化的機制和調控,闡釋脂肪細胞分化過程中的DNA甲基化調控模式。解決的主要問題是:脂肪細胞誘導分化模型的確立和誘導過程中的基因表達分析。在目前的有關脂肪細胞分化和脂滴研究中,大多都採用持續加胰島素的模式,即“2-4-8天”持續加胰島素。這種方法雖然能看到明顯的細胞分化和脂滴效果,但可以說完全是胰島素誘導的結果。為了還原脂肪細胞分化過程和脂滴產生的真實情況,我們採用了“4-8天“不加胰島素的模式。其獲得的基因表達譜、miRNA 檢測結果及其脂肪細胞培養液中脂質分子LPA、LPC等的含量與“2-4-8天”持續加胰島素模式有較大的區別。本實驗結果的獲得為後續實驗研究奠定了方法學基礎。 通過細胞和整體動物水平DNA甲基化特徵分析,明確脂肪細胞分化關鍵基因C/EBPα的DNA甲基化特徵;通過篩選脂肪細胞分化前後DNA甲基化敏感基因並對其功能進行研究,進一步明確了脂肪細胞分化和脂質合成調控的分子基礎;證實DNA甲基化在脂肪細胞分化和調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機體脂肪細胞分化和脂質合成的表觀遺傳調控奠定基礎。此外,在我們利用前體脂肪細胞3T3-L1進行抗脂肪細胞分化和脂質合成新藥物配體的研究中,發現新藥物配體SAW對於C/EBPα十分敏感,具有明顯的抑制前體脂肪細胞分化的作用。同時,SAW也可影響有關基因的甲基化調控敏感性。還有,在進行脂肪細胞分化的甲基化調控過程中,利用已建立的細胞水平的甲基化分析系統,對有關核受體配體進行了一些檢測,意外的發現DBZ(一全新化合物)具有明顯抑制脂肪細胞中脂質的合成和泡沫細胞的形成的作用,其抗炎作用的研究結果發表在CPB(2011)。在實驗用的候選藥物中,發現APAP具有一定肝細胞毒性,但在用LXR激動劑處理細胞時,這種毒性作用減弱。這一細胞學上的表型,後來在轉基因小鼠上得到證實。此結果我們與美國匹茲堡大學謝文教授合作,論文在Hepatology(2011) 發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