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降主動脈動脈瘤

胸降主動脈動脈瘤是胸主動脈動脈瘤中最常見的類型,發生在近段降主動脈,位於左鎖骨下動脈的遠側,病變的主動脈多呈梭狀擴大,長度不一,有時可涉及降主動脈全長甚或延伸入腹主動脈近段。主要由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引起,其他如動脈中層壞死、創傷和細菌性感染等也可以導致降主動脈瘤的形成。本病發展緩慢,早期可無任何症狀,動脈瘤長大後可壓迫周圍組織產生相應症狀,最終穿破血管,出血致死。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胸外科
  • 常見發病部位:近段降主動脈
  • 常見病因:主要由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引起,其他原因如動脈中層壞死、創傷和細菌性感染等也可導致降主動脈瘤形
  • 常見症狀:背部兩肩之間胸痛,呼吸困難,咯血,吞咽困難,聲音嘶啞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併發症,治療,

病因

胸降主動脈動脈瘤主要由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引起,其他原因如動脈中層壞死、創傷和細菌性感染等也可導致降主動脈瘤形成。

臨床表現

本病在早期可不呈現任何症狀,動脈瘤長大後可壓迫周圍組織產生相應症狀,患者常訴背部兩肩之間胸痛,有時疼痛部位在下背部、肩部、上肢或頸部。疼痛為持續性鈍痛,如胸痛急劇進展,預示動脈瘤趨於破裂。動脈瘤若壓迫左主支氣管可引致呼吸困難,若穿破入肺或支氣管則產生咯血,若壓迫食道可引起吞咽困難,若壓迫左側喉返神經則出現聲音嘶啞症狀。

檢查

1.胸部X線檢查
僅見到縱隔陰影增寬或見到動脈瘤影,有時可見動脈瘤壁鈣化影。
2.CT及MRI檢查
可了解病變及其鄰近血管情況。
3.主動脈造影
可顯示動脈瘤的部位、形態及範圍。為有創檢查,並可引起周圍動脈栓塞等併發症。其他非創傷性檢查如CT等可取得良好的診斷效果,而使其套用受到限制。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和影像學檢查一般可確診本病。

併發症

降主動脈瘤最常見且危險的併發症是大出血。自然病程下,多數患者最終會死於動脈瘤破裂引起的大出血,早年術中出血也是手術死亡的主要原因。主動脈瘤手術成功的關鍵是防治出血。

治療

降主動脈瘤的外科治療方法是切除動脈瘤,以人造血管替換。術中需阻斷降主動脈,為了避免由此而引起的軀體上半部高血壓和脊髓、內臟發生缺血、缺氧損害,可在動脈瘤近、遠側主動脈之間置入直徑7~9mm的矽膠臨時外分流導管,從左鎖骨下動脈或主動脈弓分流部分血液入股動脈或遠段降主動脈,完成人造血管替換術後,拔除外分流導管。另一個術式是作左心轉流術,可採用:
1.左心房股動脈轉流術
全身肝素化後,在左心房插入導管,股動脈插入給血導管,從左心房引出的部分氧合血液通過血泵注入股動脈,供血到軀體下半部,而由心臟搏出的血液則供應軀體上半部。
2.股靜脈股動脈轉流術
全身肝素化後,在左側股靜脈插入引血導管,左側股動脈插入給血導管,從股靜脈引出的血液進入氧合器進行氧合,氧合後的血液通過血泵輸送入股動脈。套用左心轉流術,軀體下半部灌注量應維持在每分鐘1000ml左右,灌注壓力在4kPa(30mmHg)以上即可保護腎臟功能。
動脈瘤病變若比較局限,阻斷主動脈血流的時間在30分鐘以內,僅需套用體表降溫以增強脊髓對缺血、缺氧耐受力,術中靜脈滴注硝普鈉,控制上半身高血壓,無需套用外分流或左心轉流等方法。進入胸腔後,先局部游離動脈瘤近、遠側主動脈。大多數病例動脈瘤近端在左鎖骨動脈下方,僅需在主動脈弓遠段放置阻斷鉗。如動脈瘤近端緊靠左鎖骨下動脈開口,則需在左頸總動脈與左鎖骨下動脈之間鉗夾主動脈弓,同時鉗夾左鎖骨下動脈,在動脈瘤遠側放置降主動脈阻斷鉗。阻斷血流後,縱向切開動脈瘤。縫扎主動脈後壁肋間動脈開口。對於降主動脈動脈瘤的長段應注意儘可能保留數支肋間動脈。可斜向切斷降主動脈的一端,保留肋間動脈開口部位的主動脈後壁,用口徑比主動脈略小、長度適當並經過預凝處理的人造血管,分別與主動脈近、遠段切端作不漏血對端吻合術。吻合術完成後,先放鬆遠段主動脈阻斷鉗,排盡人造血管記憶體留的氣體,並觀察吻合口有無漏血,緩慢地取除主動脈遠段和近段阻斷鉗,用動脈瘤壁包繞裹緊人造血管縫合切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